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Edwardo The Horriblest Boy In The Whole Wind World 文 : [英国] 约翰•伯宁罕 图 : [英国] 约翰•伯宁罕 译者:余治莹
  • ISBN    :978-7-5502-0352-5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3.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我的秘密朋友阿德
  • 你想选哪个?
  • 甘伯伯的犀牛
  • 莎莉,洗好澡了没?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奥莉薇
  • 海底的秘密
推荐理由

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图画书作家约翰•伯宁罕的2006年作品。在本书中,他继续关注孩子与大人的关系,与他的甘伯伯系列和莎莉系列等作品不同的是,让我们看到大人对孩子态度的影响力——爱德华一直就是爱德华,因为大人的改变,他由“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变成“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读来意味深长。

内容介绍

爱德华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孩。他早上起床、换衣服、吃早餐、去上学、玩游戏、吃晚餐、上床睡觉。爱德华有时会踢东西。“爱德华,你好粗鲁。你老是踢东踢西的。你是世界上最粗鲁的男孩。” 爱德华变得越来越粗鲁了。人们嫌他笨拙、野蛮、吵闹、邋遢、肮脏、恶劣、傲慢……突然有一天,这个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

作者简介
  • 约翰•伯宁罕,1936年生于英国萨里郡。童年就读于夏山学校,在校时大部分时间用来作画。1959年毕业于伦敦中央艺术学院。曾经设计海报、圣诞卡,也画过漫画。1963年第一本绘本《宝儿》出版,即获得英国最高绘本奖项——凯特•格林纳威大奖。此后,伯宁罕专门从事绘本创作,1970年以《和甘伯伯去游河》再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及其他无数奖项的肯定。

内页展示
导读
  • 名家推荐 《孩子的知音,大人的诤友》——对《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的教育学阐释
    作者: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在《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的第一页,当作家介绍“爱德华是个很普通的男孩”时,我们看到的这个小男孩手里拿着橄榄枝。橄榄枝作为一种符号,最初在圣经故事中曾作为大地复苏的标志,后来人们把它当作和平的象征。在这本作品里,这一意象似乎昭示着作家约翰•伯宁罕信任儿童的儿童观。

    但是,爱德华一开始的表现是很不“和平”的。他踢了布娃娃、制造噪音、欺负比他小的小孩、对动物不太友善,很多大人都伸手指责他:“爱德华,你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约翰•伯宁罕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指责。在这里,我要像解读《迟到大王》、《我的秘密朋友阿德》时一样,特别强调一下伯宁罕的夏山身份。如果你读到过奉行爱的教育、自由教育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教育家的A•S•尼尔的《夏山学校》一书,就知道伯宁罕创作《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的心思与尼尔是多么一脉相通。尼尔在书中说:我们“坚信儿童的天性是纯洁善良的,而绝非污浊邪恶的。这一信念在夏山创立以来的40年里从未动摇过,且已成为我们绝对的信仰。”在《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信仰。


    应该怎样看待爱德华的那些不“和平”的行为?作品前半部分描写的大人认为,这是粗鲁、恶劣、野蛮的。但是,伯宁罕似乎不这么看,所以,他塑造了作品后半部分的那些成人形象来为自己代言。同样是爱德华在踢东西(盆栽),在一个大人眼里,却变成了“爱德华,我看见你种的花儿,长得很可爱,你应该多种一些植物啊!”于是,“爱德华很会种花,因此大家都请他到家里的花园帮忙。”同样是爱德华的恶作剧(将水泼到小狗的身上),在一个大人的眼里却变成了该感谢的行为——“爱德华,谢谢你帮我把这条浑身都是泥巴的小狗,洗得干干净净。你对动物很有爱心。”于是,“大家都请爱德华来照顾自己的宠物,帮宠物洗澡。”爱德华的身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他收拾房间,变得干净,还“细心地照顾每个小朋友”。现在的爱德华怎么样了呢?“有时,爱德华还是有一点点儿不爱干净、野蛮、脏乱、邋遢、吵闹、恶劣、粗鲁和笨手笨脚的。不过,爱德华真的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


    爱德华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到“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这反差也太大了吧?大人们这是玩的哪种“见证奇迹”的戏法?如果揭穿戏法的秘密,真相其实非常简单——孩子还是原来那个孩子,变了的只是大人,是大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在前后不同的对待儿童的态度的背后,是大人看待儿童的观念,即儿童观。拿爱德华追赶动物(小猫)这一行为来说,有的大人认为这是“野蛮”的,但是,日本童谣诗人北原白秋却指出:儿童的这种“残忍”“不是根本的残忍。它只是成长力的一种变异,是美和诗。将它只看成是恶,这不过是成人那不纯的道德观念。”


    在《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里,作品前半段的大人完全是负面地看待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常态行为,而作品后半段的大人却是充满信心地对儿童同一个行为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后者的努力及成就,印证了夏山学校的尼尔校长的教育理念——“爱与赞许会经常除去孩子的问题”。


    从《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里,我听到作者倾诉的两种声音。这本图画书具有“复调”结构。一方面,伯宁罕是“爱德华”们的知音,另一方面,伯宁罕是与儿童的世界发生联系的大人们的诤友。阅读《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耳边响起了我正在翻译的《绘本之力》一书作者之一柳田邦男说的话,“正是大人才应该读绘本”。在柳田邦男看来,绘本是“一生要读三次”的书,“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自己进入人生的后半期的时候。”


    我一直在主张,儿童文学是解放儿童、教育成人的文学,《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正是这种性质的作品。


  • 图画赏析 《高与低,大与小——随意之下的警示》
    作者:徐白虹 儿童插画师

    约翰•伯宁罕比较为中国大小读者所熟知的作品是1970年的《和甘伯伯去游河》和1984年的《外公》,其实他最早的儿童绘本可一直追溯到1963年的《宝儿》,描写了一只从小就没有羽毛的大雁所遇到的故事。从那时起,伯宁罕就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画风诙谐而轻松,故事幽默却温情,关注儿童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喜爱不露痕迹的叙事方式。到目前为止,他一共创作了超过五十本的优秀儿童绘本,两度获得英国儿童绘本的最高奖项——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出版于1997年的《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书名是一个带有定性描述意味的句子,配上封面上头发乱糟糟、衣服脏兮兮、一脚踢开布娃娃的男孩形象,再联想到伯宁罕一直喜爱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来绘制故事,倒真是让人好奇这薄薄十几页的小书不知又讲述了怎样一个“恐怖男孩”的故事。


    这个故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爱德华怎样渐渐变成了“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第二部分是爱德华怎样又从“最恐怖的男孩”转变成“最可爱的男孩”的过程。第一部分是清一色的对比构图加上跨页画面,没有背景。每页都是爱德华站在画面左边干着“坏事”,并且随着情节进行,他所占的画面空间也是越来越小;大人们都处于画面右边,全部手指爱德华,身躯巨大,样子凶狠。这一小一大的对比在最终“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的页面到达了极致:六个大人的身躯重叠在一起,几乎要撑满整个画面,他们一起指向爱德华,像巨人一般俯视、呵斥着画面左侧小小的爱德华;接着,同样的画风,但不同于第一部分的大图,第二部分画家以中小画面为主,并出现生活背景和环境。在这一部分,爱德华和大人的身躯比例恢复正常,甚至有时爱德华的身体占页面的大部分。


    为什么画家会这样构图呢?当我们认真思考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含义其实就明白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儿童成长故事其实有着锐利而清晰的视野,感人,并且发人深省。


    爱德华和其他孩子一样,是个普通的孩子,“他早上起床,穿衣服,吃早餐,去上学,玩游戏,吃晚餐,然后上床睡觉。”我们看到,爱德华的成长道路上面临着成年人不同的对待方式。成年人一旦将手中的权利过于随意使用,真是会带来“恐怖”的后果,同样,当真正给予一个孩子表扬与赞美时,他们潜在的美好也会释放出来,故事的含义不必多说,我们也能明白与之对应的两个部分画面的含义了。


    在第一部分,人物位置和身体大小的对比表现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成年人高高在上,对爱德华批评的俯视眼神,都是在描述这种双方互不信任的状态,大人的简单粗暴换来的也是孩子的不加理睬,有好几张画面,爱德华是连看都不看大人。画家大篇幅运用无背景的画面,更是为了去除庞杂,聚焦人物之间这种紧张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均匀化了画面的大小,背景环境的出现,缓和了人物关系,让气氛变得更生活化。在这些画面中,爱德华与大人们的关系变得平等起来,仔细看画面会发现双方的眼睛都开始温和地注视彼此,举止动作也没有了从高处向低处的指点,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尊敬与信任的平等“握手”(这可是大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哦)。而且在“动物环节”和“对待小朋友”环节中,爱德华一转身反而充当了“大人”的角色,学着对待比他弱小的角色,在这两个画面中,爱德华处于高端,身体画得也是最大,这也表明了爱德华位置的提升以及被信赖。


    这些构图的设计搭配伯宁罕“孩童化”的绘画风格——有些画面甚至像是未处理完的,只用了些看似随手乱画的涂鸦线条就完成,仿佛是刚入学的孩子自己的笔触一般,这让孩子们在观看的时候代入感很强,身临其境(谁没有这样被对待过呢?)好玩而又亲切。而且这种画风和小品般的生活化情节也是绝配,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明白了其中暗示的生活真谛——爱与宽容。故事结尾伯宁罕画了一个通版,是爱德华在一条逐渐上升的道路上奔跑的场景,所配文字是爱德华开始变得“更加整洁、有爱心、聪明、勤快…..”,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这是孩子成长之路的暗示么?作为引导者的大人在这条路上又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呢?(这是家长要更多多考虑的啊)。 


    看似轻快,却能巧妙地隐含重量,伯宁罕再一次成功地运用他那看似随意的笔触与形式给我们带来一个富含警示的生活寓言。



    关于作者

    约翰•伯宁罕(John Burningham),1936年生于英国,12岁进入夏山学校就读,20岁进入伦敦中央艺术学院正式习画。他的第一本书《宝儿》(Borka)为他赢得了生平第一个英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特•格林纳威大奖(Kate Greenaway Medal)。从此之后,约翰•伯宁罕每年出版两本书,成为世界知名的图画书创作者,作品更获得“交织着现实与幻想之趣”的最高评价。之后他再度以《和甘伯伯去游河》(Mr. Gumpy’s Outing)拿下第二个凯特•格林纳威大奖,而他的《外公》(Grandpa)和《喂!下车!》(Oi!Get off our Train)已制作成颇受欢迎的动画影片。


    《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是约翰•伯宁罕创作于2006年的新作。在这本书里面,他继续关注孩子与大人的关系,与他的甘伯伯系列和莎莉系列等作品不同的是,让我们看到大人对孩子态度的改变,爱德华一直就是爱德华,因为大人的改变,他由“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变成“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读来意味深长。


    绘画方面,约翰•伯宁罕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能画出每一个角色的精神特质,这样,图画才能传达出作品的精神和思想。约翰•伯宁罕虽然是个沉默、不苟言笑的艺术家,但他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充满丰富色彩、热情的世界,并以一种挖苦、讽刺的幽默趣味,深深为世界各地的小读者所喜爱,被誉为是最了解孩子想象力的图画书作家。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