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和孩子讨论生活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妈妈,你为什么要上班?”
“当然是为了生活。”
“生活?什么是生活呢?”
当小朋友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充满哲学气息的问题时,我的脑海里一瞬间涌出了大量表情包。
当然,也闪回了许多片段——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奥斯卡·王尔德在100多年前这样写道。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是高晓松广为人知的金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那个姑娘辞掉11年的工作,开始环游。
还有前段时间爆红的“流浪大师”,本可以有稳定无忧的生活,却走上街头,随心所欲地流浪。
当然,和孩子讲这些,他很有可能、极大概率是一边摸着小脑袋,一边用迷惑的眼神望着我:
“妈妈,你在说什么呀?”
“生活”这个概念太大,太复杂。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过着各种各样的生活。
爸爸明天有空带我出去玩,这是我的生活;
邻居家的爷爷又出门遛狗了,这是他的生活;
班上的好朋友突然转学,这是她的生活;
早点铺的阿姨每天都早起做生意,这是她的生活……
仅仅从孩子的角度看,就已经是千头万绪了。
如果你不知从哪里和孩子说起,不妨翻开绘本《我是流浪狗》,恰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选择,可以讲给孩子听。
当流浪狗很小的时候,流浪汉就在垃圾桶捡到了他。
流浪狗还小,
他就像奶爸一样,
把他抱在怀里喂奶。
等流浪狗慢慢长大,
就把肉切成小片,
喂给他吃。
再大一点,
一个杯子、一块牌子,
流浪狗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在流浪汉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聚会时,流浪狗趴在桌底下,做最忠实的听众。
这样的生活,虽然穷苦,似乎也不错。
可是,当一个衣着华丽、牵着三只狗的女人高傲地走过他的眼前时,他动心了。
他选择了离开,离开流浪汉,离开他生活过的街区,离开他过去的生活。
一位有钱的老太太收留了他。
水晶吊灯、皮质桌椅、壁画、竖琴、鲜花、地毯……老太太的家,像宫殿一样华丽。
流浪狗过上了新的生活。
准备丰盛的每一餐
定期带他到浴室里洗澡
老太太还为他准备专属的小床、骨头玩具,在每晚睡前戴上眼镜,借着床头的灯光,亲自给流浪狗织新的衣服。
他从来没想过,生活还可以这样。
接下来的故事呢?
你以为从此以后,流浪狗和老太太一起,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孩子——
要勇敢地追求更好的生活?有钱就可以带来幸福感?
等等!肯定不是这样。
如果是上面的结局,那这本书改名成《我不再是流浪狗了》,或许更为恰当。
请大家重温一下这本绘本的名字——《我是流浪狗》。
“我是流浪狗。”这是一个掷地有声的肯定句,也是流浪狗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钱的生活,固然衣食无忧,但他感到无聊透了。
他不喜欢被栅栏围着,不喜欢陪着老太太参加聚会,不喜欢身上这精致的打扮……
他选择了离开,奔向流浪汉,拥抱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回到过去那自由的流浪生活。
有钱or没钱,精致or邋遢,稳定or流浪……流浪汉和老太太给予流浪狗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而流浪狗选择了后者,因为那是他的心之所向。
这让我想到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以及那句触动人心的、指引了无数迷茫青年的话: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毛姆在小说中,没有明确表达人们到底应该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因为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我是流浪狗》的故事同样如此,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应该传达给孩子的,不是判断哪一种选择的好与坏,而是让孩子开始思考——
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什么是快乐和幸福?
以及,你想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们或许现在无法给出答案,但流浪狗的故事,可以埋下一颗小小的萌芽,这就够了。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