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世界做苹果派 How to Make an Apple Pie and See the World 文 : [美] 玛乔丽•普莱斯曼 图 : [美] 玛乔丽•普莱斯曼 译者:李咏怡
  • ISBN    :978-7-5434-7138-2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5.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谁说女性不能当医生?伊丽莎白·布莱克韦尔的故事
  • 海底的秘密
  • 疯狂星期二
  • 华夫先生!
  •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 幸福到站,请叫醒我
  • 冰箱里的企鹅
  • 消防车和超级救援队
  • 暖炉放寒假
推荐理由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的故事似乎是荒诞了一些,然而借由这个故事渗透给孩子们放松开阔的思维方式却难能可贵。紧凑的节奏配上明亮雅致的水彩画面,欢快得一如午后的春风,带给父母和孩子一份欢乐好心情。

内容介绍

如果你想做苹果派,可是提供原料的超市有没有开门,怎么办。在这个故事里,作者生动风趣的带着想做苹果派的小女孩环游世界寻找原料:意大利的麦子、法国的母鸡、斯里兰卡的桂皮、英国的奶牛牙、牙买加的甘蔗还有美国的苹果!哈哈,不读这本书,还真不知道各国不同的优良物产呢。

这部图画书无论是故事还是画面都轻松风趣,画风是清丽朴素的水彩。挥洒自如的线条与奔放明亮的造型就好像出自孩子自己的手笔。自然流露的乐观态度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会如何笑对人生。

作者简介
  • 玛乔丽•普赖斯曼曾因她趣味横生的水彩插画被美国杂志《出版周刊》昵称为“逗趣大师”。她曾为许多儿童书绘制插图,包括与美国儿童作家杰克•普里卢斯基(Jack Prelutsky)合作的《大声笑》(For Laughing Out Loud)和《大大声笑》(For Laughing Out Louder),以及她自撰自绘的《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 A Classic Collectible Pop-Up)和《埃米莉在马戏团》(Emeline at the Circus),以及《环游世界做苹果派》(How to Make An Apple Pie And See the World)等书。1996年和2006年分别以《大家来听音乐会》和《红气球》(Hot Air: The Mostly True Story of the First Hot-Air Ballon Ride)获凯迪克银奖。


精彩书评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看起来“没有意思”,看起来“不通”,其实却是真正的“通”。小女孩儿正是凭着“不通”的做苹果派的方式,使生活“通”向了更为开放的、宽广的世界,走向了更丰富的、自由的境界。它是一本解放心灵的书,启发着我们,原来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像做苹果派一样,在我们已经认定的、一贯遵从的做法之外,还有另一种,不!还有许多种充满乐趣的、一经发现则令人神往的崭新做法!

这也是一本颠覆成人的常识,却真正属于孩子的书。因为,对于荒诞故事,“孩子大抵是天才的诗人,所以他们独能赏鉴这些东西。”

                                                                ——朱自强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评论家

内页展示
导读
  • 名家推荐 《如何做个苹果派,同时看世界》
    作者:庄维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讲师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云彩,还飘着一个微笑的绿裙小女孩,她左手抓着提包,右手紧抱擀面杖和大木勺,系着红白相间的降落伞飘浮在封面上。展开封底,紧随其后的是同样系着降落伞飘落的一头奶牛和一只母鸡!他们将要快乐地空降在哪里?脚下是一望无际的苹果园,树上结满红红的苹果,果园深处掩映着尖顶的乡间住宅。


    封面上的题目“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用深色的自由手写体书写在红白相间的降落伞上,“苹”字的笔画用幽默的红苹果来替代,“做”字旁边漂浮着女孩被风吹跑的绿色小帽,这个细节处理同时也是对画面底部绿色的呼应。整个标题由于既运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又运用了细致的红绿对比,成功地在整个画面占据了视觉中心地位。在封面的右下角,作者把小女孩的动势处理成几乎水平地滑向画面一侧,为了强调空中漂浮的动势,作者甚至把自己的名字玛乔丽•普赖斯曼也处理成随风飘动的红色起伏形态。


    在封面的右侧中部还有半个延伸出画面的蓝黄相间降落伞,这样处理首先可以呼应封底奶牛的降落伞颜色,同时有助于读者联想,系着降落伞同时飘落的还有谁呢?在整个封面幽默轻松、自由无拘束的整体风格之下,画面信息的主次节奏非常分明。


    在前后环衬上,作者绘制了一张古色古香的世界地图,其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远洋客轮、帆船、自行车、小轿车、班车、飞机……读者可以跟随这些细节在地图上展开使用不同工具的旅行,并通过旅行线路了解大陆和海洋的主要分布。


    在色彩饱和、画面充实的世界地图之后,扉页的画面节奏峰回路转。素白的底色上跳跃着深色的手写体书名,“苹”字的笔画仍然由幽默的红苹果替代。书名之下,是绿衣小女孩,此时虽然帽子已戴回她的头上,可头发还是被风吹得高高扬起。她一手扶着帽子,另一只手拉住被风吹起的包。她闭着眼睛,似乎在侧耳倾听什么,又似乎在回忆什么,整个身体动势仿佛失去重心似的前倾。在她的脚下,封面上曲线飞行的作者名字,现在已经着陆,稳稳站成一排深红色的字。整个扉页画面上动下静,细节呼应,更突出了标题的活跃和女孩随风而行充满活力的动态。


    故事正式开始了:一个小女孩手持一份食谱,作者把画面的外轮廓处理成只占据整个页面一半面积的椭圆形,叙述性的文字放在了画面之下。这样的画面和文字有一种分离感,好像是读者从一扇椭圆形的窗口往屋内不经意地张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又仿佛是一个镜头的定格,文字如同旁白般静静地展开。


    寻找原材料的过程开始于一个阴天,一条慵懒的海滨街道(临街墙上画着帆船)在跨页上徐徐铺开,碰巧关门的超市推进了故事的发展,也拉开了环游世界之旅的序幕。


    接下来画面开始在不同风情和色彩的国度间跳转:先是蔚蓝色大海中金灿灿的船甲板,告诉我们小女孩在大海上旅行。接着是满眼金黄的小山村,正是麦收的时节,远处是农夫们欢快地赶着马车满载收成,马车后面跟着喜悦的孩子;近景中的孩子们手拉着手,拉成一个圆满的圈,把怀抱金色麦穗的小女孩围在中间,开心地奔跑。这个构图和动态让人禁不住联想起马蒂斯的名作《舞蹈》。作者把这个极其有视觉张力的圆形构图放在了左侧页面上,让读者在视觉上对下一页将要发生什么更精彩的事产生好奇。在整个画面右下角,作者没有忘记加上幽默的细节,猫在金色的麦场里追逐着偷食的老鼠。


    再下一页,画面色调与上一页迥异,镜头移到暮色中的火车站,跨页上横着一辆即将开往巴黎的灰色列车……在这个画面中,作者精准地表现出暮色时分特有的玫瑰色和紫色,整个深色调暗示出时间的紧张感,与上一页金黄色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反差和节奏。


    继续往下看:巴黎,橘色的天空暗示清晨的到来,埃菲尔铁塔后一个安静的老街里小姑娘找到了母鸡正在匆匆地离去,随后是一艘顺风的帆船,小姑娘和母鸡迎风伫立船头,前方的目的地是下一个跨页中的斯里兰卡,浓墨重彩的热带雨林中,是形象和色彩都丰富生动的人物和动物。


    接下来的一站是英国,盛开着各色鲜花的牧场小路,一望无际的绿色牧场点缀着黑白花的奶牛,青瓦白墙的农舍,色调清雅,气氛温馨……


    一幅幅风情各异、格调鲜明的画面在作者精心地描绘下继续为我们展开:大片的深蓝天空,夜色中的绿色海上漂浮着一艘开往牙买加的运送香蕉的船只。蔚蓝的星空下,柔和的海面上升起一弯细细的新月,星星隐约闪烁。在这美妙的时刻,小女孩没有忘记伏在船边:装满一瓶咸咸的大西洋海水。紧接着橙红色的画面与上一页的蓝绿色调反差强烈,将我们带入茂盛的甘蔗园。


    终于到了回家的时候,现在最好是坐飞机,你可不想这些好材料在归途中坏掉。


    红红的日头下,新朋友们手持尖尖的镰刀站在甘蔗林里,孩子们赤脚奔跑着,大家一一挥手道别。所有的目光和手势都指向画面的中心,右页空中乘飞机往画面左侧飞去的小女孩。


    在故事似乎就要结束的时候,作者又在色调上做出了大转折,从上一页的橙红色转为蓝白色调。小女孩忘了最最重要的苹果,只好中途跳伞降落。


    画面左侧中景,小女孩系着红白降落伞,紧紧抱着装有意大利麦穗、海水罐和斯里兰卡肉桂皮的提包,头发被风吹得直立起来,啊,帽子被风吹走了!画面远景,优雅的法国母鸡也失去了镇定,张着嘴,拍打着翅膀。画面右侧前景,英国奶牛在一顶黄蓝相间的降落伞下面,尾巴被风吹得竖起来。飞机远远地飞走了……每一个角色的动作细节都处理得传神、幽默。


    下面自然是来到了果园中,小女孩正在梯子上摘树顶的果子。奶牛咯吱咯吱吃得挺香,法国母鸡把果子塞在身下看能不能孵出什么。一个小男孩躲在树干后微笑着。右页文字居中,文字上下,分别简要地画着五个红红的苹果和小女孩、母鸡、奶牛坐汽车的幽默情形。


    一波三折的旅行充满了诙谐幽默的细节,而小女孩回到家开始做苹果派的画面一样有很多看头。在这些小画面中,作者同样没有忘记幽默,小女孩的帽子一会儿戴上一会儿脱下,一会儿用来给母鸡盛蛋,一会儿挂在奶牛角上。小女孩正面、侧面、背面、站立、弯腰、坐着的不同的姿态,这些细节同时也烘托出了小女孩在每一个制作步骤的认真和投入。


    最后,在几乎占满画面的巨大白色圆形餐桌旁,小女孩和来自旅途中的各地朋友们一起分享苹果派,小花狗兴奋地玩着鼻尖顶盘子的游戏,小猫和花牛也来凑热闹,优雅的法国母鸡跳上了餐桌。这张画面欢愉的色调、平面式的构图和地毯上花纹的处理方式,同样让人想起法国画家马蒂斯的作品。


    整个故事在画面风格上表现为轻松、明快,细节安排巧妙、幽默,每一处角色的心理变化刻画传神,每一个旅行之地的建筑、当地风物、气候特点简明准确;每一个画面的色调随着故事节奏跌宕起伏,读者在画面的节奏中,情绪跟随故事不断变化,用自由流动的线条、简练的笔法最大化地扩容了故事内涵。细品这部作品充满活力的画面和趣味横生的故事,时间的节奏会慢下来,读者沉浸于美食、奇妙的旅行和五彩斑斓的世界之中。


  • 阅读拓展 《用“不通”的做法,走“通”人生的大道》
    作者: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是一本具有多元阅读功能的图画书。你既可以把它当做娱乐、幽默读物,也可以作为旅行导游手册,甚至是烹饪知识书……


    而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阅读这本图画书,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几个词。


    一个是“创意”。在所有故事读物中,故事内容最需要有创意的就是图画书了。


    一个是“设计”。美国学者巴巴拉•拜德在其编著的《美国的图画书》中,曾给图画书下定义说:“图画书是文本,是图画,是综合性美术设计。”的确,在现代图画书的艺术飞跃中,进入这个创作领域的美术设计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是“荒诞”。荒诞文学是文学中的珍贵稀有物种,最为难写,周作人就说过,“只是有异常才能的人,才能写‘没有意思’的作品。”


    这三个词是我阐释《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的关键词:这是一本富于创意,有独特设计的荒诞图画故事书,而能够统摄全书,成为最大特色的是它的“荒诞”性。


    正如周作人介绍《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时所指出的,荒诞故事的最大特色在于“有意味的‘没有意思’”。


    我先说《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的“没有意思”,即它的“不通”,也就是不符合事理和常识。


    这的确是一个说“不通”的故事: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苹果派是这样做出来的。没有一个人会因为遇到市场关门,买不到面粉,就离开家园,千里迢迢跑到意大利,而且还要赶上麦收季节,去得到一把麦子。一个准备在自己家里做苹果派的小孩儿,要带走法国的鸡、斯里兰卡的肉桂树皮、英国的母牛、大西洋的海水、牙买加的甘蔗……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符合日常生活的常理的。


    这本图画书颇具创意地设计了很多具有荒诞色彩即“不通”的画面:小女孩乘降落伞时飞落到天空中的帽子,在下一个场景又戴在了她的头上;小女孩做好苹果派,然后打电话“请朋友一起来吃”,可是,转眼间在餐桌上围坐的却是出现在意大利、法国、斯里兰卡、牙买加的人物(他们是乘火箭来的?而且就为吃一块苹果派?);封面和封底的那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就更具具荒诞感,奶牛和鸡也乘降落伞一起旅游,而小女孩怀里抱着的却是本该留在家中厨房里的擀面杖和大勺子。


    仅只“没有意思”,仅只“不通”,《环游世界做苹果派》还不能算是上乘的荒诞图画书。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曾提出这样的书要具有“比起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的“文学价值”,这价值就在于,它的“没有意思”还要拥有意味。


    那好,我就给好的荒诞文学下一个定义,以此揭示《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的“没有意思”是有耐人寻味之意味的——荒诞故事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无法发生的奇妙(荒唐无稽)事件的描写,造成一种幽默和游戏的状态,其本质在于超越现世既成的价值观和秩序,寻求生活中新的更多的可能和精神的自由、解放。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看起来“没有意思”,看起来“不通”,其实却是真正的“通”。小女孩正是凭着“不通”的做苹果派的方式,使生活“通”向了更为开放的、宽广的世界,走向了更丰富的、自由的境界。它是一本解放心灵的书,启发着我们,原来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像做苹果派一样,在我们已经认定的、一贯遵从的做法之外,还有另一种,不!还有许多种充满乐趣的、一经发现则令人神往的崭新做法!


    这也是一本颠覆成人的常识却真正属于孩子的书。因为,对于荒诞故事,“孩子大抵是天才的诗人,所以他们独能赏鉴这些东西。”


    如果你是一个成人,读了这本图画故事书,你难道不想用这个小女孩做苹果派的方式,去打造一种自由的、充满新的可能性的生活吗?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