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 我的城市会说话
  • 我的森林是绿色的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妈妈的红沙发
  • 雪花人
  • 天空在脚下
  • 让路给小鸭子
推荐理由

这本绘本通过一个女孩对大海的描绘,展示了大海的多样性和美丽,激励孩子去欣赏和尊重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身有残疾的女孩,她用诗意的方式描述着她所感知到的大海,享受海边的一天。书中对蓝色大海的描述细节满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感受和欣赏周围环境。


本书在故事中展现了海洋和自然的美,适用于自然教育和户外课堂教学,也适合孩子的自然学科课程、有关海洋和海滨的生活课程的学习。书中使用的形容词和诗意的文字可以激发孩子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内容介绍

这本图画书描绘了一个女孩对她所热爱的迷人大海的探索,极富诗意。身有残疾的女孩与母亲开启了一天海滩之旅,她用简练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着她热爱的大海,从声音到颜色,一切都逃不过女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欣赏。她的大海“又黏又滑”,“又粗又涩”,她的大海既“闪闪发亮”也“黯淡无光”;她的大海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因为它“会飞溅,会拍打,会回响,会尖叫”;她的大海还有着如此多的色彩:“活力四射的粉”“锈迹斑斑的橙”“颜色褪去的白”“光滑锃亮的绿”……但它“主要还是蓝色的”。一天时间很快结束了,女孩已经开始期待下次的海滩之行了。


作者简介
  • 文作者达伦•勒伯夫,自幼喜欢绘画、户外探索。他在加拿大格兰特•麦克尤恩大学学习艺术和设计后,加入皇家泰瑞尔博物馆担任展览设计师。2006年,他开始环球旅行,先后在越南、中国香港等地生活,成为了一名国际知名摄影师。2015年,他回到北温哥华,开始绘本创作工作。他和家人住在阿尔伯塔省的埃德蒙顿。


  • 图作者阿什莉•巴伦,自幼酷爱文学、艺术,2007年毕业于安大略艺术与设计学院插画专业。她曾为十多本儿童图画书绘制插画,尤其擅长剪纸拼贴画,目前居住在多伦多。

精彩书评

《我的大海是蓝色的》是一本值得所有年龄段的人反复阅读的绘本,它的视觉信息足够丰富,语言足够凝练,是启发孩子对世界进行整体性理解的良好范本。同时,它在细节上足够充分,让图画尽量实现极致的寓意表达,这使得它同样适合成年人去反复咀嚼、思考,成为亲子阅读、独立省思的绝佳材料。绘本以一位残障女孩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她眼中的大海”,同样也呈现了女孩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不知道女孩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具体有着怎样的设想,一如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期待一样:我们所向往的那个更好的世界,一定有着如大海一般包容的底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师赵勇帅  


这本绘本讲述的犹如一场欢乐的海边冒险。

——《科克斯书评》


这是一本让人感到非常愉悦的绘本。

——《书单》杂志


无论你年龄多大,只要你热爱大海,都会为书中生动的色彩、美丽的文字感到赞叹,这些色彩和文字搭建出了可爱、惬意的海边一天。

——《学校图书馆期刊》


在《我的大海是蓝色的》一书中,文图完美契合,文作者达伦•勒伯夫、图作者阿什莉•巴伦透过诗意的文字以及水彩、彩铅、拼贴画构成的精美插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边一日。

——加拿大《环球邮报》


《我的大海是蓝色的》讲述的并非一个故事,而是一种体验,文字精准简洁,插图栩栩如生。

——《加拿大童书评论》杂志


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你都会在阅读完《我的大海是蓝色的》之后对大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加拿大海洋社科杂志Hakai Magazine


这本书是一封甜美的情书,献给永远在变化、包含了许多美好事物的壮丽大海。这本书是一阙对美丽大海的颂歌,同时它也真实地捕捉到了海边一日的有趣之处。我完全理解孩子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因为我也同样热爱大海。书中的插图精美独特,这些精心剪裁的画纸应该花了很多时间才被完美地拼贴在一起。这些插图体现了故事的精髓。我知道插画家阿什莉•巴伦喜欢沿着她的“大海”——安大略湖骑车。我就住在安大略湖的另一边,我也把它视为我的大海,尽管它是一个大湖,但它的确非常像大海。

——亚马逊读者


《我的大海是蓝色的》讲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故事,展示了观察和描述的力量。书中使用的词汇非常美,可以引发对各种词汇含义的讨论。这本图画书非常适合孩子们在小学课堂朗读,也适合孩子们在去海边度假前阅读。我绝对推荐这本书。

——亚马逊读者


内页展示
导读
  • 专家推荐 《不设限的人生宽广如海》
    作者:赵勇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师

    《我的大海是蓝色的》是一本值得所有年龄段的人反复阅读的绘本,它的视觉信息足够丰富,语言足够凝练,是启发孩子对世界进行整体性理解的良好范本。同时,它在细节上足够充分,让图画尽量实现极致的寓意表达,这使得它同样适合成年人去反复咀嚼、思考,成为亲子阅读、独立省思的绝佳材料。


    绘本以一位残障女孩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她眼中的大海”,同样也呈现了女孩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女孩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她是一位肢体残障者——因为她使用肘部拐杖来辅助行走,女孩的残障程度可能并没有太严重,但与残障为伴的生活依然给女孩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也赋予了她理解世界的更丰富的视角。在绘本头两页中,女孩和亲人一起前往大海,第一个跨页中通往大海的路是一条曲折的小径,小径的尽头露出一小块大海的样貌,“这是我的大海”。在视觉上,蓝色的海洋仅仅占据了画面的极小一部分,小径周围被大量的植被和黄沙覆盖了。这似乎也和小女孩的日常生活有着相似之处:路很窄、障碍很多。在主流文化对残障世界的臆想中,残障生活应该只是一条很窄很局限的路,即使尽头的大海,也似乎显得那么小、那么远。这是主流文化对残障世界的习惯性“假想”,主流文化也因此制造了太多对残障的“狭窄”认知与理解。在第二个跨页,女孩说“这才是我的大海”。我们看到画面开阔,颜色也更加丰富了。在小女孩的眼中,这才是她的“大海”。这意味着,在残障者看来,他们的“世界”可以更宽广、更丰富,可以五颜六色,可以喧嚣热闹。这既是他们心中对自己生活的理解,也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期待:他们希望自己不要因残障而被设定人生、被估低期待。第二页为整本绘本接下来对“大海”的描述奠定了总体基调:小女孩展开了她对自己心目中“大海”——也是她所理解的生活——极其丰富和富有诗意的理解。


    对生活的理解与适应是每个人从幼年到成年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不论性别、民族、文化背景、残障与否,而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斥着独属于自己的特点。女孩的生活无法摆脱行动受限所导致的残障①,然而这并不应该成为她人生的“限制”。女孩的生活和大多数同龄人的生活是类似的,生活总是有着诸多不同的侧面,就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理解生活。就像大海有着各种各样的样貌和特征,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感官体验一样: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很小;有时候很浅,有时候很深;有时候黏黏糊糊,有时候滑滑溜溜;有时候亮闪闪的,有时候暗乎乎的;有时候干巴巴的,有时候湿漉漉的;有时候腥臭难闻,有时候清新扑鼻……大海包容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物体:圆的方的,直的弯的;大海也似乎有着自己的性格:会笑会唱,也会沉默;时而满满当当(涨潮),时而空空荡荡(落潮),时而又起伏不定。在孩子的心中,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大海也不例外。在接近完美的画面和细节展示中,绘本呈现出来的大海完全是一个有着丰富细节的生命体,而不只是一幅景色或一处自然物产。在对生命的理解中,女孩为读者展示出来的大海的性格与所有儿童的感受并没有任何不同,甚至,当我们沉浸在女孩对大海如此丰富的理解中的时候,早已经忘记她手中的拐杖。


    大海,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依然是它的颜色:蓝色。这种蓝色既是海洋的自然特征,也是观看海洋的人的心境:它是深沉的蓝、静谧的蓝、喧闹的蓝、无尽的蓝。当我们久居城市、俗务缠身,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大海带来的治愈感,那种一望无际的单纯的蓝色,可以在一瞬间将人心中复杂的烦恼湮没、吹尽。女孩在满眼的蓝色中,体验着这种治愈感,同时也看到了更丰富的世界:粉、橙、白、红、灰、绿……这些颜色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精神上的灵感。的确,在一个行动功能受限的世界中生活,时常有这种体验——或言之一种美妙的想象。在有限的活动空间中,我们总是可以将不同维度的信息实现联通,我们会觉得数字是有颜色的、觉得院子里的花坛是一个神奇的城堡,蚂蚁、蚊子、自己手指扮演的小人……都可以在这个城堡里生活,就像小女孩将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意义联系起来一样。这些生动的颜色远远超出了大海的范畴,走向了女孩的心灵世界。尽管大海有这么多的五颜六色的感觉,但女孩说“不过,它主要还是蓝色的”。是的,很多的“与众不同”,可能是残障带来的,也可能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所特有的。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但它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童年”。


    好了,到这里,这本图画书也要接近尾声了,画面展示给我们的是大海温馨的粉红、橙黄和底层的蓝色,这些颜色相互掺杂在一起,融合在傍晚霞光中的海面。女孩依偎着亲人,走在回去的小径上,小径的周围杂草与黄沙交错,远处的大海成为她们的背景与底色。也许小径依然代表着充满挑战的现实世界:残障者的处境依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甚至阻碍,但现实的底色终究要回归包容、融合。就像女孩说的:“我的大海总是不一样……我很想知道,我的大海明天会是什么样。”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我们不知道女孩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具体有着怎样的设想,一如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期待一样:我们所向往的那个更好的世界,一定有着如大海一般包容的底色。



    作者注:这里不是“残障导致了行动受限”而是“行动受限导致了残障”,这很重要。这一逻辑的理论基础是残障的“社会模式”,该模式认为残障是由于不完善的社会组织对身体损伤个体考虑太少,进而把他们隔离于主流社会活动之外,因此残障是一种社会排斥的“结果”,而非残障者无法参与社会活动的原因。残障的“社会模式”为人们洞察现代社会中的残障提供了新的视角。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