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502-5990-4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2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6.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奥莉薇
  • 海底的秘密
  • 华夫先生!
  • 等待
  • 妈妈的红沙发
  • 雪花人
  • 菲菲生气了
  • 天空在脚下
  • 爱心叶:四季流转和生命轮回的故事
推荐理由

★2014年英国考文垂灵感图书

★入围2014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一本关于“长大、长大、长更大!”的图画书

★德国《king kalli》杂志、英国红色阅读中心 强烈推荐!

内容介绍

你想要长大吗?像熊一样大?像大象一样巨大?将来有一天……甚至会比爸爸还要大……

跟你分享一个小男孩渴望长大、长大、长更大的兴奋和担忧!一本关于“长大”的图画书!

作者简介
  • 蒂姆•霍普古德,英国童书作家,英国信托基金会童书奖最佳新人插画家,英国考文垂灵感图书奖的获得者,曾经四次入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蒂姆擅长用色彩思考,其作品精准地抓住了孩子们体验自己正在成长的心理状态,深受孩子喜爱。代表作包括:《我们的蓝色大沙发》《谢谢你照顾我的宠物》《神奇的青蛙》等。


精彩书评

“美妙的、温暖的、愉悦的作品。”

——《金融时报》

“深具复古魅力的拼贴画面,精准地抓住了孩子们体验自己正在成长的心理状态。”

     ——德国《king kalli》杂志

“恰如其分的人物形象,带有一点儿离经叛道的插画风格,配上精妙的想象力和可爱的语言,非常适合学龄前的孩子!”

 ——英国红色阅读中心

内页展示
导读
  • 编辑推荐 《蒂姆·霍普古德:用色彩思考》
    作者:林玲 童书编辑

    蒂姆·霍普古德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父亲是一名产品设计师。小时候,每到周五,父亲就会带蒂姆跟姐姐去图书馆。他很喜欢去图书馆,因为可以看任何他想看的书。“我会花很长时间看各种书的封面,离开的时候常常会在胳膊底下夹一本百科全书。从小我就对那些又大又厚的书封上富有质感的颜色非常着迷。”


    关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关系,蒂姆一直觉得很神奇:一幅具有一定意义的图画,在给它配上了一些奇妙的文字之后,为何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而在给一些特定的文字配上图画之后,又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效果?


    蒂姆家所有的墙都是白色的,家具也几乎是白色的,墙上没有任何让房间看起来缤纷一些的艺术作品。“我爸爸说,颜色这个东西,是由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和他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来点缀的。我那时是很反抗的,我坚持在自己的房间里贴上紫黑色、橙绿色和芥末黄色交织的几何图形墙纸。现在想想那根本没法儿住!”


    蒂姆的作品生气勃勃,他会使用大量明亮、大胆,有时甚至是狂放的色彩来进行创作,最后呈现出诗一样的韵味和无与伦比的幽默感。这一点从他小时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色彩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觉得色彩的组合非常奇妙。”他说。


    在图画书领域有个趋势——出版商总鼓励插画师用“最鲜亮”的颜色来呈现。但蒂姆觉得这样太过于简单主义了,其实在颜料盘里用有限的几种颜色就可以调和出非常有力量的画面。尽管打印技术和平面设计不断发展,但这种最原始、最简单的颜色仍然能够传递最有效的信息。


    高中毕业之后蒂姆进入了金斯顿设计学院,那里的大多数导师都是实践派的插画师,学生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洞察技巧。蒂姆的导师艾昂鼓励他更多发自本能地去绘画,保持简单的视觉幽默感。“他常常说,如果你无法将自己的想法用画笔表达,你需要的是反复地思考它。”在这一点上,蒂姆满怀感激。


    在大学的时候,蒂姆掌握了流线型的绘画风格,但随着这些年数字创作的普及,他的风格也改变了很多。数字软件和在平面设计里掌握的技巧,让他可以创作出更加别具一格,视觉上更加多元化,肌理更为逼真的插图。“我把这些插画元素组合在一起,进行混搭:我先手绘,然后把画面扫描到电脑里。接着开始用软件进行叠层,使它的颜色更加丰富。我自己几乎打造了一个‘绘画肌理图书馆’。”


    大学毕业后,蒂姆做了20年的平面设计师。人到中年,蒂姆开始对自己为时尚业设计的那些“朝生暮死”的快消作品感到挫败,他决定改变自己的跑道,创作一些能够更“恒久持长”的艺术。“创作图画书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愿景,但在之前的20年里,它成为了我一直在谈论却从来未曾付诸行动的一件事情。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我要开始做?在想的过程中,时间就这么流逝了。”


    让蒂姆重新开始关注图画书的契机,是他有了宝宝。“睡前阅读成为我们家的例行节目。”在给孩子读图画书的过程中,蒂姆对图画书的爱火又重燃了起来。“很少有孩子喜欢而大人不喜欢的图画书,但总会有那么几本书,让大人和小孩都会产生‘惊艳’的感觉。我尝试着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作品。”


    所以蒂姆从满满当当的工作中抽出了一些时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几个星期,把他那些关于图画书的想法都列出来,琢磨自己该如何开始。在蒂姆的前3本书里,他一直在探索的是关于孩子和成年人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他有意地将孩子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根植于社会的现实中:有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主人公,也有单亲家庭的孩子,背景里既有大城市的阳台,也有小镇里的砖瓦。


    2003年5月,蒂姆接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电话:来自一个文学代理机构,他们希望能够代理出版他的作品。然后他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跟他的代理签订出版合同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我们的蓝色大沙发》。“我们现在所创造的社会氛围令我很担心,大家花费在彼此的互动上的时间越来越少。电子设备让孩子们自己就能看懂一本书,但我觉得这种便利的前提是不应取代大人为孩子阅读的行为。”


    创作图画书往往是从一个想法开始,然后经过几个反反复复的流程,最终呈现出实体的书,在这个过程里会不断有人参与进来。如果参与创作的团队很有经验并且大方向一致的话,这本书从发芽到成长,再到枝繁叶茂,最后会是非常特别的。“有些图画书总觉得缺了它的味道,可能是因为它最终的面貌已经不是你一开始想要的那样。但我对自己的书有清晰的想法,明确我最终想要什么样的。”蒂姆说。


    “一开始我会用白色和黑色来打草图,然后我会为各种不同的角色创建不同的图档,接着用类似于拼贴的方法在电脑上进行创作。我喜欢通过不同的图层来审视这些作品,但不想最终呈现的东西过于机械化,而希望它看起来是手绘的,所以在处理的时候会特别谨慎。肌理元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在画面上留下来的东西才能有效地组合成可以被读者理解的画面,准确地传递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文字的感情。《大!》就是一本颜色鲜亮、肌理分明的图画书,在这本书里我运用了不同的图像处理方式和样式。最终呈现的结果我自己十分满意,因为它看起来生气勃勃,非常具有诱惑力。”


    《大!》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蒂姆·霍普古德幼小的记忆,是一本关于“长大”的图画书:正在长大的孩子和正在长大的一切东西。他回想自己当时是如何感知自己“正在长大”这件事。比如第一次可以不用站在任何东西上就能在浴室的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影像;不用靠把书摞起来垫高自己就能摸得到卧室里灯的开关;睡衣裤子现在只到腿的一半儿,它刚买来的时候,裤脚常常会拖在地上……


    有切身体会的蒂姆建议买这本书的爸爸妈妈,不妨同时给孩子买一些植物的种子,一起送给他们!孩子们会很乐意观察“成长”这件事,尤其是观察他们亲手栽种的东西的成长!


    对蒂姆来说,入选英国信托基金会童书奖最佳新人插画家,是对他在中年的时候转换职业,迈入童书创作的一个最大的肯定。除此之外,蒂姆·霍普古德还是英国考文垂灵感图书奖的获得者,曾经四次入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创作图画书的意义就是同时给大人和孩子分享经验,希望他们读到的是愉快的、能够激起他们思考的东西。如果一本图画书能够以一个独特的视角,点燃沟通和谈论的火花,让大人和孩子都能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问题,激发人们创作,或者开始另一项跟它有关的探索,我觉得我就完成了使命。”


  • 名家推荐 《关于成长的三重意蕴》
    作者:蔡朝阳 儿童教育研究者

    这是一本故事简单、叙述干净、图画清新、基调明快的绘本,主题关涉成长,关涉每个孩子心里的一个热切盼望。成长,之所以是孩子的热切盼望,大概因为跟孩子的自我成熟有关。长大,就意味着可以拥有更强大的自我操控的能力,以及对世界更多的探求能力。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而言,意识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能带给他们深深的心理动力。


    但这个看似简简单单、清新干净的绘本,却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细节,更有很多值得阐述的意蕴。如果我们仅是简单地翻阅,就有可能错过这些细微、深沉的部分。因为在这种简单里,绘本以其克制的叙述和别具匠心的图画,呈现了丰富的可解读性。或者说,故事就是一个原型结构,而阐释则是一种释放,将之解开,即能带给孩子更多阅读的快乐和自我认知的进益。


    我们可以从空间、时间以及心理三个层面,来解读这本绘本。


    长大,当然首先跟个头儿、身体等空间关系有关。大,就形象而言,首先就是个头儿与形体的长大。绘本里主人公的参照物都是身边的事物,从浴室的镜子到墙上的开关,从脚边的蚂蚁到大象的鼻子,成长的细节弥漫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我们都还记得孩子初次踮起脚尖,在浴室的镜子里偷窥到自己的那一瞬的惊喜。墙上的身高刻度日渐上升,比画那一刻的骄傲与满足,这些瞬间当然藏在孩子的心底,也留在父母的心窝。这是长大最为明显的标记。图画之所以是丰富的,还因为其中隐藏着很多桥段,等着我们去发现。比如我们会发现另有一样事物,是跟孩子的长大并行的,互相呼应,互为见证——就是一开始男孩手里抱着的绿植。起先,只是一盆小小的嫩芽,随着时间的展开,这盆绿植也日高日上,终于开出美丽的太阳花——这是一种生命的同构。


    关于时间这一概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是很容易理解。比如在他们的观念里,时间永远向前的一维性,尚未展开。逝者如斯,这是成年人的感慨。而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看来,时间还是一个封闭的围合,就像一枚坚果,在打开之前,里面是没有色彩的,有的只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是亘古不变的黑白循环。而一旦这个“时间之宫”被打开,那么,就像有一个神秘的咒语被破译那样,时间终能萌发持久而又强大的能量。仿佛《吠陀经》里说的那样:时间上升着,成了至尊的神。但在打开这个时间的宫殿,破解这个奥秘之前,这一切都是隐藏着的,在幽暗之处,在隐秘之中。孩子们在其间懵然成长,有时时发现自我的惊喜,也有偶尔的温暖忧伤,但这就是建立安全感的途径。孩子们不需要对时间有清晰的理性认识,只需要在其中自由嬉戏。对于长大这件事而言,时间才是真正做工的主人,因为时间,我们得到了成长的硕果。就这个意义而言,这本绘本在告诉孩子成长的奥秘之外,还含有另外一重深意,就是告诉读者:时间,才是成就一切的真正内核。感谢时间,让我们成为我们必将成为的那个人。


    在成长过程中,在时间的做工中,孩子最终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最后成为了一个拥有信心的、心理强大的人。这也是这本绘本最深的一重意蕴。在这一层面,我们也不妨将之看作一本心理绘本。比如,一开始孩子是有很多困惑的。“我能够到我的脚趾头,可我够不着天”“在小蚂蚁旁边,我是大得不得了的巨人,可是和大熊在一起,我真的好小好小”……这里面,分明有一些担忧,有一些焦虑。但到了叙述的最后,我们也分明看到,男孩也从成长之中感受到了力量。所以,身体变大,个头儿变高,不是这个故事最重要的部分,而是,得以确知成长是一件可靠的事情,无论焦虑与否,成长必然会到来。孩子克服了身上的担忧,代之以坚定的信念。这本绘本,也正是一段勇气之旅,一段树立信心之旅。 


    笑容可掬的男孩脸上都是阳光,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但也请我们读者正视这个孩子的忧伤。有时成长中隐含着的失落与忧伤,往往十分动人。即便我们确知成长是必然会到来的一件事,但其中仍免不了会有挫折感,会有淡淡的忧伤。但也正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所告诉我们的,这些小小的挫折,往往是催人上进的动力。在那些明媚的忧伤背后,成长的信念同时也从此坚定地生根发芽。在这个过程中,那种自信,那种自我力量的确认,将会成为孩子一生永不枯竭的自信源头。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