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愿意靠近一朵小黑云?
最初拿到《小黑云》的时候,看着这个头上悬着乱糟糟的乌云、神情阴郁的小孩,心想:哦,是讲情绪的绘本吧。
《小黑云》
文/图:(英)汉娜·卡明
近来接触到的情绪类绘本越来越多,比如安东尼·布朗新书《威利和一朵云》、来自法国的情绪体验绘本《菲力的17种情绪》、台湾趣味图像大师赖马的《生气王子》《爱哭公主》等等。
乍看之下,《小黑云》的画面有点普普通通,潜意识下,对它的期待也就一般。可当我真正去读这个故事,才发现它的动人之处超乎预期。
故事从一节美术课开始。
孩子们都在拿着画笔开心地涂涂抹抹。可仔细观察, 右下角有个小女孩一个人远远地坐着,抱紧双臂,什么也没画。
窗外正稀里哗啦下着雨。小女孩的心情,似乎也和此时天气一样糟糕。
没有人和小女孩说话。
小女孩为啥有个小黑云,不得而知。
但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或者经历这样的状况:在一个新的环境、陌生的场合,或者情绪不佳、状态低沉的时候,就会自带“小黑云”,并且不自觉地站到人群的“边缘”。之后可能是带着乌云离开,可能是爆发一场雷鸣大雨(就像《威利和一朵云》中的威利)。
也可能是——
有一个小女孩想和“小黑云”女孩做朋友。
她害羞又坚定的眼神越过画板,传递着小心声:
也许有个方法,可以穿过那朵小黑云。
小女孩做了许多努力:
走过去和她聊天,
邀请她一起画画。
不过……“小黑云”女孩的所有回应都像一片小黑云。
小女孩遇到了挑战,她要怎么做呢?
前一刻,当小女孩迈出步伐,向“小黑云”走过去的时候,已经足以让人对小小的她的善良和勇敢刮目相看。因为每个人身边都会出现“小黑云”,但不是人人都有接近它的决心。
墙上贴的小星星,仿佛是小女孩儿此刻的心,明亮而热情,毫不惧怕地走进小黑云。
而面对“小黑云”女孩一次又一次的“无动于衷”,小女孩“再多一次努力”的回应更是让人惊叹。
两个小孩的涂鸦就像是彼此的对话,小女孩儿似乎能够理解,“小黑云”目前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虽然让人难以接受),她不心急也不放弃,依然用生动的图画向“小黑云”传递着心意。
结局是什么?
相信不用多说,放一张我很喜欢的画面:
还记得吗?在故事的开始,孩子们都是各自创作,也没有人在意“小黑云”。
渐渐地,小女孩和“小黑云”的互动感染了其他的孩子,他们也加入进来,画画成了共同的语言和游戏的方式,他们比之前更加亲密融洽,也享受着更大的快乐。
此时的小黑云呢?全都飘走啦!而且整个教室都充满了阳光。
相比“情绪管理”或者“人际交往”绘本,我更愿意将《小黑云》看待为一个关于讲述“善意”和“勇气”,“打破”与“融合”的绘本。它不是教导一般性的情绪管理方法,或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而是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和更宽的眼光。
摘录作者Hannah Cumming在访谈中的一段话:
Hananh说道,她有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把《小黑云》用在课堂上讲述关于友情和融入的主题,效果很好。这让她受到触动,并意识到,《小黑云》是一本可以和孩子谈论“特殊人群”或“差异”的好绘本。
就像,线条和色块、灰和黄、蜜蜂的身体和大象的脑袋,它们虽然迥然不同,却可以在一张画布上呈现。
受此启发,我们可以进一步想:
“小黑云”代表着什么?
可能是坏情绪,
可能是彼此的差异,
可能是关系中的冲突
…………
而当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可以和孩子谈论:
你是否愿意靠近一朵“小黑云”?
你是否相信,有一个方法,可以使我们从中穿过?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