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545-0046-0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12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5.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游乐园今天不开门
  • 谢谢大家的信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等待
  • 妈妈的红沙发
  • 雪花人
  • 天空在脚下
推荐理由

《狐狸电话亭》以精巧的构思、温馨的语言说明了两个主题:一是爱是最好的魔法。原本不懂魔法的狐狸妈妈,因为深爱小狐,不知不觉变身。小读者可以借此懂得,我们的父母是如何变成无敌超人,就是因为他们深深地爱我们;二是给予是最大的获得。当痛苦来临,沉溺在痛苦中,就相当于浸在冰水里,只会越来越冷。一定要给出去,递出去情意,收获的,才是温暖,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人生最大的不幸。

★日本第八届滨田广介童话奖

★中国台湾《联合报》2002年度最佳童书

★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推荐

内容介绍

深山里,狐狸妈妈失去了挚爱的小狐狸。山脚下,一个小男孩想念着远方的妈妈。空中飘起冰凉的气息时,狐狸妈妈和小男孩,在一座电话亭相遇。狐狸妈妈对儿子的思念,化作了给小男孩的关爱,小男孩对妈妈的情感,温暖了狐狸妈妈的心。在一座老旧的电话亭,渴望亲情的狐狸妈妈与人类小男孩,正诉说着一段温柔的故事……

作者简介
  • 户田和代,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日本东京。以《小猫的失物》获得日本儿童文艺家协会新人奖,《狐狸电话亭》获得日本滨田广介童话奖。其他代表作品有《月夜的鲸鱼》《游乐园今天不开门》等。


  • 高巢和美,画家,出生于日本福冈县。毕业于东京设计学院,目前作为自由画家活跃在各个领域。主要代表作品有《狐狸电话亭》《游乐园今天不开门》《睡不着》等。


精彩书评

我相信这是一本可以让女儿读很久的书,就算她长大成人都依旧可以阅读。这是经典的力量,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是你带领她阅读,书将不再是单薄的书,而是一份美好的记忆。

——阿科  绘本创作者、一个女儿的爸爸

爱如此传递,拟人化的电话亭、狐狸妈妈、小狐,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体恤照顾,让珍贵的温暖一直不曾冷下去。

——叶倾城   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

内页展示
导读
  • 名家推荐 《如一枚火焰冰激凌》
    作者:叶倾城 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

    生死之大,能够用图画之静美化解吗?看过《狐狸电话亭》之后,我想:是可以的。


    死亡是很残酷的话题,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不愿谈论,或者视而不见。但小孩子万事皆好奇,他们难免在日常生活中会遇见死亡:心爱的小兔子一动不动,大人会说“它死了”;去年种下的指甲花一直没有开放,小朋友们互相传话说“它死了”……该怎样面对失去的惊怖,把更多的爱给予他人?孩子们无助地看着我们,似乎在等待着答案。 


    《狐狸电话亭》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狐狸爸爸早早去世,只剩下狐狸妈妈和小狐,相依为命的日子再苦也是甜的。天真的小狐对魔法很好奇,但狐狸妈妈怎么念咒,也变不出魔法来。幸福为什么总是不长久?一个寒冷的冬日,小狐病倒去世了。


    每天痛哭的狐狸妈妈,抬头看到了山脚下路边的电话亭,里面灯光隐隐约约闪烁着,稍稍温暖了她的心。最困难的时候,一点点远方的暖意,也足以给人活下去的勇气。而电话亭里喊着“妈妈”打电话的小男孩,也恍然让她看到了自己的小狐。她依稀看到小男孩身后长出了大尾巴,想来她是泪眼蒙眬,才会有此错觉吧。


    小男孩每天都到电话亭来,打电话给在外地养病的妈妈。每天接到电话的妈妈,显然非常喜悦、安宁。安慰很轻,轻得乘着电话线就可以飞行;但安慰也很重,能治愈受伤痛苦的人,也包括一次次旁观、旁听的狐狸妈妈。在这过程中,狐狸妈妈将自己代入了人类的妈妈,仿佛接电话的人就是自己。事实上,也可能是真的。或许世界原本就分了不同的次元,小男孩打电话给看不见的妈妈;而狐狸妈妈听到的,也是看不见的小狐说给她的。中国有一首著名的儿歌《小白菜》:我想亲娘,在梦中;亲娘想我,一阵风。说的就是类似的况味。


    当这样的互相思念达到不能遏制的程度时,狐狸妈妈很想抱一抱小男孩,意外却再次发生——电话亭即将拆除。怎么办?小男孩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妈妈联系呢。“如果我能变成电话亭就好了。”狐狸妈妈这样想。心意就是魔法咒语,在不知不觉中,狐狸妈妈变成了电话亭。


    一无所知的小男孩就此走进了她的怀抱,偎依着她,兴高采烈地向“妈妈”诉说。人类妈妈和狐狸妈妈同时在聆听,而狐狸妈妈紧紧抱着他——她抱的不是小男孩,而是小狐,是世间所有的宝宝。她终于领悟:“原来小狐一直在我怀里。”


    小男孩去妈妈所在的镇上了,以后就见不着了,但狐狸妈妈已经慢慢打起了精神,终于得到了温柔平静。她以给予爱的方式让自己恢复精神。而她一直不知道的是,电话亭为了她,使尽全身力气点燃了灯,也点燃了狐狸妈妈心中那盏即将熄灭的灯。


    故事以冬天为背景,暗喻失去亲人的极大痛苦。也因此,故事中数次提到了“温暖”:电话亭给予狐狸妈妈温暖,小男孩在狐狸妈妈变出来的电话亭中握住话筒的手也如波斯菊般温暖。温暖是安慰,是生之希望,同时也是人生必需的正能量。爱如此传递,拟人化的电话亭、狐狸妈妈、小狐,其实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体恤照顾,让珍贵的温暖不曾冷下去。


    不止如此,《狐狸电话亭》以精巧的构思、温馨的语言,说明了两个主题:一是“爱是最好的魔法”。原本不懂魔法的狐狸妈妈,因为深爱小狐,不知不觉变身。小读者可以借此懂得,我们的父母是如何变成“无敌超人”——因为他们深深地爱我们;二是“给予是最大的获得”。当痛苦来临,沉溺在痛苦中,就相当于浸在冰水里,只会越来越冷。一定要给出去,递出去情意,收获的才是温暖,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人生最大的不幸。


    画面温馨柔美,基调如灯火的晕黄和泛着淡淡哀伤的雾蓝,把生死之冷与亲情的温暖合在一起,就是火焰冰激凌,就是你手中的这本《狐狸电话亭》。


  • 图文赏析 《你就是孩子的“电话亭”》
    作者:阿科 插画师

    曾经有两类儿童绘本最容易让我产生困惑。一类是看似可能误导孩子的书,比如汤米·温格尔的《三个强盗》,另一类则是“过于深刻”的作品,比如这本《狐狸电话亭》。此类书往往有极为缜密的结构,在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中埋伏下一个宏大的主题,而这个主题足以让一个成年人咀嚼消化一阵子。


    《狐狸电话亭》就故事本身而言,单单作为文字读物就足以成为精品。故事从一对狐狸母子开始讲起,因为狐狸爸爸的早逝,狐狸妈妈对幼小的狐狸格外照顾有加,可故事并未因此变得幸福起来。小狐因病永远离开了,狐狸妈妈在丧子的绝望中偶然遇见了一个小男孩,他每晚在路边的电话亭里给远方住院的妈妈打电话。狐狸妈妈在男孩与其妈妈的对话中找到了往日与小狐的温馨,于是每天来此守候,倾听这对母子的对话,慰藉自己的内心。直到某日电话亭因为老旧再也不能使用,为了不让孩子失望,狐狸妈妈竟然“使用魔法”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电话亭,而她通过这个电话亭用妈妈的口吻和男孩交谈。在一阵喜悦之后她得知男孩即将要搬走,又变得消沉起来,直到那破旧的电话亭用尽全力最后一次为她点亮了温暖的灯光……


    作者户田和代虽然是沿着一个简单的时间线推进故事,但是内容却跨越了多个空间维度,电话这头的、电话那头的、现实的、心灵的,都在这个电话亭里交织在一起。书中涉及亲子之爱、丧子之痛、生命的凋零、现实的无常,以及超越这些情感的悲悯和善良。


    看着自己把碗扣在脑袋上傻乐的女儿,我自问,这书她能读得懂吗?她现在刚刚三岁,如果现在读不懂那要多大能够读懂?此外,是否所有的大人都会为此书而感动?那些不能与此书共鸣的读者是不是不能算作读懂?


    直觉告诉我,我需要的答案其实就在书里,就在《狐狸电话亭》里。


    一位母亲(或是父亲)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尤其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眼前逝去,一切绝望都变得顺理成章。我能想象那份伤痛的刺骨。在冰冷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丝光亮,一个天真的孩子正享受着母亲的关爱,于是感情开始流转,虽然依旧伤痛,但是至少有了一份寄托。可有一天电话亭突然坏了,而那个男孩眼看要来了,天啊!“我”该怎么办?“我”不能让他失望,“我”要尽力去帮助他。可“我”有什么?“我”有对孩子的爱,对生命的爱,这让“我”一下裹住了那个孩子,给他温暖,让他变得无忧无虑。可当他离开,“我”又变得孤寂下来,就在这时电话亭亮了。甚至“我”能在电话里感觉到自己孩子的存在,“我”这才明白:虽然因为爱得太深,久久无法从痛苦中自拔,但是也正是因为爱,又让自己能够充满勇气地活下去。


    故事中闪着亮光又能听见声音的电话亭有着多重象征。表面上它是连通男孩与其母亲的工具,意味现实中可见的沟通;另一层代表着狐狸妈妈在黑暗中与“努力活下去”的沟通;故事的最后,这两层意义叠加在了一起,狐狸妈妈发现自己心里依然有着爱。虽然男孩不是自己的亲人,但是爱让她鼓起勇气守护了孩子,以至于她顺着这份爱又找到了光明。书中所表明的爱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母爱,而是对生命之爱。有趣的是在全书结尾,作者写道:“狐狸妈妈终究没有发现,为了她,电话亭使尽最后的力气点亮了灯,也默默点亮了狐狸妈妈心中那盏即将熄灭的灯。”


    电话亭指的又是谁呢?


    我猜想是指阅读此书的人,阅读此书会感动的人。因为他们知道,正是热爱生命才能在生活和他人身上体会到幸福;也正是热爱生命才有了永无止息的力量,帮助我们和别人渡过生命中的忧伤。


    这是我能从书中体会到的,而这并非那种立竿见影的生活常识或明确的知识。这是一份需要具体形式来表达的情感,如同狐狸妈妈陪伴孩子一起玩耍,如同男孩给母亲打电话,如同你和孩子一起读一本图画书。无论是什么书,重要的是你和孩子一起读,然后在整个过程中加入你对生命的热爱。书中的内容或许让你感觉幼稚,或许让你认为过于深刻……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让孩子了解,你愿意陪伴他,哪怕自己再忙碌。你要与孩子一起读书,并非单纯为了获取什么,而可能只是因为他喜欢和你一起读书。


    所以就算给女儿读完《狐狸电话亭》后,她第一个反应是想去吃冰激凌(书中有提到冰激凌),或者她因为某些书而变得调皮,都不要紧。因为你对她的爱,以及表现出的行为将会真正地引领她,那是你和孩子的“电话亭”。


    其次,我相信这是一本可以让女儿读很久的书,就算她长大成人都依旧可以阅读,这是经典的力量。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是你带领她阅读,书将不再是单薄的书,而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我至今都不能忘怀在儿时与父亲一起阅读《丁丁历险记》的情景,而这个亲子活动影响了我的一生。


    最后谈一下高巢和美的绘画。高巢和美用了淡彩来记述整个故事,没有任何夸张的颜色,没有冲击力过强的构图。画面虽然配合文字内容变换着色调(比如开场时母子温情的画面使用的是暖色调,孩子离世时、狐狸妈妈绝望时用了冷灰色调)但总体而言色彩始终固定在一个温和的基调中,未出现极度强烈的色彩,因此冲淡了文字中那些过于哀伤的气氛。


    同样,对于人物的动作,高巢和美也始终保持着一种收敛。人物的姿势没有大开大合,从姿态上无法清楚地分辨出喜悦或是悲伤,但故事的表现也因此更为真实,这也是能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个故事是一篇童话,但它显然更为现实,我能从整部书中感受到叙述的真实性,这与一些童话色彩浓厚的绘本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此外,作为一个优秀的绘本画家,高巢和美在图画创作中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比如在故事最后,电话亭为狐狸妈妈点亮灯光,她绘制了一个细节——风将“拆除告示”吹走了。这意味着狐狸妈妈将从灰暗的生活中重新站起来,这样的细节并无文字说明,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和感悟。


    我们可以在高巢和美的画面中看到时间的流转。生命在静谧中展开,似乎预示着书中的主题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动,而只是在平淡中浸润着,怀着一份爱,便能得到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从本书能发散的话题可以有很多,最后我只想明确一点:当你去爱的时候,你既是施者亦是受者;你点亮了别人,同时也点亮了自己。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