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遇到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儿,整天抱着心爱的毛绒袋鼠玩具,无论何时都不撒手。女孩儿的爸爸妈妈不理解她为什么这样喜欢一个毛绒玩具,更头疼她不肯让毛绒袋鼠洗澡。

“宝宝,袋鼠要洗一洗了,它太脏了!”

“不要!”

“你还整天咬它,吃下去多少细菌啊!不行,必须洗了!”

“不要!”

“你为什么非得时刻抱着它呢?离开一会儿不可以吗?”

“不要啊!”

…………

如果这个女孩儿的爸妈看过《和菲力一起长大》,也许他们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596158265463849.jpg


为什么要给心爱的布偶洗澡呢?菲力的爸爸妈妈给出了三个理由:

因为,

布偶喜欢在水里玩 ( 恰巧很多孩子也喜欢在水里玩,仅这一条理由,很多孩子就无法拒绝了);

因为因为,

布偶也想要闻起来香香的;

最重要的是,

布偶喜欢干干净净地跟你一起玩,一起睡觉。

和这三点理由比起来,家长常说的“它太脏了,你总咬它会生病”,显得太没有说服力了。

这本书选取的17个话题是孩子成长各阶段的典型事例,仅仅是看看话题清单,家长都会会心一笑,原来自己面对的不是千年一遇的难题。不爱洗头、洗手弄得到处湿漉漉、和妈妈分开会哭……这些经常困扰家长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有讨论。

绘画对儿童和成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对儿童而言,绘画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孩子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爱。所以家长一定不要用“像”和“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否则孩子会过于纠结别人对自己画的评价而不敢下笔。孩子可能会画一团乱七八糟的线,说这是妈妈;也可能画蓝色的苹果。


1596160416367808.jpg


不要批评他们画得不对,问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用这样的颜色?耐心听听他们绘画背后的故事。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还有可能喜欢不同的颜色。如果他用黑色画花儿和云朵,家长不必杞人忧天地担心孩子的内心是不是有阴影,多数情况下,他只是想尝试不同颜色带来的感受。

引导低幼阶段的儿童绘画,重点在于帮助他们发现更多的表达方式、探索不同的艺术材质。路边的树枝、石子都可以是孩子的画笔,他们还可以尝试用画笔杆作画。只要没有影响到别人,家长完全可以尊重他们出人意料的方式,因为艺术就是需要打破常规。

很多孩子不喜欢刷牙、洗头、洗脸这样的事情,一方面可能是嫌麻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喜欢做这些事情时的感觉。牙刷在嘴里转来转去、水从头上流下来,都会让人有些不舒服。不一样的是,我们已经长大了,习惯了这些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可能已经喜欢上这种感觉,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需要时间。


1596160449927679.jpg


女儿小的时候,洗头是一场战争。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书里有一个同样不爱洗头的小朋友。他不爱洗头的原因很多,比如他会担心:我会不会被淹死?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害怕洗头的自己。我给女儿讲述了自己当时不爱洗头的原因,女儿一边听一边笑。虽然她还是不爱洗头,但从此不会抗拒这件事儿。

多数时候,孩子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她需要的只是理解。

  如厕

我不赞同“训练”上厕所这样的说法。孩子学会上厕所一方面是生理自然成熟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只要耐心提醒孩子别忘记上厕所就够了。有些孩子一岁多就能很好地自控,也有的孩子三四岁才能做到。

很多两三岁的孩子虽然能够独立上厕所,但是经常因为玩得太投入忘记了上厕所而导致尿裤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不需要过分批评他们。没人喜欢裤子湿乎乎的,孩子也一样,一旦他们能够自控,他们自然会主动上厕所。 

 怕黑

每个人都曾感到害怕。大人害怕的事情一点儿不比孩子少,只是大人和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不同。单纯要求孩子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有些爸爸可能还会说:“怕什么,你是男孩子,勇敢点儿!”也有些父母企图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不害怕:“你真勇敢,一点儿也不害怕。”其实这些方法都没有正视孩子内心的恐惧,只会起到短暂的效果。

知道为什么害怕会让孩子平静一些。《和菲力一起长大》这本书中分析了害怕的原因:黑暗会让人感觉到迷失。

接纳孩子的这种情绪也能让自己平静。“害怕是很自然的反应”,书中这样的表达就是在传递接纳的态度。

我们还可以像书中说的那样,做些让自己安心的事情,比如跟心爱的毛绒玩具说说话,开一盏小灯,或者让爸爸妈妈带你在黑暗中散步。

熄灯后,床底下会有怪物跑出来吗?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在怪物的世界里,它们担心床底下有人类跑出来抓住自己。原来它们也怕我们啊!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分享是一种美德。一些家长因此要求孩子分享,即使孩子不愿意这样做。可是大人也有不想跟人分享的东西啊!妈妈新买的衣服有人想借走,妈妈会愿意借吗?如果出于种种原因被迫借出去,妈妈的感受如何呢?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分享的认识不尽相同。

婴儿没有太多自我概念,所以多数时候他们不介意别人拿自己的东西。一岁半左右,孩子知道哪些物品属于自己,有了强烈的“维权”意识,自己的东西决不允许别人碰。家长不必担心,他不会由此变成自私自利的人。这个阶段过去之后,孩子逐渐没那么介意别人玩自己的玩具。三四岁的孩子乐于分享常常出于自私的炫耀的念头:给你看看我有这个。五六岁的孩子开始跟好朋友分享自己喜爱的东西,因为他们开始意识到对方高兴自己也会高兴。

分享是因为爱,心中有爱的孩子一定会与人分享。与其强迫孩子学会分享的形式,不如去培养他们心中的爱意。

 ……

妈妈离开的时候,怎样才能不哭?

洗手的时候,怎样才能不把浴室弄湿?

怎么给在远方的奶奶打电话?

孩子偏食怎么办?

……

育儿路上问题不断,希望借助一本小书了解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显然不可能。但如果能读懂书中隐含的这些意思,举一反三,学会从小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育儿之路会变得平顺好多,也有趣好多。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