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是父亲的肩膀。

我站在他的肩上看着世界,他却望向了我。

父亲节就要到了,三叶草故事家族  “好书大家读”栏目最新一期书目恰是《陪爸爸上夜班》,一个父子相伴的温暖故事。


1594625599694895.jpg


简介

男孩和爸爸生活在一座海边小城里。爸爸是学校的清洁管理员,每当太阳下山时,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每个星期五晚上,在大家都休息之后,男孩都会爬上爸爸的摩托车后座,带上盒饭,陪爸爸一起去学校上夜班……

到了学校,爸爸忙起来了,男孩帮忙打扫、边干活和爸爸一起收听球赛、在半明半暗的体育馆里打篮球、念书给爸爸听,念着念着就睡着了……

文字作者为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获得者凯伦·海瑟, 图画作者则是《纽约时报》最佳图画书奖、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图书奖获得者 G·布莱恩·卡拉斯。

阅读照进现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请我们一起来听听各位阅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与评价吧。

乐言爸

读这样一个故事,所有人可能都会不由得勾起过往与父亲或孩子相处的经历。

我小的时候常常坐在父亲摩托车后,像书中那种伏在父亲背后双手环抱的场景,翻开页面时不住的从脑中跳出来。带着父亲身上的温度,还有特有的,淡淡的,混合烟草和汗水的味道。父亲骑车一向很稳,偶尔也有在空旷的马路上轰大油门疾驰的时候,疾风灌进口鼻、衣领,在被压紧的呼吸中,我总是尝到一丝自由的味道。双手会收紧,把头更深的埋在父亲后背,心中有火苗升起。那点火苗,穿越数十年时空,在看书的这一刻依然温暖着我的胸膛和眼眶。

打动人的,永远是真实。而真实,来自细节。这本书在文字和图画中,都有太多细节让一切看起来无比真实。


1594625560332550.jpg


开篇儿子小小身躯努力抬腿跨上摩托后座的样子,但凡儿时有过类似体验的,就一定无法忘怀。

在体育馆开灯,“轻轻找开整排开关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这样的表述,谁不会看到生活的惯性。一定是有过多次的操作,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我们甚至可以脑补,进门后抬手直接找到这两个开关打开的样子,而且绝对不需要手电筒。

这些细节描写,让生活的气息透过文字与图画呈现。比如十点钟吃三明治的场景,三明治里材料具体到数量:三大勺蛋黄酱,一勺腌黄瓜。吃的过程从大口大口嚼,到最后连面包屑都吃掉。劳累之后的饥饿感,节俭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的幸福感,却从平淡的叙述中流淌了出来。

又比如最后图书馆的场景,三格横幅画面,细节的变化再次用空间表达了时间。第一幅到第二幅,书架上的书被收起来,桌脚地上的垃圾不见了。而第二幅到第三幅,前台的笔插进了笔筒,圆桌上的书被收起来,孩子也睡着了。

细节不只在情节推进,也在人格塑造。很显然,书中的孩子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给爸爸餐盒固定扣环,回家会主动处理餐盒,甚至在吃三明治那一段描写中对用料的熟悉,我们可以推断很可能三明治都是他制作,或者至少是参与了准备的过程。

与那些常常把角色写成圣人的书不同,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走进体育馆第一时间不是去帮忙,而是玩球。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孩子应该有的样子。真实的孩子,不会掩饰天性;真实的孩子,才会听到大楼和躺椅轻声的呼唤;真实的孩子,会借收音机梦想自己出现在球场中央跑垒。(看他拖地的动作和球场上跑垒的球员如出一辙)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那对类似情形的父子,感动了无数人。电影是从爸爸的视角来讲故事,而本书是孩子视角,爸爸的表述并不多。在寥寥数语的故事里,虽然没有出现爸爸的任何话语,但形象依然生动。

孩子在投篮时,模仿跑垒式拖地时,爸爸并没有说要好好干活;最后到图书馆的场景,很显然是这时孩子已经累了,我们几乎可以假设爸爸说:“你去那边讲故事给我听吧。”然后孩子讲着讲着就睡着了。既有帮助爸爸的成就感,又可以好好休息。爸爸的智慧和柔情尽在这样的细节里。但爸爸也不是超人,他回家就累倒了。在门口捡起报纸,到厨房处理餐盒的,都是孩子。

不完美的孩子,不完美的爸爸,真性情才是真生活。也正因为这样的真实,才能触动每一个读者内心的柔软。

楼兰梦舞

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爸爸带着孩子、家境比较贫困的单亲家庭。

不然,没有爸爸妈妈舍得带这么小的孩子来回奔波,从凌晨4点下班到家太阳出来(大概5点半-6点),路上单程1.5-2个小时,这个路程是真的很远。

再加上晚上孩子不睡觉,对孩子的健康还是有影响的。出去工作,孩子就没人带,一个人放在家里自然是不放心的。当然,和一时的健康比起来,安全更重要。所以只有带着孩子一起上班。

从工作的细节,

能看得出来,爸爸工作还是很细心很认真的,

没有因为带着孩子影响到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没有表现出对工作的不喜欢。

还能鼓励着孩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无时无刻不用行动在教育着孩子。

想着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的啊。

农村里的农活,总是忙不完的,

虽然说并不缺一个小孩子干活,

可是干活嘛,总要讲究个齐整,一家人齐上阵。

放学了或者放假的时候,

我们总是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干活的。

割稻谷的时候,

总是会带水、我们家还会带一些苹果,

放在稻田的另一头,

割完到另一头,就可以休息喝水吃苹果,

然后再继续割。

当然爸妈割的稻谷范围比较宽,

小孩割的范围窄,

其实就是跟着爸妈在田里打酱油,

了解生活的不易。

那时候,

真是每一次都在盼着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啊。

弟弟当时还说,要是有个割谷的机器就好了,

就不用这样一把一把地割了。

当时我爸说弟弟,机器都是懒人发明出来的,

也许你以后可以发明出来。

当时觉得是笑谈,

二十多年过去,

现在农村基本上都是用收割机了。

想起那时候,物质虽然不丰富,

可一家人在一起,干农活的回忆,也总是美好的。


1594625652104721.jpg


  珠妈

大大的拖把,小小的人,大大的饭盒,小小的人,夜色降临,灰蒙蒙的公路,乌黑的立交桥高高大大矗立着,小小的摩托车颠簸呼啸着,车上孩子紧紧搂着父亲的腰。

上通宵的夜班带着年幼的孩子,说明这位父亲经济上并不宽裕,这是一个人人生中比较灰暗的时期,一如整本绘本的主色调。

然而在这灰色的氛围中始终流动着一股暖流,还照进一束束明亮的光。孩子手中上下弹跳橘色的球,收音机里送来令人激动的赛事转播,生活中尚有许多美好的浪花呀。孩子挥着大大的拖把和爸爸一起劳动,我想到进门大楼说“来吧”,小小男子汉欣然赴约,和爸爸并肩迎接生活的挑战。

休息时间,他们互相依偎在花树下拿出普普通通的,但是很令他们满意的食物,嚼啊,嚼啊,嚼,日子可能劳累辛苦,父子相依间却都是满足和心安,这个画面特别温馨。

爸爸在打扫图书馆,孩子躺在沙发上大声念书陪伴父亲,画面上一侧是忙碌的父亲,另一侧灰暗区域,自上而下射来一束,光照下是一张绿色沙发,浅蓝色和彩条的靠垫,孩子身穿暖色调的衣服,他的小小身躯是爸爸的暖阳和动力。这本书,黑灰的主色调之外,用最多面积最大的就是绿色,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绿色。

凌晨四点爸爸忙完了,他叫起孩子给他穿的暖暖的,迎着冰冷的夜风踏上了回家的路。到家天全亮了,在温暖的阳光里,孩子爬上沙发紧紧挨着爸爸一起睡着,梦里,父子俩骑行在波涛起伏的大海上。

在孩子心里,只要和爸爸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波涛汹涌都是美梦。

这个故事从灰暗开头,在光明温暖中结束。有了家人的温暖,陪伴相依,不管多么灰暗的人生都会被照亮,浓浓父子情,感人至深。这本书,轻描淡写的叙述,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温暖感人,耐得再三品味。


1594625683179091.jpg


  曾芳

陪爸爸上夜班,简单直白的告诉我们这是一本父子相依相伴的故事!父亲节到了,读一本这样温暖的父子故事,很应景!

当每个星期五的夜晚来临,“我”会帮爸爸把饭盒绑好在摩托车的食盒里,然后坐上爸爸的摩托车,一起穿过海湾,去爸爸上班的地方——学校。学校里盛开着紫丁香,一切都那么美好!爸爸拿出钥匙,打开篮球馆的门,开始打扫。然后是教学楼,图书馆……中场休息的时候,他们一起吃便当。结束之后,他们一起回家。孩子洗爸爸的饭盒,爸爸躺靠在沙发上等孩子一起相拥而眠!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夜晚的故事,和每一个他们度过的相同夜晚一样!看这个故事,我突然想起我小时候每次考试前,老爸会带我去黄河边散步。我一路踢石子儿,在老爸背上写字,我们手拉手,很温馨!转眼间,我自己成了别人的母亲。我们还是会手牵手去散步,聊天。

父与女,父与子,只是这种朴素的互相陪伴足以让人满足。朴实的生活中处处有温暖的小感动。也许一生中,我们能给的最奢侈的承诺,便是:始终陪伴!

唐琳

当看到题目时,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是一本中国原创绘本,总感觉“夜班”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工作模式似的。但是仔细想一想,很多工作都需要夜班、不分国界的呀,比如医生……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峰回路转的幽默,但是却充满着浓浓的父子之情。

这应该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跟爸爸在一起,否则也不会在每周五爸爸上夜班时,孩子也跟着一起了。

在我们的印象里,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很可怜的,因为少了父母中的一员。可是我觉得孩子可不可怜其实跟父母离不离婚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父母之间的缘分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那么分开也许比在一起对孩子会更好。

好吧,话题虽然扯得有点远,但是我觉得这本书中就体现了这一点。故事中的小男孩并没有因为只跟爸爸在一起生活而缺少爱,因为只有被爱包围的孩子才会如他一样愿意付出爱。

你看,他给爸爸准备好饭盒、帮爸爸一起工作、给爸爸念书听、最后回到家又把饭盒清理好,在睡的最香的时候被爸爸叫醒也毫无怨言。这是儿子对爸爸的爱和付出。

而爸爸对儿子的爱更是悄无声息。一个人、尤其是男人带孩子的艰辛,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但是他却把这份艰辛隐藏的很好,带给孩子的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平静、是一份再平凡的日子依然可以有小美好的希望,正如父子俩坐在丁香树下吃着三明治,正如边工作可以边听精彩的球赛,正如俩人依偎在一起做着美梦。

 皮皮

这是一个父子之间,关于爱与陪伴的故事。

一起陪伴,一起工作,一起分享,互相体贴,互相照顾,可能是家计的无奈安排,但也可能是最温柔的美好陪伴。在这样的关系中成长出来的孩子,是得到了很好的爸爸的爱的滋养和陪伴的,懂得生活责任和付出,懂得爱和陪伴,懂得体贴他人。

故事很平静,节奏舒缓然而动人。我想起了自己加班的那些夜晚。夜深时候,有时处理完工作,才发现孩子已经安然入睡。我们很享受可以一起准备晚餐,一起晚餐,一起聊天,一起听故事,一起收拾餐桌,一起浇花、欣赏花开。他很安心,即使是我工作忙的时候,也仍然在他身旁,他已经不再需要我为他读书或者讲故事、编故事,会自己做完作业、冲凉、读书、游戏、睡觉。

让我拥抱你入梦,在我温柔的怀抱中。夜色温柔。

麦草香馨

故事的文字平和而安详,画面也是安静而温暖的,父子俩之间的爱却从文字和画面中溢出来,就像夜晚的丁香花,你看不见它们在哪里,却分明闻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花香,醉人心脾,沁人心田。

故事里的“我”能为爸爸准备晚餐,和爸爸一起打扫,一起用收音机收听球赛,能在图书馆里读书给爸爸听,即使是半夜,即使会很辛苦,也是幸福的吧。因为是和爸爸在一起呀!有了爸爸的陪伴,夜晚不再是黑暗,即使凌晨四点被从梦中叫醒迎着寒冷凛冽的空气,那也是最幸福的时刻。

今天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几年前看到的一则报道,题目叫《幸福在路上》。讲述一位滴滴司机,儿子发育迟缓且患有自闭症,因为无人照料,不得不每天都带着儿子出车的故事。“不好意思,这是我儿子,他的智力有些问题,我每天都带着他,希望您能理解”,这是他每次接到乘客的开场白。为照顾到孩子的生活作息,这位爸爸午间时分才出车,每天工作接近10小时。能够和爸爸一起,孩子非常开心,原先有点自闭的他变得更加开朗,更愿意尝试交流。虽然生活艰辛,但是能和爸爸在一起走过的路,就都是幸福之路。

幸福在路上。

静待花开

这是一本讲陪伴的书,在孩子的成长的路上,我们经常说,父母要陪伴孩子成长,而在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何尝不是陪伴我们成长呢?

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从温馨的画面开始——

海边小镇,黄昏后,夜色起,路灯刚刚点亮,在一幢二层小楼一间小窗里透出温暖的光,那里就是“我”的家吧,楼下停靠在两辆汽车中间的是爸爸的摩托车。

每周五的晚上,当太阳沉入地平线下方,“我”都会坐上爸爸的摩托车,在渐渐变暗的夜幕下,在灰蒙蒙的公路上,沿着海湾移动。

一路上也许闻到海边的鱼腥味,可是到了学校(爸爸上班的地方),就全是紫丁香的芬芳。鱼腥味给人的感受不好,但是紫丁香却沁人心脾,隐隐感觉到住的环境并不太好,但工作的地方却是喜欢的地方。

“我”陪着爸爸来到学校,帮着爸爸打扫,与爸爸一起面包当晚餐,给爸爸读书,凌晨四点的时候陪爸爸回家……在整过爸爸工作的过程中。“我”没有吵闹,没有顽皮,没有惹事,而是一直静静陪伴,默默帮忙,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


1594625745333462.jpg


整本书的调调就像一首大提琴曲了,深沉,悠远,娓娓道来,却让我对这个孩子有点心疼。我猜测这是一个单亲的家庭,过着有一点拮据的生活,(从房子,把面包屑也吃完这些细节),但是孩子体贴,独立,懂事,很多细节都能看出他与爸爸浓浓的父子之情,也让我感动于这一份亲情。

最后,孩子依偎有爸爸的身边迎着阳光甜甜睡去,这是多么温情的一幅画面啊。

爸爸,永远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片天,孩子,永远是让我们前行的动力,也许我们给孩子的只是衣食住行的保障,孩子给我们的却是整个精神家园和崭新的世界。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