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BN :978-7-5596-7269-8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2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59.80 RMB
本书反映的是离异家庭的生活,但作者并没有刻意强调“父母分开”这件事带给孩子的影响,而是以细腻的笔触,温馨地展现了一个个生活中的小片段,既坦诚又轻松地讲述了离异家庭孩子的生活,把一个消极的事件呈现得那样平静、温和,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作者不仅向读者传递了一个积极正面的态度,也给分开的父母提供了一个正确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和孩子一起,学会接受和适应,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生活。
作者梅兰妮以全新的视角和平和的叙述方式给了读者答案。她以简单易懂和独特有趣的方式,不仅为离异的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也让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轻松平和的文字里得到治愈。全书柔和的线条、明亮的颜色、翻翻的设计,也非常符合孩子的审美趣味。相信这本反映单亲家庭生活情况的图画书一定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平稳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把家庭破碎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本书以孩子的视角,用平静的口吻直截了当地叙述了一个离异家庭的生活。小女孩的父母分开了,她有时和妈妈一起住,有时和爸爸一起住。但是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对她的爱都不会改变。上学时,过生日时,参加演出时,爸爸妈妈都不会缺席。作者梅兰妮•沃尔什巧妙地将这本绘本设计成翻翻书的形式,将小女孩在爸爸家和妈妈家的生活,以对比的方式展现给小读者,告诉孩子:父母虽然分开了,但他们对孩子的爱将一如既往。
沃尔什用类似于手指画的吸引人的图片以一个充满童趣的角度讲述了离异家庭的生活。
——《出版者周刊》
沃尔什这本巧妙的翻翻书以一种友好而坦率的方式叙述了单亲家庭的情况……她优雅地处理了父母分开后小女孩庆祝生日和放学后日常生活的变化。
——《号角》杂志
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简单而直接——最主要的是它让人相信,即使是不完美的情况也会因为有父母的爱和参与而对孩子产生影响。
——《书单》
这本图画书用明亮的色调和翻页的形式平静地探讨了一个父母离异的小女孩的生活方式。
——《洛杉矶时报》
-
名家推荐 《我们想要的是幸福的模样》作者:孙莉莉 著名阅读推广人
即使对于成年人而言,理解婚姻,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不同的原因选择结婚,有时候是因为爱情;我们也会因为各种各样不同的原因选择分开,有时候也是因为爱情……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做出决定的理由。可是,有一点我们十分确定,无论选择在一起,还是选择分开,我们都是为了追求幸福。
有人说,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中,最不幸的受害者是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们无法理解父母之间的矛盾,即使父母不会因为彼此之间的争吵迁怒于孩子(很多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孩子也会将父母的负面情绪归咎于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爸爸妈妈不再欢笑,不再相爱。
那么,该如何与年幼的孩子讨论父母即将或者已经结束的这段婚姻关系呢?也许,阅读童书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我指的不是《白雪公主》《野葡萄》这些营造“后母恐惧”的童话,而是这样一些童书,能让大人和孩子一起思考另一种指向幸福的可能性。
《有时和妈妈住,有时和爸爸住》是一本难得的讨论父母离异后儿童生活状态的绘本。小主人公发现,爸爸妈妈不再住在一起了,但她并没有因此失去两个人的爱,她只是有时和妈妈住,有时和爸爸住。他们住的房子不一样,但爸爸妈妈都给她留了一个属于她的空间,她可以把那里装饰成她喜欢的样子——她喜欢的壁纸,喜欢的小夜灯……这让她觉得更安全,更有归属感;她可以把一些玩具放在妈妈家,一些玩具放在爸爸家,还有一些玩具她会随身携带,这意味着,她既拥有妈妈的爱,也拥有爸爸的爱,同时还拥有爱自己的能力。
她发现,当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后,她的生活确实发生了一些改变,除了她会在两个家里住之外,以往只有妈妈来学校接她,而现在爸爸也会来学校接她放学回家。她拥有了与父母单独相处的幸福平和的时光,也拥有父母同时见证她成长的时光……有些事变了,可能是变得更好了,但有些事永远不会改变。
对于离异的夫妻而言,也许最难割舍和处理的,就是二人爱情的结晶——孩子。当一段亲密关系走向终结时,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处理情绪和展望未来,孩子也是一样。想要帮孩子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减少困境。年幼的孩子并不一定需要在两个人中做出最终的选择,而是因为父母的分开,看到了拥有更多幸福的可能性。假如爸爸妈妈在一起不能感到幸福,那就各自努力营造一种新的幸福吧,孩子在其中学到的,将不再是仇恨和不得已的取舍,而是“勇敢告别错的,走向对的”的勇气和能力。
尽管这本书中的父母已经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孩子仍然渴望父母都在身边的生活。她说当她想念爸爸或者妈妈的时候,就看看他们的照片或者给他们打电话。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敏感的内心能够理解父母关系发生的变化,他们也在努力用自己的快乐修补父母内心的裂痕。
好在,她还有一个足够大的家庭支持系统,爷爷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的所有亲人,依然是亲人,他们依然可以陪伴她一起长大。
我想,这本绘本并不是仅仅向我们描述了一种最理想的夫妻离异后年幼子女的生活状态,而是想和我们讨论,一旦一段成年人的亲密关系走向终结后,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减少选择困境。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现状,追求更幸福生活的权利。同时,我也希望父母和孩子阅读这本书之后,了解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悲欢,不同的家庭结构只是人们不同的选择,没有人应该因此受到嘲笑或者排斥。
和爸爸住还是和妈妈住,不是孩子必然面对的选择。当我们决定追求幸福时,我们可以让孩子有时和妈妈住,有时和爸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