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童年时闹出的笑话,往往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美好
孩子总是想让大人看到自己能做事。这种希望证明“我可以”的心理鼓励他们一步一步勇敢地尝试并接受挑战。
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暑假,爸爸妈妈同时出差了,姨妈家的表姐跑过来和我同住。两个小姑娘每天都兴奋异常地安排从未体验过的日子,仿佛每一次出门买菜、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都是冒险,我们快乐而又努力地生活着,就为了证明:我们能独立生活一段时间了!
尝试新鲜的事情,自然免不了闹笑话。
一次,我们想试着做面条吃。
因为经常看妈妈做饭,感觉自己已经很明白和面是怎么回事了,两人三下五除二就开始了。
不一会儿,就发现揉不动了:“姐姐,面太干了!”
姐姐头也不抬:“加水!”
“太稀了,都揉不到一起了!”
姐姐:“加面!”
……
就这样循环往复了几次之后——我们两个使出吃奶的劲都揉不动那个面团,因为面团已有脸盆那么大了!
看着案板上沾着面粉的大大小小的盆,想着脸盆一样大的面团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吃完,心里直喊闯祸啦……
这样因为掌握不好水和面粉的比例而把面团越做越大的往事像极了这本《更大更大的锅》。
森林里已是一派秋色,蘑菇也钻出了地面,好多好多。小老鼠采了满满一篮子,今天要做炖蘑菇。
“盐要放这么多吧。”
尝尝汤。
哎呀,好像咸了,
加点水吧。
再尝尝。
哎呀,好像淡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汤满得快要从锅里溢出来。
这可怎么办好呢?
小老鼠去找小松鼠。
小松鼠拿出一口更大的锅:“我有好吃的栗子和核桃,既然炖菜,就一起放进去吧。”他们你一个我一个地往锅里丢栗子和核桃。
汤又多得快要溢出来了,他们不得不去找更大的锅。
小老鼠和小松鼠去找小兔。
小兔拿出一口更大的锅:“既然炖菜,把我喜欢的胡萝卜也放进去吧。”
咚咚咚咚,切好萝卜放进去,锅里的东西又满得要溢出来了。
小老鼠、小松鼠和小兔去找山羊。
山羊拿出一口更大更大的锅,“今天挤出了好多好多奶。既然炖菜,就把奶也放进去吧。”
同样的命运:这口锅装不下了,得用更大更大的锅。
……
就这样,小老鼠找到的每个动物都拿出自己最爱吃的食物一起炖进汤里,可是又都因为没有掌握好量而需要更大的锅,直到小熊拿出了更大更大更大的锅,叫上森林里所有动物都带着他们爱吃的食材来炖了一大锅什锦蔬菜汤。
最后,“大家一起吃了起来,一个个都吃得饱饱的。”
一个不断犯错的故事里,
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看到了曾经那个不停加水加面的小姑娘。
只不过,故事的处理更戏剧一些:
随着更多小动物的加入,
小小的过错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看得直让人揪心,
一直被吸引着走到大结局。
大结局是什么呢?
竟然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圆满、美好。
这对小朋友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练习、试错是成长的必要方法,但有不少孩子被完美束缚住了,越是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越不敢试错,生怕自己的美好形象被打折。
《更大更大的锅》告诉孩子们错误也可以成就美好,直接给孩子们松了绑。
故事里,犯错的原因在于小动物们缺乏经验——既不知道汤里面放多少水多少食材,也不知道这些汤要多少人喝才能吃完。
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每个小动物都得到了练习的机会,也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最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技能都像做炖菜这样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掌握,一开始尝试着做,总有很多掌握不好的地方,只有多尝试才能慢慢积累经验,才能从不会到学会。
这时候,孩子能不能、愿不愿多次尝试,把事情往前推进,就很考验家长了。如果在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有《更大更大的锅》这个小伙伴呢?事情会不会更容易一些?
反正,我看了这个大锅故事后,好希望小时候的自己能有这样一本故事书。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更大更大的锅》还能很好地启蒙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中一个更重要的概念“一一对应”在这个故事里体现得非常充分。
小老鼠对应的是最小的锅,同时对应着它的食物——蘑菇;
小松鼠对应稍微大点的锅,同时对应它的食物——栗子和核桃。
小兔子对应更大一点的锅和它的食物——胡萝卜。
这样,通过阅读,孩子很自然地把什么动物对应多大的锅以及它们的食物一一对应了起来,头脑里就建立了这种对应关系的模型,有利于掌握日后复杂的数学知识。
至于篇头提到的那个脸盆一样大的面团最后怎么样了?
有没有被数落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我们不仅吃到了可口的面条,妈妈还因此烙了好几张饼,可把我们小姐俩美坏了。
让我们一起为不谙世事却又努力向前的自己,为那些童年美丽的错误致敬吧!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