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502-0810-0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9.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雪花人
  • 天空在脚下
  • 让路给小鸭子
  • 10件我能为世界做的事
  • 这样公平吗
  • 我们班的新同学斑杰明·马利
推荐理由

该书故事语言幽默生动,在童真故事下,与读者共享“分享”的快乐。图书绘画是大面积简洁的平涂色块、鲜明传神的形象和一目了然的画面表现,加上独特的红、黄、黑、白四色交替,童真画面更具冒险精神,让人眼前一亮。其轻松愉快的画面诉求和天生乐观幽默的美国作者性格的影响,呈现了一本生动娴熟且在创作当时略显前卫的绘本。

荣获1952年美国凯迪克金奖。


内容介绍

两只小黄狗小机灵和小迷瞪在院子里找东西吃,不停地挖啊挖,终于找到了一根骨头。可是骨头到底该归谁呢?他们问了农夫,农夫只关心马车;问了山羊,山羊只想着吃草;问了小剃头匠,他只为了试试手艺……一路上,他们帮了别人做了很多事,可骨头的事依旧没有解决。直到一只大狗的到来,抢了骨头,他们决定打退敌人,共同拥有这根骨头。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了,原来分享就是最好的方法。一本向读者展现最童真画面,体会分享的可贵与快乐的绘本。

作者简介
  • 190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3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在美国以图画书而闻名,在写作和插图生涯开始前,他还是个卓有成就的人类学家。


  • 尼古拉斯•莫尔德维诺夫,1911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1918年举家离开俄罗斯,移居法国,后来毕业于巴黎大学。1946年,尼古拉斯来到美国后,与作家威廉•利普金德开始了长期合作关系。1950年,威廉和尼古拉斯出版的The Two Reds获得了1951年的美国凯迪克银牌奖。在1951年,他们又分别以Will和Nicolas笔名合作了《小机灵和小迷瞪》,并获得了1952年的凯迪克金奖。

精彩书评

两只小狗找到了一根骨头,可是,他们不知道到底该谁拥有。这本绘本文图搭配巧妙自然,讲述了一个热闹的喜剧故事,画家其充满力量、生命力和幽默的线条画让人印象深刻。

——美国《号角书》杂志

1951年,《小机灵和小迷瞪》出版,次年荣获凯迪克金奖。本书无论从故事简单却深刻的高度还是从幽默生动的画面语言来看,都是当之无愧的杰作,即使放到今天来读,还是那么吸引人。图画书的神奇就在于,它能贯穿你一生的阅读史。

——余丽琼 图画书作家、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获得者

全书有力的色块分割出空间,只由墨线简单勾勒出线条,基本没有素描渐变式的交织走线,采用三色套印(红、黄、黑)的印刷方式让整本书呈现出一种单色平涂感。全书的绘画手法简洁单纯、轻松富有活力,画面对比强烈、张力十足,拥有一种粗糙而质朴的冒险感。

——徐白虹 儿童插画师

内页展示
导读
  • 名家推荐 《那些穿越时代的童真和哲理》
    作者:余丽琼 图画书作家、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获得者

    小机灵和小迷瞪两只小狗一起找到了一根骨头,这原本是件好事,但问题出来了,到底该谁吃呢?他们两个争来吵去没有解决问题,想着能找到一个帮他们做主的人就好了。可是,农夫只关心他的马车,山羊只想着吃草,剃头匠只为了试一试自己的手艺,一路走下来,他们不但帮别人干了很多事,外形也有了大改观。可问题呢,还是摆在那里,直到一只大狗的出现!就在骨头将要被骗走的关头,两只小狗想都没想,做出了同一个决定:赶走敌人,然后分享食物。没想到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原来分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而且还带来了最美妙的感觉。尤其最后一幅画上,他们并肩作战后的胜利和共享时的满足溢于言表!


    你看,即便在争一根骨头,两只小狗在作家笔下还是表现出了孩子般的可爱和单纯。当他们好不容易帮农夫把车从烂泥沟里推出来时,得到的并不是想要的答案,而是一叉子干草。当山羊吃掉干草后,并不真心想帮他们,甚至出言不逊。小剃头匠呢,只把他们当成试手艺的模特。对于这些人和事,他们并没有计较,甚至还很认真、快乐地配合,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没有什么不对。但遇到要抢骨头的大狗时,他们知道真正的坏人来了。大打出手是出于天性,也是出于理智下的举动:一旦侵犯到自己,正当的捍卫是不为过的。


    看到最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前面的情节都是有意的铺垫、累积,最关键的转折在于最后第三只狗的出现。面临危机关头,两只小狗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最佳解决方式,骨头属于谁在此时并不重要了,赶紧把它吃掉才是当务之急。原来,很多问题,并不是问题,是自己无中生有出来的东西;很多问题,也并非要靠他人去仲裁,自己就是最好的解铃人;很多问题,还需要用积极的情绪来化解,友善的爱和宽阔的心永远是最好的钥匙……所以,这本看似简单的书里还收藏了寓言和哲理,它告诉孩子如何看待和处理问题,如何拥有最美好和健康的心态去应变各种际遇。


    学会分享,就是明晓爱与被爱的过程。如果现在孩子还不能从书里体会到分享的可贵,生活也终会安排他们去感觉和品味。我想孩子会随着生活阅历的递增,越来越感觉到它的美好和强大的力量。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通过反复赏读这本书,相信他们会有越来越深的共鸣。


    1951年,《小机灵和小迷瞪》出版,次年荣获凯迪克金奖。本书无论从故事简单却深刻的高度还是从幽默生动的画面语言来看,都是当之无愧的杰作,即使放到今天来读,还是那么吸引人。图画书的神奇就在于,它能贯穿你一生的阅读史。


    我始终相信,那些简单的童真和哲理是任何时代的经典,它们如春阳下的叶子,无论穿越怎样的时空,无论放到哪个孩子的面前,都是一片芳菲新绿。


  • 图画赏析 《50年代,童真画面的冒险精神》
    作者:徐白虹 儿童插画师

    由威廉•利普金德和尼古拉斯 • 莫尔德维诺夫于1951年完成的《小机灵和小迷瞪》是一本有着悠久历史的童书,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战后艺术风潮的转折给插画界带来的变革,以及平面设计风对童书面貌变化的影响。


    回望60年前,美国已从二战的动荡中脱离,社会经济和生活恢复稳定繁荣,国泰民安。上世纪40年代,因战乱而移居美国的各国艺术家为新大洲带来了极为丰富的新鲜血液,插画行业也跟随艺术与设计界的巨大变革而产生改变,从原先那种粉饰性较强的、模仿照片效果的写实主义手法朝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乐观、诙谐、生动的“美国味”愈加明显。


    我们先回顾一下凯迪克奖历届的获奖童书,便可窥得其中的变化。凯迪克奖自1938年创办至1952年《小机灵和小迷瞪》获奖,共有15本金奖作品,以 1947年为界(1945年二战结束),前10本书的创作手法都较为古典,注重以线条刻画形象,比如1938年《动物圣经》(Animals of the Bible)、1941年《他们坚强且善良》(They Were Strong and Good)、1942年《让路给小鸭子》(Make Way for Ducklings)、1946年《公鸡喔喔叫》(The Rooster Crows)等都是如此。直到1948年的《白雪晶晶》(White Snow, Bright Snow),注重以颜色来构图、简洁明快的平涂手法开始出现,之后1950 年《燕子之歌》(Song of the Swallows)、1951年《下蛋树》(The Egg Tree)都采用了这种弱化线条描绘和传统素描明暗的方式。


    《小机灵和小迷瞪》便是这种风格的延续。全书有力的色块分割出空间,只由墨线简单勾勒出线条,基本没有素描渐变式的交织走线,采用三色套印(红、黄、黑)的印刷方式让整本书呈现出一种单色平涂感。全书的绘画手法简洁单纯、轻松富有活力,画面对比强烈、张力十足,拥有一种粗糙而质朴的冒险感。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本绘本:这是一个富有舞台戏剧性的故事,各路人马依次登场,由两只小狗(主角)和一根骨头(主道具)来串起四个平行的小冲突,最后组成一个大故事。绘本正文共有28页,减去头尾铺垫与结局的4页,故事主体分别用6页农夫、4页山羊、6页理发师和8页大狗来分配这四个不同的冲突。我们知道,一个故事通常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组成,作者要在这极为短少的28页中分别处理五个故事,又该如何分配情节的发展呢?


    一、颜色重复搭配产生连贯性与冲突性。


    读者在阅读《小机灵和小迷瞪》时,最大的观感应该是黄、红、黑、白四色的强烈对比,而且除了黑白基本色之外,整书都遵循着黄页与红页依次交替的顺序。为何是这两种颜色?我想可能一是因为主角是小狗,小狗除了黑白色之外最常见的就是黄色;二是红色是标准的前置色,和黄色搭配起来非常的强烈。


    那为何只选择两个有色颜色,而不加入更多其他颜色来丰富画面?因为在故事冲突较多的情况下,这种纯色搭配可保证视觉的单纯性与连贯性,产生一种固定模式和节奏感,时刻都在潜意识中提醒着读者:“故事还在继续呢,我们是一体的!”这样我们就会被这种醒目的视觉效果带领着,如冒险般、一气呵成地完成故事和画面的阅读。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在红-黄-红-黄的交替排列中做出了特意安排,有动态事件或强烈冲突的场景基本上“正好”搭配了红色:如开篇争骨头、帮助推车、小狗被剃光毛,和大狗咬抢骨头等。个别情节不是很强烈的画面,如P18-19小狗们刚遇见理发师的页面,绘者就减弱了红色的使用(为保持红黄交替的连贯性并没有完全减去),缓和了重复冲突所产生的视觉疲劳感。此外,黄色多运用在叙述或过渡场景中。这样的搭配,巧妙地利用了颜色本身的特性,连贯了不断冲突的情节,一黄一红、一起一落、一张一弛,让整本书的风格浑然一体且充满了激烈的视觉对比。这样大胆的颜色搭配在当时众多的传统绘本中,让人眼前一亮。


    二、大色块分割构图,弱化了背景。


    本书在页面安排上非常有力量,突破了传统四平八稳的构图方式,采用色块的边缘来分割空间,采用富有动感的不对称构图,弱化甚至取消了背景描绘,着重于登场人物的行为刻画。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这是一个冲突较多的故事。我们知道,当着重对客观环境描写时,个体形象容易隐没在大环境之中,人物行为也会弱化;如需要强化人物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时,就需要减弱环境的交代。因而在篇幅限制下,本书绘者将场景都简化到最小程度(如乡村环境的交代只是一屋一树一路而已),在一些焦点冲突的页面则完全隐去了背景(如推车、剪毛、和大狗打架等)。这样的留白让画面呈现一种空旷感,也是为了让读者在连续阅读曲折的情节时视野能够得到休息。


    三、海报风格描绘,简洁而有力。


    海报风格是上世纪20年代起,随欧洲“图画现代主义”而起的一种平面设计风格,利用当时艺术上新的简单形式和象征性特点,运用简单的图形、平涂的色彩和鲜明的文字来达到诉求的明确性和高度的辨识性。本书可以看到海报风格的强烈影响:大面积简洁的平涂色块、鲜明传神的形象、一目了然的画面表现,这些都为《小机灵和小迷瞪》“多线多人物”的情节提供了清晰明确的画面保证。


    综合以上三点的画面处理,加上童书轻松愉快的画面诉求和天生乐观幽默的美国性格的影响,最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本生动娴熟且在当时略显前卫的绘本。


    本书的作者,一位是美国人,另一位是在法国长大又在1946年移居美国的俄国人,这样的作者搭配可谓多元。50年代的美国插画如同当时艺术界的变革一般,正是对当时世界上各种流行风格的兼容并收。童书作为艺术界中的一隅,也同时反映了社会大设计风格的转变。传统还是变革?这是一个问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这本60年前的儿童绘本,抛弃了惯用的钢笔与淡彩,抛弃了学院派的明暗描绘,抛弃了四平八稳的传统构图,带着一股童真的冒险劲儿,跟随着先锋走出了一个醒目的脚印。


    关于作者


    威廉•利普金德(William Lipkind),190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3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在美国以图画书而闻名,在写作和插图生涯开始前,他还是个卓有成就的人类学家。


    尼古拉斯•莫尔德维诺夫(Nicholas Mordvinoff),1911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1918年举家离开俄罗斯,移居法国,后来毕业于巴黎大学。1934年,他到南太平洋学习了多年绘画,形成其独特的绘画风格。


    1946年,尼古拉斯来到美国后,与作家威廉•利普金德开始了长期合作关系。1950年,威廉和尼古拉斯出版的The Two Reds获得了1951年的美国凯迪克银牌奖。在1951年,他们又分别以Will和Nicolas笔名合作了《小机灵和小迷瞪》,并获得了1952年的凯迪克金奖。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尼古拉斯回归到绘画,他的作品在各个画廊展出。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