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信不信?好童书不仅吸引孩子,更吸引为孩子挑书的爸爸妈妈们。

那些童年时代就热爱童书的父母亲,因为有了孩子得以名正言顺地再次捧起童书,内心无不感慨:这么好的书,自己怎么没想到要入这个行呢。

当然,这其中,也真有人被童书唤醒了曾经沉睡的心灵,辞了工作改行做了童书编辑。

不管是偶然还是注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入职第一天,看着手里的工作单和桌上一摞外文童书,心里就乐开了花:诗和远方不就在手指轻轻翻开封面的一瞬间嘛!

可翻开第一本书,脸上的笑容便慢慢凝固了—— 这是一本关于死亡的绘本,书名是《外婆,再见》。


1596531818895970.jpg


诚品书店阅读职人大赏

时光快进到2018年初,我收到了来自苏州诚品书店企划部门的消息:经过全体诚品职员的投票,《外婆,再见》以高票获选2017年度诚品书店阅读职人“最想说服爸妈帮孩子买”的童书!

诚品书店阅读职人大赏是诚品书店的一个品牌性的年度专案,在台湾从2012年开始举办。每年诚品的全体员工都会投票选出当年度最期待的综合书籍、童书以及作家。其中童书的奖项是:最想说服爸妈帮孩子买。

喜从天降! 却!实至名归!

初识《外婆,再见》,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困惑

作为编辑生涯里的第一本书,无疑编辑出版《外婆,再见》的过程于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首先是这本书的图画,第一眼看到封面就没太搞清楚三个人的人物关系。因为除了长着银灰色头发的可以判断为外婆之外,每个人都是稚嫩的娃娃脸,抱着孩子的女性形象充满了孩子气,看起来更像小男孩的姐姐。

翻开第一页,才确定了这个抱着孩子的人是孩子妈妈。而后面逐渐出现的人物形象:爸爸、舅公、参加葬礼的人们竟然都有些稚气未脱的感觉。

不光是人物角色,绘本里出现的猫咪、地球、樱花包括墓碑都是小小的轻盈的感觉。


1596531853527302.jpg


一本死亡题材的作品为什么用这样的手法呢?

其次,这本书里面貌似就没有故事,既没有交代外婆之死的任何具体信息,也没有任何家人或者说孩子相关的故事出现,更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种催人泪下的剧情。

整本书是母子对话的形式,孩子问,妈妈答。细品他们对话的语气,也是平淡、轻柔的,孩子直接问,妈妈轻淡答,竟然没任何波澜起伏。

一本死亡题材的作品为什么用这样的手法呢?

还有,这本书可以说是开门见山的典范了。连扉页都没有,翻开封面,直奔主题:“今天,妈妈告诉我,外婆去世了……”我们能看到流泪的妈妈,忧伤的孩子和墙上挂着的猫咪的照片。这一切在白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哀伤而又纯净。

可刚介绍了外婆去世,画面突然出现了大红底色和几只猫咪,再往后,白底色和蓝白格子底色、青色、粉色、黄白相间竖条纹底色等等相继出现,细究颜色与内容的关联性上,也没看出任何规律……

一本死亡题材的作品为什么用这样的手法呢?

再识《外婆,再见》,我终于豁然开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查找资料的漫漫长路,其间得到了许多同事、专家、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才逐渐认识到这本书里蕴含的匠心。

首先,这本书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是一本帮助孩子们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的绘本。

正因为这个题材的沉重,所以在这本书里,作者梅兰妮·沃尔什在设计和文字上特别追求了一个感觉——轻柔。只有文字和设计上的举重若轻才能在无形中卸掉读者心头的沉重。

围绕着轻柔,我们来看看作者下了多少心思。

整本书的视觉造型非常简单。

大人、孩子的头部比例接近2:1,有一种可爱的质朴的美感。圆形的头部特写,让小朋友能够快速认出妈妈、外婆以及儿子的不同形象。

人物眼睛用两个小小的椭圆,简单直接,透露出一种目光单纯、精神世界明亮的人物气质。嘴巴和鼻子的造型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几道弧线,嘴角或上扬或下沉,即把人物的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

五官比例在整个头部下1/2的地方,其实这是一个娃娃头部的典型比例构造,整本书的人物造型在这种五官比例之下显得格外具有亲和力,尤其适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1596531901356760.jpg


在平面设计上,绘本也吸收了极简主义的精髓。

所有的造型都在几何图形体系中完成,圆形的人物刻画,方形的相框、地板,小圆形组成的花花草草,动物和壁纸。不同的几何图形有机地美妙地共存着,体现出作者强烈的审美意识和视觉组织能力。

作者对绘本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也极为考究。

比如你看爸爸妈妈的头发,作者用的是一组高级灰,背景的浅蓝和乳白的交替出现,黑色星空里水蓝色的地球等等,所有的色块搭配起来极为协调。这是为了保护小朋友们的眼睛,让他们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至于特别累。

而整本的色彩也会有几页是显眼的色系搭配,比如烛台相框的那一页,就是鲜艳的粉红色做底,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不无聊不呆板的跳跃感。这些色彩搭配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看绘本的过程中总能找到兴奋点。

最后,为减少这个主题的“重”,母子对话是轻淡的,不加太多情感修饰的点到为止。孩子是直接问,妈妈是轻淡回,俭省答。

在对话中,母子讨论了失去亲人后孩子无法回避的九个问题——1,去世是什么意思?2,人为什么一定要死?3,你和爸爸也会死吗?4,忘了外婆,怎么办?5,人死了会去哪儿?6,外婆去世了,谁来照顾我?7,没和外婆说再见,怎么办?8,怎么才能记住外婆?9,我会伤心怎么办?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足以帮助孩子们理性地面对亲人离去,进而认识死亡,治愈创伤。

不回避问题也不加重渲染的文字风格给了这本书特有的一种真诚和坦然。或许正是这份真诚和坦然打动了诚品书店的职员们,更打动了广大读者的心。

还有哪些关于死亡的绘本?

作为编辑,碰到这样的书,是幸运的。作为读者,碰到这样的书,则是幸福的。这是因为大人们往往不愿意与孩子直接讨论死亡这样的话题,不为别的,不吉利呗。

可相对我们而言,欧美和日本则大胆得多,创作了不少以死亡为主题的绘本。比方说:从孩子的视角讲述失去亲人的《外公》《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讲述自己朋友离去的《小鲁的池塘》,从成人的角度讲述丧子之痛的《伤心书》,动物作为主人公的《狐狸电话亭》,还有讲述一棵大树逐渐枯萎死亡的故事《艾莉丝的树》等等。

这些绘本都以死亡为主题,但是它们的写作手法却很不同。从孩子角度讲故事的大多采用轻柔的语言,画面和文字给人温馨的感觉;而从成人视角出发的《伤心书》则充溢着悲伤的情感,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狐狸电话亭》讲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但不管怎么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应回避死亡。

正如创作《艾莉丝的树》一书的作者伊夫·邦廷说的:孩子们只有“看见失去,才懂得珍惜”。


1596531939753160.jpg


深深地抚慰每一个生命

“看见失去,才懂得珍惜”哪里说的只是孩子?不是每个大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接受了生命教育。许多人面对死亡有深深的恐惧,面对亲人的离去也不能释怀。对他们来说,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抚慰心灵的经历。

就像《外婆,再见》这本书以一种简单甚至温暖的方式讲述死亡,告诉我们在亲友离去时我们所需要做的一切,仪式、回忆、纪念、感恩……这样当我们学会和亲人说再见的时候,他们又仿佛回到了我们身边。

在温暖的阳光下,在蓝色的大海中,孩子在外婆怀里玩耍。绘本最后一页呈现的这样温馨的一幕于无形中卸下了失去亲人的痛苦,留下了亲人间温热的美好回忆,也深深地抚慰每一个生命。

因了这份对每个生命的抚慰和独具的匠心,《外婆,再见》以高票获选2017年度诚品书店阅读职人“最想说服爸妈帮孩子买”的童书。

是的,《外婆,再见》当之无愧!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