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那边有什么? 文 : 猫九 图 : 猫九
  • ISBN    :978-7-5545-9513-8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20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53.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奥莉薇
  • 海底的秘密
  • 华夫先生!
  • 等待
  • 妈妈的红沙发
  • 雪花人
推荐理由

看不见的那边有什么?

床板下面,是通往地心的入口吗?

云朵后面,是开在天空中的游乐园吗?

鞋柜里又藏着什么?

你家是不是也有一个“问题小孩”,总是不停地问东问西?


《看不见的那边有什么?》这本原创绘本,把孩子创意爆棚的脑洞搬到故事里。


每一个“看不见的那边”都像一个谜题,“我来想象答案”是孩子特殊的解谜方式。孩子用自己熟悉的元素去解释陌生的现象,这种自发的探索,增强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为未来的创造力打下基础。


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畅游、狂欢,把对世界的好奇,转化成探索的动力。面对他们的奇思妙想,我们不需要给出现成的答案,提问本身就是探索的起点,而回答问题的过程,则是一次脑洞大开的愉快经历。通过共读绘本,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想象来解读世界,用发散性思维,勾勒出他们眼中的神奇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选择了线条简洁、造型夸张、色彩鲜明的绘画风格,用大画幅呈现出一个个瑰丽的、令人瞠目又不乏童趣与小幽默的画面,为孩子提供了想象驰骋的大空间。故事从日常生活出发,让孩子更容易带入自己的视角,产生共鸣,感受到自己小脑袋瓜里奇奇怪怪的问题和想象得到重视,鼓励他们尽情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童趣满满的绘本。主人公是个好奇心爆棚的小男孩,他的小脑袋里总有一连串问号:床板下面会不会藏着通往地心的神秘入口?云朵后面是不是有座空中游乐园?鞋柜里是不是躲着小精灵?带着这些奇思妙想,小男孩开启了一场有趣的探索。他用想象去发现平凡现实中的神奇,即便没有标准答案,眼中的世界也变得更加五彩斑斓。保持好奇心,每个普通的日常角落,都可能藏着超棒的惊喜!

作者简介
  • 猫九,原名李良柱,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自幼喜欢绘画,在建筑设计公司工作近十年后终于转行成为自由插画师、儿童绘本创作者。平日喜欢穿梭于市井小巷写生,善于挖掘细节,通过不同角度描绘生活。画风细腻、纯真,充满烟火气。其作品荣获Hiii Illustration商业应用类最佳作品奖,入围第三届全国插画扶持计划(CIAC),入选2025 BIBF国际插画大赛短名单。已出版绘本作品有《生命演化中的基因智慧》《夏虫语冰》《雨》《我上九天揽月回》。

精彩书评

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说过,想象力是孩子与现实世界建立关系的桥梁。当孩子能够自由地想象,他们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与出路。


《看不见的那边有什么?》不是要告诉孩子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要传达一个态度:你可以去问,你可以去想,你的奇思妙想值得被珍惜。这正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使命——守护孩子内心那片好奇的原野,让想象力的种子自由生长。

——资深育儿媒体人 钟煜


内页展示
导读
  • 专家推荐 《陪孩子一起,踏上瑰丽的想象之旅》
    作者:钟煜 资深育儿媒体人

    作为家长或者老师,你一定被孩子问过:“那边有什么?”越是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越刺激孩子的探索欲,推动他们不停地追问。或许正因为如此,在儿童文学的长河中,“看不见的那边”始终是一个动人的母题。


    《纳尼亚传奇》里的衣橱,通向一个瑰丽的奇幻王国。《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兔子洞,引领女孩跌入逻辑颠倒的仙境。还有一本不那么流行但非常迷人的儿童小说《鬼妈妈》,它是英国当代著名幻想文学大师尼尔·盖曼的代表作之一。这个故事的起点,也是一个小女孩发现家中有一扇暗门,通向“另一个世界”。


    这些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正是它们触碰到了人类想象力最本能的源泉:当我们的视线被阻挡,心灵就一定会飞翔,脑海里会不受控制地冒出疑问——那边,会有什么?


    绘本《看不见的那边有什么?》正是从这样一个切入点开始的。


    一个小男孩,总是在日常生活的缝隙里停下脚步,点燃好奇心,推开想象的大门。在家里,他俯身盯着床下的黑暗角落:是不是那里就是通向地心的入口?站在鞋柜前,他想象里面藏着一片秘密王国。望着天空中的云朵,他猜测云的背面是不是有各种好玩的秋千和滑梯,是不是一座天空游乐场。


    当他走出家门,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高高的楼房后面,会不会有一个秘密基地?


    长长的围墙外面,会不会就是海洋?那里正拍打着惊涛骇浪,有神秘巨兽潜伏其中?


    那片树丛里呢?会不会藏着什么奇特的小动物,等着和他一起玩呢?


    在游乐场里,他干脆把自己放进了想象的场景——和小动物们一起经历一场刺激又好玩的冒险。直到回到家,他的脑海里依旧回荡着那个问题:看不见的那边有什么?


    在儿童心理学里,孩子对“未知”的好奇并不是单纯的“怕黑”或者“胡思乱想”,而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练习。他们正在尝试用有限的经验去填补无限的空白。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思维有一个典型特点: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元素去解释陌生的现象。正因如此,孩子会把床底下联想成地心入口,把云的背面联想成游乐场。这些答案,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创造力迸发出的火花。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正经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每一个“看不见的那边”都像一个谜题,而“我来想象答案”就是他们解谜的方式。这种自发的探索,塑造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也为未来的创造力打下了基础。


    跟随孩子的想象,作者选择了线条简洁、造型夸张、色彩鲜明的绘画风格,用大画幅呈现出一个个瑰丽的、令人瞠目又不乏童趣与小幽默的画面。这既为孩子提供了想象驰骋的大空间,也因为充满耐人寻味或让人忍俊不禁的小细节,让有不同阅读能力、不同喜好的孩子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并在与小主人公一同探寻答案的过程中,获得充实的满足感。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另一种场景——


    孩子兴奋地跑来告诉你:“妈妈,我觉得那朵云后面藏着一条龙!”


    而大人下意识的回应大概率是:“瞎说,别乱想了,快去写作业。”


    这一句看似随口的否定,可能就会在孩子心里悄悄关上了一道门。他会想:我的想法是不是很奇怪?他会觉得没有人在意他的想法。


    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孩子这样问,可能不是要你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希望你和他一起在想象中遨游。很多时候,提问本身就是探索的起点,而回答的过程,就是一次脑洞大开的愉快经历。


    你完全可以这样回应:“哇,那条龙会是什么颜色的呢?有翅膀吗?”或者问问孩子:“如果真有龙,你敢不敢骑上去飞一圈?”这种互动,不仅让孩子的幻想得到尊重,也让亲子关系在共享想象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紧密。


    这本绘本的文字不多,几乎是以图像为主。留白的叙事方式,恰恰对应了孩子想象力的特质——少一点儿解释,多一点儿空间。画面里,小男孩的思绪跳跃、日常场景与奇幻想象交织在一起,带领小读者去感受那种“想一想,就飞起来了”的自由。


    在亲子共读时,大人不妨停下来,和孩子一起提出问题:


    你觉得床下面有什么呢?


    云彩背面会不会藏着别的东西?


    如果围墙外真有大海,你会带什么去探险?


    …………


    每一次提问,都是在帮孩子练习想象,也是在帮他们学习如何表达自我。


    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说过,想象力是孩子与现实世界建立关系的桥梁。当孩子能够自由地想象,他们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与出路。


    《看不见的那边有什么?》不是要告诉孩子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要传达一个态度:你可以去问,你可以去想,你的奇思妙想值得被珍惜。这正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使命——守护孩子内心那片好奇的原野,让想象力的种子自由生长。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