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502-8476-0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2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9.80 RMB
本书稿的作者采用俯视和特写的手法,以小池塘为中心,描绘了四季轮回和万物生长。整部作品的字数屈指可数,不喧闹,不说教,不哗众取宠,于静态中延展动态的信息,想象----在瞬间被留白激活,似乎整个大自然都被放在了你的面前,激发你去接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欲望,整个世界都会在你阅读的这一刻安静下来。这本书既符合孩子们阅读,同时也符合大人们欣赏,总体上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新宫晋的《小池塘》,是一本无字书,作者以大自然的绿色为主基调,一开始以从上向下俯视的视角,接着用特写的手法,描绘了小池塘的四季变化以及小池塘周围的万物生灵。在水面游泳的野鸭;潜在水底的乌龟;游在水中的鱼影;漂在水面的落叶;下雨时,雨滴打在水面形成的水晕;飞舞的蜻蜓。接着作者又把视角转向小池塘的上空,拂过的微风;被夕阳染红的云朵;美丽的夜空……新宫晋的绘本总有一种安定的力量,能让阅读者更平静,唤醒每个人的内在之心,以及与大自然对话的能力。
新宫晋先生是大自然的使者,星星和太阳是他的朋友,风和光是他的信使,为自然界的花、鸟、鱼、虫送去消息。
——三宅一生
新宫晋的作品一贯以大自然为主题,充满诗情画意。
——福音馆书店
-
阅读指导 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小池塘》的三重境界解读作者:蔡朝阳 儿童教育研究者
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将你熟识的事物加以陌生化,从而使你再度认识,并且认识得更为深切的过程。
新宫晋在绘本第一页问道,你见过小池塘吗?当然见过,没有谁不曾见过小池塘。但凡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村口多会有一片碧波荡漾的小池塘。在泛工业化时代之前,小池塘大多水色纯净,倒映着天光云影,也照见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无边遐想。对于我而言,老家村口那个池塘,确实是我所有梦想的起点。但自我成年,离开村庄而生活在城市,那片小池塘,便不再照进我的现实。
但这次,借由新宫晋的绘本,我一下子记起了我的那个小池塘,再度回到了1980年代的童年,那些诗意最初萌发的光阴。我的感动在于,忙于日常事务时,绝难有时间想到村口那个池塘,而在意识的最深处,则须臾不曾忘记。因为一旦曾有诗意在你心里投影,你便永怀难忘的感动。就像徐志摩诗歌所写:我是天空中的一朵云,偶尔倒影在你的波心。即便转瞬间消失了踪影,你不能否认它曾经投影过。新宫晋的《小池塘》亦复如是。一旦这个小池塘在你的生命里出现过,那么它会永远荡漾在你的内心深处。是以,这是新宫晋的小池塘,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小池塘。
绘本很简单,几乎可以看作一本无字书,如果我们需要去做意义上的探讨,那么只有两句话可资借鉴。第一句:你能看到小池塘吗?末一句:你看到小池塘了吗?两个相似的问句,所指却截然不同,第一问在启发,而末一问则在提示你去深思。而在两个问句之间,我们经历了一次绝美的视觉之旅。那些原本在日常生活中习见 的场景,借由画家的画笔表现出来,让读者有一种重见故人的喜悦,又有耳目一新之感。
新宫晋的创意其实很简单,他选择了一个点,然后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季节去描绘,仅此而已。就像我朋友描述过的一位摄影师,他用照片记录了太湖的一年,所不同的仅仅是,新宫晋用了画笔,而摄影师朋友用的是iPhone手机。太湖,就是摄影师的小池塘。在用绘画或者摄影加以艺术化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新宫晋的小池塘,看到了摄影师的太湖,这是独特的,作者专属的,唯一的,无可替代的水域。但艺术的魅力亦在于伟大的象征,正如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即便这是画家专属的小池塘,读者却也通过这个小池塘,看到了自己的小池塘,从而再度抵达童年的起点,那个波光云影之中承载着我开始幻想之旅的小池塘。在这里,你的梦想、你的热爱、你的即将展开的辽阔世界,历历在目。
这样,阅读的过程,首先便是一次诗意的缅怀,一次审美的旅程。新宫晋的每一幅画,都是一首诗。日本画家的作品,竟有唐诗的意境,这是这一绘本令我心生亲近的最重要的原因。原谅我对绘画技法本身的外行,但幸好我有古典诗歌的基本素养。于是,在阅读过程之中,几乎每一个页面,我都摩挲思考良久,试图用中国历代名家的诗句,来为这本无字书的每一个画页命名:云深不知处、天光云影共徘徊、春江水暖鸭先知、水清鱼可数、微雨池塘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晴空一鹤排云上、洞庭波兮木叶下、半江瑟瑟半江红……绝美之景,需要以绝美之句来表达。按照这些诗句,你可以将绘本的页面一一对应。当然,你也可以展开另外的联想,不让我所列举的诗句局限你天马行空的想象,但联想这件事,就是艺术欣赏本身。这也就是绘本最重要的属性之一,绘本是艺术,绘本所要给予读者的,首先便是审美的愉悦,是诗意的陶冶。
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象征。如果不嫌繁琐,我们还可以用禅宗的说法来为这一象征之境打个比方。中国的禅宗有一本名著,叫做《指月录》,这本书里记载了六祖慧能的一个说法。慧能说,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本身并不是明月。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新宫晋在书末写到的那句话了:“我经常会久久地凝望小池塘的水面,因为只要一直静静地凝视,就会在里面看到整个宇宙。”这个意思是说,借由小池塘,我们诚然展开了一次审美之旅,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小池塘,我们还看见了整个世界。小池塘只是一个介质,就是指着月亮的那根手指,引领我们进入形而上的思索,去质询真理的所在。新宫晋对生命的沉思,对宇宙时空的感慨与追问,都隐藏在这个小池塘里,等着读者去破译。
艺术的魅力中深含着诸多的不可思议。任何一种细小的事物,经由诗人、艺术家、思想者的点金之笔,其存在的本真之义,便逐渐揭示出来,启迪我们思想的飞跃,提升我们形而上的思考。不在于你的思考所得,而在于你这一思考的过程,因为:我思故我在。
小池塘的大世界,令人想起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天真的预言》,李叔同用如椽之笔,翻译了前四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大自然是多么瑰丽雄奇,生命是多么优美而庄严;微观世界如此宏大,而永恒仅在刹那之间。里尔克只能这样去抒情:啊,我赞美!普列维尔则这么抒写:在冬日,朦胧的清晨,/清晨在蒙苏利公园,/公园在巴黎,/巴黎是地上一座城,/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而小池塘,是画家后院的小池塘,也是画家心中的小池塘;是地球上、宇宙间的小池塘,也是读者心中的小池塘。至少,在这一次物我融为一体的阅读过程中,小池塘,就是世界的中心。
-
名家推荐 《读图和思维“跳跃”》作者:刘绪源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
日本雕塑家、画家新宫晋的《小池塘》,是一本十分奇特的图画书。它有文字,但文字就是书前书后那两句话:“你能看到小池塘吗?”“你看到小池塘了吗?”所以它不是“无字书”。可是其实还是“无字”,因为中间的所有画面都没有文字相配。初读这样的书也许有点困难,而正是这样的困难,也带来了更多阅读的乐趣。
我们先不说书,说点别的。
当一个孩子长大,要到学校去读书的时候,他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是不是老师讲,他听,把教师讲的原原本本记住,学习就完成了?
不是的。任何真正的学习,都不是爬行的,而是跳跃的。再细致的讲述,也不会没有缝隙。在一个人不认为是缝隙的地方,另一个人可能就觉得是缝隙。在教师觉得不是缝隙的地方,在孩子眼里往往就是缝隙。有缝隙怎么办?跳过去。这跳跃,虽然只有一瞬间,却包含了搜寻、猜测、核对的复杂过程,甚至还包含了反复地搜寻、猜测和核对,这才能发现自己已然到达对岸,这时就会信心大增,同时学习的乐趣也大增,并能继续认真听讲了。这样的过程,用一句学术化的归纳,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过去,很多人认为只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大人物才有资格用到这八个字,其实不然,它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与高深的科学研究同一原理。伟大的教育理论家皮亚杰曾大力提倡“主动地发现现实的教育”,因为他最清楚所有学习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主动地发现”,他研究“发生认识论”的最大发现,就是人的认知发展并非被动接受外在灌输的结果,而只可能是在外在刺激影响下人的内在图式的调整、扩充和增添。
那么,在理想的学校教育离我们还很遥远的时候,让幼儿读这本《小池塘》,也许就是一场很好玩很有趣的搜寻、猜测和验证的练习。这里的每一幅图都很特别,充满变化——视角、远近、光影、物象……一切都在变。画家有意拉开了相邻图画间的距离,让你在欣赏时有新鲜感、惊异感,有视觉冲击力。
作者的专业是制作巨型动态雕塑,雕塑的特点是把表现对象的生命形态结结实实地凝聚在特定材料中,所以,他绘本中的形象也往往是凝聚而非发散,立体而非平面的,在视觉上也就显得强烈、突出、刚硬,个人风格非常鲜明。而艺术风格突出的作品对于初读者,尤其对于孩子,也是一层“障碍”;但这正如跨障碍的游戏,一旦越过,就会乐趣无穷。
对于这池塘的陌生,加上这些出于艺术创造考虑的变化、风格等等,小读者最初打开这本不配文字的图画书时,恐怕会有点茫然的。因为无字,大人一时也感觉无从讲起吧?那么,正好,就仔细地看,耐心地猜吧,猜测需要调动自己内心的资源,这也就是搜寻的过程;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思考,要找理由,要找可资证明的细节,这也就是核对。既然无字,各人的理解可以有差异,各人可有自己的解释(其实有字的时候也同样会这样)。而作者在后记中说,他从这里“能够感受到物换星移、四季轮回以及万物的生长。我经常会久久地凝望小池塘的水面,因为只要一直静静地凝视,就会在里面看到整个宇宙”。他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小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猜测,与这个小池塘,也与这位小池塘的爱好者和创造者,一起沟通吧。
事实上,读所有的书,听所有的故事,都有这种跳跃过程(所以孩子们才会几十遍上百遍地听同一个故事),只是那里的缝隙比较隐蔽(大人更难发现),而读这本书时这一过程就相对明显了。那就让孩子从小学会跳跃,因为他将来不可能只以爬行的方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