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434-9793-1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12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1.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叮叮咚咚,来唱歌
  • 阿嚏!
  • 完美的客人
  • 奇趣认知游戏(共3册)
  • 高速列车的秘密
  • 我的音乐启蒙第一课(全8册)
  • 马蒂斯的剪刀
  • 迷你立体宝宝绘本(全12册)
  • 蜗牛的小路
推荐理由

★带小朋友走访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物,让认识形状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从平面图像到立体的建筑物,作者用创意开拓孩子的新视界,培养孩子美的鉴赏力。

★透过眼睛的观察和用心的体会,让孩子感受“美”的不同形式,自然而然地养成艺术之眼。


内容介绍

本书是启发公司出版的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系列之一,适合3岁以上儿童阅读。作者通过摄影作品,带领孩子欣赏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著名建筑,有意大利罗马的万神殿、英国伦敦的“小黄瓜”办公大楼、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除了让孩子认识到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外,更这本绘本别出心裁、趣味十足,透过观察,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力。


作者简介
  • 佩妮•安•蓝恩,曾经多年担任幼教工作,是一名蒙台梭利教师。她的外公是一位知名的建筑师,从小就耳濡目染建筑的世界,长大后佩妮开始致力于向人们展现建筑之美,并完成了艺术与建筑史的学位。《我的建筑形状书》是她的第一本绘本,现在居住在英国的牛津郡。


精彩书评

在这本书里,作者对建筑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她兼顾了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如果只是借建筑认识形状自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作者是要呈现建筑之美,并且是建筑中参差多态的美,呈现一个广阔的真实世界给孩子。                                

——胡意慧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前教师培训师

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建筑入门书,它并没有过多地用专业角度介绍建筑,而是从建筑物最显而易见的形状入手,帮助孩子们实现从记住外形到初步了解建筑背后的秘密的过程。每一座城市都有各种形状的建筑,下一次,当您带孩子们一起经过某座建筑的时候,不妨和他们一起停下来想一想,人们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这种形状,背后又有什么故事,那肯定会是一次相对有趣的经历。

——李梓新   中国三明治网站主编

内页展示
导读
  • 名家推荐 《来自“现实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作者:胡意慧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前教师培训师

    看到《我的建筑形状书》后,我迟疑了很久,不知该如何解读这样一本书。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和周围很多老师一样,我很容易就找出了这本书的两个重点:“形状”与“建筑”,并习惯地思考“这本书究竟适合多大年龄、具有怎样经验的孩子看”的问题。如果仅仅只是立足于让孩子从图片中找出形状这个认知点,这本书就太简单了,小年龄的孩子就可以看。同时这又是一本欣赏建筑的书,不仅画面以真实照片为主,内容还涉及世界地理和风土人情。从这个角度看,书又太难了,大一些的孩子才看得懂……看,大人们总是这样,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对孩子的事分析判断个不停。其实这种时候,要得到更实际的理解常常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把书给孩子。


    于是,我把这本书带到幼儿园的一个大班,用最简单的方式与这三十个孩子分享—把书拿在手里逐页翻看,并一字一句地把文字念出来(尽管有的词句我认为他们并不理解)。当然另一边,我的教师心态又让我有些小小的焦虑,不知等一下要如何解释他们听不懂的名词、对他们提怎样的问题。


    孩子们看到这本书,愣了一下,或许觉得是本大人的书吧,和平时一到故事时间就嘻嘻哈哈的感觉不同,非常认真,甚至有些正襟危坐。整个过程我没有提出任何一个额外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非常热闹了。尽管已是大班,孩子们仍然热衷于发现图形,并能很快发现更多其他图形,乐此不疲地寻找和相互比赛。此外,他们对每一个画面都有自己的评论,比如有的孩子认为环衬的图案是树的纹理。而对于书中的语言,他们似乎也能理解和发表意见。如在“小黄瓜”一页,孩子们纷纷表示这个建筑“像火箭,一点儿也不像黄瓜”。尤其是对于每个跨页结尾的问题—本有人认为这些问题太难,家长和孩子根本无法讨论—但事实上在看书的时候,孩子一点儿也不在乎“标准答案”,每个问题都要互相发表好多看法。比如“你觉得走过这些巨大的圆柱体,会有什么感觉?”就有孩子发现图中的人显得非常渺小,说“会有点怕怕的,好像要倒下来一样”等等。这些想法都十分真实有趣。


    最后一页附有所有建筑的名称和所在地介绍。我担心过程太过冗长,不想全念,便合上书问,你们最喜欢或者最想了解哪个建筑,我来告诉你们名字。有的孩子说“那个火箭一样的房子”,有的说“那个玻璃三角房子”……最后,几乎所有的画面都被孩子们点了名。我一一地念出那些长长的、陌生的名字,他们居然没有丝毫不耐烦,有的孩子还在喃喃地重复。当然,和平时念书给他们听的经验一样,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对这本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他们大多都能感觉到“这本书和以前看过的书有点儿不一样”,甚至还会说“这本书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这显然是一句“大人的话”,但也许能表达出他们依稀体会到的收获感吧。


    和孩子们分享一本书的时候,他们毫无成见的开放心态和无关功利的阅读态度总是感染着我。再看这本书—它不再是我要分析的作业,而成为一次特别的遇见。为什么孩子们会觉得这本书特别,并且对它表现出一种正襟危坐的态度?为什么他们仍然在找图形这样简单的游戏里获得乐趣?这本书的魅力在哪里?


    我意识到,这几乎完全是一本照片书,书中的素材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这很重要。如今市面上的图画书不可谓不丰富,但多是来自想象世界的、画出来的书。孩子迷恋并且习惯于来自想象世界的这些五彩斑斓,但当他们看到一本书,它所呈现出的瑰丽多姿是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不禁会产生一种惊讶与赞叹。


    其实在图画书中,就有这样一类为孩子呈现世界的书,它们往往以照片书的形式出现,创作者也常常是异质人员(具有非儿童文学或教育背景)。就像本书的作者虽多年担任幼教工作,却因外公是知名建筑师,从小就耳濡目染建筑的世界,长大后开始致力于向人们展现建筑之美,并完成了艺术与建筑史的学位。这类书的主题来自于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比如北极熊的生活、蒲公英的生长、消防员的工作、面包房的实景……却以故事性的情节或艺术化的方法表现出来。在这本书里,作者对建筑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她兼顾了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如果只是借建筑认识形状自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作者是要呈现建筑之美,并且是建筑中参差多态的美,呈现一个广阔的真实世界给孩子。


    看到这样的书,总因为作者对待孩子的那份认真、认为孩子“能够理解”“能够欣赏”的那份尊重而感动。是啊,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给他看图片了,“这是小猫、这是小狗”“这里有三个苹果,来,数数看”……但是很少有人会拿出建筑物的照片跟他讨论“你喜欢哪一个建筑”。可偏偏孩子不仅能欣赏建筑—当然不止是认识形状,还能感受到个性和风格,甚至他们的评论已经表现出不同的关注和喜好。在这类来自“真实世界”的书里,他们感受到与其他图画书一样的奇妙与美好,并对世界多出许多憧憬。


    至于图形和建筑的链接,是这本书之所以成为“图画书”而不是“世界著名建筑彩页”的重要设计。即便多数人认为“认识形状”是太过简单的一件事,但任何领域的学习和理解从来都是长期而连贯的。从孩子们能够辨识基本图形,到从平面图片乃至复杂背景的立体照片中认出形状以及这些形状的变形,再到了解各种形状在物理性质和美学特质方面的不同(在这本书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个漫长而没有穷尽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和书本创造的各种各样具体的情境中,充满了孩子们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最终我也未能为这本书写出华丽的文字,但与孩子们分享的过程让我对作者的用心心怀感激。我想,每一次特别的遇见都是书与孩子们彼此的幸运。只有经过孩子们的手,哪怕只是让他们感到一丝欢喜或者有一个不经意的小小收获的书才能真正焕发出光彩。


  • 阅读拓展 《说说建筑背后的秘密》
    作者:李梓新 中国三明治网站主编

    建筑不仅是人类栖身和功用之所,还是一种宏大的表达。


    最早的建筑都是和祭祀以及神秘力量联系起来的。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留存下来的优秀建筑遗产,大多是早期的神庙或者帝皇陵墓。像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和印度的泰姬陵等。与这些建筑相比,人作为个体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即使是帝皇也得顶礼膜拜,更不用说那些人山人海辛苦劳作的工匠了。可以说,他们以自己有限的生命累积起来,赋予了这些伟大建筑数千年以上的生命。


    所以,建筑是人类非常认真的一种行为表达,也是一种持续进行的精神探索。很多建筑都被赋予了与历史、与宗教习俗、与周遭环境达到融洽和谐境界的使命,所以设计师和工匠在建造的时候,往往需要尝试多种方案来达到这一境界。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世界上12处伟大建筑,如何拥有各异的形态:圆形、圆柱体、正方形、三角形、球体……它们都用这些形状来向世界证明它们的存在,也展现风格各异的美学元素,更将实际的功用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比如,翻开作品我们看到的第一座建筑,意大利罗马的万神殿。它有一个巨大的圆穹,这个圆穹直径约43.60米,相当于自由女神像从鞋子到火炬的距离。在圆穹的顶端有一个直径9米的圆形洞口,光可以从那里射进室内,那是这个室内唯一的光线来源,让人感觉直通天庭。而四周则布满了圆柱子和宗教壁画,烘托了神秘感和宗教色彩。它曾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在这里,圆形的元素被大量运用,它代表了和谐、庄严、圆满及无限可能性。甚至连构造带来的光晕都是巨大的圆形,给人带来完全笼罩和浸染在神圣光辉的身心体验。


    同样以圆形为特色的建筑还有中国的天坛等。天坛以封闭圆形建筑带来声音传播的特殊效果,形成富有特色的回音壁。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并不断循环往复。


    这些都是形状和建筑技术的精妙配合的例子。


    即使是半圆形,也同样可以做出特色。位于法国尼姆附近的嘉德水道桥是古罗马高卢时代的建筑,历经2000年的岁月。它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都有数目不等的半圆形桥拱。水在桥的顶层通过,下层供人通行,25米长的桥拱跨度保证了河水的流畅及来往船只的通行无阻。嘉德水道桥三层的半圆形拱门散发出典雅的美感,而又饱含历史沧桑。即使在远方也能眺望到,深深地印入参观者的脑海之中。也正因为它的独特风格,它被印在了欧元纸币之上。


    所以建筑的形状,有时也是根据实际的用途而确定其设计风格的。


    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我们不能确定它们被建造时的用意,也不能完全洞悉它们设计的秘密。比如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它大约建于距离现在4000年的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们难以想象技术条件简陋的先人,如何从遥远的地方将这些巨石悉数运来,整齐地砌成长方体的形状,并不断地调整其位置排列,最终形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石阵。这些运输及叠放技术至今仍然让科学家们争论不休。


    而巨石阵的用途更加让人猜测不透。科学家们研究到,通过巨石阵可以精确了解太阳和月亮的12个方位,并观测和推算日月星辰在不同季节的起落,它承担了一座古天文台的作用。然而又不仅如此,人们猜测其可能是古代祭祀场所,也可能是某个显赫家族的墓地,2003年考古学家就在巨石阵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对建筑形状的设计和用途把握,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到了现代,人们对各种材料的熟悉,现代科学的日益精进,使建筑设计师有了更多的空间来实现一些独特的功能。比如,巴黎卢浮宫入口处的玻璃金字塔,一个三角锥形状的建筑,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玻璃净重就达到了105吨。这些玻璃既可以增加卢浮宫的接待面积,即使在恶劣天气也不受影响,也可以让光线自由地照进这座艺术宝库。设计师还认为这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射周围黄褐色的古老建筑物而体现对历史的敬意。


    尽管一开始很多巴黎人表示反对,但这座玻璃金字塔的建成给具有800年历史的卢浮宫增加了时代气息,最终大获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华人设计师贝聿铭完成的,这是我们的骄傲。


    这里列举的,仅仅是体现建筑物形状和它们背后构思相互关系的几个例子。建筑物的形状,就像人的样貌,不仅仅是给人以外形的辨认,更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背景、历史和行为风格。它也像一本大书的封面,勾起我们去阅读它的兴趣。我们会发现里面的奥秘实在无穷。每一座建筑物都是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物理学、土木工程学等无数多个学科相互结合后的集中体现。它们都装在这本厚厚的大书里,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过去和未来。


    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建筑入门书,它并没有过多地用专业角度介绍建筑,而是从建筑物最显而易见的形状入手,帮助孩子们实现从记住外形到初步了解建筑背后的秘密的过程。每一座城市都有各种形状的建筑,下一次,当您带孩子们一起经过某座建筑的时候,不妨和他们一起停下来想一想,人们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这种形状,背后又有什么故事,那肯定会是一次相当有趣的经历。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