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孩子们将网红作为自己理想职业,疯狂为小鲜肉偶像投入大量精力甚至是金钱的时代,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扭转这样的现状呢?


1596016607112160.jpg

 ▲小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当网红

这大概是一个让很多父母都非常头疼的问题。

因为现在信息获取的渠道实在太多,对父母来说可谓是防不胜防。

很遗憾,我们真的无法屏蔽掉所有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也很难彻底让孩子摆脱网红、偶像身上虚幻的“美好光环”对他们的吸引力。

那我们难道真的束手无策,什么也做不了吗?

当然不是。在我看来,父母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尽力帮助孩子打开视野,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让他们看到除了网络上、电视里的那些明星,在这个世界上、在漫长的历史中,有各种各样、与众不同的人生图景,生命中充满很多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去读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去读名人传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能通过阅读体验另一种人生。

前段时间,启发君陆陆续续推荐、介绍了多位了不起的大师,包括永远的女神奥黛丽·赫本?、酷girl弗里达?、坚持自我的爱德华·霍珀?等等……

今天我要再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位非常值得崇拜的实力派偶像:


微信图片_20200721150022.jpg


她是极少数能在法国艺术界活跃的美国艺术家

她是唯一一个被法国印象派画家邀请,

得以展出自己画作的美国人

她被莫奈、德加、塞尚等印象派大师视为知己

法国作家左拉对她的绘画极为赞赏

后印象派画家高更曾说:

她有魅力,但也有力量。

她就是印象派女神,玛丽·卡萨特,一个活出自我、勇敢逐梦的伟大女性。放在现代来讲,她就是传说中的大女主,活出了很多现代女性理想中的模样!

《玛丽·卡萨特:印象派大师中的非凡典范》是首部讲述她充满张力的艺术人生的传记绘本。


1596016689600003.jpg


其实在读这册绘本前,我不知道玛丽·卡萨特是谁;可读完后,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她。

她的身上有最硬核的榜样力量!

优越的家族背景不愁吃穿,却偏偏要靠才华吃饭

玛丽·卡萨特出身名门望族,她的父亲是位富有的资本家。

身为上流社会的小姐,她本可以过得非常安稳惬意。每天插插花、做做刺绣,参加参加舞会,然后认识一位英俊优秀的绅士,结婚生子,年老后含饴弄孙。

她本可以对生活俯首帖耳,可以活得不那么危险,不去冒险也就不会失败。

但玛丽·卡萨特拒绝了这样的人生路径。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儿的时候,她就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艺术家。

小时候的理想成为卡萨特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她对人生的方向了然于胸。


1596016864939170.jpg

 

在16岁生日前夕,她向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提出申请,并成为了当年第一位被录取的学生。

她要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她告诉自己。她的理想从未改变过。

当时,在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尽管大约有20%的女学生,但是很少有人像卡萨特那样决定让艺术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多数人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技能,艺术不过是打发时光的小爱好,一种上流社会的情趣、品味、资本,以及非常有效的社交工具罢了。

也正因如此,当卡萨特不满足于学院传授的极其有限的绘画技巧,决定前往艺术氛围浓厚的法国进一步深造时,遭到了父亲的果断拒绝和强烈反对。在父亲看来,卡萨特的选择简直是胡闹!

“我宁可你死掉,

也不愿意你一个人去欧洲当画家!”

但是,玛丽没有因此放弃。哪怕父亲不愿全力资助,她必须自行承担绘画相关的开销,这样也并未阻止她实现理想的脚步。

超强的抗逆力,比别人有才华,还比别人更努力

父亲的不认可只是卡萨特遇到的众多阻碍之一。

在宾夕法尼亚艺术学院,女学生受到了诸多限制,例如不允许她们直接对着裸体模特进行速写。教师和男学生们也对她们充满了轻视与成见,校方甚至对女学生学画摆出一副恩赐的态度。

在法国巴黎深造时,由于她的性别原因,卡萨特无法像男艺术家们一样,进入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欧洲正统的艺术课程。

卡萨特开始进行独立创作后,她的作品却被沙龙拒收。她发现女画家的画作往往会遭到沙龙的蔑视并退回,除非他们有朋友或保护人担任评委。

在60多岁时,卡萨特因患糖尿病和青光眼而近乎全盲,无法再进行任何创作,这是画家最大的遗憾和痛苦……

面对这一重又一重的考验,卡萨特会为自己的身份性别黯然神伤,会因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和坎坷的经历自怨自艾,从而放弃她的理想与目标吗?

不,卡萨特身上有超强的抗逆力,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做好自己。

在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卡萨特没有被外界环境影响心绪,她坚持勤奋刻苦地练习绘画技巧,用了4年时间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面对无法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的现状,为了弥补自己的缺失,她一边自学,一边开始临摹大师的名作。


1596016834413984.jpg

 

卢浮宫成了玛丽的绘画教室,她在那里用心模仿古典名画,仔细钻研名家的绘画技巧,梦想着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在著名的沙龙上大放异彩。

在作品被沙龙拒绝后,卡萨特虽然内心痛苦,但却继续坚持创作。

她在画布上尽情挥洒宝石般的色彩,她的画所取的视角别出心裁,画面鲜艳夺目。

最终,她的作品赢得了大名鼎鼎的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赏识。德加甚至特意来到卡萨特的画室对她发出邀请:“加入我们独立画家的行列吧!打破保守的框架,为内心的向往而画吧。”

玛丽·卡萨特成为印象派中的重要一员。她凭借才华和自身的努力扭转了人们对她性别、国籍的歧视与偏见。

卡萨特明明这样有才华,但她却从未放弃对自己的要求。

她有很高的自律性,经常早上8点开始画油画,太阳下山后则开始创作版画和素描,一直工作到深夜。

即使是欣赏戏剧演出,她的速写本也从不离手。

她参观了一座又一座美术馆,汲取亚洲艺术的精华,并在自己的画作中进行尝试。

她扩大了欧洲绘画的构图广度和外在表现力的深度,为西方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她而言,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

但是,这样一个热爱艺术、热爱绘画的人,晚年却因眼盲无法再进行任何创作。

但她没有因此而消沉,她带着对艺术的热爱,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资助女性艺术家、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以及促进美国艺术发展上。


1596016880878953.jpg


玛丽·卡萨特用一生证明了女性也可以成为卓越的艺术家!在她的身上,你能看到对艺术最真挚、最深沉的爱,也能感受到面对逆境永不退缩的韧性。

这种在困境和压力面前不胆怯、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应对的抗逆能力,是玛丽·卡萨特身上最值得学习的品质和最了不起的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实现的理想,真正成就一个人的是超出常人的坚持、勤奋、执着和冒险精神,支撑他们的是敢于接受失败又不断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玛丽·卡萨特用她的行动和经历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她的内心温暖又强大,最爱赞颂母子之情

“母亲与孩子”经常是玛丽作画的主题。


1596016891465328.jpg

▲ 玛丽·卡萨特 作品


她用画笔诉说着女性温柔的母爱,凭着细致的观察去捕捉儿童天真的动作。

她在平凡的日常中寻找栩栩如生的画面。她的画一直是那样明亮光鲜、积极又充满活力。

看着她真实、优美的画作,你能感受到其中洋溢的浓浓亲情和生命的光辉。


 

1596016897793518.jpg

▲ 玛丽·卡萨特 作品


她的画会让人觉得生活中充满阳光,生命又是那样美好。

但是你能想象到完成这样深情画作的玛丽·卡萨特终身未婚未育吗?

有人说女性要经历生产之痛才能成为真正的女人。但玛丽·卡萨特向我们证明了女性身份并不取决于是否婚育。没有生产或不能生产的女人难道就不完全、就无法获得幸福吗?

她用她的人生告诉我们幸福从来不是只有一种形式。

卡萨特虽然孑然一身,却过得幸福而充实。

既有德加这样的良师益友和众多亲朋知己,又有热爱的绘画事业相伴。

她的艺术成就让不少男性艺术家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不要提她为后世留下的不可泯灭的巨大贡献。

卡萨特向女性展现了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活法。

她的内心温柔又强大。特别是她和父亲虽然有诸多分歧,但她仍对父亲敬爱有加。

绘本中也描绘了这一点。


1596017075192309.jpg


“玛丽的家人来到巴黎和她同住。

她为母亲和姐姐作画,

记录下她们阅读、缝纫还有喝茶的情景,

她的父亲要是能不打瞌睡,会是一个更好的模特。”

她的画作也充满了对女性独立身份的肯定与鼓励。

当时上流社会的一大日常消遣是去剧院看演出,而观看演出的女人成为很多印象派画家乐于描绘的主题。

但是和男性艺术家展示美丽的女人不同,卡萨特画中的女人并非男人们视觉上的享乐,或是被男人评头论足的对象。

她们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坚定而自我,和男人平起平坐。就比如书中的这一幅插画,这是对卡萨特的名作《包厢里》的模仿。


  

1596016938800499.jpg

▲ 玛丽·卡萨特 原作《包厢里》


画中的女性全身贯注地拿着望远镜,望着水平视线的剧场,浑然不觉远处一位男士正在用同样集中的注意力盯着自己。

卡萨特试图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女人和男人一样,拥有观察对象的主动权。

画中女士弯曲的臂膀显示出男人般的强势有力。而她的衣着低调朴实,表明她对自己能否吸引异性的注意毫不在意。

她作为画家,透过艺术与观赏者对话,描绘了她心目中独立新女性的模样,也为我们展现了她强大的内心世界。

作为女性,我以有像玛丽·卡萨特这样一位伟大杰出的女性代表而感到深深的骄傲与自豪!

玛丽·卡萨特对孩子们特别是女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激励作用的了不起的榜样!

她是伟大的艺术家,是一位值得深入了解的魅力女性。


 

1596016963346056.jpg

▲ 德加为玛丽·卡萨特创作的画像


不过,如果你问我是不是读了玛丽·卡萨特名人传记绘本后,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们会马上“改头换面”?

我会很诚实地告诉你,不一定。

因为读书从来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特别是孩子现在岁数还小,心智尚未成熟,被更光鲜亮丽的明星偶像吸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正常的。

但当他们长大一些,有了自己的判断力,我相信,大师名家们的故事会照亮他们的人生,在他们迷路的时候给他们方向和力量。

和孩子一起读传记绘本,带着他们去体验他人的人生吧。

毕竟,一个人一生的时间真的是非常有限的,想要把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体会一遍非常困难。

但读书却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如果能够通过阅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那么这样的人生一定也会非常有趣吧。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