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BN :978-7-5434-7702-5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5.80 RMB
路易斯•穆尔舍茨以动人的绘画讲述了小鼹鼠嘉宝的故事,这只鼹鼠被扩张的城市、推土机和工程机械赶出了自己生活的美丽草地,经历了一段惊险的寻觅之旅之后,终于找到了一片可以安居的草坪家园。
穆尔舍茨的作品已经有35种版本。
鼹鼠嘉宝本来在一片草地下生活得无忧无虑。白天他会努力工作,到了晚上,他就会爬出洞口,享受着四周的宁静。虽然他挖出来的土会被这片草地的主人踩平,但这有什么关系,重新挖就可以啦!直到一天,小嘉宝从来没见过的怪物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是的,小鼹鼠被不断扩张的城市,被挖土机赶出了自己那片田园诗一般的草地,开始了一段寻找新家的危险旅程……
反映时代变革的绘本有不少,从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到约克•米勒的《挖土机年年作响》,均借助对时代横截面的逐帧描绘再现历史进程,激发对现代文明背后的担忧与批判。20世纪70年代初于瑞士刊行的这本名作却一反常态,聚焦在生存于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弱小生命,除了展现出清晰的人文关怀外,更不用一丝说教,掀起了深刻的社会反思。事隔近四十年后,中文版得以出版,当城市人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狂潮中,纯粹又简单的幸福感却随社会化进程烟消云散时,真该读读这本《小鼹鼠嘉宝》。
——唐彦 自由艺术家
-
名家推荐 《假如我是一只小鼹鼠》作者:漪 然 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阅读推广人
怎么和孩子讲环保,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看到过一些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讲环保,她们大多数仅仅是告诉孩子:不要乱丢垃圾、不要浪费自来水、不要用塑料袋、不要踩踏草地……不要这个,不要那个,一连串的禁令只会让孩子们听得直打哈欠,而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把这些“金科玉律”放在心里的,下了课,该玩水的时候还是要玩,该踩着草地往前冲的时候一样会踩……
换个角度想,即使一些孩子真的很听话,真的把垃圾丢进了垃圾桶,而不是丢在了地上,他们就懂得了环保的意义吗?只要人类制造的垃圾仍然在增加,城市制造的污染仍然在扩散,大自然所要承受的负荷就不会因为那些垃圾是丢在垃圾桶还是直接丢在地上而有所减少,这些规范行为,除了让人类自己少受点被苍蝇包围的苦恼,又和真正的环保意识——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反思人类行为的意识,有多少关联?
是的,站在另一些生命的角度看问题,这,才是环保的核心。不论是绿色和平组织努力抢救公海上的鲸鱼,还是一个又一个国家划出自然保护区留给野生动物,人类终于开始懂得,地球不单单是属于人类的,也是属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这,才是真正的进步。正因为有了这种思想的进步,环保才得以成为新世纪人类关注的话题。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你该怎么做才能让一个孩子也懂得,如何不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身边的世界呢?答案,就在一本看上去和环保没有太大关系的童话书里。
用什么方式读这本书其实是很关键的,如果你和平时讲故事一样,用第三人称来讲这只小鼹鼠的历险,那么它也就仅仅是个童话故事而已。但是,如果你用第一人称来开头:“你们好,我是一只住在地下的小鼹鼠,你愿意到我家来看看吗?你瞧,这就是我的家,有好几个房间,很舒服哦,是不是?这房间可是我自己挖出来的……”那么,效果立刻就会不一样了,孩子会对小鼹鼠的感受更加关心。而当他能够站在朋友的立场去看小鼹鼠的遭遇,他就会发现,那些大人是多么自私啊——仅仅因为小邻居在自己家门口挖了几个坑就大发雷霆,面对自己把邻居的家园彻底毁掉的事实却完全无动于衷。如果你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和孩子一起窝在被子里,那就更妙了,你可以一边讲,一边由他假装是住在地下的小鼹鼠。当可怕的大机器出现时,你可以半真半假地发出吼声,把孩子压在被子下面,让他感受到小鼹鼠遭受的“灭顶之灾”;当逃亡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装成大汽车蹿来蹿去,绝不让孩子顺利穿过大床,到达另外一头的“新世界”。
你不用对孩子说什么要爱护弱小生灵的大道理,也压根儿不需要提什么环保的字眼,你只需要让他感觉到自己就是一只小鼹鼠,独自生活在一个庞大的世界里,而每一样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建筑工地、高速公路乃至人类的大脚,都会像怪物一样威胁到他的小小家园,这就已经足够了。
其实,所有优秀的童话,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其他生命的喜怒哀乐,并且因为这种感受而更加珍惜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生命,所以,爱童话的人,也大都热爱自然和热衷环保,这绝对不是巧合。彼得兔的妈妈毕翠克丝·波特一生致力于保护英国乡村的原生态森林;创作《好饿的毛毛虫》等经典图画书的艾瑞克·卡尔把自己的美术馆建在阿姆赫斯特的群山之间,还带动周边学校的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进行创作和绘画。环保的本质是尊重生命,童话的本质是热爱生命,而能够将这种爱传递下去、生生不息的童话故事,才是最成功的环保作品。
当我们的宝贝读着这些童话书长大,即使他听完故事,又去草地上乱跑,那又有什么关系?你只要轻轻提醒一句:“小鼹鼠,别把你的好朋友小蚂蚱和小蚂蚁的家给踩坏啦……”你就会看到,他的眼神变得温柔,他的动作变得小心,因为他已经不仅仅是心里只有自己的那个小孩子,他的心里还装着很多很多的“假如”——假如我是一只小鼹鼠,假如我是一只小蚂蚁,假如我是一朵花……当他学会了这样去看身边的世界,他和大自然之间,就有了真正的默契。
-
图画赏析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作者:唐 彦 自由艺术家
反映时代变革的绘本有不少,从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到约克·米勒的《挖土机年年作响》,均借助对时代横截面的逐帧描绘再现历史进程,激发对现代文明背后的担忧与批判。20世纪70年代初于瑞士出版的名作《小鼹鼠嘉宝》却一反常态,聚焦生存于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弱小生命,除了展现清晰的人文关怀外,更不用一丝说教,就掀起了深刻的社会反思。近四十年后,这本书的中文版得以出版,当城市人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狂潮中,纯粹又简单的幸福感却随社会化进程烟消云散时,真该读读这本《小鼹鼠嘉宝》。
鼹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鼹科动物。头尖,眼睛基本退化。擅长挖洞,以果类、昆虫为食。广泛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画家并未采用儿童读物一贯盛行的卡通造型,取而代之的是朴素的写实主义手法,逼真的角色描绘加强了作品阅读的带入感,读者轻轻松松便进入小鼹鼠嘉宝的世界。全书绘画风格清新抒情,绘制细致缜密,纤细的笔触排列素描感十足,将一幅幅真实场景再现,即便一簇簇草丛、一缕缕毛发都是用心刻画的。而文字的排版也匠心独具,它们或是被局促地排列在近乎溢出边缘的纸张上下两端,或是被安插在图形与图形元素之间狭窄的空隙里,这正与无处栖身的嘉宝处境相得益彰,惟独最后一页,空旷的页面中,嘉宝终于能舒心入眠,文字也就坦荡居中了。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该绘本的另一大特点!渺小的嘉宝与巨大的皮靴、直入洞穴的测量标杆形成了鲜明的形体反差,随着情节的发展,怪物般庞大的挖土机车轮与机械手臂加剧了体积的悬殊,足以让弱小生命被主宰的无力感跃然画面。此外,温馨的泥土世界与危机四伏的地表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比,日益庞大的建筑群落与自然环境中逐渐减少的绿色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比,可以留意到画家利用画面中绿色的增减模拟出角色内心情绪的起伏,满页的绿色洋溢着嘉宝生存的喜悦,而在工业文明闯入的几个跨页中绿色便踪迹难寻了。例如嘉宝在建筑工地躲藏的画面充满着贫瘠的棕黄,在高速公路上穿行的画面流淌着冰冷的群青,故事的结局,嘉宝再次回归抒情的草绿,而远景烟雾笼罩下的灰色都市却暗示着下一场危机。
都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冲突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不调和状态,这种将地球私有化的激进行为造成了诸多现实问题——资源枯竭、物种灭绝、地球变暖、沙漠化等等。作品创作于被誉为西欧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20世纪70年代,在50~70年代这二十多年间,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大多数人傲慢地活在自己的世界,并未考虑若干年后的生存危机,而画家竟然能够一语破的,作品直指现代化进程带来的负面效应,堪称犀利。在斯洛文尼亚出生的路易斯是应用美术专业出身,后来在荷兰的鹿特丹从事插图与体育漫画的工作,同时也在德国发表了不少政治漫画,或许正是长期的漫画创作培育了画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造就了画家的批判精神。
然而,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故事所体现的幸福价值观。由于人类扮演着自然界中唯一的主体角色,在支配和享用大自然的过程中体验着幸福感,但随着工业文明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到来,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攫取几近疯狂,人类宁愿异化成为机器的奴隶,也要从大自然中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利益,以换取极度片面的幸福感。画家警示读者切勿迷失在物质刺激带来的幸福感中,也别陶醉在与悲剧角色对比下残存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安慰里。像孤独却永不服输的嘉宝一样用心生活吧!不断地探索属于自我的新天地,汲取这点点滴滴的心灵感动,也定能与幸福相伴而行,因为幸福很简单,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
阅读拓展 《小鼹鼠嘉宝》作者:李颖妮 编译 德国美因茨大学教育学、图书馆学硕士
《小鼹鼠嘉宝》于20世纪70年代在瑞士出版,讲述了一只名叫嘉宝的小鼹鼠的故事。小嘉宝的家,原本在一片绿草如茵的地方。随着城市的飞速扩张,建筑工程队和挖土机纷纷来了。小嘉宝的家也被挖土机的大钢爪在一瞬间无情地毁灭了。流离失所的小嘉宝,不得不走上了寻找新家的旅程。漫画家路易斯·穆尔舍茨用生动写实的绘画,描绘了小嘉宝曾经拥有的幸福生活,以及他后来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找到新家的过程。这样的一则故事深刻揭示了当时西方世界某些国家城市经济发展与自然田园生活的冲突与矛盾。
翻开书,小鼹鼠嘉宝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精细写实的画风可以让小读者清楚地了解他的外表特征。画家有时还赋予小鼹鼠丰富的拟人化的表现——比如那根探测标杆猛戳到地下时,他那惊慌失措的表情。很多画面采用了跨页,展示了鼹鼠地下生活的各种细节。尤其是横截面的构图,使地面上下同时展开的情节一目了然。故事中,建筑机械的庞大和小鼹鼠身体的弱小形成对比,也产生了很强烈的震撼效果。
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工作者和资深的政治漫画家,路易斯·穆尔舍茨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是敏锐而深刻的。当城市化进程轰轰烈烈地展开时,人类也开始利用各种高科技来构建城市生活。这时的人们,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疯狂破坏自然,同时摧毁着其他物种的生活。作者对这种不顾后果的举动是厌恶的。同时,他也通过小鼹鼠不屈不挠寻找新家的举动,赞美了个体的勇气。这是个人与时代的抗争,小鼹鼠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的生活方式。面对从天而降的巨大困境,他不绝望,不放弃,而是重新出发,为自己构筑一个新的世界。
作者说过:“我不想说教,我只想讲故事。”在故事结尾,他为小鼹鼠找到了一个新家,表达了自己对勇敢的小鼹鼠的美好祝愿。通过这个故事,他带领小读者们从嘉宝的视角,一路体验了他的幸福、愤怒、悲伤和希望。他希望孩子们能经由此番体验,学会珍惜自然,学会尊重其他生命;同时也告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对周遭恶劣环境低头顺受,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有一位德国妈妈多年后回忆和女儿分享这则故事的时候这样写道:“我对这本图画书的回忆十分美好,因为我的女儿很小就开始读这本书了,当时我陪着她反复读了很多遍,对里面那只可爱的小鼹鼠印象十分深刻,还有,故事的结尾,也是符合孩子心理的大团圆结局:小鼹鼠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找到了一个美好的新家。我觉得这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希望。”
在德国,这本环保图画书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使它成为了经典。多年来,德国不莱梅市的木偶剧团一直都在上演根据该书改编的木偶剧《小鼹鼠嘉宝》。该剧观众主要为三岁以上的孩子,时长四十五分钟。与传统的《小王子》《小熊与小老虎》等剧目一样,《小鼹鼠嘉宝》深受德国家庭的广泛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