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的陷阱 ぞうさんのおとしあな 文 : [日] 高畠纯 图 : [日] 高畠纯 译者:宗文玉
  • ISBN    :978-7-5596-0486-6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2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5.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不信你去问狮子
  • 不信你去问鲨鱼
  • 七只瞎老鼠
  • 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
  • 华夫先生!
  • 我说话像河流
  • 冰箱里的企鹅
  • 无聊公主
  • 最棒的调味料
推荐理由

《小象的陷阱》是"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丛书中的一本,适合2岁以上孩子阅读。小象的举动充满童趣,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其中的各种动物更是趣味十足,结局更是让人忍俊不禁。画面活泼可爱,情节有趣。本书为日本著名的白杨社出版的图书,高畠 纯充满童趣的文字,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孩子们在阅读时忍俊不禁,加上活泼可爱的绘图。整本书充满欢乐和童趣,适合儿童独立阅读和亲子共读!

内容介绍

《小象的陷阱》是"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丛书中的一本,适合2岁以上孩子阅读。小象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他预感到,这次自己制造了一个很棒的陷阱,一定会让小动物们大吃一惊的。想到这里,小象又兴奋又期待……

作者简介
  • 高畠纯,1948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毕业于爱之教育大学。其所创作的绘本《谁的脚踏车》曾入选意大利波隆纳国际儿童插画展,另有作品《鲸老师的信》《长颈鹿的信》《喂喂……》《爸爸的书》和《汪汪汪汪》等。


精彩书评

被称为"设计和色彩的魔术师"的绘本大师高畠纯创作的《小象的陷阱》不仅适合孩子自己阅读,更适合孩子和家人以及小朋友们共同阅读。绘本中小动物们的可爱形象还有有趣的故事令孩子和大人们捧腹大笑!

--日本绘本导航网站

以淘气为目的挖的陷阱变成了那么一个令人愉快的大水坑!孩子从头到尾既紧张又兴奋地读了好多遍。他的兴奋情绪也感染了我,真想一起掉进小象的陷阱里。

-- 读者

内页展示
导读
  • 名家推荐 《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精心”设计的恶作剧》
    作者:宗文玉 绘本译者,阅读推广人

    《小象的陷阱》延续了高畠纯一贯的创作风格,故事幽默生动、图画清新率性。故事里每个小动物的登场都很出人意料,他们姿态各异,各自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地推动着情节从一个高潮向另一个高潮发展。


    通过这个故事,高畠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惊喜和思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绘本故事吧!


    第一,值得细细品味的是故事的戏剧性脉络。

    《小象的陷阱》的故事情节特别有戏剧性。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上演了:一只小象跪在地上,用两只前腿挖了个坑。简单率性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小象,圆圆的眼睛像是滴溜溜地在转,透着一股子淘气劲儿。作者特意赋予了小象孩子的动作特征,让他“跪着”用两只“前腿”来挖陷阱。看到这样的形象,小朋友们很容易就能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乍一看,故事情节似乎一目了然,淘气的小象费尽心机地制造了一个陷阱,想要捉弄一下路过的小伙伴们,可是,在高畠纯的“精心”设计下,事情的发展却并不简单……


    首先登场的是一大队蚂蚁。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轻轻松松地从陷阱上走过去了。蚂蚁为什么能够轻松避开陷阱呢?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导小朋友进行思考,因为蚂蚁的个头实在是太小了,走过陷阱上用来伪装的泥土,重量轻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与小,轻与重,这里面就包含了逻辑与比较。


    接下来登场的是一只小兔子。作者突出了它长长的耳朵和健壮的后腿,还用了三条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兔子跳跃的弧线。陷阱就在正前方,眼看着再有两步小兔子就要掉进陷阱里了……看到这里,相较于前面小蚂蚁的出场,故事似乎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小朋友们也一定都屏住了呼吸迫不及待地想要翻看下一页。翻过来,居然有惊无险,只见小兔子一跃而起,刚刚好从陷阱上方跳了过去。这让人不禁为小兔子暗自庆幸,同时又替小象感到失望!这样的情景意外吗?确实让人感到意外,可是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兔子跑起来本来就是一蹦一跳地呀。作者巧妙地运用小动物特有的动作特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如果说小兔子因为跳跃式的奔跑成功避开了陷阱的话,接下来出场的小狗又怎样避开陷阱呢? 只见一只小花狗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家长朋友们虽然未必猜得到具体情节,但是肯定已经预感到了小象一定又没能得逞。翻页之前,我们同样可以引导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见到的小狗有什么样的动作特点呢?三五岁的小朋友,尚处在对屎尿屁尤为感兴趣的年龄阶段,稍加提示就能想到小狗喜欢到处撒尿来标记自己路过的地方。往下翻,小朋友看到接下来的画面被自己猜中一定会异常兴奋的!是的,小狗居然撒了泡尿掉头走开了,小象又失望了。


    基于前面几幕的剧情,当小朋友们看到下一个出场的小鸭子时,一定已经开始开动脑筋思考它们要如何避开陷阱了。这时,惊喜又出现了。两只小鸭子刚要踩进陷阱里,可是……一群鼹鼠从陷阱里冒了出来,把鸭子们给吓跑了,相信小朋友们看到这里一定会哈哈大笑!


    陷阱塌了……小象的恶作剧以失败告终,小动物们有惊无险,通常故事到这里似乎就该结束了。可是,故事如果是这样的结局,小朋友们大概会有些悻悻然,因为小朋友们或多或少会在恶作剧的小象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结局大概会让他们感到些许失望。高畠纯特别体贴地照顾到了小朋友们的情绪,故事在高潮过后继续向前推进,他巧妙地给故事构思了一个欢乐的结局。


    天边飘来了一朵乌云,就在小象犹豫要不要重新挖陷阱的时候,下起雨来了……小象匆忙抱着头跑开了。雨后初霁,天空是沁人心脾的明亮蓝色,金黄色的太阳挂在空中,整个画面也跟着剧情的转折呈现出了活泼的明亮色调!小象回来了,发现陷阱变成了一个大水坑,已经无法再修整了……这时候,小猪父子过来了,跳进水坑嬉戏起来,紧接着,小动物们都跑来了,一个接一个跳进水坑欢闹起来,连小象也按捺不住跳了进去。


    故事的最后,小象自己似乎也忘记了最初的捣蛋计划,小象的陷阱“歪打正着”地成了大家欢闹的乐园!这样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是不是很有种欧·亨利式小说的戏剧化风格?相信小朋友们会对这个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意犹未尽,要求再从头讲一遍哦。


    第二,值得关注的是故事影射出来的孩子身上的恶作剧特性。


    故事读罢,家长朋友们有没有觉得故事的小主人公像极了自家的小淘气?是的,就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作者有意赋予了小象许多孩童的行为特点,而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故事展开的焦点,就是他喜欢“恶作剧”。其实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小淘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智逐渐发育,会时不时设计出一些“恶作剧”,并对此洋洋得意,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麻烦,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常常加以喝止呢?可是,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这些小小心机,正是他们成长的标志……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经过研究得出结论,爱搞恶作剧的孩子通常是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而他们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因为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要设计出富有新奇感的方案,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无疑是一次催化,而恶作剧想要实施,除了想法还得构思如何实践,设想可能遇到的情况,要手脑并用地去实践,这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逻辑又很有挑战性的“大工程”。就像故事中的小象,他在设计陷阱的时候就想到了要对陷阱进行“伪装”,在挖好的陷阱上面铺了薄薄的一层土做掩饰,这何尝不是一种聪明的创造呢?


    另外,恶作剧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主性,儿童正是借助此种行为来超越父母为其所规范的界限,完成对未知世界和事物的探索。虽然孩子们的恶作剧会接连不断地给父母制造麻烦,但是在玩的过程中,抑或在成人眼里“捣乱”的过程中,孩子们却能够不断地认识、思考和探索世界。就像故事中的小象,恶作剧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在这一恶作剧的过程中,小象也学到了很多,比方说蚂蚁太小,太轻,不足以使伪装的泥土陷落,再比方说认识到小狗有撒尿做标记的习性。所以,看似是小象“突发奇想”制造的一场恶作剧,其实也给了小象一个认识、思考、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的机会。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捣蛋”的空间。不要去剥夺孩子的天真,给他们太多的束缚,而是需要给予更多的包容和耐心,鼓励孩子有创意地尝试。当然,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以及危险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明确规则和界限。


    故事读罢,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小故事是否也博得了你的会心一笑呢?愿这本绘本能够带给小朋友们意外的欢乐和内心的共鸣,让他们愿意一遍又一遍拿起来翻看。



  • 图文赏析 《生活就是孩子的游戏》
    作者:樊青芳 阅读推广人

    这是一本很适合两岁以上的孩子们来听、来看的绘本。小象挖了一个陷阱,悄悄躲了起来,急切地期待有谁可以掉进来。在这样的期待中,故事开始了! 


    首先,这本书的图画简单明快,而且包含很多有趣的小细节。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找一找吧!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了,封面上的小象主体是灰色,只是在鼻尖上加了一点粉色,脚趾尖涂成了白色,这能让孩子感觉到简单变化之中的美。小象正在专注地挖一个坑,它要干什么?书名页告诉了我们答案,它在挖一个陷阱,挖好后躲到绿树后面等着小伙伴掉进去。当黑色的蚂蚁慢慢爬过陷阱时,小象专注地盯着陷阱,虽然图中只露出小象的两只眼睛,可我们从小象期待的眼神中看到了失望。当纯白色的兔子欢快地跳跃而来,我们又从兔子欢快的跳跃中感受到了小象的喜悦。它欣喜地期待着兔子一蹦一跳掉进陷阱,当兔子从陷阱上空一跃而过,小象的期待又变成失望。从前几页我们会发现画面色彩简单而明快,没有复杂的搭配,很适合两三岁的幼儿认识颜色。下一页没有直接说谁来了,可是细心的孩子都已经在上页发现了一只露出头的小狗。也许看到小狗头的时候,孩子们只是无意识地把这个镜头留在心里。当黄色斑点的白色小狗出现时,孩子脑海中的镜头被翻了出来,他们感受到发现的惊喜,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前面的细节就是后面的伏笔,这样他们就会慢慢获得预测故事发展的经验,掌握故事发生的节奏,就像这个故事:期待、失望、再期待、再失望……下面孩子就可以跟着这个节奏走了。不信?你可以给孩子讲讲看!


    其次,这本书具有典型的绘本讲述方法,那就是在反复出现的形式中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样可以锻炼孩子们对剧情下一步发展的预测能力。当小狗站在陷阱旁边时,小象又满怀希望,那么小狗会掉进陷阱吗?对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就是要让他能够预测故事下一步会怎么样,给他小小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引起他对事物发展探究的好奇。果然小狗用鼻子闻了闻陷阱,撒了尿走了。在这儿故事节奏要发生变化了。一个故事一直保持同样的节奏,就不那么吸引孩子了。故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此时来了两只鸭子,在鸭子站在陷阱边时,你看到绿树的形状和那双露着的小眼睛,就知道小象有多么激动和紧张。鸭子毫不知情地嘎嘎叫着,不断接近陷阱,一只鸭子一只脚已经踏空,马上就要跌进去了!读者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但画家在紧张的氛围中仍不忘在图中隐藏一个小小的秘密。没有发现吗?没关系,等会儿再说,先翻过来看看鸭子跌进去没……可是翻到下一页,却看到鸭子惊慌失措地掉头向回跑!原因何在?哈哈,原来从陷阱里跳出一群小鼹鼠。此时可以再回翻到前一页,原来,在鸭子迈向陷阱时,在图画的左下角已经有了预示,一只小鼹鼠正在打洞,马上要和陷阱打通了。读者就是这么边读边学习观察和思考的。


    这次小象又失望了,不仅是失望,而是没希望了,因为陷阱塌了,再也不能玩了。对于成年人来说,重新挖就好了,可是对于孩子,好玩劲头过去了,就没兴致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小动物的心理活动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让孩子们在故事里找到了自己。故事很契合三岁左右孩子的心理。此时来了小猪父子,发现了眼前的水坑,迫不及待地跳了进去,连跟小象打招呼都没顾上。“呼噜,呼噜,呼噜……‘哇哦,好舒服啊!’小猪父子在里面玩了起来。”故事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画都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着猪的习性,这也符合两到三岁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看到这儿大家是否想起《小猪变形记》中的小猪,经历了模仿长颈鹿、斑马、袋鼠、鹦鹉等各种动物,最后还是感觉在泥潭里打滚最快乐。它们在泥坑里快乐地翻滚,吸引来了好多的动物,有刚才图画中出现的的小蚂蚁、兔子、鸭子、狗、鼹鼠,也有很多很多刚才没见过的。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来找一找水坑里都有谁吧?这下小象再也不想陷阱的事了,也想跳进水坑玩个痛快! 


    “原来陷阱可以变成如此快乐的大水坑!”可是玩够了,这么脏兮兮回家可是不行的呀!不要说让爸爸妈妈看见了肯定要臭骂一顿,单说这么脏兮兮的,浑身都是看不见的细菌,吃到嘴里那可是要生病的。所以一定别忘了回家之前冲个澡,让自己变得干干净净的,这样明天就还可以跑出来玩。


    故事读完了,翻到封底,我们看到小象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睁着,舒服的躺着,只怕小象又在琢磨什么恶作剧吧?可是,你一定发现正在小象的下面挖洞的那只小鼹鼠了,说不定小象恶作剧没搞成,自己反而掉进了鼹鼠挖的陷阱里!


    这个故事就是一场游戏。故事中小象的形象让我们忍俊不禁,想到我们的孩子,想到我们自己在这么大时曾经历过的、做过的那些可笑、可爱、还有点不好意思,又难忘的“糗事”。小象挖了一个陷阱,想让小朋友掉进去,看似办了一件坏事,但是对小象,对孩子来说,这只是在做游戏,在调皮的嬉戏,是没有一点坏心眼在里面的。我们的童年都有这样的记忆,在小伙伴要经过的路上挖一个那时以为很大,其实很小的坑,在坑的表面用杂草和干土伪装得和地面一模一样。然后躲到墙角,等着小伙伴踏进去……然后我们大笑着跳出来,或是失望地离去。非常简单有趣的故事,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孩子以游戏为生活的天性。是的!游戏就是孩子生活的全部。而这本书就是用清新的文字、和谐的色彩带孩子畅快地做了一次游戏。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