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596-0952-6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8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3.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大卫,不可以
  • 等待
  • 妈妈的红沙发
  • 让路给小鸭子
  • 幸福到站,请叫醒我
  • 安妮·弗兰克:密室里的女孩
  • 让我安静五分钟
  • 快乐的小熊系列(共10册)
  • 小意外,大发明——50个误打误撞的妙发现
推荐理由

童话作家粲然联手本《树叶》作者、

2014年第八届英国切尔滕纳姆插画奖获得者马岱姝共同创作

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相遇,

一段结伴同行的旅程,

那些最重要的记忆和约定,

送给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爸爸和小孩!


内容介绍

很久很久以前,

一个四处寻找宝贝的大人遇见一个小孩,

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

他们会是最好的旅伴吗?

大人、小孩最宝贝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旅伴》,

一个温暖动人的故事,

出自童话作家粲然,

由绘本小说《树叶》的作者、

2014年第八届英国切尔滕纳姆插画奖获得者马岱姝绘画。

送给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爸爸和小孩。

作者简介
  • 粲然,童书作家,家庭式幼儿园“三五锄”和亲子阅读推广计划“勇读者”工作室创办人,新浪微博2016十大影响力文化大V。出版有童话《妈妈菩萨孩子佛》、亲子共读笔记《抛向远方的锚》、亲子共读工具书《骑鲸之旅》(1、2)、亲子育儿读物《三五锄故事: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及多部小说。


  • 马岱姝,插画师和绘本作者。四川成都人,在英国留学生活多年,毕业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设计学硕士学位。曾为多本中英文杂志和文学图书创作封面和插画,并获得企鹅中国公司举办的图书封面设计大赛第一名。2014年出版首部绘本作品《树叶》,其中的两幅插画于同年荣获第八届英国切尔滕纳姆年度插画奖。现居于西班牙巴塞罗那。


精彩书评

每一代人都在学习—怎么爱爸爸,怎么和爸爸相处,怎么了无遗憾地和爸爸告别;怎么爱孩子,怎么和孩子相处,怎么了无遗憾地和孩子告别。

希望这个讲述父爱的故事,能抵达每一个在父子关系中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人的心底。

——粲然 童书作家

一个动人的关于父亲和孩子关系的故事,是对“成为父亲的过程”的一次新鲜表达。我相信,大人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鼓舞和启发。

——克里斯•霍顿(爱尔兰著名图画书作家、美国《时代周刊》“设计100人”)

《旅伴》 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爸爸如何登上孩子生命舞台的故事。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意义并不在于他给家里挣得了多少财富,也不是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给孩子打开一扇窗,让孩子看到家以外的宏大世界。

——严霄菲  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


内页展示
导读
  • 创作后记 《致读这本书的大人和孩子们》
    作者:粲然 童书作家、亲子阅读推广人

    我想写一篇小文,告诉你们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缘起


    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我们慢慢长大,就会发现,父爱和母爱非常不同。爸爸的爱究竟什么样?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漫长的一生中,爸爸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次数远比妈妈少多了。从这方面说,是不是孩子们对爸爸说“我爱你”的次数也要少很多呢?


    我曾经就是一个很少对爸爸说“我爱你”的孩子。


    小时候,我非常爱我的爸爸。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爸爸蹲在我的小马桶边,和我一起大声喊“嗯!嗯!”陪着我努力便便的样子;还记得在风雨天,他拉着我奋力爬坡的神情……我把这些回忆都写进了这个故事里。


    后来我长大了,和爸爸的关系竟然就渐渐生疏了。很多时候他说的话,我都认为“不对”,很多时候我做的事,他也认为“不对”。相互“反对”的次数多了,就离“爱”远了很多。实际上,“反对某些观点”和“深沉地爱一个人”以及“和一个人同路”之间没有绝对背反的关系。亲密关系里这重要的一课,我没有学好。


    再后来,爸爸突然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脑膜炎。他昏迷了很长时间,醒来时把很多人、很多事都忘记了。那时候我才知道,当对很重要的人说“我爱你”、“我们一起朝前走吧”——这些话的时候,并不仅仅是为了当下,为了证明此刻他充满你的心灵;也是为了在他日,无论遭遇什么形式的离别,我们都能确定地相信,彼此已经深深地慰藉过、陪伴过。


    关于这个话题,我和这本书的绘画作者马岱姝之间并无深谈。只有一两次,她淡淡说起年少失父对她的影响,从某个角度上说,这也是她被这个故事打动的原因。


    挫败和辜负是亲密关系中永恒的命题,所有的爱里都蕴含着无尽的遗憾。每一代人都在学习——怎么爱爸爸,怎么和爸爸相处,怎么了无遗憾地和爸爸告别;怎么爱孩子,怎么和孩子相处,怎么了无遗憾地和孩子告别。


    希望这个讲述父爱的故事,能抵达每一个在父子关系中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人的心底。


    过程


    我和马岱姝第一次见面是在三年前的一个初秋午后。


    我在雨中走了很长的路去约好的咖啡馆碰面。在路上,我发现自己的鞋子坏了,左脚鞋底脱胶。真够沮丧的!落座后,我就蹬掉鞋子,把脚翘得高高的。马岱姝是个清秀的、看起来柔弱的女孩儿。她俯下身,在她随身的大包里掏了很久,掏出一双很好看的平底拖鞋,递给我:“我刚买的。真巧,你鞋坏了,给你穿。”


    后来那双鞋陪我走了很长的路。


    每本书都要有一个负责任的编辑,《旅伴》这本书的编辑是一个叫郑先子的家伙。马岱姝一直旅居国外,我是千年宅,平时能让我们聚到一起十分不容易。转了年,大概初夏那会儿,碰巧岱姝在国内,我们得以约着一起住到江浙的深山客栈里。先子每天召集我们碰头,那段时间,《旅伴》这本书渐具雏形。


    客栈后面有条深溪,马岱姝每天去游泳。我带了我的小孩米尼一起,他天天在溪边打水漂、捉小鱼,以及对着对面的山谷编些妖怪故事吓唬自己。他害怕起来就躲进岱姝的怀里,他们在一起玩的样子,天真稚气得很。


    客栈里就我们几个人,孤零零的,好像我们各自在天南海北走了很长的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落脚在这里。举目四望是乌黑的群山和满天的繁星,听得见嘶嘶啾啾的虫鸣。


    岱姝画这本书画了两年多,数易其稿。我依稀听说她搬过几次家,颠簸劳顿,但一直在画。她和先子就这本书的意见也讨论过许多许多次,甚至做过大幅度的修改。也许没有她们俩,我会是那种“哇,赶紧把书出了,又赚钱又出名”的人吧。作者有时候是很脆弱的,所幸被她们鼓励着,我也坚持下来了。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在这本书漫长的成书过程中,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思考“旅伴”这个词的意义。在这一生中,我们会和许多人凑巧同路,父母、孩子、朋友……我们会和谁深刻联结、不离不弃?


    我想,只要决定结伴同行,哪怕一起经历道阻与风霜,经历灾难与无常,经历每一个平淡又芜杂的日夜,依然鼓起勇气要一起走下去的人——已是心灵珍贵的旅伴。


  • 专家推荐 《如何拥有“爸爸”这个名字》
    作者:严霄霏 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

    《旅伴》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爸爸如何登上孩子生命舞台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看似互不相干的大人和孩子开始结伴而行。大人目标明确——找宝贝,找值钱的金子。小孩懵懵懂懂跟着大人,也琢磨着什么是宝贝。他们一起走了很久,大人渐渐开始对小孩多了一些了解,只是,孩子眼里令人惊奇欣喜的东西在大人看来都很寻常。直到强盗的出现打破了平静——在这些评判什么东西值钱的行家眼里,大人找到的宝贝压根儿不值得抢,然而面对孩子的宝贝,他们却不知道用什么来衡量。终于,大人对孩子也好奇起来,这才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保存着那些他一直忽略的纯真,而他不经意付出的关爱始终都珍存在孩子心里,那是既宝贵又无法被夺走的东西。故事的结尾,孩子给了大人“爸爸”这个名字——在孩子看来比世上所有奇妙的事物加起来都更美好的名字……


    在现实中,男人成为父亲的过程似乎总要比妈妈们慢好几拍,他们照看孩子的方式也跟妈妈不一样——你几乎不能称之为照看,那漫不经心、神经大条的样子啊,不知道惹得妈妈们有多生气。这样的爸爸也许不够体贴,不够敏感,但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正是爸爸和妈妈的这种互补才营造出更好的环境。


    我们总是用“依恋”来形容孩子与妈妈之间的关系,父亲和孩子的关联就很难用这种“依恋”来描述,他们激起孩子的好奇,把孩子引向外面的世界,通过一次次的冒险去探寻自我的边界与极限,获得更大的成就感。爸爸带孩子时的嬉耍、玩闹、冒险……很多看似与养育无关的言行举止,却对孩子有莫大的影响,影响着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联结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意义并不在于他给家里挣得了多少财富,也不是像妈妈那样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给孩子打开一扇窗,让孩子看到家以外的宏大世界。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过的:“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这个故事里妈妈并没有出现,我想她应该是在故事外面悄悄观察着大人和孩子,再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结尾那歪歪扭扭的两个字“爸爸”,似乎预示着下一个故事即将开启: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对父亲的依恋比婴儿期更强一些。那么让我们期待着,当大人熟悉了他的新名字,当孩子又长大一些,那时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吧。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