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BN :978-7-5545-6823-1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8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8.00 RMB
“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多么肯定而自信的声音。当孩子对你说出这句话时,哪怕他的主意非常幼稚,明显行不通,你会用你丰富的人生经验否定他的想法吗?
《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是荷兰插画家罗埃尔•塞德尔创作的绘本。一翻开书,前环衬上的美丽村庄就让人心旷神怡,“青草味”扑面而来。结合封面,我们大概可以猜到——这个故事跟骑车郊游有关。
在大卫小的时候,一切都听从爸爸妈妈的安排,自己该坐在自行车上的哪个位置也是如此。现在,大卫“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爸爸也没有阻止小小的他那些大大的想法。
这是一个懂教育的爸爸,是他让这个故事转了起来。如果没有爸爸的格局,大卫在第一轮失败后恐怕就得老实待着了。因为爸爸默默的支持,大卫才有了不断尝试的可能。
在经历了一番折腾之后,大卫采用的方案其实就是最初爸爸安排的方案,但是,他觉得这个方案目前是他心中的最佳方案,而经过试错后的大卫也理解了这么安排的理由,现在,他已经不是最初只听从安排、不懂其道理的男孩,他现在是一个会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及时调整的男孩,他现在充满了自信。当他下次遇到难题时,一定会做得更好!
请把获取胜利的成就感交给孩子。让孩子去行动,去试错,去创造,体验自己可以想出更佳办法的绝妙感受。他一定会露出像大卫那样的笑容,那么舒心,那么自得。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大卫和他的爸爸,还有家里的大狗牧夫一起骑车郊游的故事。由于他们每次出游都是爸爸坐在最前面骑自行车,大卫坐在爸爸身后的儿童座椅上,牧夫则坐在自行车后面拖拽的车斗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卫现在对座位的安排感到不满意,他很想坐到最前面去。于是,这次由他来安排座位。但是,他们在途中经历了不少波折。每次遇到问题,大卫都及时做调整,因为他又有了一个“更好的主意”。最后,他们愉快地完成了这次骑车之旅。
这本书告诉读者,孩子提出挑战、不断试错、勇于尝试,将会得到一个最佳方案,哪怕这就是最开始别人想出来的方法,但却是由他自己思考和实践后的结果,是经过努力而得到的成果,值得鼓励。他将成为积极思考、勇于试错、执行力强的行动派,在行动中学习,并且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别人的做法,因为每一种方法都值得被尊重。
小小的大卫提出了很多的办法,爸爸耐心地等待他找到最佳方案,我们作为父母也应该学学这位爸爸,不要总是觉得孩子小就觉得他是在胡闹,要给孩子提出质疑的信心,要巧妙地协助他完成探索,这样,孩子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最终才会像大卫那样充满自信的迎接下一次挑战。
大卫总是有一个“更好的主意”,他深深地为自己感到骄傲,瞧他最后搂着爸爸的样子就知道了。大卫觉得自己很棒!
——读者评论
-
编辑推荐 《试错后的孩子,已不是原来的那个他》作者:图小文 童书编辑
“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多么肯定而自信的声音。当孩子对你说出这句话时,哪怕他的主意非常幼稚,明显行不通,你会用你丰富的人生经验否定他的想法吗?
《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是荷兰插画家罗埃尔•塞德尔创作的绘本。一翻开书,前环衬上的美丽村庄就让人心旷神怡,“青草味”扑面而来。结合封面,我们大概可以猜到——这个故事跟骑车郊游有关。而接下来的骑行路线,我们还可以对照环衬上的全景图,找到主人公所在的位置。
在故事的开始,爸爸要带着大卫和他们家的大狗——牧夫一起去郊游,交通工具是一辆带儿童座椅的自行车,后面还挂着一个拖斗。按照一直以来的惯例,爸爸坐在自行车的前座上,大卫坐在后座上,牧夫则坐在拖斗里。
不过,随着大卫渐渐长大,他现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对之前的“排兵布阵”不太满意,觉得自己坐在爸爸后面,前面的视线被爸爸挡住,很不舒服。他有了一个“更好的主意”!他想跟爸爸交换座位,自己坐到最前面蹬自行车。我们来看看爸爸的反应。他明明知道目前的方法就是绝佳方案,但他没有阻止大卫,而是让孩子去做、去试,让他看看自己的方法能否行得通。可惜,第一次换座没成功,大卫没掌握好方向,大家摔到了坡下,幸好只是一个小坡。
第一个方法不成功没关系,大卫摸着自己的下巴又开始琢磨。怎么调整才能更好呢?他觉得第一次失败是因为爸爸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他的体型太大了,使得自行车摇晃,而自己的力量太小,没法保持平衡。很快,大卫又想到了一个“更好的主意”。但是,又出现了新的状况……
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后,大卫终于想明白了——应该让力气最大的爸爸来蹬自行车,确保前行的动力;让左摇右摆的牧夫坐在最后面的拖斗里也是最合适的,这样它才不容易掉下车去;而自己呢,坐在他们中间的儿童座椅上才是最佳方案。
回头数一数,他们一共换了几次座位?以A代表爸爸,B代表大卫,C代表牧夫,他们最开始的座位顺序是:ABC。根据大卫的方法,他们一共调整了五次座位顺序:BAC→BCA→CBA→ACB→ABC,最后,大家又回到了最开始的位置,跟出门时的座位顺序一模一样。
看起来,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这孩子真是瞎折腾!但是,经过这一番折腾,大卫已经不再是最开始只知道坐在儿童座椅上的那个大卫了。他变得更会想办法,有耐心,内心更强大了。他通过提出质疑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想出了新的方法,并且大胆尝试,面对失败时,他继续思考,想出下一个“更好的主意”,继续试……他没有吹牛,一直在行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错,最终找到了最佳方案,并且深深地为自己感到骄傲,瞧他最后搂着爸爸的样子就知道了。大卫觉得自己很棒!
大卫的爸爸也很棒,全程没有阻止,没有责怪,没有“剧透”,在大卫试错的过程中一直在旁边帮他“修补”,最后没有抢功,也没有“补刀”,说一些打击孩子积极能动性的话,比如“我早就知道……”。这是一个懂教育的爸爸,是他让这个故事转了起来。如果没有爸爸的格局,大卫在第一轮失败后恐怕就得老实待着了。因为爸爸默默的支持,大卫才有了不断尝试的可能。
也许,孩子的最佳方案就是最开始大人使用的方法,但是,经过这一轮的质疑、实践、改良,孩子才弄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方法是最好的。在下一次遇到问题时,他会继续尝试,也许还会找到更优秀的方法,因为他充满了自信,他有行动力。
不试错永远不知道正确的方法有多么珍贵。在孩子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他不仅获得了新的能力,也更能理解、包容他人,因为他知道每一种方法都值得我们尊重。
父母的成就感不应来自于自己知道得比孩子多,而是培养出一个可以自主学习、不怕碰壁、有行动力、可以解决问题的孩子。请把获取胜利果实的成就感交给孩子。让孩子去行动,去试错,去创造,体验自己可以想出更佳办法的绝妙感受。父母就大方地、真诚地对他说一声:“你真的很棒!”他一定会露出像大卫那样的笑容,那么舒心,那么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