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哪本绘本有那么多争议性的评论。

就是这本


1596777058470898.jpg


它的作者贾维斯以处女作《艾伦可怕的大牙齿》一举成名。

他擅长写搞怪滑稽的故事,情节出人意表却流动着脉脉温情。他因简洁独特的造型和混搭丰富的色彩而受到评论界广泛的好评,同时,善良与爱也是他创造的角色统一的特质。

整天以吓唬别人为乐的鳄鱼艾伦丢失了他的吓人利器——大牙齿,却并没有遭遇嘲弄。

动物们主动为艾伦的大牙齿找到了更好的用武之地,它们深深了解,鳄鱼之所以总是吓唬人,只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小热带鱼泰瑞抛弃与老友的多年情谊,想要争取“很酷”的热带鱼们的接纳,结果差点招致杀身之祸。拼命逃离之后,它不仅仅找回了老朋友,还收获了新友情。

大象弗雷德的经历呢,在我看来又是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

他记性太差,忘记了自己本来打算要干什么,结果被古灵精怪的小猴子一通折腾。

“你之前说,你要倒着骑独轮车。”

“你之前说,你要跟犀牛摔跤。”

“你不是说要和鲨鱼一起游泳吗?”

当然,大象也不是好惹的——

看完新书,一边回味着弗雷德憨憨笨笨的滑稽模样,一边像往常一样在网上查找资料,希望能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与不同视角的评价和观点。


1596777087164384.jpg


没想到,在各个网站的读者评论中,我读到了不少质疑。读者们最大的担忧是——

这本书是不是在“纵容欺负”?

小猴子太坏了,大家说。

怎么能让它再三欺负老实的大象呢?

怎么能让它每次都得逞呢?

怎么能让它不受任何批评呢?

至于猴子最终被弗雷德坐在屁股下面的结局,大家也不满意。

有一条读者评论愤愤地说:“那不算!就这么坐一下就完啦?”

另一条评论则忧心忡忡:“这个……是不是有点提倡以暴制暴的意思?”

我想起来几年前与家长们分享《大卫不可以》,几乎每次都有人问:“大卫那么淘气,会不会把孩子教坏啊?”

两本书的相似在于,“坏”行为都没有得到明确的批评指责。

大卫在各种搞怪捣乱之后,投入了妈妈爱意融融的怀抱。小猴子呢,虽然被弗雷德狠狠报复了一下,但看大结局它嬉笑的样子,明显是没有接受到任何“教训”嘛。

不过,《大卫不可以》从大范围的读者心态来说,仍然是一本欢乐有趣的书,以父母之爱接纳孩子的顽皮天性,也是大家都赞同的“中心思想”。

相比之下,《弗雷德忘记了》争议更大,有些批评甚至十分严厉。

为什么呢?

一个朋友说:“父母们可能是代入了自己的童年经历。”

很有道理哦。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都被欺负过,或者至少看见过别人被欺负。过往的记忆可能已经模糊,但不舒服的感受却一直都在。一旦被触碰,就立刻痛起来。

所以我们期待对小猴子进行义正严辞的指责,期待他深刻认识错误。期待故事情节能出现跟符合“道德感”的反转,让善良、友爱、互助……这些美好的品质能得到褒扬。

这种期待,到底是读者对作品的期待,还是我们希望给藏在记忆的尘烟中的自己一个安慰?

如果把这种心态放下,《弗雷德忘记了》其实就是孩子们之间互相捉弄的日常。贾维斯以他擅用的滑稽与夸张重新做了演绎,每一次翻页,似乎都能看到他拼命藏起来的,大儿童式的,忍俊不禁的脸。

即使是捉弄,也不能提倡啊?!一定有人这样说。

呃,好吧,我说不过你,我要去搬救兵来。

有能力伤害别人,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成就。

——迈克尔·汤普森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这位专门研究儿童社交的专家在讨论为什么孩子们那么喜欢骂人,热衷于给别人取外号时,写道——

孩子们喜欢举起很重的东西,向别人炫耀道:“看,我能举起这么重的东西!”

骂人则是社会影响力的一个试验,用于检验自己语言的力量。

当一个孩子辱骂另外一个孩子的时候,他是在展现自己的力量。人类都有攻击的冲动,孩子只不过是展示了这种普遍的人性。

可以说,各种各样的捉弄行为,不仅是孩子们检验自己社交力量的一种方式,也是试探对方承受力的方式。

我们当然不提倡捉弄,并且也要教育孩子不能捉弄别人,然而事实是——捉弄如空气中的小细菌一样,在孩子的社交生活中无处不在,很难彻底清除。

既然如此,教孩子以放松的心态看待捉弄,反而是更合适的方式。

讲个小事

女儿有一次从学校回来,很不高兴地说同学给她起外号。

“他们叫我蔓越莓,”她说。

“啊?是嘛。我们怎么可能叫蔓越莓嘛,我们明明是叫小月桔。”我说。

她愣了。

我冲她挤挤眼睛,继续说:“小月桔可比蔓越莓高级多了,一般人都不知道呢。那些男孩,估计一听就傻了,反应不过来。”

我们俩大笑。

第二天,再被叫蔓越莓的时候,她笑眯眯地对男孩们说:“错了,我的外号是叫小月桔。”

男孩子们大概真的从来没遇到过这种反应,当场愣住。

后来呢?我问女儿。

“后来,他们也笑了,觉得我特别逗。”

所以我说,弗雷德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让孩子在面对捉弄时大笑一场的机会。

做一个酷孩子,才是避免被捉弄的最好办法。


1596777156504483.jpg


对了,对了,我也有一点疑问——

一向都会在故事中揉入温柔情绪的贾维斯,这次呈现在“弗雷德”中的创作手法确实有些特别,为什么呢?

贾维斯的绘本,好像都围绕着人际交往这个大主题展开,他有什么特别考虑吗?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