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BN :978-7-5502-7293-4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9.80 RMB
《娜娜的一天 》是一本站在孩子视线,介绍一个普通孩子一天生活的温馨绘本。神泽利子用生动细腻的文字,写下了娜娜从早上到晚上一天的平实生活;林明子笔下的街景和背景图画,是大家所熟悉的林明子风格,细腻生动之余,还蕴藏了许多文字之外的小故事。
清早,妈妈上班后,娜娜坐上爸爸的自行车去幼儿园。出了门,向风儿道早安,和小巷口香烟店的老奶奶问好,娜娜开始了愉快的一天。在学校里,和朋友、老师们有说有笑地互动学习,傍晚和妈妈回家经过不同的商店,遇见不同的事物,又回到小巷的那家香烟店门口,和老奶奶互相关心问候,结束了一天的生活。神泽利子的文字,写下了娜娜一天的平实生活,林明子笔下生活感十足的街景和背景图画,蕴藏了许多文字之外的小故事。这是一本站在孩子的视线描绘的、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温馨成长绘本。
我所画的每一本绘本,都有我父母的爱在其中,每一本书都是我与已去世的双亲共同创作完成的。
——林明子
作为一名绘本画家,林明子的优秀,不仅体现在运用精湛的技艺去展现故事,再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生活,最可贵的是,她能“看见”儿童!因为画家知道,孩子成长中的每一天,都在热切和充满活力地探寻并发现着外面的世界,而这被发现的美妙的点点滴滴,就构成了孩子整个的世界。《娜娜的一天》也是有如此设计并呈现的,这也是林明子的作品深受孩子喜爱的原因吧!
——插画师、绘本画家:黄丽
作者神泽利子对儿童的了解,不仅处处体现于她对儿童意志的尊重,更体现在她对儿童心智发展外部环境的了解上。如呼吸般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一遍又一遍对礼貌用语温柔的提醒,张弛有度的稳定生活节奏,都为幼儿发展铺设了平静的外部环境,将外在的刺激和变化减到最低,孩子反而更能关注到内在的需求,而不被干扰、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成长本身,而这个,正是孩子情绪稳定的根源——安全感。
——深圳三叶草民间阅读推广创始人:李迪
-
阅读拓展 《发现孩子的每一天》作者:李迪 深圳三叶草民间阅读推广创始人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日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从每个人的所得来看,却未必如此。芝加哥大学的神经学家彼得·胡滕洛赫尔关于大脑发育关键阶段突触连接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孩子到两三岁左右,大脑的突触密度将达到整个人类个体生命中的顶峰,在这个小小的大脑中,突触的连接密密麻麻,仿若宇宙云图,随后,这种突触间神经元传递的活跃程度将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兼具可塑性与稳定性的成熟大脑。。
基于人类进化的基因记忆,最初的生命承担着人类几百万年进化的密码,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通过观察、模仿、尝试、践行等方式帮助一个并未发育完全的生命继续成长并走向成熟。孩子正是在这样一种生理发展的驱使下,拥有了海绵一样富有吸收力的心智,一双无时不在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的心。就像《娜娜的一天》中的娜娜一样,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她会发现风跑进嘴里,果汁自动售货机像是饮料的滑梯,路边又开了一朵小花儿……成人世界里淡然无奇的事情绝对不会逃过娜娜的眼睛,就连每天都见面的奶奶,娜娜仍会发出“你每天都这么坐着,不会去撒尿吗?”的疑问。是的,在孩子的世界里,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充满着惊喜,等着他们去发现。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成年人会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送娜娜上学的爸爸,对“风”的解释风趣、幽默、有创意,还不失时机地教孩子向风问好;接娜娜回家的妈妈,面对没有摁到按钮不愿意过马路的娜娜,没有催促和生拉硬拽,而是耐心地等候与陪伴;幼儿园的老师面对娜娜未经证实发布的鸭饭(午饭)预测,没有指责她乱说话,而是巧妙地帮娜娜解了围;还有卖香烟的老奶奶,也总是笑容可掬,有问必答。这样的成年人,默契地为孩子们构建出了一个宽松柔软但不逾矩的成长环境。
神泽利子对儿童的了解,不仅处处体现于她对儿童意志的尊重,更体现在她对儿童心智发展外部环境的描绘上。如呼吸般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一遍又一遍温柔的礼貌用语使用提醒,张弛有度的、稳定的生活节奏,都为幼儿发展铺设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将外在的刺激和变化减到最低,孩子从而更能关注到内在的需求,不被干扰、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成长本身,而这也正是孩子情绪稳定的根源——安全感。
为了营造这种安全感,画家林明子不遗余力地在纸上描绘出了整个街区。从清晨到日暮,从家到幼儿园再回到家,孩子的行程在故事中有着非常清晰的动线。出了家门先经过卖香烟的老奶奶,接着左拐,经过一风堂美术文化用品店,然后是自动售货机、能见小酒馆、大森屋、早上好洗衣店,再接着是面包店、苇野鞋店、亚井肉店、理发店和八百蔬菜水果店、利子的蜡烛艺术品店、神泽会谈室,接着走斑马线过马路,右边前行不远,就是幼儿园的门口了。
这些清晨在爸爸的自行车上看来一掠而过的风景,下午时分却成了娜娜的乐园。在林明子的图画里,去程始终保持着一定高度的长镜头,流畅而稳定地跟随了好几页;在回程则变成了近景,甚至是特写,视角不断地变换,犹如一个幼儿飘忽的视线,忽远忽近。那些堵在眼前的肥硕的大屁股,鹦鹉的眼神,墙角的裂缝与路边的花朵,都是只有我们蹲下来才能看到的视角,而这种视角的画面才是儿童真正熟悉的,在他们眼里,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
而这种儿童视角,还体现在隐藏于画面中的暗线,比如那只蓝色的小鸟,那只黑色的小猫,街头两朵盛开的蒲公英,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墙缝中的珍珠项链也宛如暗喻:在孩子的世界里,即使在墙缝里也有珍宝。还可以玩儿的一个游戏是,找到娜娜回程的关键节点都出现在去程的哪些地方,你会发现,林明子精巧的构思几乎无懈可击,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根据的,这也是一位严谨的画家所表现出的专业水准吧。而林明子对儿童神态细节的把控,在这部新作中更臻完美,被风吹直的头发、想要大口吃煎鸡蛋不得不仰起的小脸、不想睡又犯困啃起被子角,还有摁马路按钮那几页,好奇、沮丧、专注、骄傲的神情变化,小姑娘的小心思跃然纸上。而在旁边耐心等待的妈妈,视线从没有离开过娜娜。林明子对此解释道:“我所画的每一本绘本,都有我父母的爱在其中,每一本书都是我与已去世的双亲共同创作完成的。”这真是让人感慨,生活在爱里的人,连画作都充满了爱意。
娜娜在幼儿园玩的过家家游戏也是一种儿童学习的方式,跟老师去买鸡蛋,“然后呢,砰的一下把鸡蛋打破,煎着吃了。油光光的煎鸡蛋哟。”从采购到烹调,再到最后的品尝,娜娜并非坐等吃喝,而是全程的参与者。包括放学后陪妈妈买肉准备回家做咖喱饭,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菜品与售价标签,让生活的气息扑面而至。在这样切近自身的氛围里,娜娜和朋友玩起的扮爸爸妈妈的游戏才更加真实。抱孩子、喝茶、做蛋包饭,有时还会去上上班,这些儿童对成长的渴望,都通过对爸爸妈妈生活范式的模仿一点一滴地浸润孩子的生活,成为他们的一部分。过家家游戏犹如未来生活的预演,帮助他们积累经验,逐渐培养出独立自主、处理好自己生活的能力。
这种生活所得经过神泽利子与林明子的观察,将原本的直接经验提炼后,通过娜娜的故事呈现出来,再度被小读者们看到,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将有机会转化为小读者们的直接经验。我家5岁的女儿读了之后说:“妈妈,我们也做煎蛋吧!”
你看,一天一天的,孩子就这样长大了。
-
图文赏析 《在平凡中看见美妙》作者:黄丽 插画师、绘本画家
在我们一部分成人眼中,生活是不断重复的,每一天都普普通通,有时候甚至乏善可陈。可是在小朋友眼中,在娜娜的一天》里小主人公娜娜的眼中,在画家林明子的笔下,每一天都是美妙的。
《娜娜的一天》虽然是林明子早期的作品,但是可以看出,她那时已经深谙用图画来讲故事的方法。书中文字部分呈现的大多是一天中娜娜与爸爸、妈妈、小伙伴、老奶奶的对话,并没有细致的情节描写,那么,书中的图画是如何与文字配合,为大家讲述娜娜这一天的生活的呢?
故事由封面展开。妈妈去上班,爸爸骑自行车送娜娜去幼儿园。清晨虽然静悄悄的,可大家已经开始忙碌了。路过街道拐角卖香烟的商店时,老奶奶与娜娜道早安,小猫卧在门口的窗台上,有人在打扫,有人在晒被子,有人在晨练,连小狗也出门散步了。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中学生、大人都出了门,面包店前挤满了人,公交车站前等车的人三三两两。爸爸的骑着车,他和娜娜的头发都飘了起来……真是一个既忙碌又美好的早晨。
娜娜来到幼儿园,图画里有趣的活动开始了。娜娜与小伙伴玩儿过家家,有的小朋友披着披风扮大侠,胆子大的小朋友竟从箱子上一跃而下,还有一位小朋友独自与小熊玩耍。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体验买鸡蛋,午饭时吃到的煎鸡蛋就是小朋友自己拎回来的哟!擦洗身子、换衣服,到了午睡的时间,可是娜娜和几位小朋友还是很兴奋。放学前,有些孩子到室外玩耍,有的荡秋千、跳绳、玩儿推车,有的翻单杠、滑滑梯、爬树,有些孩子收拾书包准备跟父母回家。妈妈也来接娜娜了,娜娜攀在栏杆上依依不舍,这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度过的一天很快乐呀!
回家路上依然令人兴奋:人行道的红绿灯开关一定要亲自试试看;来到拥挤的菜市场,娜娜视线中都是来来往往的行人的“大屁股”,还有菜篮里难闻的葱;肉铺里的肉类品种真丰富;娜娜的注意力被街边商店门口的鹦鹉吸引了;自动售货机内部像个滑梯,娜娜还意外捡到了一枚硬币;路边的野花和棒球只会被小朋友发现,墙缝里的那条项链,娜娜一定不会错过吧?要再跟香烟商店的老奶奶问候一声;小猫回家了,爸爸也回来了,真是太好了!
画家用轻快细腻的笔调,通过一页页的画面叙述,展现出娜娜丰富而美妙的一天。
林明子是一位能生动刻画人物的高手。例如,扉页上爸爸低下头,与仰着头的娜娜对话,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出发前父女间的温情互动;骑车途中,从父女俩飞扬的头发,可以看出两人愉悦的心情;放学时,娜娜攀在栏杆上向幼儿园里观望,她对幼儿园是多么留恋呀;回家的路上,妈妈和娜娜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妈妈急着回家,可娜娜却磨磨蹭蹭,东摸西找,路边的每件事物都让她好奇……画家把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人物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跨页和视点的运用,也能看出林明子的巧思。图书的前面运用了三个跨页来展现娜娜清晨在路上看到的开阔景色,此时娜娜坐在爸爸的车头,所以画面设计的视点比较高。读者阅读这几个画面时,如同自己变成了娜娜,跟爸爸一起去经历和体验早晨的忙碌生活。而回家路上五个连续的跨页,则让我们感受到娜娜不慌不忙,一点儿也不着急的心情。这时候娜娜是走路回家的,按照她的身高,只能看到矮矮的世界,所以这里采用了较低的视点。
画家设计了去幼儿园途中的三个跨页来体现早晨的“忙碌”,用五个跨页来体现回家路上的“悠闲”,同时通过“高”“低”视点的巧妙运用,让读者产生了同理心,从而感受到了娜娜眼中奇妙的世界。
阅读这本书,身为成人,我不禁感慨,对平常日子的熟视无睹,使我们成为生活漠然的旁观者,而那些我们所忽视的美妙的生活细节,被娜娜发现了,通过画家细腻的画笔,我们看到了孩子平凡一天中的不平凡。
作为一名绘本画家,林明子的优秀,不仅体现在运用精湛的技艺展现故事,再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生活,最可贵的地方是,她能“看见”儿童。因为画家知道,孩子成长中的每一天,都在热切和充满活力地探寻并发现着外面的世界,而这被发现的美妙的点点滴滴,就构成了孩子的整个世界。正是因为林明子拥有这样的“儿童观”,《娜娜的一天》才会有如此的设计与呈现,这也是林明子的作品深受孩子喜爱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