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502-1242-8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2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5.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约翰·亨利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雪花人
  • 天空在脚下
  • 让路给小鸭子
  • 秋风姑娘的帽子店
  • 除了听,他们没有什么做不到!
推荐理由

来自美国南部的民间故事《会说话的蛋》,兼具了各位大师的精华而成,既有美国著名说书人罗伯特•D.圣•苏西娓娓道来的经典改编,也有非裔美籍的著名插画家杰瑞•平克尼精彩细腻的绘画展现,更有儿童文学博士王林老师的倾力翻译。而本书所包揽的众多奖项,也恰好说明了其魅力所在!

借助着自己的善良、慷慨和乐于助人,妹妹布兰奇得到了女巫的帮助,一系列真诚的表现,还意外地得到了“会说话的蛋”,摆脱了厄运,过上了“好日子”,却始终没有改变原来的品质。“会说话的蛋”有着不可思议的魔力。这个故事相似于童话:有女巫,有好人坏人,有奇怪的动物,有魔力,还有童话般的圆满结局。故事似乎寄托着某个年代某些人的精神依托和美好愿望,希望能够扬善惩恶,好人终有好报!

而故事中的双头牛、五颜六色的鸡、兔子朋友,还有会说话的蛋,都是孩子世界里的魔法……孩子还会由故事联想到更多美好又丰富的东西!

本书荣获:

★美国凯迪克大奖银牌奖

★美国科瑞特•史考特•金童书奖银牌奖

★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童书

★美国《书单》杂志编辑选书

★美国《父母之选》首选奖

★入选美国书商精选书目

内容介绍

这是一个来自美国南部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寡妇跟两个女儿的善恶故事。小女儿布兰奇善良、勤劳,却总遭到妈妈和姐姐的打骂。布兰奇离家出走,遇到了曾帮过的老妇人。布兰奇因为乐于助人和遵守承诺,又得到了老妇人的帮助和“会说话的蛋”,最后搬到城里过上了好日子,却依旧善良和慷慨……而贪婪的姐姐和妈妈想方设法也拿到了蛋,这些蛋却变成了猛兽追赶她们。

作者简介
  • 美国著名说书人,毕业于圣玛丽大学。由他改写创作的民间故事作品包括《会说话的蛋》和《忠诚的朋友》(The Faithful Friend),均获得了凯迪克银牌奖。他与杰瑞•平克尼合作的作品还有获得美国《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绘本奖的《雇佣之手》(The Hired Hand)等。现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


  • 杰瑞•平克尼,非裔美籍的著名插画家。1939年出生于费城,4岁开始画画,毕业于费城艺术学院,从1964年起专攻于儿童读物的插图,至今已画了超过100本书,还成功举办了超过30次的个人作品回顾展.他最新的作品是Dial出版社的《三只小猫》(Three Little Kittens)。现为多所大学的艺术教授,住在纽约州。


    杰瑞一生所获的荣誉颇多,不胜枚举。其中包括2011年的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大文学奖,世界最大儿童文学奖——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文学奖提名奖;2006年的美国插画家协会终身成就奖;1997年的国际安徒生绘本大奖的提名奖;还包括一度获美国凯迪克大奖金牌奖,五度获银牌奖;五度获科瑞特•史考特•金童书奖金牌奖,四度获银牌奖;四度获美国《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绘本奖。他的作品还被翻译成11种语言,在14个国家引进出版。


精彩书评

《会说话的蛋》借助魔幻电影般巨细无遗的画面,绘声绘色的文字娓娓道来,让读者不知不觉之间融入情节,进入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时空。当小读者仔细观察画面,其中的生活细节如现实场景一般逼真细腻时,故事却在文字中营造出另一番奇异非凡的幻想,图与文的两相映衬似乎在潜意识中暗示读者:这一切都是真的。

——庄维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内页展示
导读
  • 图文赏析 《感悟民间故事,回到生命的根》
    作者:庄维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会说话的蛋》是美国南部相传已久的民间故事,19世纪末被民间文学研究者阿尔塞·福捷收入《路易斯安那故事集》。1989年,现居美国旧金山的民间故事研究者罗伯特·D.圣·苏西受企鹅出版社之邀对其进行文字改编,由数次获凯迪克大奖的著名美国儿童插画家杰瑞·平克尼为故事插画。这次珠联璧合的图文再创作赋予了久远的民间故事第二次生命。


    民间故事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历经数载,通过口耳相传或整理出版。这些故事往往角色鲜明,故事开头几乎总是善良的好人被凶狠厉害的坏人欺负,再由好人得到神仙或宝物相助产生形势逆转来推动情节发展,而故事结局总是恶人得到惩治好人获得大圆满。这些民间故事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体现着普世道德的价值观念,充满了浪漫瑰丽的幻想,是人类世代相传共同的精神财富。


    而民间故事改编成图画书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在于:如何重新处理民间故事叙事结构上的相似性,带给现代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会说话的蛋》借助魔幻电影般巨细无遗的画面,绘声绘色的文字娓娓道来,让读者不知不觉之间融入情节,进入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时空。


    故事一开场,三个主角的性格和关系在画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姐姐罗丝和母亲穿着相似的裙装坐在走廊里高谈阔论,在画面右下角的妹妹布兰奇则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默默干活,仿佛不是这个家庭的一员而是女仆。


    随着情节的发展,布兰奇和老妇人来到森林深处神奇的小木屋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魔幻景象:双头牛,五颜六色的鸡,穿着礼服跳舞的兔子,鸡窝里的金蛋、银蛋和钻石蛋以及随之而来的财富,画家都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尽可能一丝不苟地描绘,仿佛这些神奇的景象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


    如何理解画家这种对幻想景象的具象描绘手法呢?“当我为孩子创作的时候,我的目的是在文字与视觉艺术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而不是为了满足成人读者”,画家平克尼曾这样自我解读。当小读者仔细观察画面,其中的生活细节如现实场景一般逼真细腻时,故事却在文字中营造出另一番奇异非凡的幻想,图与文的两相映衬似乎在潜意识中暗示读者:这一切都是真的。


    面对小读者,又应如何展现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的“恐怖”画面?笔者在插画课上经常与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画家显然对此很有经验。在展现老妇人第一次取下头放在膝盖上梳理头发时,画面虽然直接正面描绘,但只表现为老妇人双手扶头。而在描绘姐姐罗丝抢走老妇人,逼其说出财宝所在时,这个激烈冲突的关键场景却采取了背影来呈现。既回避了直接刻画恐怖景象可能给小读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又给小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老妇人的意外和无奈,罗丝的贪婪和大胆都通过各自双手的姿势得以充分展现。


    纵览所有画面,除了展现故事情节以外,细腻水彩的深入展现,不遗余力的细节描绘,都能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19世纪美国南方农场的生活,从第一页便进入其逼真的描绘——书中小木屋、衣服、纺车、竹篮、鸡舍等场景和细节与笔者在美国南部参观的旧时农场可谓一模一样。而在封面和扉页,其绘画精细而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也让我们为之一惊。这样深厚的绘画功力和饱含感情的描绘让人不由地想起中国水彩画家关维兴创作的老北京题材作品《城南旧事》。


    画家杰瑞·平克尼于1939年出生在美国费城德国镇,由于他的两个哥哥从小喜欢照着漫画杂志涂涂画画,平克尼也受到影响,4岁便开始涂鸦。虽然他在小学期间表现出严重的读写障碍,所幸绘画天分帮助他维护自尊的同时,也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在漫画家约翰·里尼的鼓励下,平克尼从高中后期开始规划和追求自己的职业艺术家生涯。经过多年奋斗,他最终在纽约成功开设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插画工作室,并荣获多项美国插画和出版物大奖。


    由于他的个人经历和黑人族裔身份,多年来平克尼的绘画始终围绕两个主题:“儿童和非裔美国人”。看似简单的坚持其实冒着很大的商业风险,因为故事的主要角色是黑人,极大地影响了作品的市场。《会说话的蛋》集中体现了平克尼在这两个主题上的努力与成就。而书中扉页和版权页详细地叙述了《会说话的蛋》的故事改编来源,也体现了编辑对民间文化的尊重。


    读《会说话的蛋》,引发对民间文化的思考:我国原创作品和民间文化如何更好地展示和薪火相传?我国的出版事业又何时会对世界儿童读物有更大的贡献呢?也许是时候返回生命的根了,也许一切希冀在这一代代的后起之秀……


  • 编辑推荐 《让民间故事焕发光彩》
    作者:童 桐  图画书编辑

    自幼便在绘画上展现过人天赋的杰瑞·平克尼,1964年开始儿童绘本创作至今,已经横扫美国各大奖项,聚无数光环于一身,成为插画界德高望重的画家。无论是美国绘本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凯迪克大奖,还是专门鼓励黑人艺术家创作童书的科瑞特·史考特·金童书奖,他均数度荣获。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杰瑞对于民间故事的青睐,一直不曾改变,就像他一直钟情于水彩作画一样,比如《狮子和老鼠》(2010年凯迪克金奖)。而这个来自美国南部的民间故事《会说话的蛋》,在杰瑞的画笔下,借由他明亮的色彩、丰富的细节,还有对故事整体情境和气氛的营造,呈现出更大的张力。


    《会说话的蛋》出版于1989年,次年便获得了凯迪克银奖。凯迪克奖旨在奖励画家对绘本创作上带来的创新,看看历届获奖的作品,由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作品并不少见,比如《狼婆婆》《约瑟夫有件旧外套》等。不难想象,这些创作者对于以不同的形式展现民间的故事和智慧充满热情,挑战不断。


    在《会说话的蛋》里,妹妹布兰奇命运的改变,得益于那位拥有“神奇魔法的女巫”——裹着一件破旧的黑色披肩的老妇人,可是,更多的其实是因为她自己的善良与淳朴。故事的讲述者还特意安排姐姐罗丝也经历了一遍布兰奇的命运之路,但是结果恰恰相反,道理我们一看便知。在故事的结尾,善良的布兰奇过上了舒适的生活;而自私自利的妈妈和姐姐,也得到了相应的惩戒。故事一步步地发展,我们似乎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影子,比如灰姑娘式的命运改变终有了圆满结局,比如“善良与恶毒”对比鲜明的情节与结局。


    民间故事对于孩童的吸引,大抵是因为其丰富又惊险的情节、性格鲜明同时也形成强烈对比的人物,还有文本之外的想象空间。经过时间的洗礼,这种口耳相传而来的故事,沉淀下无穷魅力,吸引着孩童,也吸引着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去改编和创作。其实,在西方社会,民间故事并非诞生之初就以娱乐或教育儿童为主要目的,直到19世纪,这个观点才得到认同,并由此产生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许多创作者都从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民间故事汲取灵感,比如,创作哈利·波特系列的J.K.罗琳常常自称得益于大量的民间文学元素的滋养;我们所熟悉的华裔绘本大师杨志成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狼婆婆》和《七只瞎老鼠》就从东方民间故事汲取灵感而来,都是深受大小读者欢迎的精品之作。


    由此,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编者,值得我们讨论的一个问题:这样的作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魅力到底在哪儿呢?


    如果仅仅将这部作品当作简单的道德读本,实在可惜,也违背了创作者的本意。民间故事说教的色彩固然浓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乐趣并不在此。他们看到更多的是阅读故事本身的体验(这正是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所说的“欢愉”,她曾整理出版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几乎是一次次奇异的冒险之旅。他们会惊讶于双头牛、彩色的鸡、兔子朋友,还有会说话的蛋,这些都是孩子世界里的魔法;他们还会想到故事之外的想象世界,文与图共同组成的故事,在字里行间与画面肌理,由故事联想更多美好又丰富的东西:有真善美,也有文图间的美感……


    对于家长来说,给孩子打开不同的眼界,在今天来说,显得多么重要。我们可以借由旅行,在行走中去经历不同的风情,也可以借由书本,在故事里体验不同的文化,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所带来的效果”(安吉拉·卡特语)。民间故事的精髓,正是有着这些多重的乐趣与意义。读完美国南部的故事,也许可以来到印度,看一看盲人摸象的故事(《七只瞎老鼠》);或者去亚美尼亚,想一想贪吃的狐狸的遭遇(《晴朗的一天》)……都会是不错的冒险之旅!


    习惯以水彩作画的杰瑞,为了传神表现这些民间故事的情境与角色的面容、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为了使画面具有丰富的信息,在作画之前他都会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也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事,因为他说:“了解越多,创意越足”。这些我们看不见的“研究”其实都隐藏在画面之中。和杰瑞·平克尼一样,罗伯特· D.圣·苏西也是一位对民间故事情有独钟的创作者,他曾在研究所专攻民间故事,并由此创作了不少绘本。出版于1998年的《花木兰》便是他数为人知的作品,没错,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正是根据他的这本作品改编而来,事实上,罗伯特也是编剧之一。


    让民间故事焕发光彩,对于罗伯特和杰瑞而言,无疑是一种纳为己任的使命和创作追求。作品摆在眼前,期待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从作者的手中,接过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