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童话是假的,我们为什么还要给孩子讲? 原创 Eileen 启发童书馆 2019-12-26
就在前天,也就是2019年12月23日凌晨,林良先生进入睡梦后,再也没有醒来,享年96岁。
他是台湾小读者的“林良爷爷”,台湾儿童文学界的“大家长”“长青树”。
无论是散文、童诗、图画书,还是翻译作品、儿童理论,林良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获奖无数,被誉为“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
对于内地的读者来说,我们或许对林良的作品还不够了解,但提起他翻译的作品,就会熟悉得很多。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她把黑夜沉进屋后的井里,
但是黑夜又冒出水面来。
她用蜡烛去烧黑夜,
但是黑夜又溜到屋外去了。
《外公》
外公,吃完了这根棒棒糖,
能不能再多买几根?
我想用小竹棍儿做玩具。
《我们要去捉狗熊》
我们要去捉狗熊,
我们要捉一只大大的。
天气这么好,没什么好怕的。
哎哟,野草!高大摇摆的野草。
上面飞不过,下面钻不透。
天啊!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走。
《和甘伯伯去游河》
甘伯伯跟山羊跟牛跟鸡跟绵羊
跟猪跟狗跟猫跟兔子跟小孩儿,
一起游泳到岸边,再爬上岸,
让太阳把身子晒晒干。
《伤心书》
有时候,我会无缘无故地伤心起来,
就像有乌云飘了过来,笼罩住我。
……
我的身体里,有一块伤心地。
林良先生翻译的,是约翰·伯宁罕、海伦·奥克森伯里、昆廷·布莱克、迈克尔·罗森等国际绘本大师的经典作品,引进这些国际经典绘本,最重要也最难的地方,就是翻译。
一个好的译者,对于图画书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译者,不仅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表达无误,而且翻译的中文,也是需要适合孩子阅读的、符合孩子语言习惯的。
林良先生,做到了。
这种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仅体现在译文上,还在他创作的童诗里。
《打开诗的翅膀》中,收录了他的两首小诗。
《沙发》
人家都说,
我的模样好像表示
“请坐请坐”。
其实不是:
这是一种
“让我抱抱你”的
姿势。
“让我抱抱你”,多么温柔的一句话。林良深谙儿童心理,孩子不会把沙发当成工具,而是当作一个可以对话的同伴。大人也会在这一刻动容,抛开成年人的利益至上,忘记沙发的功能性,回到童年的简单纯粹。
而在《爸爸回家》里,林良则通过每个孩子都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向爸爸告白,不提“爱”字,却处处是“爱”。
《爸爸回家》
每次听到您
下班回家的脚步,
我心中的快乐,
就像好不容易
完成了一幅拼图。
爸爸,
我们这个家的拼图,
是一块也不能少的。
读他的作品,就像在听一个小孩在耳边说话,林良先生的文字,浅而不白,浅而有味。
曹文轩曾用汪曾祺的四个字形容林良:去净火气。
“他一般不会写激烈的冲突,激烈的情感和激烈的思想,不会去竭尽全力去挖掘人性的大恶,他总是很有分寸。对世界宽容和理解,是他的文字的基本态度,温暖温情流淌在字里行间,这些文字让我们跟着安静下来,平和下来,用宁静的世界观看待生活中的美和诗意。”
《长颈鹿》
我的四条腿
实在太细,
要是能变粗就好了。
我的脖子
实在太长,
要是能变短就好了。
一只短脖子粗腿的长颈鹿,
走起路来一定很舒服。
这本书以动物为主题,收录了林良先生创作的15首儿歌。之所以创作这样一本书是林良希望,用最容易懂的语言、有趣味的语言为儿童写儿歌。
“岁月算什么,岁月是淡淡的光影,只有童年才是贯穿一生的。”
这是林良先生对童年的看法,而他也将这个理念付诸实践,一生都在为“童年”写作。
现在,林良先生走了,但他那去净火气的文字,将继续温暖着每一个童年,永远留在每个孩子的心里。
回顾林良先生部分译作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和甘伯伯去游河》
《和甘伯伯去兜风》
《我们要去捉狗熊》
《外公》
《狼婆婆》
《大猩猩》
《爱看书的男孩》
《蝴蝶和大雁》
《伤心书》
《又丑又高的莎拉》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