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们讨论养育问题,最常被问到的有两类:

孩子不愿意分享怎么办?&孩子看见什么东西都想要怎么办?

是的,“分享”与“占有”关乎成长的两个大话题:

如何与他人相处?& 如何定义自身的幸福?

这样的“大道理”我们没法期待孩子一夜之间就明白,但可以跟随成长,帮助孩子从各种体验与经历中不断发现与总结。

这次我把相关主题的绘本也做了分类和整理,看看这些有趣的故事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帮助孩子逐渐理解分享的意义,慢慢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01

先要让孩子尝到分享的好处。

我们先来认识两个“小气鬼”。

1.比卡有一颗球。

他超爱这颗球。

他想:这是我的!

无论谁想玩这颗球,他都不同意:这是我的,不是你的!

因为担心球被小伙伴偷偷拿走,比卡无论去哪里,做什么,都把球带在身边。


1594975751604330.jpg


2.咂吧爷爷有一颗柿子树。

但是咂吧爷爷从不把柿子分给别人,

总是一个人吃。

两个典型的小气鬼,一个小孩,一个大人。

对,想提醒大家注意的第一件事就是:“小气”可不是孩子的专利哦,大人不肯分享也很常见呢。

不信吗,我来问问你:你新买的包,愿意借给别人背两天吗?同事想开你的新车去兜风,你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吗?

言归正传,两本风格迥异的绘本,却有同样的内核——让孩子看到分享带来的好处:不是自己的少了,而是大家的都多了。

这个道理,如果光靠讲给孩子听,多半没什么用。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是感受和经历。我们来看看两个小气鬼都经历了什么。

比卡随身携带的宝贝球经不起这么折腾,终于出状况了。比卡万般无奈,只能向朋友们求助。

咂吧爷爷的经历就更有趣了,他有了一位新邻居:哎呀奶奶。

哎呀奶奶的有趣,不仅在于她很喜欢说“哎呀哎呀”,更在于她有一种能力,一种在不动声色间就让自己,也让周围的人开心愉快的能力。

无论小气的咂吧爷爷打发她的是柿蒂、树叶还是小树棍,哎呀奶奶不生气,也不抱怨,并且,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耳闻目睹这“众乐乐”之“乐”,咂吧爷爷也动心了。

这两个“改造小气鬼”的故事,没有说理,没有评判,但都情绪充沛,乐趣盎然。


1594975745381712.jpg


独占没有遭到任何指责,但分享却都是受到热烈的欢迎,在这样宽松好玩的氛围中,孩子更容易放松下来,体会分享之乐。

02

再帮孩子看见自己真正的需要。

随着孩子长大,遇到的问题就不简单只是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而有可能面对更大的诱惑。

《好想要塞吉奥那样的自行车》道出了很多孩子的困境——非常非常非常想要一个东西,却也非常非常非常清楚自己不可能得到。

此时,故事的主人公“我”,面对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

这本书对孩子的心理活动有非常清晰生动的描绘,跟随故事的发展,小读者也会在每一个关键节点有自己的取舍判断和得失纠结。

类似的问题,另一个小男孩山姆有完全不同的经历。


1594975735913144.jpg


大概每个孩子都认识一个讨厌的,爱炫耀的朋友,就像杰米。

他真的是……让人“恨”得牙根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但在这本书里,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替大家出了一口恶气。

与之前的很多作品一样,这本书语言简单,画面却有深意。不同的孩子,因理解力不同,会从故事中有不同的收获,并且,各有各的乐趣。

有人因为杰米一连串的倒霉事拍手称快,有人因为在安东尼·布朗熟稔的图画游戏中不断有惊喜的发现。也有人,一路跟随山姆不动声色的脚步,向前走,向前走……

原来,山姆根本不会被杰米的炫耀伤害,因为,他的心中,自有更广阔美好的天地。

03

逐渐懂得互通有无的融洽。

一味想占有当然不合适,相反,单方面的付出也并不具持久性。

随着孩子思考能力的不断成熟,是时候与他们一起探讨“给”与“拿”的关系,并为人际相处寻找最和谐的解决办法。


1594975727485832.jpg


这是一本有着浓浓民间故事风味的绘本。故事里,农夫分别遇到两个小矮人,一黑一白,尖帽尖耳,很像是欧洲老故事里的小精灵。

他们都宣称自己握有”让人生美好“的麻烦,不同的是,一个主张“拿“——全力去拿,拿到所有,另一个崇尚”给”,不遗余力,倾其所有。

农夫分别听从两个小矮人的建议,却都没有收获想象中的幸福。

这是个饶有趣味的故事。配合着与简单平实的文字风格迥异的大胆粗旷的图画,展开了一个巨大的猜想、欣赏、思考和争论的空间。

付出还是索取?分享还是独占?

或许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但孩子对“我想要什么”的重要思考,已经开始了。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