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545-0510-6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9.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我会沟通
  • 我懂礼貌
  • 如何做一本书
  • 七只瞎老鼠
  • 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
  • 华夫先生!
  • 菲菲生气了
  •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 守护小精灵就在身边
推荐理由

什么是感觉?

感觉看不到、摸不到、也听不到。

但春天的花开让人高兴,恐怖的故事让人害怕,别人的优点让人嫉妒,没事可做让人无聊,真心诚意的爱让人幸福……这就是感觉。

《我有感觉》是一本有趣又贴心的儿童情感教育绘本,著名绘本作家阿丽奇以活泼亲切的漫画、幽默传神的语言,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各种感觉、学着理解别人的感受、培养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教会孩子与亲人、朋友融洽相处,让每个小孩都拥有最棒、最美好的“爱”的能力!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趣味十足的儿童情感教育绘本,美国著名绘本画家阿丽奇以生动的漫画、幽默的文字和有趣的情节,引导孩子认识各种感觉,循循善诱地帮助孩子解决经常遇到的情绪问题,比如害羞、生气、嫉妒、无聊、伤心等等。

绘本内容轻松有趣,互动性很强,为孩子提供许多思考的空间,带领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拥有“爱”的能力,是一本适合亲子共读的经典绘本。


作者简介
  • 阿丽奇,1929年9月生于美国费城,毕业于费城艺术学院,特别擅长捕捉孩子的童稚神态、描绘亲切的生活情境。她的画作流畅生动,笔下人物逗趣传神,令人爱不释手。《如何做一本书》是她于1986年根据切身经历创作的绘本,旨在让孩子了解:我们手上的每本书,都凝结了好多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此外,阿丽奇的代表作还有《我懂礼貌》、《我会沟通》、《我有感觉》、《挖掘恐龙》等。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让人开心的书。

——《纽约时报评》          


故事轻松愉快,画面色彩丰富……能引发许多讨论。

——《美国图书馆协会杂志》


阿丽奇用孩子最熟悉的情景描绘出他们常常会有、却不一定能表达出来的感觉,仿佛在说“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那种感觉是叫这个名字哦!”所有人都需要知道如何正确面对并处理自己的感觉——这件事,最好从小就开始做。

 ——胡意慧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研训员


我在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运用这本书,教导孩子“感觉”和“同理心”。结果大获成功!学生不只学会了辨别和说明自己的感觉,还懂得体会别人的感觉,并视不同情况予以适当的回应。      

——凯伦•B•艾克曼  小学教师

内页展示
导读
  • 阅读推荐 《心的颜色》
    作者:胡意慧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研训员

    一个三岁多的女孩在讲故事时描述说:“他很难过、很难过,就好像……全部都是黑颜色那样。”一个四岁多的小女生双手插腰、眼睛瞪得圆圆,对一旁的男生说:“我生气了!我生起气来很厉害的!”男生扮着鬼脸嚷嚷:“你生起气来两只眼睛开大炮!”一个孩子学着绘本里的主角说:“一紧张,我就会发冷;一紧张,我就会缩小。”


    每当看到这些小家伙煞有介事地谈论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心情,我就忍不住想告诉那些觉得童年单纯、觉得小孩什么都不懂的大人:孩子有自己的感觉。这些感觉,和大人的一样繁复微妙,且更容易被忽视。若心有颜色,恐怕以色彩最丰富著称的500色铅笔也无法描摹出一颗童心在不同情景下变幻出的色彩。


    在阿丽奇的《我有感觉》里,我看到了“心的颜色”。这些颜色,属于孩子的心,也用孩子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不是一本解说感觉词条的感觉说明手册,而是用近三十个孩子熟悉的情景描绘出他们常常会有、却不一定能表达出来的感觉,仿佛在说“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那种感觉是叫这个名字哦!”“看,类似的感觉还会在这样的时候出现呢。”


    这些情景,有的表达了单纯而强烈的情绪,如“恐怖故事”中的害怕、“发火”中的愤怒;而大部分表达了更为宽泛、复杂的感受,如被同伴揶揄的尴尬、无事可做时的无聊、与大自然独处的安静。在真实的生活中,孩子的感觉也常常是复杂的滋味,比如兴奋之余的紧张、莫名其妙的担忧,或是与同情相伴而来的幸灾乐祸,又或是失望、嫉妒、愤怒的混合情感。而且,这些感受往往会起变化,“纸飞机”“生日六部曲”仅仅用了一到两个页面就描绘出一个男孩多次起伏的情绪线;即便是在同样的情景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感觉,书中“汤姆堆的积木”和“约翰干的‘好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场景变换的过程中,我常常在负面感觉的页面停留更多时间。因为大人太理所当然地美化了童年,常常不承认孩子也有许多负面的感受。而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真实的童年、鲜活的儿童心理。这些场景的主角有的来到新环境会感到紧张,有的失去了心爱的宠物,有的无聊透顶……但大多数时候,阿丽奇都贴心地为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处理方式,得到了圆满的结局。比如“请关心我”中,当嫉妒弟弟、得不到足够关注的姐姐终于听到一句“我看到了,宝贝儿,你真棒”时,让人不禁松了一口气。


    随意翻开一本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书,它都会告诉你: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就能发展出移情、嫉妒、尴尬等情绪;两岁半的时候,能感觉自豪、羞愧、内疚等情绪。这些“高级”的情绪,在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心中就早已存在了。但是,真正去表达自己的感觉,在实际生活中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孩子难堪时,家长可能会和旁边的陌生人一起嘲笑他;孩子不服气时,家长可能会强迫他道歉;在寄宿制幼儿园,我甚至听到小班的孩子互相之间说“不许哭,再哭妈妈就不来接了”。即便是成人,哪怕是家人之间谈论感受和心情,有时也觉得“矫情”。


    但是,我们的孩子太需要——不,还有我们自己,都太需要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感觉。是的,感觉并不只是在那里,它常常是需要处理的。比如有一百种方法可以排解负面的情绪,我们得找出哪些是健康、实用又适合自己的——这件事,最好从小就开始做。正文的开始和结尾,都出现了两个谈论感觉的孩子。最后,女孩儿说“我觉得很棒”。这仿佛是一种暗示和召唤,让我们互相聆听感觉,鼓起勇气把感觉说出来。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生发出种种话题。这并不是说,我们合上书后,马上就要和孩子“谈一谈”,而是有了一个个关于感觉的话题,或者说,从此拥有了一种看待感觉的眼光。我们可以在各种情境下和孩子聊聊:你的感觉是什么?我的感觉是什么?以前什么情况也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像什么(用各种各样的比喻来描述吧)?要怎么处理这样的感觉……这本书不可能描绘出心灵所有的颜色,但希望它成为我们和孩子共同关注内心的开始,去体会、去了解、去学习辨识自己的感觉,去控制和管理它,也试着去理解别人的感觉。


    我非常不愿意说某本绘本“可以教会孩子”什么,因为总觉得作为绘本,最好不要有那么多教育上的“野心”。可这本书,我却希望它能在遇到它的大人和孩子身上“发挥作用”,甚至成为一个教育的契机——我们引导孩子去关注世间万物,更要引导他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我想,能与成人携手并肩、共同看到心灵颜色的孩子,也一定能拥有心灵的力量。


  • 图文赏析 《爱是最棒的感觉》
    作者:余涵 儿童读物美术编辑

    提及“感觉”,我们再熟悉不过,可要想跟孩子说清楚“感觉”是怎么一回事,估计总会大费周章,甚至苦于没有三头六臂。毕竟,“感觉”太抽象,直观地用言语传达,孩子们的生活历练不够,自然难以理解。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感觉的认知和辨别,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情商课。也许有人只注意到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合群,或者对着另一个小朋友大发脾气,倘若不去观察、寻找原因并加以疏导,很可能只会让孩子在忐忑之中成长。


    好在有阿丽奇用心创作了绘本《我有感觉》,她以漫画的风格,用有趣的情境,把“感觉”这个抽象的主题展示得活灵活现。打开扉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似曾相识的画面,虽然没有文字叙述,可我们都能感同身受,体会到男孩的疼痛——疼痛,这就是感觉的一种。再看看左边的页面,一只小鸟“噢”的一声,也在为他的不小心感到遗憾。接下来,阿丽奇逐一让我们体味各种感觉:看到藏红花开,听到小鸟在唱歌,我们会不由自主快乐起来;听见别人被赞美,我们又会偷偷地心生嫉妒之火;面对心爱小宠物的死亡,会特别悲伤;等待上台的时间,极其缓慢,原来是紧张在作怪……无论哪一种,阿丽奇或以漫画的分镜方式,或以整幅画面特写,生动地描绘其中的细腻感觉。


    说起运用漫画的创意,阿丽奇曾在一篇访谈中提到,“漫画形式能提供给小读者最详尽的资讯,又不至于杂乱无章……孩子们对漫画的免疫力几乎为零。”漫画的分镜形式留给故事讲述者更多的空间,能有条理又不失趣味地穷尽一个主题。在正文第一页,17个分镜完成了一对朋友从生气到和好的起承转合,并通过这个小情境,完美地解释了什么是感觉;而在倒数第二页的18个分镜中,两个好朋友玩起了“猜感觉”的游戏,在玩乐中引导孩子分辨和理解别人的情绪。若不是这种形式,恐怕很难在一个页面之间完成这样精彩的展现。


    这样的手法,在《我有感觉》里处处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页面之间这群小孩子的故事,实在损失了大大的趣味。页面的角落里,有许多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安排的小情境——几只小鸟的旁白。在“藏红花”一节,小黄鸟说“看到某些东西,你会有感觉”——诸如此类,或在总结正文的故事,或对正文进行补充,或增添一点幽默,让人满心欢欣。也在此节,小蓝鸟诗兴大发:“噢,春天响叮当!”而忙于捉虫小黄鸟如此应答:“噢,虫虫慢慢爬!”几乎令人笑喷。这也是阿丽奇惯有的小手法,在画作中隐藏各种细节,等待孩子们在反复阅读中发现并会心一笑。


    与其他作品相比,阿丽奇在《我有感觉》里还有更多好玩的设计。比如,用文字形式的编排来体现不同的感觉和情绪。在“发火”一节,小男孩一口气说出来的话,字体编排十分讲究——整段既没有标点,字号也在逐渐变大——阿丽奇借此生动地向我们展现男孩的愤怒;不仅文字如此,阿丽奇还把男孩画得特别大,把那个惹毛他的倒霉蛋画得小小的,仿佛被这段文字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只是借一下。”阿丽奇不过是用寻常可见的水彩、蜡笔等媒材作画,却让我们感到非同一般的画面张力。


    除了精彩的内文,合上绘本之后,你还能发现阿丽奇带来的很多意外惊喜——在封面和封底,阿丽奇分别以16幅分格漫画,生动地讲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区别于内文,这些小画面并没有设置对话框,犹如阅读无字书,趣味盎然。比如封面,拿到冰激凌,小男孩乐得开怀;可他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不禁哇哇大哭;接着,他再次得到一个冰激凌,破涕为笑,开心地吃完,那副心满意足的可爱模样令人忍俊不禁。如果你再细心一点,还会发现阿丽奇在前后环衬页上运用了同样的设计,带给我们四个小故事,令人心生四种不同的感觉,丰富之中又不乏细腻,实在不得不佩服这位祖母级画家的功力。


    阿丽奇曾经当过幼儿教师,又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深深懂得孩子的内心,也深深爱着孩子们。读她的作品,在有趣、好玩、耐读之余,总会隐藏丝丝动人的爱意。在《我有感觉》的献辞里,阿丽奇深情写道:本书献给亚历克莎,我的灵感源泉,我的双子星。画面中的小女孩亚历克莎手捧一张画着爱心的卡片,封面写着“我最亲爱的”,那么卡片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最后一页:小女孩抱着金毛狗狗,笑得十分开心,卡片已经打开,里面是三个字——“我爱你”。这位亚历克莎不是别人,正是阿丽奇的女儿。


    爱是最棒的感觉——书中结尾一句不仅是对全书内容的画龙点睛,阿丽奇也以最浪漫的方式让我们看到这句话的力量。在《我有感觉》里,阿丽奇描绘了种种微妙感觉,或高兴,或伤心,或害羞,或嫉妒,或兴奋……亲爱的朋友,读到此处,你是什么感觉呢?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