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才女告诉你:大宝二宝闹别扭,你该怎么办!
这几天,有一组小学生试卷截图火了!
广州某小学语文考试中有一道关于“二胎”的题目:“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想再添一个弟弟妹妹,来跟你商量,你会说些什么?”
看看那些大宝们是怎么说的。
“我不想要弟弟妹妹,因为我想独吞家产。”
“弟弟妹妹会让我们家天天不得安宁!”
“会让起床、睡觉、作业吃饭都成噩梦!”
“再说,你都38岁了能怀上吗?”
“你们就不会全力管我,心里肯定会想:没关系,死了一个,还有一个呢。”
看到没?二宝还没来,大宝的不良反应就这么巨大了。怪不得自打开放二胎政策以来,如何处理大宝的心理问题、如何处理好大宝二宝关系问题的育儿文章铺天盖地袭来。这些自身经验者或者专家们给出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比如:
“绝对不能一味叫大宝让着二宝。”
“要多给大宝单独陪伴的时间。”
“两个孩子闹矛盾可要第一时间将他们的物理距离分开”
“由爸爸妈妈参与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孩子们冷静下来”
“千万别对一个孩子特殊优待,哪怕是大孩子。”
我的天!
家有二宝真的会那么鸡飞狗跳吗?
来个案例:
主旋律还是很和谐的嘛。
两个孩子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平时的点点滴滴已经让他们心里装着对方,那些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将会是值得一生珍藏的宝藏。
不过,就算两个宝贝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也都会时不时闹点别扭。
姐姐纳莉塔发现弟弟小艾竟然在床底下——
你会怎么办呢?
还是老一套:大宝让着二宝吗?
就因为二宝看起来更小更可怜,那这样对大宝公平吗?
这么做的唯一优点是能够快速终止冲突,其弊却远大于利。对于大宝来说,这种方式简单粗暴,迫于家长的威严,他/她只能把怒气压成怨恨埋在心里,日积月累。对于二宝来说,这种方式看上去是一种呵护,但长此以往,他/她会变成一个遇事就躲在父母身后的孩子。
那把两个孩子分开,用物理距离的分隔帮助他们冷静下来怎么样?那之后怎么办?他们两个就不要见面了?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两个孩子闹了别扭,总是有愤怒、难过、害怕等情绪在里面。如何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呢?
剑桥才女黛西·赫斯特在她最新的作品《小艾,不可以这样!》里描写了俩宝从别扭到解决的全过程,给了家长们很好的借鉴。
黛西·赫斯特
毕业于剑桥艺术学校童书插画专业。处女作《头顶上有鹦鹉的女孩》即入围安徒生出版社克劳斯·弗鲁格奖,2017年获艾兹拉·杰克·季兹奖并入选《泰晤士报》童书畅销榜。《小猪希尔达和逃家宝宝》获得麦克米伦插画奖。
看赫斯特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接着听故事。
在气头上的姐姐纳塔莉在沙发背后画了一幅画——一阵龙卷风,两只野兽,一堆豆子,还有小艾,但非常非常小——By the way,画画可是舒缓情绪的好方法哦。
弟弟也想了个办法弥补自己的过错,结果发生了更大的“灾难”:
为了取胶带,小艾费劲巴拉找来吸尘器帮忙,未果;
又想把椅子推过来踩上去够胶带,结果撞倒了猫;
终于把椅子推到位了,小艾上去取胶带,结果所有的东西都砸下来,包括玻璃弹珠!
就这样,姐弟俩和好了。这里面自始至终没有看到他们的爸爸妈妈站出来指手画脚,也没有任何姐姐对了,弟弟错了抑或反之的评论。
可是我们看到,两个孩子找到了他们和平共处的好办法,他们从这一次经验中感知到对方的底线,学到遇到问题有什么办法来解决,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发生在孩子幼小年龄的人际交往活动,不论是一起玩还是闹别扭,都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能力才是避免孩子长大后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综合症的良药。
那么,有人会说:家长站出来1、2、3、4地说一顿,给他们讲讲道理,快速的解决问题,怎么就不好呢?
这样的想法看起来很不错,能够给孩子耐心讲道理对于都市生活中忙忙碌碌的家长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不过到底要不要管,管到什么程度都要家长灵活处理,case by case。
只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大人们都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孩子和大人一样,是有独立人格的有思想的人。如果大人们没有从心底里相信眼前的孩子也和自己一样是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就会什么事情都要管,恨不得万事不用孩子动手,全部代劳。
教育专家指出:
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的指导或干涉太多,这让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可能更好理解,前同事是一位完美女性,她不仅学业优异而且事业成功,中年得子之后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关注,事无巨细都要监管,不给孩子任何自己做主的机会。
起初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非常出色,可到了小学高年级就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自控力、不听话、厌学。这个孩子心中积累已久的面对权威妈妈的自卑把他完全击垮了。他从妈妈手下的“听差”变成了没有自信、没有能力的人,而这种精神上的桎梏正是让他无法摆脱的噩梦。
这位完美母亲之所以把孩子管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她看不到教育的互动性,漠视孩子的感受,以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自己把他画成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
可是,孩子不是白纸。他们幼小的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的表达潜力,就好比一个种子里藏着根、茎、叶,只要条件适合,自然会长出来一样。每一颗种子都有它自己的成长时间和空间,过分地干涉它的成长,只会产生反作用。
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在适当的时候开出美丽的人生之花——和适当的管,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记住,孩子是可以学会自己说不的!请家长不要过度管理!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