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那个悄悄藏了心事的小孩儿
就把每一次打开和阅读图画书的过程都当做一次奇妙的旅程。如果是与孩子一起进行的亲子共读,那么,这段旅程就更奇妙了,因为你将会和孩子一起踏入由故事所营造的情境里,旅程中所有的思想和感受都可以拿来分享和交流。
你还记得我们的上一篇推送吗?
步步惊心、爱的测试题:你还爱我吗?
这本书的图文作者分别是:故事作者卡特琳·勒布朗和插画师伊芙·塔勒,她们俩都是法国人。除了合作创作了《你还爱我吗?》,她们还合作了另一本书叫《她来了!》。我喜欢他们对孩子情绪细致入微的体察和关注,细腻而动人。
《她来了!》
“小熊最喜欢和爸爸玩儿。
爸爸和妈妈告诉他,
有一件特别的事快要发生了。
小熊很开心,
因为他就要有一个新玩伴儿了!
虽然不知道是弟弟还是妹妹,
也不知道这件事什么时候会发生。
小熊等不及了。
不过,现在宝宝还躲在妈妈的肚子里。”
和大多数即将有了第二个宝宝的家庭一样,爸爸妈妈一定会郑重其重地把这件事告诉给第一个宝宝知道。
小朋友的反应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耶!我要有个新玩伴儿了!
小熊第二天睡醒起来,去跟爸爸妈妈说早安的时候,发现他们不在,外婆说:
“他们在医院,你的小妹妹昨天晚上出生了!大家都很好,下午我们一起去看他们。”
小熊就要见到妹妹了,二个孩子就要面对面了。下面的故事我们一起慢慢读:
到了医院,小熊看见妈妈抱着刚出生的妹妹。
“她好小哦!”小熊说。
妈妈抱着宝宝,就像抱着小小的宝物一样。
他也想要那样的抱抱,可是他什么也没说。
画面上的小熊拎着自已的小布偶,小小地站在妈妈床边的地上,远远地看着妈妈抱着妹妹。
为什么我们忽然就觉得小熊孤单起来了呢?
“她睡得像个小天使,我们打算叫她安娜,你觉得好不好?”
小熊才不在乎呢,他只希望能回到妈妈身边,那是他的位置。
他慢慢走向安娜,她甚至没有睁开眼睛打招呼。
小熊觉得很失望,他决定和自已的玩具熊爱德华玩儿。
小熊以为有了个小玩伴儿……但是,此时此刻,他忽然意识到,妈妈的臂弯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了,他的位置有时候会被小妹妹占据。虽然爸爸妈妈很关注小熊,就连给妹妹起名字这件事儿,都要他这个哥哥一同参与……
可是,这个占据了他的位置的……小妹妹也不能跟他有什么互动……微妙的责怪情绪正慢慢地滋生出来。
可是,有件很重要的事,我想爸爸妈妈在跟孩子共读的时候,一定可以感觉出来,小熊是一个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在他求抱的时候,他什么也没说。在他失望的时候,他也只是决定跟自已的玩具布偶玩儿。
回到家后,小妹妹安娜睡觉的时候,小熊终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了。
小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玩搔痒游戏。
……
小熊很开心,因为爸爸妈妈只属于他。
可是,所有的事还是都被改变了。
安娜的到来,使爸爸妈妈忙碌起来,无睱分身,于是妈妈说:
“宝贝儿,你已经是哥哥了,哥哥要自已玩儿。”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
读这本书的小哥哥或者小姐姐,是不是特别能够被安慰到……因为这是我们听到的两个孩子的家庭,爸爸妈妈会经常说出的话。
小熊不懂。
他突然就变成哥哥了,而且爸爸妈妈看起来只对安娜感兴趣。
……
她常常大声哭闹尖叫,更糟的时,有时候还臭得要命,他必须捏紧鼻子。
爸爸妈妈却觉得这一切都很棒。
他们对小熊一点儿都不在乎了。
于是,小熊想了一个可以被在乎的办法,就是他也要像小妹妹安娜一样。
如果他们喜欢臭臭的小孩,那他就不洗澡。
他走进房间,突然跳起来,踹倒他盖的塔楼,把积木踢得到处都是。
图画书为什么会是亲子共读的最佳读物?
有些大人为什么会成为图画书的发烧友?
从他们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图画书开始,就喜欢上了。在亲子共读之外的时间里,去了解更多关于图画书的故事。因为图画书在如此有节制的篇幅画面故事里,却又是在讲述一个个如此细腻动人的故事,常常也能使大人感同身受。
就像这本书里的小熊,当他孤孤单单地站在墙脚,当他心绪波动却什么也不说,当他踢翻了自已搭的积木……
在我们不能体察幼儿心理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乱发脾气的小孩,将房间搞得一团糟,违背以往你教会他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肯洗澡,在爸爸妈妈忙碌地照顾小妹妹或小弟弟的时候,不能帮忙不说,还添乱!
可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以阅读这本图画书所理解到的小熊的心理来接近我们的孩子,你读懂了这本图画书,你就理解了自已孩子的种种反常表现。
我们能够有机会读到这本图画书,我们就有机会将推得远远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忽略了的孩子拉过来,紧紧地抱在怀里。告诉他,爸爸妈妈的爱,没有改变过。
然后,也许就有机会和他们沟通一些他们需要理解和体会的事。
那么,在这本《她来了!》的图画书里,小熊后来是怎么做的呢?
小熊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抱着玩具熊爱德华和安娜一起躺在游戏垫上,
他听到了安娜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
他看到了安娜又大又明亮的眼睛,也在看着小熊。
安娜的头好小,圆圆的,软软的。
小熊碰了下安娜的脸颊。
“她的毛真软,而且一点儿也不臭。”小熊心里想。
“嗨,安娜,我是你哥哥。”小熊说。
他觉得他看到了安娜脸上露出了微笑。
《她来了!》这本绘本很贴合眼下正被父母普遍关注的“第二个孩子来了”的话题,但我更愿意穿过这个表面的主题,看到一个心事敏感的小孩子如何努力地和一个变化中的世界相处的经历。在他小小的世界里,爸爸妈妈的的爱是一把巨大的伞,他在里面自由自在又自得。可是当小小的世界发生了一些倾斜和改变,当大伞里面又有一个小小的角色进入,他心里的不适感渐渐增强……他偷偷的心事也被他这样偷偷的化解了。他迈出了成长中新的一步,小小的世界变大了。
关于“第二个孩子来了”这个主题,还有一本“大脚丫系列”的作者艾米·杨的《不要吃掉宝宝》。
喜欢扮超人的小男孩汤姆有三个拿手戏:
披上超人斗蓬,嗖嗖地飞,连翻两个筋斗,还会“隐身术”。
然后家里添了一个新成员:
这是我的小弟弟——纳撒尼尔。爸爸妈妈叫他“纳迪宝宝”,或者“宝贝杉尼尔”。我叫他“肉球”。
肉球也有三个拿手戏:
拉便便,睡觉,哇哇地大哭。
《不要吃掉宝宝》这本绘本的冲突在于,当汤姆听到大人在表达对小婴儿的喜爱之情时,说出来的话都是“我真想咬他一口”。这句话让他感到恐慌,为什么大人都想要吃掉宝宝呢?于是在忙乱的为庆祝小宝宝的聚会上,他找了个理由“救”出了小宝宝,把它带到自已的房间,要保护他不要被大人吃掉。
……
当一个家庭添了新成员,以往将全部关注都投放在第一个孩子身上,一定会转移一部分到第二个孩子身上,孩子的情绪会发生变化,也许还会有些反常的举动。比如在汤姆身上就发生了,当他看到所有人都忙活着小弟弟的事情时,他努力翻出三个筋斗想要搏得大家的关注,却被忽略了,他很沮丧。这些情绪,大人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在孩子那里却是难以表达出来的。
好在,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做爸爸妈妈的只要听得懂孩子行为背后想要表达的需要,最重要的那部分需要——就是爱。
就像《不要吃掉宝宝》的最后,穿着超人衣服的汤姆抱着弟弟说“他不只是一个宝宝,纳撒尼尔是我的弟弟。总有一天,我会把所有的拿手戏教给他。”
每一本图画书里都有孩子,一个、二个、三个……也有许多成人。每个孩子都很特别,都很不同。《不要吃掉宝宝!》里的哥哥汤姆和这一本《她来了!》的小熊哥哥有不同,你的孩子可能有些像汤姆,有些像小熊,也可能都不同。
我们在一本本的图画书里认识这些孩子,在怀里认识我们自已的孩子,因为更多的认识他们,我们才能给予彼此最好最完整的爱。
既使有伤心、难过的时候,也都可以化解。
愿你喜欢这本图画书。
愿与孩子共读的旅程,你们都能得到奇妙的收获。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