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一张苏斯博士的思维导图吧
女儿二年级,她的语文练习册里开始出现简单的阅读理解题。她不怎么喜欢做这类题,总是皱着眉头喊:“妈妈!你过来!这个我不会。”
我猜想她这种状态的原因,首先是想黏着我陪她,其次是,他们的阅读理解短文,呃,有点,那个……呃, 有点没意思。
再次,当然也有阅读方法和技巧的问题。
我不是语文老师,完全不了解小学生阅读该有怎样的要求,该达到什么水准,以及,该如何练习。
可是我知道,阅读本来是件愉快,而且能令人收获满满的事啊。
刚好手头有这本《喜欢涂鸦的男孩》,讲的是我们都爱的苏斯博士的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刚好是寒假,时间充沛,来试试来做一些愉快的阅读练习吧。
为什么是《喜欢涂鸦的男孩》?
首先是亲切。
我猜,大部分有阅读绘本习惯的家庭,都会有几本苏斯博士的书吧。
吃了鸡蛋,去拜访一下生蛋的母鸡,孩子们应该是会欣然前往的。
而这本绘本的可贵之处也在于,它时时处处没有忘记,是在牵着一个孩子的目光探望人生。
于是我们看见了——
一个自由活泼,
拥有广阔天地的孩子
一个背负
许多期望的孩子。
一个在成长之痛中
煎熬的孩子。
一个对未来充满期待,
又茫然无措的孩子。
故事在他22岁那年戛然而止。
而我们的阅读课,才刚刚开始。
合上书,我们来跟孩子聊一聊:
“理解”与“表达”的练习
故事讲完,你对哪些情节印象最深?
苏斯博士的人生故事丰富又曲折,可以摘出很多个小故事。
有的孩子会记得特德的爸爸“有一个动物园”,有的羡慕特德每个夏天都可以去海边小屋,而有的,则对美术老师的评价印象深刻。
能令孩子印象深刻的情节,往往是因为与他/她的个性、喜好,或者生活经历有映照或回响。所以,这其实也是一个我们窥探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
如果孩子大一些,可以继续讨论:
比如:
爸爸有个动物园,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老师会认为他“永远当不上画家”?
以及更大,更深入一些的话题:
特德的童年,是快乐多一些?还是不快乐多一些?
你遇到过与特德类似的遭遇吗?
“思维”与“逻辑”的练习
小一点的孩子:
试试给特德成长经历,画一条时间线。
还可以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列表:
特德小时候喜欢做那些事?
特德的妈妈对他有什么期望
大一些的孩子:
试试画一张思维导图吧。比如:
特德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人,那些事对他很重要?
我试着画了两张
简单版
复杂版
搜集和查找资料的练习
小一点的孩子:
搜一搜苏斯博士的作品,把它们按创作时间排排序。
看看哪些家里有了?哪些你还想读?
搜一搜苏斯博士的照片,看看能找到什么有意思的资料。
给苏斯博士画个肖像呗?试试看用他本人的画风。
大一些的孩子:
对照文末的“成名之路”,看看能不能把苏斯博士的创作经历整理出来?
还能查到多少书里没有提到的苏斯博士的故事?能不能把其中一个自己写出来?
后面的话——
最近越来越对传记绘本感兴趣。它既有如纪录片一般平实客观的描述,又因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充满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情节。
它有时间、有逻辑、有因果、有取舍,也同时折射我们自己的期待与失望,得到与失去。
你会怎么跟孩子读传记绘本,也欢迎与我们分享哦。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