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以蝴蝶的形态

只能活几个星期。

当它们由蛹成蝶,翅膀干了,

它们便在绿叶和鲜花间飞舞扑闪。

起初,它们鲜亮、敏捷,

但随着时光匆匆,

它们的动作渐渐慢下来,

最后,再也飞不动了。

它们停栖在枝头

……

这是蝴蝶的活法,

是它们的有生之年。

这段话来自于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布莱恩·梅洛尼做文、国际安徒生大奖获得者罗伯特·英潘绘图,中国著名翻译家马爱农翻译的《有生之年》。


1595897811215161.jpg


人生最大的问题,无非是生与死。莫谓儿童无知,其实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这些具有初步哲学启蒙的终极问题。

一般而言,当4-5岁的孩子开始提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时候,就意味着生命教育可以提上日程了。孩子们会发问,然后逐渐了解,什么是生命,而什么不是生命。但他们还是要问:那么,为什么会有死亡?

我们当然要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跟他们谈论生与死,比如亲子共读生命教育类绘本。

对读图阶段的孩子来说,一本不可多得的生命教育绘本:

一则将有助于孩子们解决其疑问;

再则,将通过温情地讲述,亲密地陪伴,使孩子们获得莫大的安全感,破除其疑虑,消解其恐惧;

更重要的是,我们借由这一绘本的阅读,将对生命的深沉思考的种子,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这是《有生之年》一书的一个特质,即便狭隘地看,我们也可以将之看作生命教育的读本。

阅读中,成年人也将与孩子一起,重新思考我们的有生之年。

作者说:“每个活的生命,都有起点和终点。在这之间,便是有生之年。”这是绘本的核心表述,当然也是一个常识。但所谓常识,不正是那些我们以为普通而经常不加注意,其实却至关重要的部分吗?作者用各种不同的生命体,反复举例,重新诠释,螺旋上升,将最大的尊重与尊严,赋予了生命。

鲜花,有美丽的春天;


1595897864486057.jpg


蝴蝶,有绚丽的几周;


1595897880764497.jpg


鸟儿展翅高飞,鱼儿自由游弋;


1595897910730174.jpg


高大又结实的树木,以静默的姿态,在阳光和雨露中伫立,甚至能伫立百年以上。

这是这些生命的有生之年,它们的特质各有不同,或动或静,或短暂或漫长,但都在这个世界中展示了它们最为优美的姿态。而人类尤为不同,因为人类是唯一拥有思想的生命。如笛卡尔所说,人类所有的尊严,便来自思想。

因而这一绘本,我们首先看作生命教育的绘本,而非单纯跟孩子讨论死亡的绘本。

其实,《有生之年》远不止于此,更多的是一种生命哲学的思考。作者将着眼点,放在了“有生之年”,放在诞生与死亡之间那漫长的人生,那么,个体的意义何在?

我们经由阅读,体会生命千姿百态的曼妙,思考这千姿百态的生命之后的深沉意味,从而展开生命哲学的沉思。

比如,死亡,是生命的特质之一。石头没有死亡,石头便不是生命。但如果我们明白向死而生的哲学意蕴,那么我们就可以坦然跟孩子讨论这件事:因为前面有死亡的存在,所以你唯一的有生之年,才显得那么重要。

也许,我们只剩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你的有生之年,活出意义来。这唯一的有生之年的特质在哪里,自我超越的可能性在哪里?

如绘本所言,“人们做着自己能做的各种事情,比如长大,比如,做成年人。”

这里,做一个成年人,就意味着需要去承担生命所赋予的一切,美好的,或者艰辛的,或者平缓的。敞开自我,去坦然接纳这一切。

毕竟,生命,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如爱默生所说: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这些精彩的瞬间,乃至不那么精彩的瞬间,都是生命的瞬间,彼此累积叠加,构成我们生命的底色,启发个人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

我很想引用一句微信里很流行的鸡汤:你所谓的稳定不过就是在浪费生命。达观、坦然,接受生命的馈赠,这是必要的,这不是消极,而是领悟。重要的在于,出生到死亡之间,这有生之年,我们必将亲自走过,亲身体验,你独特的生命,需要你留下独特的轨迹。而更进一步的思考,也许就在你的思想中萌发了:有限而平凡的生命,如何真正掌握在我们手中,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呢?

这是《有生之年》一书最为动人之处:就像一曲舒缓而深沉的生命赞歌,平静的述说,却唤醒了生命的尊严;舒缓的节奏,恰开启了思考的灵明。

我们每个人都将经过独一无二的有生之年,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怎样度过自己的有生之年。比如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用最简短的话语,概括了他的有生之年:写过,爱过,活过。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