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了孩子最好的一切,他还总叫无聊?这病怎么治?
昨天和朋友闲聊,谈到了“无聊”这个话题。她说,最近总是听到孩子说“好无聊啊”“真没意思啊”这些话。
她很不解。
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作为父母,我们经历过缺衣少食的童年,因为不愿意孩子再经历这些苦,所以拼尽全力让他上最好的学校,吃喜欢的零食,玩有趣的游戏……可以说,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舒适的成长环境,把最好的一切给了孩子。
衣食住行,样样都有了,可孩子却得了“无聊病”,对什么都兴致缺缺,该怎么办?
绘本故事《无聊的阿嚏国王》给出了答案。
在这个故事里,国王的生活是大多数孩子的写照,拥有着在大人看来完美的一切。
国王有着富足的物质生活——富丽堂皇的宫殿,银光闪闪的屋顶,金色的玩具鸟儿在空中花园唱歌。
国王周围的人们对他唯命是从——无论是仆人、侍卫和大臣,还是那些纷纷前来献艺,跳舞、变魔术、演奏小提琴的人们。
但这些都没办法让国王开心起来,他还是觉得无聊透顶。
问题出在哪里呢?
国王叫来了智者,让他施展魔法,帮他摆脱无聊。智者提出了一个办法:“您之所以感到无聊,是因为您总是高高在上。我让您体验一下普通人的生活吧!”
就这样,豪华的宫殿不见了,国王穿着脏兮兮的旧衣服,来到了一条阴暗的小巷。他成了一个普通民众,没有人能够认出他是国王。
一开始,他只是想着自己,为自己争取权益,总是用自己个人的需求代表群体的需求。
面对骑兵的冲撞,
他挺起腰杆,
勇敢地与之对抗,
“不能任由
别人谩骂、虐待
和吓唬我们,
不管他是大人物
还是大富翁。”
他被群众拥护着,
在城里游行呐喊:
“我们穿够
破衣烂衫了……
我们想……
我们想……
去宫殿!”
他说的“我们”只是指自己而已。但在民众看来,他说的“我们”是指“我们这些穷人”,在他们看来,国王勇敢又自信,是可以保护他们,带领他们争取美好生活的领袖。
阴差阳错,一个美丽的误会诞生了。
在接收来自民众的善意和支持时,国王的面貌正在慢慢发生改变。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精神状态也变得积极起来。
当他再次来到宫殿以后,国王将这里的一切,分享给了城里的居民。他们杀鸡宰羊,烧鱼做菜,翻看国王的私人甜点食谱《1001种快乐肥胖法》。
这时,国王已经发生了转变——他从高高在上的个体,融入到了群体之中,成为一个普通人。
当他说起自己时,不再使用“我们”,而用的是“我”。在城堡,他和民众一起生活,平等地交流,做彼此的朋友,内心充满了真正的满足和快乐,再也不觉得无聊。
纯属虚构的故事,无比写实的情节。
这个寓言故事,处处透露着引人深思的社会哲学。国王之所以感到无聊,是因为他的字典里,没有“分享”“平等”“他人”这些概念,他一直单方面地接受来自他人的馈赠,从来没有过付出,自身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和认可,自然会觉得“没意思”。
就像孩子,我们大人只想着给他全世界,却忘了告诉他怎么和世界相处。学会分享,学会与他人建立连接,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此,每个孩子就会离“无聊的国王”又远一些。
具体到如何落实?
摆脱无聊的方法,不是一部手机,更不是一款游戏,而应该让孩子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一件事中,有所成果,并得到积极的反馈。
要知道,孩子无聊的情绪,往往并不是因为无事可做,而是因为这件事没有人陪着一起做,或是找不到做这件事的意义。
大人的任务,就是承担起这份职责。
比如,当大人做饭时,不要一味地把孩子拒绝在厨房之外,可以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忙把食材从冰箱里找出来,或者把包装袋子撕开,给予指导并夸赞,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有价值的。
当这份有孩子参与的家常菜被摆上桌子时,“分享”的概念不再抽象,而是化成了具体的一道菜:
这块牛肉是我解冻的,
这片菜叶是我洗过的,
这颗大蒜是我剥开的……
当孩子懂得分享的意义,感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我想,这个时候,他一定会像故事里的国王一样,脸上充满着笑容和满足。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