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434-8347-7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4.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变焦2
  • 海底的秘密
  • 疯狂星期二
  • 华夫先生!
  •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 吸尘器去钓鱼
  • 暖炉放寒假
  • 黑咕隆咚做游戏
  • 书包去远足
推荐理由

《变焦》是一本无字绘本,适合所有年龄层,虽然没有文字,但透过相机的镜头变焦特效,由一片红色的鸡冠开始,一直延伸至整个宇宙穹苍,从近到远,由小窥大,看完这一幅幅的图画后,你会发现,图像有时比文字更铿锵有声,也更能打动人心。  

在浩瀚的银河里,每件事物的存在何其渺小,而在每个表象之外,是否又具有其他角度的意义呢?生命是如此的微渺和短暂,我们是不是都该用这伸缩镜头般的视界,去拉宽自己的眼睛所见和内心所想的一切呢?

《变焦2》同样精彩!

内容介绍

把镜头向前推,看到一只鸡,把镜头向后拉,原来是一个孩子在玩模型玩具。镜头再向前推近,你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个视觉游戏也越来越有趣呢。伊斯特万的《变焦》运用摄影镜头的特点,不用一个文字,设计每一页的图画,和读者玩猜谜语游戏。在翻页之间,他想告诉你的是,事情不一定是你看到的样子。就像这个不停旋转的世界,不停地变换焦点一样,我们只能抓稳镜头,跟着世界移转。

作者简介
  • 伊斯特万•巴尼亚伊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981年前往美国发展,随即以他富有冲击性及原创力的插画声名大噪。他曾为美国知名杂志绘制插图,也为索尼唱片公司设计唱片封套,以及制作动画短片。他的画风独特,深具个人特质与魅力,图画看似简单,却富涵惊喜与巧思,给予读者想象及思考的空间。199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童书《变焦》(“ZOOM”),被《纽约时报》和《出版人周刊》推荐为年度最佳童书,并荣获国际阅读协会儿童票选最佳童书奖(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Children's Choice Award)。目前他和妻子、儿子居住在美国纽约。


精彩书评

本书的设计颇为用心,无字也无页码,书可以从前往后翻,也可以从后往前翻,为读者的阅读带来更多的选择性和趣味性。每幅彩图对应着一页全黑页面,就像屏风一样将读者的视野暂时遮挡起来,为读者带来了自由的想象空间。

——苏典娜  插画家

内页展示
导读
  • 名家推荐 《空间的魔法师》
    作者:郑明进 儿童美术教育家、插画家

    有人说:“眼睛是灵魂之窗。”

    也有人说:“眼睛是捕捉资讯之窗。”

    甚至还有人说:“百闻不如一见,有眼光的人就是成功的人。”


    我曾经看过一本谈“着眼点”的书,它教人如何活用观察力来提升自我的眼光。不管观察什么都需要:

    •近看、远看

    •从高处向下看

    •花时间慢慢看

    •摸摸看、敲敲看、分类看、比比看

    •切开来看

    •站在“人”的立场看

    •远离地球,从外太空来看……


    《变焦》就是一本纯以“视觉图像”为主的图画书。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作者用图像和读者玩空间的转换,就像游戏与猜谜一样,每翻一页都觉得好意外,也好奇妙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几页片段吧!


    在连续数页全黑的篇幅后,哗!眼前一亮,大大的齿形图像,鲜红而耀眼。这是什么呢?原来是鸡冠。在白色喷着少许蓝点的衬底上,公鸡的色调非常鲜明。


    大公鸡越来越远,由窗口→室内景象→农舍前景→农场一角。再翻开一页,哦!这只是小女孩玩的“农村模型玩具”而已。再翻开来,哈!小女孩和玩具只是一本杂志的封面。


    接下来,手的主人出现了。他一手握着杂志一手托着腮睡着了。再翻开下去,少年的图像越拉越远,背景也越来越清楚——他坐在游泳池边,背后是一片蓝色。你猜得出他在哪儿吗?把镜头再推远些,出现了大邮轮的局部图像。不过还是少下论断,再往下翻几页吧。天啊!这只是一幅贴在公共汽车上的海报呀。视觉焦点又把公共汽车推远,结果它只是电视荧屏上的街景,前面还坐着一个人。顺着画页翻下去,原来的空间和位置不断地扩大、跳离,最后甚至离开地面,从飞机上俯瞰。飞机越飞越高,机体和岛屿也越来越小。然后出现广阔的云海,出现地球的局部图像,而地球又在宇宙中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 图画赏析 《画中画》
    作者:苏典娜 插画家

    翻开伊斯特万•巴尼亚伊的图画书《变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占据大部分画面的红色多边形,上面布满了橘黄色的小圆点和蓝色的三角符号,在空白处有些洒落的蓝色墨点,图片上没有任何文字,读者就不禁奇怪了,这个抽象的图像是什么东西呢?当读者迫不及待地翻到下一页的时候,抽象的图画竟然是一只漂亮的公鸡的鸡冠,上面同样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蓝色墨点。继续翻看,下一页是两个小孩趴在窗前看那只站立在围栏上的公鸡,画面上的点变成了橘色,就像飞舞的萤火虫在闪烁一样。再继续翻,发现原来这是农场小屋的一角,小点也变成了绿草地一样的颜色。当观众恍然大悟时,却发现第七幅图上出现了两只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翻开下页,原来这一切是一个小女孩在玩耍的农场模型玩具。接着往下翻,又出现了一只手,左上方出现了“玩具”的字样,继续翻到第十页,原来这是一个睡着的小男孩手里拿的玩具杂志封面……故事就这么有趣地进行着,谜底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地被揭晓。


    翻完这本书,读者会发现原来巴尼亚伊用了三十一张无字图片,借用向后拉伸的摄影镜头,展示了一个可以被无限放大的世界:从第一张抽象图形起,到后面那些热闹的牧场、豪华的邮轮、繁华的城市、宽广的沙漠等纷繁复杂的场景,都不过是第二十幅图的一张小小邮票里的画中画,而这邮票又是在一封从美国亚利桑那州寄给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的部落酋长的信封上。绘有邮票的这一页,是故事的转折页,之前都是静态的画面,之后不再有前面每幅图上面如同冲印照片留下的小色点,画面变得干净、明快,人物的动作有了明显变化,画面中的土著居民们开始走动,就像电影里的定格镜头停止了,一切静止的人物又生龙活虎起来。然而故事并没有在此戛然而止,镜头继续延伸,转向了飞行员的视角,然后是飞行于茫茫云海间的飞机,接着是蓝色的地球,渐渐地,地球变成宇宙中一个小小的白点……最终又回到了抽象画面。


    本书的设计颇为用心,无字也无页码,书可以从前往后翻,也可以从后往前翻,为读者的阅读带来更多的选择和趣味。每幅彩图对应着一页全黑页面,就像屏风一样将读者的视野暂时遮挡起来,为读者带来了自由的想象空间。不过,细心的读者仍会发现,在画面的某些角落其实隐藏着下一幅图的线索,比如第八幅中左上角出现了“玩具”字样,预示着小女孩玩积木其实是一本玩具杂志的封面,第十四幅图的左上角出现了“ng”,其实是“Introducing(介绍)”的一部分,也暗示着小男孩所在的豪华邮轮只是公共汽车广告而已。这些需要认真看图的细节,也为读者带来了寻找的乐趣。正如台湾图画书出版人郝广才先生所说:“好的图画书的设计是前后呼应的,是有细节让你去发现的。”最后,此书无限拉伸的空间效果更成为本书的最大特色,也启发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看世界,用一位国外图画书评论家的说法:“在视野之外!在意料之外!(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艾曼在美国也为很多知名杂志绘制封面,他的图画书有一种美国波普艺术(Pop Art)融合卡通画的风格,绘画风格的商业性,并没有影响作品的深度。巴尼亚伊通过本书想让读者对自己的固有视角、思维习惯进行反思,他说:“事情不一定是你看到的样子。就像这个不停旋转的世界,不停地变换焦点一样,我们只能抓稳镜头,跟着世界移转。”英国浪漫派诗人布莱克有句名诗:“一粒沙中见世界,一朵花里现天堂。”而在东方佛教里也有“莲花藏世界”的说法,即水中而生的千叶之大莲花,其每一叶为一大千世界。


    《变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图像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而视角也在不断变化,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其实可以归纳为最单纯的东西;看似单一无趣的东西,其实包含着最丰富的世界。巴尼亚伊的作品阐述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读这本精心制作的图画书时细细体会。


  • 阅读拓展 《镜头化语言的人生哲理》
    作者:李一慢 故事爸爸

    步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热潮席卷大地,各种信息透过网络扑面而来,新奇有趣者有之,娱乐搞笑者有之,时尚创意有之,隽永人文有之,其中由很多经典作品被做成PPT文件通过邮件和1.44寸软盘被广为传播,其中就有这本无字书。多年后,真切地读到此书,我不仅即刻忆起上述种种,还花了些时日在家里的古老台式机和几十张刻盘资料里找到了当时的PPT文件。找出那么久远的东西可真不容易:特别是当时用的是一个很给力的文件名——被放大了10000倍的照片。


    这么多年的时光,让当年的单身汉变成两个孩子的爸爸,也让当年热衷于网络上各种新奇事物的小伙子,变成了回归阅读根本的儿童读物的粉丝。这种因缘际会,我有了与老朋友重逢的感觉。这种感觉之外,也多了一种疑问:我的孩子读了《变焦》会有怎样的感受?


    我自己在读纸质书的时候,当年的那种震撼依旧,而且更加强烈,原因是:首先纸质书有着PPT所缺失的精神——大红色的封面、一字排开的书名、还有第二个字母O中的孩子。这种设计感和产品感极强的封面在图画书中是极其罕见的,有人会联想到同样是红色封面没有字、只有一个小孩夹着一本红书的《小红书》(The Red Book),可《小红书》是此书出版近十年后才出现的。其次,本书从正文开始就是一幅黑页,而且每次变焦都是先有一幅完整的黑页——预示着镜头的关闭,当我们再看下一页时,已经是新的景象了。这样的设计让读者的视线相对固定,不需要移动视线去阅读。镜头化的感觉是PPT无法带来的。如果现在我来重新做PPT,我肯定会把黑页做进去,这样才会有镜头的感觉。


    反复阅读后,我把书摆在了儿子的面前。翻开第一个黑页,他就被那几乎满页的“尖尖角”所吸引。他没问这是什么,我也没说,静静地翻到下一页,“原来是公鸡啊!”“那后面呢?”这次,儿子入境倒是很快嘛。我想,这样的设计是不是能够让孩子更快速地进入绘本阅读中的一个重要体验——情景预测呢?以我的阅读体验给出的答案是完全可以的。接下来他的阅读完全沉浸在天马行空的,但是又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的镜头变换之中了——鸡、农场、杂志……最后天空之外是无边黑暗中的一个亮点——那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几个大的情景转换中,儿子的预测显然没那么准确,不过那又如何呢?我们读这样的绘本不就是让孩子跟着作者去想象吗?因此,我觉得阅读绝不能仅仅拘泥于孩子自己的生活体验,还要体验他人的生活、他人的创想,这些间接的体验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自己所未体验过的“异次元”。


    在看到飞机上天后,儿子开始总结了:“宇宙最大呗,人很小。”这童稚又深奥的道理,不也是我们成人读完此书的感受吗?


    在我们家有这样一个“潜规则”,无字书都由儿子讲给别人听,于是我听到儿子是这样讲给妹妹的:你看啊,这个小白点点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你把它变换一下会成什么样呢?你看,地球吧,再变换呢……你看这个小岛要变换到哪里呢?妹妹没仔细看,就随手乱指。我一惊:能不能有这样的新书,随着我们的任意“圈地”,其中的景物就随之变换下去呢?那将会是怎样的千变万化啊!可在现实中,哥哥为了妹妹没有指对地方而大伤脑筋、大动肝火,反复几次后,他只好直接翻页了。


    实际上,从西部牛仔在沙漠看电视一页到飞行员空中鸟瞰一页,和前面相对静止的变换不同,这一段是有动态故事情节的——邮差手持着贴有邮票的信递给部落酋长后上了邮船与大家告别,这种静动的转换是本书中又一个神奇的地方,那么自然,那么哲学!孩子们无法准确地“变焦”又如何?就任由他们把变焦当成一种阅读游戏吧。还好,到了“邮票”那页,儿子和女儿恢复了静态变焦的选择。但是到了“热闹的城市”那一页,妹妹又开始乱点鸳鸯谱了,不过很快她的注意力就从小汽车转移到公共汽车上了。到了“邮轮”那个场景,妹妹又三番五次地变焦错了地方,因为人物太多缘故吧。我心想,已经被作者“牵住了牛鼻子”的哥哥,这个时候已经不像妹妹那样对下一次的变焦有无限的设想了吧?在被书所“固化”的哥哥的循循善诱和威逼利诱下,妹妹依旧无法从纷繁错乱的邮轮场景中找出作者变焦的意图,要是其他的书,妹妹早就看不下去了,可是这本书好像有股魔力,吸引着三岁小姑娘在和哥哥的斗争中阅读下去。还好,女儿将目光集中到那个孩子手中的杂志上,后面的变焦就真正地变成了一个个场景的10000倍的放大,直到那个大大的鸡冠占据整个画面。


    或许,这两次相反的阅读顺序正是作者的预设,是提醒我们可以从后往前看吧。我想,无论我们的孩子从前看起,还是从后看起,无论孩子得出什么结论,都有可能在无意间发现个体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