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Il Tempo? Siamo Noi!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59.80 RMB
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思考时间的情景吗?要理解和解释时间,肯定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即使对成年人来说,理解时间也并非易事。绘本《看得见的时间》充满童趣和艺术,向孩子们解释了抽象而复杂的时间概念,帮助孩子认知时间,看见时间,思考时间。
物理时间、心理时间、哲学时间
孩子在学校课堂上接触到的时间是由钟表刻度定义的物理时间,它是便于测量的工具。绘本巧妙地插入了数学中时间的知识,并帮助孩子学习其他相关概念和日常应用(如数数、时间运算和逻辑推理、时间单位和转换、时间间隔、时钟读数等)。这本书非常适合孩子阅读,也非常适合想要与学生一起探讨“时间”话题的老师阅读。
绘本还揭示了时间的多元性。时间的长短既受物理刻度影响,更取决于主观感知。这种对时间的主观感知是心理时间,如快乐时“光阴似箭”,痛苦时“度日如年”等。孩子们可以深刻地感知到心理时间的差异:“有时候,小时跑得飞快,因为你要赶紧做完事情,或者你正玩得特别开心;有时候,小时走得很慢,要么你在等过节,要么你在等朋友。”
海德格尔的“时间即存在”将时间视为生命体验的根基,个体的存在意义与时间流动不可分离。这种时间与存在的哲学联结体现为哲学时间。哲学时间的本质是“绵延”,即无数瞬间嵌套的连续体,无法被机械分割。真正的时间是物理刻度与心理体验的交织,是“绵延”中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相互渗透。它既非绝对独立的瞬间,也非单纯的社会文化建构(如线性时间观),而是主体意识中不可复制的生命之旅——“从你出生起,已经过了好多天,多到你都记不全。或许你记得一些特别的日子。比如假期的第一天,你和爷爷在湖上划船;比如你学会吹哨子的那一天。”
看见时间,看见成长,看见万物
“一年是时间的大海。”“如果感觉一年很长,那五年呢?一百年?那可是超级长的时间。五年以后,你肯定长大啦!你会有许多新朋友,你会变得更优秀。那二十年呢?四十年呢?谁知道!那时你会长得更大,几乎像个老人啦!” 绘本借由时间的流转,把成长中的种种经历和感知到的体验一并呈现出来。时间带来了成长的多样化与差异性,让孩子能够从具体的个人经验中各自体会时间的意义。“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绘本不只是让“时间”被看见,更是通过调度视觉化语言,初步揭示时间的哲学意义和隐喻象征,引导小读者思考时间的价值——世间万物皆由时间塑造!
作者最终在艺术与哲思中回归对时间和生命有限性的追问与回答:“我们该怎么做呢?或许,最美妙的探险就是去做现在该做的事……”相信小朋友读完这个绘本后,对时间会有全新的认识。
时间好奇妙,它有时跑得飞快,有时又走得很慢;时间很淘气,它有各种各样的名字,还一点儿都不守规矩。时间是如何工作的呢?秒、分钟、小时、天、周、月,这些时间都被塑造成可爱的角色,并通过即使年幼的孩子也能感知的例子进行讲述,帮助孩子看见时间,认知时间,从而记住日常生活中真实而具体的时刻,进而思考时间的价值。
这本书充满了童趣和诗意,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有趣方式向孩子们描绘和解释了时间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适合5岁以上儿童和所有成年人阅读。
时间是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河流,真实地流淌在我们身边。可这样抽象的概念,要如何向孩子们解释清楚呢?绘本《看得见的时间》,恰好化解了我们向孩子表述时间的“词穷”困境。创作者用可视化的手段,把原本抽象的概念转换成看得见的具体图像,还复现了日常熟悉的情境,唤起大小读者的生活记忆,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清晰明了且温暖诗意。
——唐彦 插画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插画系副教授
这本书看似简单,它通过示意图和“数学”图画简化了时间流逝的过程,但它并不琐碎!书中有一些关于时间的有趣思考。这本书很有意思,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亚马逊读者
这本书很美,是同事介绍给我的。对于解释历史和数学中的小时、分钟、秒等非常有用。这本书通过叙述背景和插图来阐述数学和时间概念,插图非常清晰,并与已涉及的其他数学概念相关联。非常棒的一本书!
——意大利读者
这本书色彩丰富,回答了孩子们的第一个问题,并以创新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时间流逝等抽象概念。
——罗马图书馆
-
专家推荐 《看得见的成长·可感知的时间》作者:唐 彦 插画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插画系副教授
时间是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河流,真实地流淌在我们身边。可这样抽象的概念,要如何向孩子们解释清楚呢?绘本《看得见的时间》,恰好化解了我们向孩子表述时间的“词穷”困境。创作者用可视化的手段,把原本抽象的概念转换成看得见的具体图像,还复现了日常熟悉的情境,唤起大小读者的生活记忆,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清晰明了且温暖诗意。
“看得见”是这个作品最大的特点,创作者将可视化手段与叙事目的相互融合,先构建鲜明的时间家族成员形象,再铺陈叙事,最终完成了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呈现。封面采用拟人手法,将时间家族成员的角色塑造得生动具体、辨识度极强(图1):“秒”像一粒紫色的葡萄粒;“分钟”是蓝色的球,由60粒 “秒”汇聚而成;“小时”身着红色外衣,肚子里有序排列着60颗“分钟”球;“天”长得好像冰糖葫芦,外衣装饰着24个红色“小时”斑点;“周”由7条腿稳稳撑起庞大的身体;“月”被分成4段,每一段都代表一周。巧妙的设计赋予了时间家族成员个性化的身份,封面的大合照好似舞台开场前的角色亮相——为后续叙事做好铺垫,让读者在阅读正文前,就对时间家族成员的角色、彼此的关系与转换有了直观的认识,等后续角色登场时完全不显得突兀。

图1.时间家族成员的角色塑造
进入正文,创作者不急于介绍秒、分钟、小时、天等具体概念,而是先为后续登场的角色搭建自然舞台(图2)——还原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在其中,遍布着能体现时间先后与流转的现象:从植物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次第生长,一天中事件的前后关联,以及日升月落的循环往复。这些现象勾勒出时间的轮廓,也让这方自然舞台逐渐成型。当舞台就绪,时间家族成员便按“秒→分钟→小时→天→周→月”的顺序依次登场,衔接自然又清晰。

图2.自然舞台的搭建
更巧妙的是,创作者把每一个时间单位,与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感知体验紧紧连接在一起。于是,抽象的分分秒秒瞬间充满了质感,变得具体又生动:“秒”可以是眨一下眼睛、踢一脚足球,也可以是妈妈的一个吻;“分钟”是读完一句话、画一颗星星,或是短暂的赖床;“小时”足够上完一节课,或乘坐交通工具去往另一座城市;“天”有昨天、今天、明天的区别,还藏着我们记忆里那些特殊的日子;“周”是七顿美味的早餐,串联起一周的日常;“月”有长有短,不同的月份对应着不同的节气变化——或春暖花开,或骄阳似火,或秋叶婆娑,或寒风凛冽……
在刻画“年”时,创作者汇集了前文中出现的诸多“时间家族”角色(图3)。一年本就是分分秒秒、日日月月的积累,也像是这些时间角色共同演绎的完整篇章。当我们回首一年,林林总总的瞬间接连涌上心头,让内心满是愉悦。在这个绘本里,创作者借由时间的流转,把成长中的种种经历和感知体验一并描绘了出来。

图3.日积月累汇总成“年”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与时间相伴而行的过程,一年年,一岁岁,时间塑造着独特的个体,绝不是刻板的复制。即便是相同的时间长度,每个人在其中成长的收获、拥有的面貌都各不相同。我们带着独特的兴趣探索世界,在不同领域培养热爱,拓展不同的人生维度——真实且具体。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创作者运用高纯度的撞色搭配,来强化时间带来的成长多样化与差异性,画面缤纷多彩,充满了视觉力度(图4)。那些细微的生活事件也被一股脑儿编织进作品,让孩子们能够从具体的个人经验中,各自体会时间的意义。

图4.成长的多样化与差异性
绘本临近结尾时,安排了一个跨页(图5):山川河流由密集的点堆叠而成,抽象的视觉表现是否显得晦涩难懂呢?可当你察觉到,构成画面的色点,其实都是被创作者赋予了生命的“时间”角色,便会豁然开朗——原来,世间万物皆由时间塑造!绘本不只是让“时间”被看见,更是通过调度视觉化语言,悄悄引导读者思考时间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图5. 绘本中的视觉隐喻
于我们而言,时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伴随时间的感知体验却格外具体。若结合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来理解,“真正的时间从不仅仅是钟表计量的物理刻度,更是内心深处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意识流与经验之旅”。就像睡前听妈妈讲故事时周身萦绕的暖意;或是沉浸玩耍时心流涌动,顿觉时光飞逝——这些都是时间的具体化呈现。分、秒、小时、天等这些时间刻度,早已融入我们的呼吸、心跳、玩耍与成长,成为你我生命中最鲜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