• ISBN    :978-7-5502-3417-8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8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5.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三个愿望
  • 男孩、小狗与大海
  • 我妈妈
  • 谁来我家
  • 大卫,不可以
  • 海底的秘密
  • 疯狂星期二
  • 华夫先生!
  •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推荐理由

每个星期,

威利都会进入一扇奇妙的门,

遇见一些奇妙的人,

经历一些奇妙的冒险。

有时候,他会成为漂流荒岛的鲁滨逊;

有时候,他又变成了绿林侠盗罗宾汉;

还有一次,他掉进了爱丽丝去过的兔子洞,遇见了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你是不是也想参加威利的冒险?

你想跟我们一起来吗?

内容介绍

这本书延续了《梦想家威利》和《威利的画》的单页叙事法,并再度将绘本故事与艺术知识相结合——只是,这次的艺术门类变成了文学。在本书中,安东尼根据十个经典儿童文学故事来创作插画,仍然把所有角色都替换成大猩猩,而原著主人公正是威利本人。这种独特的演绎方式看似调皮冒险,却与相对工整难啃的文学著作碰撞出火花,让文学艺术展现出另一种新鲜的风貌,呈现出有趣且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

作者简介
  • 安东尼·布朗

    世界著名绘本大师。他创作的绘本以超现实风格著称,至今出版了50多本童书,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代表作有《大猩猩》《动物园》《公园里的声音》《我爸爸》《我妈妈》等。他多次荣获国际儿童绘本界重量级奖项:两次荣获凯特·格林纳威大奖;三次荣获库特·麦奇勒奖;2000年,他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获得该奖的首位英国插画家;他还被评为2009-2011年度英国桂冠童书作家。2021年,安东尼·布朗因在儿童文学领域的贡献被授予了大英帝国勋章。安东尼·布朗说:“我相信最好的图画书会在图画与文字之间留下非常诱人的空白,这个空白要靠读者的想象力去填补,从而让书变得妙趣横生。”


精彩书评

《威利的奇遇》让我们跟着威利进行了一次新的冒险。除了我们熟悉的威利,这里面还有我们熟悉的故事,而在作品的结尾,安东尼也借威利之手展示了这些经典名著。书中的一次次冒险,玩的是阅读游戏。每一个章节里,安东尼都试图唤起我们阅读那些经典文学作品时的感受。

——柳漾(儿童文学工作者)

书中的十个故事,都是安东尼•布朗所钟爱的故事,他把这些故事画进绘本的时候,不仅仅在向孩子介绍它们,也是在向他崇拜的作家们致敬……让孩子获得视觉乐趣的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索文学的兴趣。相信很多孩子看完这本书后,会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原著一读究竟,展开属于自己的冒险。

——徐白虹(儿童插画师)

内页展示
导读
  • 图画赏析 《安东尼•布朗的奇幻冒险》
    作者:徐白虹 儿童插画师

    以猩猩威利为主角的“威利系列”是安东尼•布朗诸多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系列,前期的《胆小鬼威利》《威利与朋友》等作品讲述的大多是这只小猩猩的日常生活。1997年,《梦想家威利》出版,“威利系列”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次,安东尼没有采用一个绘本只讲述一个故事的情节式描绘,而是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单页平行叙事的方式:书中每个单页讲述一个独立的小故事,通过威利的幻想,带领读者穿梭于戏剧、音乐、舞蹈等诸多领域。三年后,《威利的画》面世,同样采用单页叙事法,并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在这本书中,威利变成了画家,极富创造性地“再造”了一系列世界名画,将所有的画中主角都变身为猩猩——比如将蒙娜丽莎变成一只已经老得没牙、怀抱娃娃的猩猩。现代肖像漫画与古典名画的结合新奇有趣,大大增强了孩子对古典艺术的好奇心,此书也为安东尼•布朗赢得当年的凯特•格林纳威奖提名。


    这一次,年近七十的安东尼•布朗为我们送来他最新的作品《威利的奇遇》。这本书延续了《梦想家威利》和《威利的画》的单页叙事法,并再度将绘本故事与艺术知识相结合——只是,这次的艺术门类变成了文学。在本书中,安东尼根据十个经典儿童文学故事来创作插画,仍然把所有角色都替换成大猩猩,而原著主人公正是威利本人。这种独特的演绎方式看似调皮冒险,却与相对工整难啃的文学著作碰撞出火花,让文学艺术展现出另一种新鲜的风貌,呈现出有趣且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作家所选取的题材基本都是冒险类的故事,流落荒岛、寻找宝藏、落入深洞、遇见海怪……都是让人屏气凝神、惊心动魄的“奇遇”。第一人称的叙述,开放式、悬疑式的结尾,让读者能充分参与到情节之中,发挥想象力。文字排版也别具匠心,重要的语句都加粗放大,在视觉上渲染出紧张气氛,搭配戏剧性十足的插画,在文与图的阅读转换瞬间,成功营造出紧绷感与悬念感。


    书中频繁出现的猩猩,早就是安东尼•布朗的一个标签,他也将一种不真实的荒诞感赋予了这个形象。当猩猩出现在我们熟悉的人类活动中时,这种虚幻的荒诞感就更强了,而多重身份的交错置换,也为绘本带来了奇妙的丰富性与迷惑性。在书中,威利代言了四个身份:


    第一个身份是威利自己。


    第二个身份是他在每一幅画面中所替换的那个主人公:鲁滨逊、罗宾汉、彼得•潘、桃乐丝、爱丽丝等,这些角色因其拥有猩猩的外表而显得比原著奇特得多。


    第三个身份是正在看书的读者,因为当我们在阅读这本绘本时,已经情不自禁地置身于威利的奇遇中了,绘本中那些惊心动魄却又让人好奇万分的事情似乎真的降临在我们身上,但我们究竟是原主人公还是一只猩猩呢?一种混杂的身份错位感因此产生,奇妙的阅读体验也因此产生。


    最重要的是,威利也代表了画家本人。绘本中的这十个故事,都是安东尼•布朗所钟爱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他把这些故事画进绘本的时候,不仅仅在向孩子介绍它们,也是在向他崇拜的作家们致敬,一如他在书中写下的致辞:“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伟大的作家和插画家,是他们激发我创作绘本的灵感。”


    同时,当威利把他在名著中的游历讲给我们听时,已不只是插画中的造型,也不只是配合名著的角色,而是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情节经历者和推动者,让原本静态的画面拥有了时间性和发展性。这也让看似简单的“依文画图”实际包含了多层含义,其潜藏的趣味也因此而来:


    先是每幅画中的人都被画成了猩猩。这种替代关系在视觉上形成错位感,让画面产生最简单也最直接的静态力量,抓住人们的好奇心。


    然后是情节的代入。因为每幅图画都是基于一个故事,所以图画的含义丰富,能被进一步解读。如果我们读过原著,看到沙滩上的脚印就会想到“星期五”,看到被飓风卷走的房子就想去寻找稻草人与黄砖路,看到王子在攀爬高塔就忍不住想到高塔上的莴苣姑娘。如果没有读过原著,这不可控的想象就更加激动人心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故事和画面,编织后来的故事。


    另外,绘本中的这些插画虽然是按故事来画的,但每幅都加入了新元素,进行了再解构、再创造。比如绘本中无处不在的书本:鲁滨逊背后,用书做成的树干;前往金银岛寻宝的船上,甲板的夹层中放满了书;兔子洞的洞壁上,围绕着一排排书架;寻找莴苣姑娘时,威利攀爬的书塔;海怪嘴里密密麻麻的、用书本做成的尖牙……“书”这一元素的加入,既与绘本的主题相呼应,也为绘本增添了许多细节与乐趣。与此相应,安东尼还在画面中绘入了很多细节与此呼应,谁的拐杖是一支铅笔?哪一页中有书本在飞翔?再看看文本,每段前面的首字装饰法,其实就来源于中世纪手抄本中的绘制习惯(在这些古老而精美的羊皮纸手抄本中,首字母都被描绘得大而华贵)。再看看我们亲爱的威利,他一直钟爱的花条纹毛背心和绿裤子,在这里变成了首字的装饰纹样(也是扉页上,威利手中捧着的那本书的纹样)!


    说到底,安东尼•布朗是借着《威利的奇遇》,做了一个融合多种艺术的新尝试,让孩子获得视觉乐趣的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索文学的兴趣。相信很多孩子看完这本书后,会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原著一读究竟,展开属于自己的冒险。


  • 编辑推荐 《一起来玩阅读游戏》
    作者:柳漾 儿童文学工作者

    《大猩猩》出版后,安东尼•布朗便开始在作品里塑造更多的猩猩角色,也由此诞生了“最成功、出镜率最高”的一个角色—威利。围绕威利,安东尼创作了很多故事,比如《我喜欢书》《威利的画》《魔术师威利》等,最新的这本《威利的奇遇》也不例外。


    很显然,《威利的奇遇》让我们跟着威利进行了一次新的冒险。除了我们熟悉的威利,细心的朋友很快就会发现,这里面还有我们熟悉的故事,而在作品的结尾,安东尼也借威利之手展示了这些经典名著。威利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故事呢?“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一次次妙不可言的冒险”。其实,这样的奇遇,这样的妙不可言,不仅是在这本作品的文字与画面,更是在亲子共读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威利将他的奇遇娓娓道来,也在画面上留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洞口”,邀请我们进入他的奇遇世界。这所有的“洞口”之中,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每次奇遇都会出现的书籍。


    没错,书,就是开启奇遇之门的那把钥匙。在读《威利的奇遇》之前,不妨和孩子重温一次《我喜欢书》,这本书轻松幽默,简洁明了,让我们看到书中世界的精彩无限,也看到阅读带来的种种可能。《威利的奇遇》呢,几乎就是多年之后安东尼•布朗的一次回顾,是一次基于《我喜欢书》的创作,几乎让我们置身于这种种的可能,踏上不可言喻的美妙旅程。


    其实,安东尼是想带我们玩一个游戏。喜欢安东尼•布朗的朋友都知道,从小到大他都在玩形状游戏,最初只是觉得有趣,从事绘本创作之后,这个游戏俨然成为他的法宝,不仅自己玩,也带领大小朋友一起玩,甚至琢磨怎么用它带给大家更多的乐趣。于是,在《形状游戏》里,借着这样的方式,安东尼让我们亲近艺术,因为一种游戏,艺术在我们眼前得以深入浅出。


    《形状游戏》里一家四口逛展览,玩的是形状游戏;而《威利的奇遇》里的一次次冒险,玩的是阅读游戏。每一次奇遇,安东尼•布朗都试图唤起我们阅读那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时的感受,画面呈现出每个故事的精彩情节,故事末尾都会留下一个问题。亲子共读时,这便是难得的分享,便是亲子之间的对话。从某种角度看,不管是《形状游戏》,还是《威利的奇遇》,安东尼的目的即在于此,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享受亲子共读的美妙时光,也为孩子的成长打开更多的“门”。


    那么,没有看过《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等经典名著的家长与孩子,会不会觉得这本书索然无味呢?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安东尼创作这样的故事,或许在探索艺术创作的新可能。这种探索,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一本书里,每幅画面都在强烈地告诉你一个故事,但是并不依靠文字来讲述”。


    如此看来,《威利的奇遇》还有一种阅读的可能性:看着画面,想象可能发生的故事。比如,在第一次奇遇中,那座岛除了“我”别无他人,但是,沙滩上突然出现一个脚印!发生了什么?威利的每一次奇遇,安东尼都试图留下许多想象空间。安东尼不止一次想象自己没有文字叙述的拘囿,能在一本作品里自由飞翔。我相信,在这本作品里,除了带领我们玩阅读游戏之外,他也在玩属于自己的游戏。


    安东尼在《每幅画都在说一个故事》里这么写道:“我真的很期待这样的创作过程,没有文字叙述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作是自由的绘画。”很巧,我读过安东尼眼里的这种作品,来自美国绘本作家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的《哈里斯•伯迪克先生的神秘事件》,堪称一次妙不可言的旅程!安东尼说克里斯做到了他想做的探索,而且,这是“一部杰出、独特的绘本”。


    其实,《威利的奇遇》也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回到最初,安东尼•布朗的形状游戏,或者阅读游戏,只是从不同角度让孩子们亲近绘本这样的艺术形式。“我希望能鼓励更多的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我尤其想强调绘本这种形式,既能读文字的故事,也能读画面的故事……优秀的绘本,文字与图画之间,有着巧妙的‘代沟’,当然,需要的是我们的想象力。”


  • 关于作者 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
    作者:宋珮 台湾中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1946年生于英格兰的谢菲尔德,自小喜爱画画与说故事。16岁进入利兹艺术学院(Leeds College of Art)学习平面设计,并在美术馆里接触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从1971年开始,他为世界著名的Gordon Fraser卡片公司设计贺卡,深受人们喜爱。之后,他又运用熟练的插画技巧创作绘本,于1976年出版了第一本绘本《穿越魔镜》(Through the Magic Mirror),由此开启了绘本创作生涯。


    安东尼•布朗创作的绘本以超现实风格著称,特别注意观察和表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努力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因此,孩子能在他的绘本中得到情感的寄托与安慰,从而获得快乐。他往往用层层重叠的水彩技巧,巨细靡遗地描写人物、动物和环境,但是在构图当中,故意将物件错置、比例颠倒、形体互换……造成出人意表的超现实效果。在他所架构的故事里,现实和想象的界限很难划分——他既把想象世界当成现实生活的出口,也把梦境与想象作为现实的倒影,就像艺术之于现实人生一样。他自写自画的《大猩猩》(Gorilla)、《动物园》(Zoo)先后获得1983年及1992年的格林纳威奖。2000年,他更获得绘本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安徒生大奖。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