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596-8673-2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6
- 包 装:平装套书
- 品 牌:启发文化
- 精 装 价: --
- 平 装 价:138.00 RMB
★ 动动小手,亲手制作不一样的中国美食,激发孩子动手实践的兴趣,体验、传承中国美食文化
《出发啦!和小云朵一起做美食》系列原创绘本共4册,以5岁小女孩小云朵一家为人物主线,讲述了小云朵和家人一起,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分别在杭州、北京、成都、三亚四座城市里,亲手制作中国传统美食的故事。故事聚焦桂花、山楂、糯米、椰子这四种非常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食材,从摇桂花、穿山楂,到揉糯米团、砍椰子,每一个制作环节都充满童趣与互动性。通过温暖有趣的故事,激发孩子动手实践的兴趣,亲手触摸传统,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体验、传承中国美食文化。
★ 走遍四季四城,感受东西南北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智慧,拓展孩子的认知边界
作者选取杭州、北京、成都、三亚,这四座极具特色的城市为故事背景,把中国东西南北四座城市素朴而又热闹的城市样貌通过画面展现给小读者,杭州的秀美、北京的古朴、成都的闲适、三亚的热烈,让孩子通过故事,感受不同季节、不同城市的烟火气和地域文化特色,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鼓励小读者走出家门,去体验和探索不同的城市风貌,和家人一起做美食,到祖国各处品尝独具特色的好吃的,探索那些美食背后的神话传说、风俗礼仪,甚至科学原理,拓展认知的边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归属感。
★ 爱美食,爱生活,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探索、发现的欲望
人们对美食充满兴趣,是人类天性使然。带孩子通过制作和品尝美食来认识世界,不但能满足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还能在让孩子通过美好的味觉记忆,在心中留下幸福的感念。一个热爱美食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勇于尝试,充满探索、发现的欲望,进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 以亲情为核心纽带,传递家庭温暖,用美好的味觉记忆,留住幸福感念
每一次美食制作都围绕小云朵与家的互动展开,和妈妈一起做糖桂花,为爸爸留住杭州秋天的味道;和爷爷一起做冰糖葫芦,红红火火地过春节;跟外公外婆学做叶儿粑,品尝非遗美食的温度;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甘甜爽口的清补凉,体验美好的海边假日……亲情在共同制作美食的过程中自然流露。通过细腻的故事场景,传递家庭陪伴的温暖,引发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共鸣,非常适合亲子共读。
这套原创绘本共4册,讲述了5岁小女孩小云朵和家人一起,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城市里,亲手制作中国传统美食的故事。秋天在杭州摇桂花,制作糖桂花,为爸爸留住杭州秋天的味道;冬天和爷爷一起穿山楂、裹糖衣,看冰糖葫芦在胡同里绽放成红彤彤的小太阳;春天在成都跟着外公外婆揉糯米团、做叶儿粑,感受非遗美食的温度;夏天到三亚用椰子水做清补凉,在椰影沙滩体验热带风情。每一次制作美食都是亲情的凝聚,每一座城市都藏着独特的生活智慧。和小云朵一起用双手触摸中国传统,用味蕾记住美好时光吧!
带孩子通过制作和品尝美食来认识世界,除了满足孩子天生的好奇之外,还总会带着一丝人与人之间的幸福感念。因为美食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感官经验,还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透过美食的探究,孩子们还可以收获更多。那些制作美食的自然食材,那些加工美食的工艺和步骤,那些美食背后的神话传说、风俗礼仪,甚至科学原理……所有这些都会在美食的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发地去探究、思考、尝试、验证、反思,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容。
——儿童心理学家,幼儿阅读专家,童书作者、译者 孙莉莉
-
专家推荐 《美食,让世界更美好!》作者:孙莉莉 儿童心理学家,幼儿阅读专家,童书作者、译者
编辑兴冲冲地把这套绘本的书稿发给我,对我说:“孙老师,这套书您一定喜欢,而且,我觉得这套书找您写导读最合适不过。”我打开一看,果然如此。因为我自己喜欢品美食、做美食,我也主张家长、幼儿园多带孩子一起探究美食的世界,这套书,确实是“我的菜”。
我为什么一直主张要多带孩子探究美食的世界呢?首先,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当孩子呱呱坠地,眼睛还没睁开时,他们已经会用嗅觉去寻找妈妈的乳房,用小嘴巴去确认乳头的位置。当他们用尽全身力气吸进第一口奶时,他们的第一次觅食成功了。从此,小家伙就开始了“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简称“能好怎”)的美食探索之旅。我们经常会看到还在爬行的小朋友在地上捡起一个东西就往嘴巴里塞。作为家长,我们大多会惊呼:“不要吃,脏!”甚至还会抱怨一句:“什么都往嘴里放!”殊不知,那正是婴幼儿探索世界的正常方式。对他们来说,看到、听到、摸到、闻到,都还不算真正认识那个事物,只有用嘴巴尝到,用没长好的牙咬到,才算彻底认识了它(能不能吃,好不好吃,是不是“我的菜”)。这是孩子最初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需要用“品尝”来区分自己和外界,区分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这种全感官参与认知的方式,会随着他们的感官经验逐步丰富、认知能力逐步提高而渐趋整合。长大一些之后,他们可能不再需要投入所有感官去认识一种事物(比如绝大多数孩子不会通过啃咬试卷来认识试卷是干什么用的),但这种“尝一尝”的冲动却可能持续终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汉语中,我们会有“尝试”这个词吧。
带孩子通过制作和品尝美食来认识世界,除了满足孩子天生的好奇之外,还总会带着一丝人与人之间的幸福感念。因为美食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感官经验,还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套书的主人公小云朵就通过美食认识了很多地方和这些地方的文化。小云朵的爸爸来自北京,她的妈妈来自成都,一家三口现在居住在杭州。这三个地方都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北京的冰糖葫芦采用的是北方的特产山楂果,最好是在天气较冷的时候制作,冰糖葫芦的名字也有着浓厚的喜庆气氛;制作四川的叶儿粑需要用到芽菜、清明草、花椒、良姜叶、糯米,这些是川渝地区的常见食材,深究下去,就像粽子一样,这些食物也会与当地的民间传说相关,一个地方的传统美食,一定会在流传的过程中被赋予某种神话色彩,用以解释当地的某种习俗或当地人的某种性格;杭州的糖桂花取材于杭州的桂花,若不是满城飘香的桂花雨,绝不会有香甜的糖桂花。这些都是小云朵经历的难以忘怀的感官盛宴,是她对一个地方的深刻印象,对这个地方的人的幸福感念。
每一个地方的传统美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对家庭、家乡、祖国的热爱,可这份热爱不用等到孩子上学后通过书本上的宏大教育促成。和家人一起做美食,把家乡的食材融入美食的记忆,到祖国各处品尝独具特色的好吃的……这些极为朴素又极为鲜活的印象,都能促成孩子的这份热爱。糖葫芦、叶儿粑是小云朵爸爸妈妈的童年记忆,是属于他们的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糖桂花是属于小云朵的“附近”的味道,这个长期居住的“附近”,就是她的家乡,她童年的依托所在。小云朵爸爸妈妈带她走过的地方,留下美好味觉记忆的地方,共同构成了她对祖国的印象。未来,小云朵还会走得更远,认识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美食,她一定也会在品尝之后认识那些民族和文化,并形成对整个人类文化的美好印象。那些我们真心爱过的美食,构成了我们幸福的记忆,那些供给我们美食的地方,成为我们真心热爱的地方。我们通过美食,爱上一座城,爱上那里的人。
透过美食的探究,孩子们还可以收获更多。那些制作美食的自然食材,那些加工美食的工艺和步骤,那些美食背后的神话传说、风俗礼仪,甚至科学原理……所有这些都会在美食的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发地去探究、思考、尝试、验证、反思,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容。
人们经常说,一个热爱美食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勇于尝试。当我们带着孩子从卧室走进厨房,从厨房走到菜市场,从附近走向远方,带着对美食的好奇和热爱去打开我们的亲子旅程和亲子生活时,我们总是在孜孜以求,我们所追求的,大概就是真正美好的生活吧!
-
作者创作手记 《舌尖上的童年记忆》作者:熊·猫事务所 玛其朵
人们对味道的眷恋,是从童年开始的。
母亲的手,总能带来许多惊喜——油墩儿炸得金黄酥脆,甜酒酿在瓷碗里微微晃荡,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那一罐琥珀色的糖桂花。秋日的杭州,满城桂雨,母亲与我将一层白糖、一层桂花封进玻璃罐。多年以后,这份记忆成了一抹时光酿成的温柔。
如今,我也成了母亲。儿子踮着脚和我一起包汤圆,或是笨拙地把绿豆泥填入模具时,我忽然想,为什么不把这些温暖的瞬间变成故事呢?于是,小云朵诞生了——一个扎着低羊角辫、爱穿裙子的小姑娘,和家人一起做起了美食。当四季的风穿过不同的城市,当小云朵的围裙沾上糯米粉和糖浆,这些美食故事便有了温度,有了呼吸,最终化作这套带着烟火气的四季绘本。
满觉陇的桂花启示
《一起来做糖桂花》是我们创作的第一个故事。当时初稿虽已完成,但我们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那年的桂花姗姗来迟,直到国庆后才吐露芬芳。我们闻香而动,直奔满觉陇去采风。那里是杭州的“桂雨天堂”,石板路旁的老桂树变得金灿灿的,风一吹过,碎金般的小花簌簌落进茶碗。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那里,我们遇见了糖桂花的三种做法——
李阿公提前二十天就开始准备——用青梅在粗盐里腌出青梅汁,再用青梅汁浸泡桂花,那是糖桂花保鲜、保色的秘诀所在。三周之后,把腌好的桂花漂洗沥干,放到白砂糖里揉搓。这是一个细致的力气活,一般要搓三四十分钟,原本白色的砂糖,慢慢变成了琥珀色,再将其铺平,放到太阳下晾晒。
年轻的宋师傅正与时间赛跑。“清晨五点开始打桂花,打到八点,十点前桂花必须进烘干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留桂花的香味。”
第三种,正如当年母亲教我的,最简单也最深情的——一层白糖一层桂花,封进玻璃罐,交给时光去酝酿。
回来时,我们的包里多了用不同方法制成的糖桂花和一些新鲜的桂花,而小云朵的故事终于有了灵魂。
冰糖葫芦的翻车实录
厨房里飘着焦香味,我和儿子开始了第三次冰糖葫芦实验。前两次的“战果”还历历在目:第一次熬出的糖浆结满白霜,第二次直接把糖浆熬焦了。
“这次一定能行!”我一边信誓旦旦地说着,一边搅动着糖水。糖浆渐渐变成蜂蜜色,泡泡变绵密,把火调小,将山楂串一转,裹上糖浆——儿子一口咬下去,皱着眉说:“妈妈,糖好粘牙。”
我请教了“老北京”朋友,才明白这小小的糖葫芦里藏着大学问。“等糖水变色后,得拿筷子蘸一点儿糖浆,滴到冷水里,然后放到嘴里咬咬。要是咬起来粘牙,说明糖浆还没熬到火候;要是咬上去‘咔嗒’一声脆响,那才能滚山楂呢!”原来,制作冰糖葫芦的奥妙,就在那一声“咔嗒”里。
如今,每当我熬糖时,儿子总会守在旁边,盯着锅里渐渐变成琥珀色的糖浆问:“妈妈,现在能‘咔嗒’了吗?”
叶儿粑里的成都烟火
站在成都的街头,我们陷入了甜蜜的烦恼——这座美食之都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冰粉、蛋烘糕、三大炮、糖油果子、冰醉豆腐……如何才能捕捉到成都的烟火气和动人的春日滋味呢?
清明时节的蓉城,空气里飘着各种花香。紫藤花从老小区的天台倾泻而下,像紫色的瀑布;废弃轮胎里盛开着绣线菊;树根做的花盆中摇曳着三角梅。
拐一个弯走进玉林路,烟火气扑面而来。火锅店的竹椅摆在人行道上,茶馆里有喝茶摆龙门阵的,菜市场外面坐着剥豆子的,街边还有露天的便民理发店……最诱人的是巷尾蒸笼里飘出的糯米香——旁边头发花白的阿婆告诉我们:“做叶儿粑,就得在清明节,加上清明草,包馅儿时要这样收口……”她的小孙女在一旁有模有样地学着。原来最地道的成都味道,就在竹蒸笼升起的热气中,在祖孙俩指尖传递的温暖里。
小云朵和外婆一起做叶儿粑的画面就这样自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椰风里的清补凉
南方选哪个城市和美食好呢?广州的双皮奶细腻柔滑,顺德的嫁女饼寓意美好,泉州的仙草像黑琥珀一般微微晃动,但总觉得少了些夏日的气息。直到有一天,小伙伴从海南旅行回来,打包了三碗清补凉给大家品尝——椰奶的醇香混着水果的清甜,瞬间让我们找到了方向。就是它了!
椰子是海南的名片,制作清补凉简单又有参与感,椰香混着芒果的甜、通心粉的糯、西瓜的脆……一口下去,大家似乎闻到了海风的味道!这道甜品自带海边度假的氛围感,和其他三种食物形成了美妙的互补。
当小云朵的裙摆被三亚的海风吹起,当椰子树在夕阳下投出长长的影子,故事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希望每个读到小云朵故事的孩子,都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甜味”记忆。
-
绘者创作手记 《我和小云朵的故事》作者:熊·猫事务所 青苔君
食物的香气,是记忆最忠实的锚点。
最初,我创作这部作品,只想用绘本呈现江南味道——压出海棠花纹的绿豆糕、浮动着米粒的甜酒酿、在玻璃罐中沉淀出琥珀色时光的糖桂花。
启发文化的编辑老师们提出了一个更大尺度的构想:“中国那么大,何不在介绍四季特色美食的同时,带小朋友认识不同的城市性格?”既要画出美食的风味,又要突显城市的样貌,还要展现季节的特色,这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我喜欢挑战。我想画出真实的、有温度的现代儿童生活故事,让孩子们在小云朵身上看到自己。
要画最熟悉的杭州喽!
小云朵做美食的故事是从杭州开始的。起初看到《一起来做糖桂花》的文稿,我就很开心:“要画杭州喽!”我迅速完成了初版草图,可总觉得画面有些单薄。虽然我是杭州人,可要画糖桂花的故事,还得再认真感受一下满觉陇的秋。秋天的西湖、北山街的梧桐树、满觉陇的柿子树、做糖桂花的老爷爷、茶店的无声茶艺师……我从满觉陇带回了这些鲜活的素材,于是,杭州的秋意终于流淌到了纸上。我的草图里多了很多真实的细节,小云朵的故事更加丰满、生动了。
在确定视觉风格时,我面临一个挑战:我惯用低饱和画风,但是《一起来做糖桂花》这个故事需要表现灿烂的金秋景色,以及糖桂花琥珀色的质感,似乎更适合用水彩来表现。我试着用电脑板绘模拟水彩的画法,一开始不是很顺利,我用手绘琢磨了很久,才在电脑上画出满意的效果。


第一版色稿和最终色稿
全部画完后,有一天,工作室的小伙伴惊觉:龙井茶的炒制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怎么会和秋天的桂花同时出现呢?于是,为了保证绘本呈现内容的准确性,我们决定再去一次满觉陇,与炒茶的店家确认。店家笑着为我们解开谜团:“你们当时看到的炒茶,是将炒好的龙井茶与干桂花混合复炒,炒制桂花龙井。”这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有趣的小插曲。虽然与炒茶的店家求证过了,但为了避免令读者产生疑惑,我们还是把图画中的那位炒茶小哥,改成了正在做糖桂花的婆婆。


红彤彤的糖葫芦,红红火火的北京春节
在《一起来做糖葫芦》这个故事里,小云朵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京的爷爷家过春节。所以,在画这本的图画时,我用了很多红色来突出节日氛围。小云朵的帽子、裙子,爷爷的红色毛线背心,家里挂着的红灯笼,贴在窗户上的红色福字……在小云朵做糖葫芦的场景中,我还特意给小云朵系了一对红色的蝴蝶结,你发现了吗?

我没有在冬天去过北京,在此特别感谢启发文化的编辑老师帮忙找了很多资料,纠正了我们对北京的刻板印象。比如,在图画中,我原本的设定有:爷爷住在胡同里,家里养了一只鹦鹉,时不时会来两句京剧。编辑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北京的特色,于是,画面中多了很多小细节:爷爷书桌上的水仙花、客厅沙发边的龟背竹、墙壁上的暖气片……这些小细节会不会让北方人会心一笑呢?

这本绘本的结尾我们构思了很久。最初,我们想用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画面来结束故事。但考虑到《一起来做糖桂花》中,已经出现过全家一起吃桂花藕粉的画面,四本书,四种美食,如果都以“围桌吃饭”收尾,难免显得重复。经过几番尝试,我们最终想到了用拍全家福来让温情延续,将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过年氛围定格在这个美好的瞬间。

成都的松弛感和烟火气
为了创作小云朵做叶儿粑的故事,清明节一结束,我们工作室的三个小伙伴就去成都采风啦!做叶儿粑是发生在春天成都的故事,我们想亲身体验一下传说中的成都独特的烟火气。我们到达那里时,天正下着小雨,空气湿漉漉的。我们走在雨后的街道上,时不时会有香味飘来,有时是花香,有时是火锅香。
真的叹服于成都人的松弛感:阿姨们买完菜随处一放,就开始在小广场上跳舞;居民们无论有没有地方,都要创造条件种花、养花;每家干货店都会摆上满满一墙的火锅调料……这些鲜活的场景,我都用画笔在《一起来做叶儿粑》里记录了下来。

在成都,随处都可以看到可爱的大熊猫元素,我也很想把大熊猫画进故事里。尽管我们的故事里没有大熊猫,但我还是把许多有大熊猫元素的小设计藏在了图画里,请小读者们来找找看吧!
在最夏天的三亚来一碗清补凉
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夏天,《一起来做清补凉》这个故事发生在三亚的夏天。为了突出三亚阳光的热烈,我在画面阴影处都用了饱和度很高的颜色。又因为三亚在热带,画面中的植物也与其他几本中的植物做了区分。海边集市是我很喜欢的场景,除了三亚特色小吃店,我还设计了卖尤克里里和卖鸡蛋花的摊位,还特地画上了我爱吃的文昌鸡摊位……

为了在这本绘本中营造出独特的夏日记忆,我特意将小云朵做清补凉的场景设计在停在沙滩上的一辆可爱的餐车上,希望看书的人都能感觉到浓浓的夏日海岛风情。

《出发啦!和小云朵一起做美食》这一系列绘本的主角小云朵,是一个可爱的5岁小女孩。我在创作的时候不断想象着她的生活,与她交流,看她认真地生活,不断成长。在画到第二本《一起来做糖葫芦》时,我就感觉她是真实存在的,她用天真、好奇的眼神看待这个温暖的世界。对她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有趣,值得去探索。我真的好喜欢她呀!我尽力画出了她的故事,如果你也能被她的故事打动,那就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