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爱玛德琳
2017年,继续陪你读书,一起安静下来,蓄满勇气
一个永远的疯丫头、野丫头!
有人这样形容玛德琳。
这个人小胆大的巴黎小女孩儿的形象六十多年历久不衰,直到今天还是那么鲜活可爱:
玛德琳敢抓老鼠,
敢冲张开血盆大口的大老虎伸舌头,
敢伸开胳膊像走平衡木一样地走过桥沿儿,
敢生阑尾炎
……
但玛德琳绝对不是一个叛逆的女孩儿,她只不过是什么都不怕、淘气、充满了活力而已。
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抵挡得住对玛德琳的狂热崇拜。孩子们爱玛德琳,也爱那另外十一个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排成两排的女孩子们,就是成人也无法抗拒这个让人莞尔的故事。
文/图:【美】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
翻译:柯倩华
★ 1940年美国凯迪克大奖
★ 1939年美国《号角》杂志年度好书
★ 入选2001美国《出版者周刊》“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
★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 入选美国“20世纪童书宝库”
★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种”
许多人都说这本书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被抓住了。《欢欣岁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儿童文学观》的作者李利安·H·史密斯说这本书中洋溢着一种力量,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呢?
当年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是在纽约一家名叫“彼德的酒吧(Pete’sT a v e r n )”的小酒馆里,在菜单的背面写下《玛德琳》的第一行的:“巴黎有一栋老房子……(In an oldhouse in Paris ……)”
1954年,他在凯迪克奖的获奖感言中说:“我不是作家而是一个画家,我没有想象力。”他这么说,是因为他的故事多来自他自己的经历。
比如,他母亲的少女时代就是在修道院里度过的,他和母亲还一起回去过,看到小床排成长长的一排。他自己也曾住过寄宿学校,和同学排成两排走在大街上。
至于玛德琳生阑尾炎的灵感,更是来自于他自己的一次小小的车祸,他被送到了附近的医院,而隔壁的病房里就躺着一个刚割完了阑尾的小女孩儿。
就连玛德琳这个名字,也是从他妻子的名字借过来的……
尽管他说自己没有想象力,可是这种从现实中发现玛德琳的力量,不是想象力又是什么呢?
对于《玛德琳》的溢美之词,相当多的一部分是集中在它的文字上,它的文字相当少,一页至多不过三行,少的只有一两个单词,但原文充满了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对于《玛德琳》的图画的评价,则没有那么一边倒了。说毁誉参半有点过头,但至少是传来了不同的声音——潦草、建筑及人物的比例不正确、看上去有点像小孩子随心所欲的涂鸦等等。
其实,这恰恰是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的魅力所在,这种大胆、自由而又无拘无束的画风,反而让孩子们有了一种亲近感。
他自己也说了,他是用轻松愉快的笔法来跟孩子们一起享乐,这也像孩子们本身都会做的事。他怕人不明白,还进一步强调说:“一般人是用大人的才能画画,而我是用孩子一样的才能画画。”
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没有受过正统的美术教育,但还是有人指出,他受到了法国野兽派画家拉乌尔·杜菲(Raoul Dufy)不小的影响,《时代》周刊甚至把他干脆就称为“图画书的杜菲”。
如果要是有人问我,《玛德琳》的什么地方吸引了我?我可能会说是那十二个小女孩。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她们排成两排,一人手拿一朵花走进玛德琳病房的那个画面。一样的个子,一样的帽子,一样的衣服,可如果细看,就会发现每一个人的发型都是不一样的,个性鲜明。
十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偶数,日本就有研究者指出,这本图画书的魅力之一就藏在十二这个数字上,因为十二既是一年的月数,又是时钟走一圈的小时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一个数字。当它缺少了一个,就会引起一种不安,而那就是这本图画书引人思考的地方了。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