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BN :978-7-5596-6039-8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2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9.80 RMB
米莎•阿彻的《好奇之旅》是一部精美的艺术作品。令人赞叹的拼贴画插图,富有质感、肌理、层次感和运动感,跃动着绚烂明快的色彩。打开书页,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仿佛触手可及。金色的沙滩、蔚蓝的大海、墨绿的大山、斑斓的花草扑面而来,我们好像真的感觉到地球在呼吸、空气在流动、花草在摇曳、树木在伸出手臂……
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自然教育,让孩子沉浸在大自然中,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独立思考、主动表达,从而不断收获一个又一个成长的奇迹,孩子的灵性和活力也会尽情释放!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和大自然对话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快乐和灵感
和大自然做朋友,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会闪闪发光
所有的精彩都以好奇为起点,一切都是从好奇开始。
准备好你的好奇之旅了吗?
我们出发吧!
在两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绚丽神秘的,地球成了一个巨大的、鲜活的、会呼吸的生命体。大树是天空的长腿,森林是大山的毛发,泥土是大地的皮肤,河流是地球的血管,风是地球的呼吸……这本书以诗意的语言、极具质感和动感的拼贴画插图以及丰富生动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盎然生机,同时启发我们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从中找到探索自然的无穷乐趣。阅读这本书,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沉浸在大自然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闪闪发光。
这本书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令人回味无穷。面对大自然的绚丽神秘,只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才能提出这些亲切而有创意的问题……阅读这本书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书中的问题把地球想象成了一个巨大的、鲜活的、会呼吸的生命体……这本书是一部绝美的艺术作品,拼贴画插图采用了不同材质、不同图案的画纸,呈现出广阔的大海、天空以及美丽的花朵。
——《出版人周刊》
米莎•阿彻的拼贴画插图,色彩鲜艳明快,具有迷人的质感,充满无穷的活力。一种运动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云朵飘浮,白雾笼罩着河面,海浪拍打着海岸,风吹拂着孩子们的脸。一切都渲染得非常美,各方面都令人赞叹。
——《号角》杂志
这本书的拼贴画简直太美了,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一场视觉盛宴。这也是一本很有想象力的图画书,吸引读者带着好奇心,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世界。
——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有趣也很清晰的示范:在大自然里畅游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多看、多想、多问,而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一旦被激活,往往大大超出我们的期待。让他们沉浸在大自然里,感受生命本身的神奇,就会不断收获成长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阿甲(童书作者、译者和研究者,艾瑞•卡尔荣誉奖获得者)
-
名家推荐 《感受大自然的奇迹》作者:阿甲 童书作者、译者和研究者 艾瑞•卡尔荣誉奖获得者
一个红衣蓝裤的女孩和一个蓝衣红裤的男孩,他们可能是姐弟也可能是兄妹,闷在家中,一个看书,一个逗猫。当他们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外时,一个提议:“想出去走走吗?”另一个呼应:“好呀。”——这是大自然在召唤,看来也是他俩长久以来形成的默契。
米莎•阿彻的《好奇之旅》获得2022年凯迪克银奖,没人感到意外,在Goodreads英文网站的读者评论中,有人认为这才是自己心目中的金奖作品。在疫情肆虐的时期,常常被困在家中的人们似乎更加渴望读到这种引领孩子拥抱大自然的作品,比如2021年凯迪克银奖作品《外面真好》,主题也很类似,都像是非常时期的户外恋歌。
我曾经翻译过米莎的另外两本书:《丹尼尔找到一首诗》和《丹尼尔的美好一天》,都是借用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展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好奇之旅》的场景也很日常,但视野更为开阔,两个孩子踏入广阔的天地,大山、森林、大海、河流……他们一路追问,问题看来很孩子气,但引发的联想非常神奇,甚至还有些神秘:
太阳是世界的灯泡吗?
月亮是世界的夜灯吗?
大海是世界的大澡盆吗?
贝壳是海岸的项链吗?
白雾是盖在河上的毯子吗?
大山长着骨头吗?
森林是大山的毛发吗?
…………
我没有按照书中的顺序呈现这些句子。在这本图画书中,故事的顺序是按照两个孩子假想的散步路线,构成了一个叙事线索。实际上,这些问题原本就是随机产生的。对于作者米莎而言,这些短短的富有灵性的句子,差不多来自三十多年的收集整理。她记得女儿三岁左右跟她一起爬山时就问过:“大山长着骨头吗?”在女儿看来,如果森林是大山的毛发,那么大山就是一个巨大的动物吧。而“山洞长着嘴巴吗?”是米莎带侄子去野餐时,那个两岁小家伙的发问。一直以来,米莎都随身带着小本本,随时记下这类童言稚语,或是她自己的小灵感。在这本书的草稿中,本来还有类似的这样一些话:
蕨草会小声说话吗?
大树会迈步吗?
是鸟发明了音乐吗?
…………
出于各种原因,她最后没有采用这些句子,但考虑过要不要为那些暂时放弃的创意再创作一本书。米莎并不把自己称为“诗人”,但这不妨碍她尝试用写诗的手法创作图画书。她自写自画的《丹尼尔找到一首诗》就在探讨“对于孩子来说,诗是什么?”,那本书斩获2017年艾兹拉•杰克•季兹大奖后,有人问她:“对你来说,诗是什么?”她说:“那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有时候,就在你散步时,突然感觉‘太棒了’,然后你有能力用词语记下那种感觉。那是一种挑战,记下瞬间的所见所感,让坐在躺椅中的读者也能体验到。”
关于米莎•阿彻,我没有找到详尽的生平资料,但从零星信息来看,她的人生非常丰富多彩。她说自己在小镇长大,父母都是老师,也是最早带她亲近大自然的人。作为艺术家的母亲对她影响很大,她从小就痴迷于艺术创作。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育专业毕业后,她当了15年的幼儿园教师。后来,她和丈夫一起做过15年的木匠活儿。她还在印度、哥斯达黎加生活过,精通西班牙语,如今在山区还有个常常居住、工作的小木屋。当然,多年来她一直没放下艺术创作。
从她的一些资料中可以了解到,米莎特别喜欢去野外徒步、动手做手工,还喜欢收集激发灵感的词句。创作图画书时,她会先用铅笔画小的线条画,然后用马克笔简单上色,制作出能呈现故事线索的假书。这种假书供自己反复修改,或是读给身边的小朋友听(有时会到幼儿园里去读),看看孩子们的反应,然后拿给编辑去讨论。等到大致确定下来,她才会开始插画创作,她最喜欢的手法是手绘加拼贴。在创作第一本书时,编辑建议她不要用电脑,而是用原始的手工拼贴,对此,她欣喜若狂,因为她真的很喜欢亲自动手制作的感觉,哪怕在别人看来非常麻烦、非常耗时。
如果仔细看《好奇之旅》中的拼贴画,你就会发现这是相当复杂的工艺。米莎要先手工刻制一些带纹理的木头印章,然后用油画颜料盖章,还要用刮抹等手法,来制作各种彩纸,再根据需要剪下来或手撕成许多碎片,最后一点一点拼贴成她想要的图案!
在网上的一个艺术画廊里,读者还可以看到米莎在绘制过程中的一些试画稿,你或许会惊叹于她对手工拼贴的痴迷。本来,直接画下来可能更简单,也更“精确”,但是,在这种看似随机、实则精巧的拼贴图案中,读者会感受到创作者强烈的热情,还有那种“不完美的完美”。是的,大自然生机勃勃,看起来很完美,恰恰是由许许多多超出我们意志之外的“不完美”构成的。
《好奇之旅》在美国出版后,评论界好评如潮,大家赞叹米莎•阿彻用十分耐看的拼贴插画呈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有儿童图书馆员盛赞这本书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价值。别忘了,米莎有15年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背景,据说她特别偏爱也很擅长带孩子们开展户外活动和艺术活动。有人可能会认为户外活动只是“课间休息”,但在米莎看来,户外教育可能是儿童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这样的教育理念可以追溯到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她认为,孩子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在户外度过,“当你可以不在家的时候,永远不要在家!”秉持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师或家长,更愿意带着孩子或者让孩子们自己在大自然里漫步,就像《好奇之旅》中那两个孩子一样。
那么,有点着急的大人可能会问,这样的闲游何来教育呢?这本书其实提供了一个很有趣也很清晰的示范:在大自然里畅游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多看、多想、多问,而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比如,可以鼓励孩子提出类似“白雾是盖在河上的毯子吗?”这样的问题,孩子可以同意,也可以说“不,我觉得白雾是河流上的棉花糖”,或是别的。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一旦被激活,往往大大超出我们的期待。让他们沉浸在大自然里,感受生命本身的神奇,就会不断收获成长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