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人摸小刺猬 Почему ёжика никто не гладит 文 : [乌克兰] 安德烈·库尔科夫 图 : [乌克兰] 塔尼亚·戈留申娜 译者:李江华
  • ISBN    :978-7-5545-8967-0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53.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奥莉薇
  • 海底的秘密
  • 华夫先生!
  • 等待
  • 妈妈的红沙发
推荐理由

● 意外的结局让人惊喜。

为什么没有人摸小刺猬?看到这个书名,也许你会在心里给出自己的答案。读到故事的结局,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这是一个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又让人分外惊喜。


● 感人至深的绘本。

小老鼠机智的回答,让小刺猬轻松理解并接受了。小刺猬心里释然了,不再拿自己跟别人比较了,也不再羡慕别人,他收获了友谊, 更加快乐。自己过不去的坎,朋友会帮助你。小刺猬最终接纳了自己,他和小老鼠的友谊,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共鸣。


● 简短但不简单,富有深意和哲理。

这个故事很简短,但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回味。通过小刺猬的故事,我们可能会想到孤独与关爱、自我接纳和友谊等多方面的问题。学会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成长的过程中才会不内耗,多一些快乐!故事中更多的深意,期待你来挖掘和发现!


● 插画独具创意,小刺猬形象超可爱。

这本书的插图精美独特,具有儿童画一般的笔触,富有质感,色彩明亮丰富。小刺猬的形象跃然纸上,细腻生动,充满童趣,很有吸引力!


内容介绍

小刺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见有人抚摸小狗、小猫和马儿,他很羡慕那些被人抚摸的动物,想到从来没有人抚摸过自己,有些伤心难过。幸运的是,一只小老鼠看见了小刺猬,帮他擦干了眼泪并且安慰了他。小老鼠的回答让小刺猬感到释然,不再难过,他俩还成了好朋友。这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启发我们思考该如何做自己,也提出了关于友谊、孤独和自我接纳等问题。

作者简介
  • 安德烈·库尔科夫,乌克兰作家,生活在基辅,用俄语写作。他创作过20多部小说和10多本童书,作品被翻译成37种语言。曾荣获乌克兰 2001年年度作家奖、2012年国际尼古拉·果戈理奖等。

  • 塔尼亚·戈留申娜,乌克兰插画家、制片人,1978年生于基辅。2009年考入瑞典于默奥市艺术学院。在瑞典主持多个儿童出版项目。

精彩书评

孩子们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今天明明表现很好,老师为什么不表扬我呢?这和小刺猬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是给他一次表扬,还是和他讨论表扬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这本书故事很短,情节也不复杂,却因为作者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让小老鼠给每个阅读它的人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孙莉莉 儿童心理学家,幼儿阅读专家,童书作者、译者


这个故事很感人,它告诉我们,即使你与别人不同,你也同样可爱。每口锅都有盖子,即使是友谊也是这样。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小宝宝,他们自然也希望像小刺猬一样交朋友。他们很容易产生共鸣,知道小刺猬并不会孤独太久。

——读者


这本书所传达的信息非常贴心,也非常有说服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你可能与众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可爱,你仍然会找到朋友,而且总会有人在你身边。

——读者


真是一本可爱的书!书中的图画很有吸引力,我 3 岁的孩子真的能体会到小刺猬的感受,书中的结局也出人意料。小刺猬遇到了朋友小老鼠,终于有了归属感。这本书通俗易懂,每页只有很少的文字,非常适合还不能理解超长故事的孩子阅读!

——读者


内页展示
导读
  • 名家推荐 《接纳当下的自己》
    作者:孙莉莉 儿童心理学家,幼儿阅读专家,童书作者、译者

    当一只小刺猬的问题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摸我”,我们可能立刻就能给出答案,因为你扎手啊!那么接下来我们会怎么做呢?善良的我们可能会表现出同情心,说:我来摸摸你吧。即使可能会被扎手,我们也会小心翼翼地摸一摸小刺猬,满足他被关爱、被重视的心愿。但,这真的是小刺猬需要的吗?这一次被满足之后,以后呢?下次他还会遇到愿意摸他的“好心”人吗?再下一次,如果他的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拥抱我?他会遇到一个愿意冒着被扎的风险给他一个拥抱的人吗?


    我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小刺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面对独自哭泣的小刺猬,我会怎么说,怎么做。


    小刺猬把“没有人摸我”归结为不公平。他认为:乖,就应该得到奖赏,摸就是奖赏;自己明明很乖,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奖励,所以不公平。“抚摸”是“乖”的结果,没有“抚摸”就否定了“乖”,也就否定了小刺猬对自己的评价——小刺猬对自我的认同过于依赖外在的评价。然而,小老鼠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小老鼠说,也没有人摸我啊,因为我是野外的老鼠,不是宠物,人们害怕我,所以不会摸我,但我不会因此掉眼泪。小老鼠认为,“抚摸”是人类和宠物交流的方式,自己不是宠物,人类出于安全考虑,不会去触摸野生动物,所以不会摸自己。这和自己乖不乖无关,是人类依据自己的利益和安全选择不触碰野生动物。这样的归因方式,让小老鼠“不内耗”!


    是的,小刺猬需要的不是一次善意的抚摸,一次短暂的满足,而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不内耗的归因方式。


    孩子们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今天明明表现很好,老师为什么不表扬我呢?这和小刺猬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是给他一次表扬,还是和他讨论表扬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孩子还经常会挑战我们的归因能力,比如:妈妈,为什么我们家开××车,而隔壁小明家开××车啊?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我们会不会陷入小刺猬的思维模式中:因为我没有小明的妈妈有钱,我明明很努力工作,为什么我没钱买高级车呢?拥有高级车是对我努力程度的奖赏,没有高级车说明我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这不公平!于是我就会像小刺猬一样,进入内耗状态,独自黯然神伤。这时候,我们需要小老鼠的思维方式:因为我只需要使用车的交通工具属性,而不需要使用它赋予我的身份属性,我的车已经能满足我的出行需要了,我为什么还要买更豪华的车呢?我需要的不是高级车带给我的肯定和奖励,而是我对自己的认可。我需要的是一种自我肯定的生活态度,而不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自我消耗。


    这又让我想到了前不久看的一本书,书里讲到,马丁·路德·金在一段演讲中说,他的女儿因为是黑人,不被允许进入一个游乐场。金对他的女儿说:“即使你不被允许进入游乐场,你和那些能够进入游乐场的孩子一样,都是好孩子。”这段话也是一种引人深思的归因。马丁·路德·金告诉自己的孩子,因为肤色被歧视而不能进入游乐场,绝对不是肤色的问题,不是黑人小姑娘的问题,不能因为这种歧视性的规定而质疑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不用迁怒于有资格进入游乐场的人,他们并没有制定规则。我们要反思和反抗的,是这种不合理的规则本身。同样,当小刺猬发现没有人摸自己,被质疑的不应是小刺猬,也不是那些被抚摸的宠物,无须羡慕或者嫉妒那些动物,大家都没有错,只不过是人们对待宠物和野生动物的方式不一样。当小刺猬听懂了小老鼠的解释,认清了自己的特质,学会了这种归因方式,小刺猬就不会为“没有人摸我”而烦恼,因为,摸与不摸,不代表自己是否被爱,不代表自己是否有价值。


    黑人女孩可以为了获得进入游乐场的资格而反抗不合理的种族歧视制度,但绝不会因为被歧视而丧失对自己的认同;小刺猬可以欣然接受野生动物不是宠物因而不会被摸的事实,并且因此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无须嫉妒羡慕别的动物而否定自己。他们面对的挑战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首先要接纳当下的自己,相信自己可以用一种自洽的方式对生活作出解释,作出最恰当的回应。


    这本书故事很短,情节也不复杂,却因为作者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让小老鼠给每个阅读它的人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