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许多父母这么问:

“老师,孩子在学校乖不乖?”

“哦,听话啊,太好了!可是……会不会太安静太内向?”

“老师,孩子上课有没有积极举手发言?”

“有啊,真是太好了!可是……上课有没有乱讲话呢?”

…………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既担心孩子吵闹惹出乱子,又怕孩子太文静受人欺负;既盼望孩子表现出众,又唯恐孩子乱出风头。他们恨不得给孩子安上一个名叫“动静模式识别仪”的内置程序,从此孩子该安静的时候静如处子,该活泼的时候动若脱兔。

这种心态里,溢满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但,请想想,你爱的是眼下这个正用柔软的小手牵着你的大手的孩子,还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完美的孩子?

是的,希望自己孩子动静皆宜、处处完美的父母,你们爱的不是自己真实的孩子,不是自己这个小小的、和你一样会出各种状况、正在磕磕绊绊长大的孩子,而是戴着光环、完美无缺、世上根本就没有的孩子。

在图画书《玛丽太乖了》中,长着一头金发的玛丽正是这样一个真实的孩子。


1596163079226059.jpg


她很乖很乖,乖到让人着急:

男孩踩了她的脚,玛丽会礼貌地说“我很抱歉”;

女士的皮包打到她的头,玛丽会很乖很客气地说:“啊,不好意思”;

就是给人让路,玛丽也会觉得“很抱歉”,


1596163121584772.jpg


她总是非常非常有礼貌,结果想要的玩具小熊,还没等她说完话就被人拿走了;看中的玩具鸭子也不见了,她为了礼貌,使劲按捺心里的失望。

你看她咬住嘴唇,眨着眼睛,双臂抱胸的样子,心里一定正经历着天人交战:

是丢掉“礼貌”,理直气壮地先下手为强,还是继续委屈地保持“礼貌”?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的内心交战。

乖乖的玛丽一直在犹豫着:说,还是不说?

顽皮的孩子心里在挣扎着:玩,还是不玩?

胆怯的孩子在不断问自己:还坚持下去吗?

急躁的孩子面对冲突闪过念头:打,还是不打?

这些,都是真实的孩子正在经历的成长。

一位充满理解和温暖力量的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这么形容孩子的这个成长时期,他称之为“茧”。玛丽被“礼貌”束缚住而不敢大声说出来的时期,就是正处于“茧”中。

看上去,她那么乖,像“茧”一样纹丝不动,但是内在却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如果急于想打开茧,让她快点出来长大,推着玛丽:“说啊!大声说啊!”也许她会更加畏惧、更深地缩回茧中。就好像如果你提早帮蝴蝶把茧打开,蝴蝶出来后,是无法展开翅膀的。蝴蝶正是在自己艰难地打开茧的过程中,翅膀逐渐硬朗起来,最后轻盈地展翅而飞。

面对处于“茧”中的孩子,我们能给予的,除了“陪伴”和“等待”,还有更重要的“相信”。相信正处在“茧”中的孩子,内在经历着外表看不出的成长;相信孩子能够依靠自己内心成长的愿望和力量破茧而出。你一定要充满耐心地陪伴,充满希望地等待。

我们看看玛丽见到最喜欢的小象被阿姨拿走之后的表情,从讶异到鼓足勇气大声告诉阿姨:“蓝色小象是我要送给弟弟的!”


1596163151503054.jpg


她那么用力地喊,那是她从规矩的束缚中依靠自己积攒的勇气和力量挣扎出来的声音。这股成长之力从画面拉近的脸上涌出,我们都能感受到呢!

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同的“茧”时期:安静的或者不安的“茧”。让我们耐心地陪伴着孩子度过“茧”时期,相信孩子一定具有得天独厚的成长之力。或许,你和孩子一起读着这本距离你的童年已经很遥远的图画书,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

作者希琳•严•布里奇斯本人就总是有礼貌又小声地讲话,玛丽的故事说不定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但即便是小小的声音,最后也能得到最好的礼物:

她的第一本图画书《鲁比的心愿》,赢得了美国艾兹拉•杰克•季兹奖年度新秀奖和《出版人周刊》2002年最佳童书等很多奖项;

随后的《雨伞女王》荣登《时代周刊》2008年年度十佳童书榜;

2013年出版的《玛丽太乖了》获得了《科克斯书评》《出版人周刊》《书架通报》星号书评。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