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日食 A Few Beautiful Minutes: Experiencing a Solar Eclipse 文 : [美] 凯特·艾伦·福克斯 图 : [越南] 黎科 译者:梅静
更多奖项
  • ISBN    :978-7-5545-9108-6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53.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奥莉薇
  • 海底的秘密
  • 华夫先生!
  • 等待
  • 妈妈的红沙发
  • 雪花人
  • 菲菲生气了
  • 天空在脚下
  • 让路给小鸭子
推荐理由

翻开《美妙的日食》,瞬间坠入一场融合科学、艺术与哲思的奇幻旅程。封面上的孩子张开双臂,仰望苍穹——那里,月亮正缓缓滑向太阳,日冕的金色光芒在深蓝的天幕上跃动,仿佛宇宙正上演一场无声的盛大戏剧。

  

画家黎科以梦幻的粉与深邃的蓝,为这场宇宙演出铺就浪漫的底色。大地之上,不同肤色的人们同时仰首,共享这转瞬即逝的奇迹。作家凯特·艾伦·福克斯则用充满童趣的笔触,将日月相遇的故事娓娓道来——月亮像位优雅的舞者,“轻移、滑行,悄悄溜到太阳面前”,直至完全遮挡住“巨人”;而地面上,温度骤降,夜行动物朦胧苏醒,白昼生灵渐入梦乡……在全食那一刻到来之际,人们都被“深深地吸引,彼此相连。”


当一个孩子凝望这样的天空时,他不仅仅在观察一次天文现象,更是在与浩瀚宇宙对话。那一刻,好奇心化作翅膀,带着他的思维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而这份对科学的热忱、对未知的渴望,终将成为他探索世界时最明亮的灯塔。


与孩子共读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一次天文现象的认知,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宇宙与人类共同情感的深刻对话。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用优雅诗意的语言和绚丽唯美的画面展现了日全食这一奇观。日全食期间,太阳消失,月亮接管了天空,天空变暗,白天活动的动物准备栖息,夜晚的动物醒来。在这一刻,日食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纽带,不同种族的人欢聚在一起,共同见证这短暂的奇迹。文后还介绍了日食相关知识,包括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日食有哪些类型,日全食的各个阶段,以及如何制作出一个日食观测器。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科学的阐释,本书让日食这一宏大的宇宙事件变得亲切而充满情感,将激发读者探索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
  • 凯特·艾伦·福克斯,著有《潘多:树之奇观》,并在《纽约时报》与《麦克斯威尼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曾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出于对科学和写作的热爱,开始创作图画书,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惊叹与好奇。

  • 黎科已经为很多图画书绘制插图,比如《比阿特丽斯喜欢黑暗》《最美之物》《加糖的牛奶》,以及悉尼·泰勒荣誉图书奖获奖图书《河边的米丽娅姆》等。她同时也是作家、平面设计师和画家。黎科热爱旅行,渴望了解不同的文化、探索世界之美。她现在居住在越南胡志明市。

精彩书评

这本书用诗意而优美的语言,诠释了日全食的奇妙过程,并展现了这一天文现象对世间生灵的影响。这部充满哲思的作品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与专业术语,堪称科学课堂的理想之选。正如不容错过的日全食奇观,这部极具戏剧张力的纪实作品同样值得瞩目。

 ——《科克斯书评》


这部作品将日食的奇迹与人类存在的奇迹精妙联结,展现了当人类"直面壮丽的宇宙"时所产生的凝聚之力。        ——《出版人周刊》


福克斯精准捕捉了这场宏大天象来临前的期待感,以及它如何让人在感知渺小的同时与无垠宇宙共鸣。黎科的插画以梦幻的深粉与湛蓝营造空灵意境,水彩般的笔触令人沉醉。这部纪实故事将点燃小读者的好奇心,引领他们思索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儿童图书中心公报》


在这本温暖而引人入胜的科普绘本中,充满艺术性的诗歌与大胆的视觉表现完美融合。这部构思精巧、画风优雅的绘本,将日食的迷人魅力与科学知识巧妙结合,堪称上乘之作。

——《书单》


本书通过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将复杂的天文现象变得通俗易懂且充满共鸣,将会是图书馆天文类图书中的又一珍品。

——《学校图书馆杂志》


内页展示
导读
  • 拓展阅读 《当传说变成科学》
    作者:段玉佩 美国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学习技术系在读博士、研究助理

    2024年4月8日,下课后,我推开教学楼门,准备出去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刚走到校园的大草坪,我就惊讶地发现,草坪上站满了人。他们有的戴着特殊的墨镜,有的正对着天文仪器设备观察。他们三五成群,比比画画,有说有笑,一会儿低头看看手表,一会儿仰头望望天。我突然想起来,原来是日食要来了。


    我所在的北美洲中部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但也足够震撼了。天空逐渐变暗,空气中弥漫着翘首期盼的气氛。学生们纷纷戴上了特制的日食观测镜,以便更安全地观看太阳与月亮的“表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被月亮遮挡,四周的气温也开始下降。人群越来越安静,很多人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仰望着天空,被这壮丽的景象深深震撼……


    在阅读《美妙的日食》这本书时,上述经历就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播放,让我再一次体验了那美妙的几分钟。但书中所描述的日全食,要比我经历的日偏食现象更加震撼。能亲身经历日食的人是幸运的,但有了绘本的帮助,即使是没有经历过日食的读者,也可以感同身受。而那些有经验的朋友,则可能会像我一样,有机会重温精彩时刻。《美妙的日食》通过诗歌般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带领读者走进日食的奇妙世界。从月亮和太阳开始“表演”,到月亮“偷走”了太阳的荣光,再到太阳重新夺回自己的王座。与此同时,正文后非常自然地引入了相关科学知识,如日全食的五个环节、日偏食、日环食等。更奇妙的是,作者用一个迷人的故事,将整个日全食过程生动地串联了起来——人们喜欢故事,不管是已知原理的天文学现象,还是曾经不明就里的怪力乱神。


    在古代,日食常常被赋予神秘的意义。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中国最早关于日食的记录出自于《尚书·夏书·胤征篇》,其中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gǔ)奏鼓,啬夫驰,庶人走。”这句话描述了日食发生时,人们惊恐慌乱,为了准备祭祀天神以救日而四处奔走的场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掌握日食这种天象的规律,一旦发生日食,便看作是天神作祟。到了西汉末年,古代天文学家就已经通晓了日食产生的原因。东汉的刘向在《五经通义》中说“日蚀者,月往蔽之”。从东汉到唐朝,随着在天文观测、演算方面的进步和突破,天文学家已经可以预测日食发生的时间。但由于自周朝以来的灾异论已经深入人心,大多数人仍将日食与灾祸联系起来。


    在北欧神话中,日食则是由狼怪斯库尔(Sköll)追逐并吞噬太阳引起的。据《巫女的预言》(Völuspá)描述,狼怪斯库尔不断追逐太阳,最终在诸神的黄昏时,成功吞噬了太阳,令世界陷入黑暗。在印度神话里,人们认为是魔鬼“拉胡”吞食了太阳神,而造成了日食。


    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第七卷)中描述了一个事件:波斯大军即将进攻希腊,当他们正要进发的时候,太阳离开了它在天上的本位,然后消失了,虽然天空澄明,没有云影,但是白天变成了黑夜。当时率军的波斯大军统帅克谢尔克谢斯看到此现象很不安,向玛哥斯僧询问缘由,僧侣告诉他:“这是神向希腊人预示他们的城市将要毁灭,因为太阳是希腊人的预言者,而月亮是波斯的预言者。”这样的解释怂恿了克谢尔克谢斯继续入侵希腊。


    通过以上故事,我们会发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和我们在这本绘本中读到的俏皮、可爱又浪漫的太阳与月亮的故事不一样,日食在古代人的心中,首先是一个神秘且令人恐惧的现象,而后在此基础上,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意义。对比古代人与现代人面对日食的态度,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现代科学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是多么重要;另外,我们还能认识到人们面对“未知”与“已知”的态度天差地别——对未知多怀有恐惧,对已知则踏实放心。


    当科学还未萌芽,蒙昧统辖观念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因为对自然现象的恐惧而引发战争,付出生命的代价,进而带来文化的隔绝和文明的倒退。我不由得又想起4月8日那个下午,我可以轻松便利地欣赏那曾令古人惊恐万分的日食,而我和身边乐在其中的同学们,都是古代人的后裔。千年前你死我活的“天谴”,如今成了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探索宇宙和人类自身奥秘的契机。就如《美妙的日食》里所展示的,当人们仰望星空,不仅在探寻宇宙的奥秘,也会感到“我们被深深吸引,彼此相连”。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引领我们探索日食,激发孩子对天文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它还充满了人文关怀,鼓励孩子思考个体在无穷宇宙中存在的意义,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感谢时代吧!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科学家能够通过精密的仪器和准确的计算来预知日食的观测时间和地点。我建议家长们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参与像观看日食这样的自然观察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让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壮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启发他们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更多思考。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