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苹果:海莉·塔布曼 An Apple for Harriet Tubman 文 : [美] 葛兰妮蒂•提莉•特纳 图 : [美] 苏珊•基特 译者:刘淸彦
  • ISBN    :978-7-5502-0652-6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9.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奥莉薇
  • 海底的秘密
  • 华夫先生!
  • 等待
  • 妈妈的红沙发
  • 雪花人
推荐理由

海莉•塔布曼,她是地下铁路最伟大的“车掌”,被称为“黑奴的摩西”,引领自己的族人脱离奴役,是人们心目中的女英雄。本书内容源于海莉曾外甥女讲述的关于苹果的故事。小时候,海莉对一个苹果的渴望,更是对自由的无限期许。全书采用写实的绘画手法,有着触碰心灵的力量。

内容介绍

一八二○年,海莉出生在一个奴隶家庭。她的父母都是博迪斯农场的奴隶。奴隶的生活非常辛苦,他们要砍树、清理沼泽、照料烟草田,小孩子也不例外。摘苹果是海莉最喜欢的工作。她很想知道苹果的滋味,是不是像它看起来一样香甜可口。几年后,海莉嫁给一个名叫约翰.塔布曼的自由男人。一八四九年,她得知自己将被主人卖到南方,决定采取行动。她穿越浓密的树林和冰冷的沼泽,在黑夜中渡河,终于获得自由。但是海莉并不快乐,她的家人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海莉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带领族人脱离奴隶生活……

作者简介
  • 葛兰妮蒂•提莉•特纳,1955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的森林湖学院,同年,马丁•路德•金博士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发动公车罢乘运动,抵制种族隔离的法令。葛兰妮蒂的父亲约翰•特纳在金博士的委托下,出任南方基督教领袖联盟的执行长。葛兰妮蒂不仅从事教育工作,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出版了许多关于“地下铁路”的书籍,并四处演讲。现居住于美国伊利诺州惠顿市。


  • 苏珊•基特,插画家与人物肖像画家,在美国雪城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现与丈夫和两个女儿住在纽约州的雪城。他们的家就在地下铁路雪城站──罗根之家的附近,上百位逃亡的奴隶曾经在此避难,许多人也曾受过海莉•塔布曼的帮助。


精彩书评

这本书为家长、老师和孩子提供了很多可以谈论的话题,比如奴隶制、种族、自由和英雄主义等等,它非常巧妙地阐释了复杂的主题,为孩子呈现了海莉与众不同的人生,尽管她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相去甚远。               

——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

这个故事细节饱满,从起笔主人公想吃苹果到结尾和别人分享苹果,在这段历程里,塔布曼争取到了最宝贵的自由,也带领族人摆脱了被奴役的生活,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勇气。                             

——美国《书单》杂志

内页展示
导读
  • 图画赏析 《给画面插上写实与象征的双翼》
    作者:李雪梅 儿童美育工作者

    苹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但你知道吗,有的人却为它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自由的苹果》是一本与众不同的童书,无论是故事情节、绘画手法、陈述方式,还是风格呈现,似乎都与我们这个热闹的、喧哗的、浮华的社会有一段距离。阅读时,我们这些当妈妈的,可能还会唤起记忆中翻看小人书的感觉,仿佛还能听到月光下老黑人在密西西比河畔吟唱的温情与沉重。


    很少有童书用写实的形式来呈现。很少有童书敢用写实的形式来呈现。很少有童书愿意用写实的形式来呈现。


    因为这需要作者有更高的驾驭造型与色彩的能力、更缜密的构思、更认真的创作态度、更长的创作时间……我深深地向绘者苏珊•基特致敬,她用这种辛劳而严谨的创作,真正用心、用呼吸、用思想、用笔触去贴近传记绘本的女主人公海莉•塔布曼,把她从尘封的历史中呼唤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我觉得苏珊•基特真的是一位灵魂的探索者。


    西方美术史中表现农民(或底层劳动人民)的画家也有很多,每个人的风格各有不同:我们最熟悉的《晚祷》和《拾穗》是米勒的作品,他笔下的农民充满着贵族般的温情与优雅、轻松与闲适;勃鲁盖尔笔下的农民简单而快乐、粗犷而热烈;梵高早期笔下的劳动者充满着愁苦与卑微、纠结与绝望。从某种程度上说,奴隶和农民一样辛劳,因为他们每天做的是最脏、最累、最繁重、最贴近土地的工作,而他们的身份地位还远远不如农民,因为他们少了最最可贵的自由。这一点,苏珊•基特在绘制中拿捏得很精准,人物造型像梵高早期《吃土豆的人》一样,有力的笔触感与转折感,预示着他们简单的生活、耿直的性格。苏珊并非一味用沉重的色调来营造苦难,而是运用了大量强烈的对比色。仔细看看,你几乎在每一篇上都能看到浓重的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这样强烈的对比冲击着我们的视线,读者既能感受到沉重的令人窒息的心理压力,又能感受到一种充满希望的动力。这种“沉重的心理压力”与反之而来的“希望的动力”应该正是主人公海莉身体里不断激荡涌动的吧,这是一种对美好自由的憧憬、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仅体现在色彩的运用上,也体现在人物表情以及构图布局中。比如开篇那一幅全家福,孩子们天真无忧的眼神,和妈妈那凝重的仿佛望得见前路苦难的双眸的对比;比如阳光下绿色田野中恣意生长的植物的曲线与远远山坡上高高骑在马背上的主人僵直的脊背的对比;比如幼年的海莉怀抱着苏珊小姐的宝宝,海莉眼中的茫然与睡莲般娇嫩的宝宝的宁静的对比,海莉的粗布衣裳与宝宝洁净柔软的衣服质感上的对比;比如同样是全家福的场面,开篇布局相对呆板的构图与书中间海莉帮助其他的奴隶们举家逃脱苦难后合家团聚的群雕式的欢欣的画面的对比;甚至小海莉孤单地抚摸着枝头红红的苹果的画面与结尾处海莉和街坊邻居朋友们分享成熟的果实的画面的对比……这前前后后多个细节的对比无一不是撼动人心灵的,无一不彰显着作者独特的创作理念。


    除了对比,绘画作者苏珊•基特也应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比如小小的海莉站在果园里,抬起手来爱惜地抚触着苹果,她手里的苹果小小的,就像她的心情,那么的、那么的小心翼翼;而画面左侧,当然也是离观者近处,红红的苹果大大的,这种大与小的对比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空间表现的需要,它体现的,是心灵上的向往—对甜甜苹果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如果实累累的枝头,蓝色翅膀的小鸟振翅飞翔。不要以为这只是自然景观,同样的情景在结尾中再次出现,它预示着自由的美好与可贵,这是对自由生命、自由精神的歌颂。再比如海莉经历了万分惊险,终于逃到“安全之家”,远远的房顶上方那颗明亮的北极星耀眼地闪烁着。那是希望的星啊,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一定都有这样一颗希望之星,引领你走向自由之路,不管这自由是生命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还是理想的自由。


    比如在书的最后,一对年迈的老人坐在阳光下的长椅上,穿着体面的礼服,正接过孩子们递过来的苹果。体面的服装之于海莉以及那一代历经苦难的奴隶来说,不仅是服饰的改变,身份的认同,更是一种尊严的实现!对于孩子而言,递过来的或许只是一颗苹果,而对于他们,我相信该是百感交集,因为这是自由的苹果,是浸透着生命的甜美的自由的苹果。海莉把自由带给了自己,更把自由传给了后代!美国作家马拉默德曾经说过:“自由的目的是为他人创造自由。”这话用在海莉身上再恰当不过。


    传记绘本最可贵的是心灵的沟通与传达,绘画作者苏珊•基特就住在纽约州的雪城,她的家就在地下铁路雪城站—罗根之家的附近,上百位逃亡的奴隶曾经在此避难,许多人也曾受过海莉•塔布曼的帮助。虽然离南北战争已经跨越了很长的历史时间,但这样让人刻骨铭心的故事,依然对于今天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启迪意义。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