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萃的这篇文章很专业,借用10本图画书解析创作者在创作时想到了,埋下的那些或明或暗的“扣儿”,还有这些细节与图画书表达主题之间的关系。适合有兴趣,想要更深了解图画书的人去阅读和学习。

文章很长,耐下心,慢慢看。

所谓图画书中的整合游戏就是在图画书的内容中,有某页或在环衬中把书中其它部分的内容以总结的形式展现出来,即能和孩子在阅读中当成内容的一部分阅读,也是整本图画书内容的整合,还具有阅读后的游戏功能。

对于整合游戏更多的认识可能来源于地图游戏。许多图画书都在故事或环衬中加入了有趣的地图。比如《班班的梦》和《莎莉离水远一点》这类的。                        

《莎莉离水远一点》           

文/图:[英] 约翰·伯宁罕    

翻译:宋珮    


1595233185647456.jpg


约翰·伯宁罕的作品本来就独具特色,他总是喜欢用两张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成人与孩子不同的精神世界。

你怎么不去和那些孩子们一起玩儿? 


1595233220897057.jpg


这是我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问你。莎莉,要不要喝水?  

在《莎莉离水远一点》中,伯宁罕用左页来表现母亲不断地唠叨式的嘱咐,右页展示地却是莎莉漫无边际、无拘无束的想象。

对父母来说一场休闲的海边之旅,在莎莉的脑中成了一场忙碌的寻宝之旅。     


1595233245873966.jpg


在这本书前后环衬的地图中,我们可以找到莎莉在海上寻宝的过程——驾船航行在海上、遇见海盗船,打败海盗、拿到藏宝图、挖出宝藏……

《莎莉离水远一点》是本典型的带有地图游戏的图画书,这即增加了图画书的趣味性,也在孩子根据环衬上的地图寻找故事中的每个细节时培养了孩子观察、思考和整合的能力。

《走开,大黑兔》

文/图: [英] 菲莉帕·莱瑟斯   

翻译:柳漾    


1595233274772619.jpg


小白兔跑了起来。但大黑兔还是紧紧地跟着他。小白兔跑得更快了。

小白兔终于松了口气,坐下来啃起了胡萝卜……

紧紧跟着小白兔的大黑兔,打破了小白兔的美好一天,小白兔很害怕大黑兔,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法赶走大黑兔,直到跑进一片又黑又暗的树林。可是没想到,比大黑兔更可怕的家伙正等着它……

就在小白兔走头无路的时候,大黑兔救了它,原来大黑兔一直站在小白兔的身后。

原来,在阳光下,大黑兔就站在小白兔的身后。

《走开,大黑兔》和《莎莉离水远一点》的前后环衬都是典型的地图游戏,不过《走开,大黑兔》的故事节奏更紧凑,剧情的变化更强烈,在玩地图游戏的时候,往往更能调动起孩子对故事情节和情绪的记忆,地图中小白兔的行进路线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回忆故事的过程。


1595233305841339.jpg


如果孩子没有这类的阅读经验,我们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试着提示孩子:“这条红线是什么?”“小兔子在哪里?为什么会站在红线那里?”“红线从哪里开始的呀?”等等与红线有关的问题,等孩子意识到这条红线是小兔子的行进路线,再进行故事的复述。

当然也可以先认认地图中的事物,回忆下小兔子的故事,然后再试着让孩子意识到红线的含义。

还有一类图画书不是通过地图来整合,而是把故事中的情节或遇到的人都在某一页展现出来。或提高孩子的兴趣,或自然而然地培养孩子的回忆能力。

        《鲸鱼》            

文/图:[日] 五味太郎    

翻译:余治莹    


1595233363803268.jpg


一只从海上飞来的小鸟在天上大喊着“鲸鱼”!可是,村子里的人在湖里游来游去,翻了个底儿朝天,都找不到。于是人们开始抱怨这只小鸟,说它欺骗了大家,然而当小女孩子被这只小鸟带上天空后……

这其实是一本令人深思,蕴含深刻哲理的图画书。而这本书的哲理不是通过文字解,而是通过恍然大悟式的明白产生的。

长长的码头,河间的小岛,坏掉的水泵……,曾经寻找过的地方全是鲸鱼的构成。这本书的游戏也就不言自明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许多细节,直到过后才明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本书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当孩子忍不住再次阅读的时候,他们的感受会和开始的想法截然不同,在反复思考和阅读的过程中,地图、故事和哲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也让孩子们意识到看问题有时需要视角的转变。

《一个男孩》 

文/图:[美] 劳拉·瓦卡罗·希格

翻译:余治莹     


1595233423901522.jpg


《一个男孩》是本中英双语的洞洞书,是“新兴概念绘本大师”劳拉的又一力作,在洞洞的巧妙配合下,数字、英语与故事变得非常有趣。


1595233442428644.jpg


数字右边的黑色洞洞中,总是随着左边的数字不断出现相应数量的事物。然后在好奇的悬念中,黑色洞洞后的画面跃然而出。

除了了解一些简单的句型和常见的介词,这本书最大的特点还在于:每组英文的前后两页中,总有两处英文单词是相同的,有时它们的发音相同,读起来就像汉语的“韵”非常好听易记。比如两个海豹中的“seals”,和下页中的“sea”。

最后,看似无关的数字游戏,到了结尾才发现原来前面的一切都是《一个男孩》的画。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故事的开始“一个男孩”和他手中的画笔不是作者随意画上去的。

这样的设计即为故事增添了一抹玄幻,也增加了一个可游戏的结尾,我们刚好可以和孩子强化下刚才所学的英文。

在此,如果孩子愿意回忆刚才的英文,那就把机会留给孩子去回忆。如果孩子不愿意回忆,不要强迫孩子去回忆,您可以假装自己想要回忆起来,然后让孩子帮助您回忆。您还可以在回忆不起来的时候,翻看前面的画面,再次朗读以帮助孩子学习。

《小企鹅》

文/图:[英] 波莉·邓巴

翻译:余治莹     


1595233493503722.jpg


作为礼物小企鹅被送给了小班,小班很喜欢小企鹅,总是围着它转,可是小企鹅却始终不理不睬。

以至于小班疯狂地想要让小企鹅有个回应,哪怕只有一点点……

可是小企鹅始终如一,直到来了一只狮子,狮子实在受不了小班的无理和吵闹,一口把他吞了下去……

这下,小企鹅不干了……

在小企鹅咬了狮子的鼻子以后,小企鹅说话了。

小企鹅说的内容都是它和小班一起做过的事,显然不管小班对小企鹅做了什么,在小企鹅的眼中都是美好的回忆,就像妈妈对孩子的感情。

这是一本让家长和孩子和解的图画书,孩子在“哈!哈!哈!”地指着小班和小企鹅的故事中,也会相信自己的故事会被父母铭记。

下面要提到的图画书不仅具有地图的功能,它提供的内容远不止找地点和路线这么简单,它们往往具有更复杂或更多元的因素,而且更烧脑。

《你见过我的怪兽吗?》

文/图: [美] 史蒂夫·莱特   

翻译:巫昂    


1595233545254441.jpg


在“你见过我的怪兽吗?”的询问中,小女孩开始在游乐场里寻找她的怪兽,于是我们进入了长方形、八边形、……拥有各种不同形状的地方,共二十种。

书中的前后环衬是相同的游乐园地图,和怪兽与小女孩的行进路线图。

在这个环衬中我们除了地图游戏,还能看到许多可以玩或学习的内容。比如形状、颜色、回忆等等。

《你见过我的怪兽吗?》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空间、形状、大小缩放等数学概念。这样的设计能让孩子轻松地进入游戏,并在寻找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打下数学基础。

儿童需要掌握的数学感念并不仅仅只是数数,它还包括几何、抽象等能力。史蒂夫·莱特在幼儿园作了十年的老师,知道该怎么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各种各样的数学概念。

《环游世界名城》

文:[捷] 伊娃·希斯波诺娃

图:[捷] 卡特日娜·希克洛娃 

   帕芙拉·克莱诺娃 

 韦罗妮卡·科佩奇科娃 

  苏珊娜·穆西洛娃 

   苏珊娜·舍林格诺娃 

 托马斯·图马  

翻译:谢维玲    


1595233618532263.jpg


男孩伯尼和小狗班班都喜欢刺激的冒险活动,这次他们决定去旅行!

伯尼和班班去了四十五座世界名城,古老的、漂亮的、有原住民的……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们和我们一样会累、会偷懒,会好奇、会把自己想象成各地的人物……

看这一连串画家的名字,您就知道这本书要多费功夫才能完成。这本书的设计者干脆把世界地图画在了前后环衬上,前环衬是欧亚非和澳洲;后环衬是南北美洲。


1595233649411319.jpg


这实在是一本很复杂的图画书,似乎总能找到有趣的地方。孩子可以在世界地图中找到书中提到的国家和城市。

它可以帮助孩子初步认识地图,并学习在地图中查找需要的城市,建立地球村的整体感念,了解有人类居住的陆地的样子,还有四大洋。同时还有旅行常见的出行方式。

最后为您提供几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整合游戏。这些游戏往往和书中要传递给孩子们的理念一至,是书中理念的整合,但常常被我们忽略。

《柠檬不是红色的》

文/图: [美] 劳拉·瓦卡罗·希格   

翻译:余治莹    


1595233680386493.jpg


通过镂空、翻转、复合的有趣形式,将色彩、形状和事物巧妙地结合于一体。在“是”与“不是”的疑惑和猜想中,苹果、茄子、红色、橙色、等等等等,像变魔术一样轮番登场。

《柠檬不是红色的》本就是一本认识颜色的图画书,在故事中提到的颜色在前后环衬中都出现过。这本书前后环衬中的色彩方格并不一样,出现的颜色并不只限于书中提到的几种颜色。

我们可以在阅读前先认一认颜色,阅读后通过回忆认一认故事中出现的颜色,比如问孩子:“故事中谁是红色的?”最后还可以认一认故事中没出现过的颜色。

孩子通过故事对颜色有了兴趣和感性认识后,颜色就不再是识色板上冷冰冰的颜色概念。

而且生活中的色彩也是丰富多变的,要想让孩子理解色彩的范围也应该让他们看到更宽泛的色彩变化。书中即提供了类似识色卡的无变化的标准色,又在绘画中让孩子理解更宽泛、有变化的,广义的色彩概念。

1595233715623499.jpg


《阿嚏!》这本书除了开头和结尾,它的节奏就像上面这样,两个跨页为一组,形成一个完整的节拍。

每一组的第一个跨页,都会出现一个新动物;每一组的第二个跨页,新出现的动物,都会被阿嚏喷掉点儿什么。

就这样,随着喷嚏的一路传染,每个动物都变得不一样了。    

在这本书的书名页,在文字“阿嚏!”的周围,围着各种彩色的、有趣的形状。这些形状并不是简单的故事暗示,故事中的熊、兔子、狐狸、青蛙等等等等都是由这些美丽的图形组成的。

有条件的话,您可以把这本书的书名页复印几张,然后把这些形状剪下来,分头去拼拼看。

《铅笔》

文:[英] 艾伦·阿尔伯格

图:[英] 布鲁斯·英曼

翻译: 吕行     


1595233757719547.jpg


世界本来什么都没有,嗯,也不对,应该说本来有一支小小的铅笔。

铅笔画了很多,很多,可惜都是黑白的。

后来铅笔又画了彩笔和橡皮擦,彩笔的到来让铅笔和他笔下的世界感到满意,可是,橡皮擦的到来却不怎么尽如人意……

《铅笔》看似异想天开,却又合情合理,每次出其不意的剧情都令人捧腹,拍案叫绝。你知道最后,铅笔用了什么办法解决了橡皮的见什么擦什么的问题吗?

在《铅笔》的前后环衬中,有许多铅笔画的小画,乍一看以为是铅笔的随意涂鸦,可读完全书,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些铅笔小画其实是故事中出现过的事物。

需要注意的是:比如图例中红线连接的三件物品,在环衬中它们被画在不同的位置,而在故事中,它们是三件叠加在一起的物品。


1595233790284644.jpg


前后环衬中的这些小图,有的在故事中比较突出孩子一看就能想起故事情节,比如被铅笔画出来准备关住橡皮的笼子。有的并不是故事主角,它们就如道具般被橡皮擦来擦去,有的甚至连被橡皮擦的命运都没有,只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角落里。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