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BN :978-7-5502-9097-6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20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5.80 RMB
这是一个关于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既有趣又带有启发性的故事。故事中,与别人相比而带来的失落感、不自知却被他人欣赏的自身优点、使我们成为自己的独特之处和长处,这些都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在自己身上找到的。读完故事,或许每个人都禁不住会反观一下自己,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足以打动人的故事。它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年人。
勺子生活在一个热闹的大家族里。但他最近闷闷不乐,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是,他的朋友们是怎么想的呢?总能发现别人优点的勺子,最后发现自己的长处了吗?
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洋溢着的爱和温情,让人心头升起阵阵暖意。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向上的,它使人心灵飞升、情感升华。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和孩子一起开启一次美丽的心灵飞升之旅了呢?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专家 徐德荣
画家运用了好几组不同视角的“三拍”结构,描述了勺子从“小嫉妒”到“大满足”的整个情绪变化,配合着色彩厚重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看似无意,但实际上充满逻辑性和节奏感地一步步牵引着读者,一起经历了一段孩子常会产生却不容易表达出来的心路历程。合情又合理,引人思考又不说教。
——原创绘本创作者、插画师 姜楠
-
学者推荐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本帮助孩子树立良好自我认知的大书》作者:徐德荣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专家
《勺子》是一个温暖可爱、充满创意和教育哲理的故事,它给孩子带来思维启发和情感鼓励,给家长提供了“正面强化”的绝佳范本。
儿童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开始发展之后会需要通过外界的评价来印证自己的自我评价,继而形成自我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会表现得不自信,总以别人的长处比较自己的短处,出现自我认知上的小危机。这本书正是以勺子的成长故事来引导孩子走出心理困境,实现良好的自我认知,树立自信。在故事一开头,我们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勺子形象,他有自己的大家族,勺子家族的成员们形象各异,功用也不尽相同。勺子是个独特的存在,在勺子家族里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孩子们会注意到。勺子是个很有礼貌的好孩子,你看他到银器阿姨家拜访的时候还打着领带呢!他喜欢听故事,你看他听得津津有味,眼神多么专注!然而他最近有点儿“忧郁”了,原因是他以为所有的朋友都过得比他好,刀子、叉子和筷子都比他优秀。其实他不知道,他的朋友还都在羡慕他呢!勺子妈妈在睡觉前提醒他,他能做的很多事情里有别人享受不到的快乐,他是独一无二的。勺子不曾想到过这些事情,听了妈妈的话,他想了很多,“觉得自己充满活力” ,梦也变得香甜。
优秀图画书有引导儿童心智成长的神奇功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认知图式(schema),并不断对已有的认知图式进行强化或修正。图画书正是以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故事在认知图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孩子提供启发和教诲。勺子认为别人比自己过得好,这种想法和很多孩子的心理境遇相同,所以在阅读时,孩子很容易进入勺子的心理和情感世界。随着故事的发展,勺子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独特之处,认知图式得到更新(refreshing),儿童读者的认知图式也随之更新,孩子会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思考自身的独特之处。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给读者提供良好的启发,使读者意识到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从而实现成长。图画书在引导孩子心智成长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图画书不但给孩子以“认知图式更新”,更给家长提供了“教诲”,为家长应对孩子成长的烦恼提供了范例。当孩子面临自我认知困境时,有些家长要么急于批评教育,要么对孩子羡慕的对象进行“揭短”“打击”以树立孩子的自信。有些家长一口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总以其他孩子的长处来比自家孩子的短处,想让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结果却让孩子生活在“自己永远不如别人”的思想阴影下。《勺子》告诉家长,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要承认并欣赏这种多样性。这个世界并非“好”与“坏”的两极对立,而是充满着多样性,正是多样性才使得世界更加有趣,人人都有存在的价值,而且特点不同的人都可以和谐相处;“君子和而不同”,自信悦纳、彼此尊重才是正道。
从引导方式上来看,《勺子》运用的是英国小学推崇的“正面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教育理念,即并不用力批评不好的做法,而是把重点放在肯定优点上。勺子妈妈没有指出勺子的羡慕对象有什么不如他的地方,也没有批评勺子的思想偏颇,而是及时肯定孩子的看法,比如,她会说:“筷子的确与众不同呢,对吧?”及时肯定实现了与孩子的“共情”,让孩子的感情得到宣泄,为下一步的引导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积极肯定别人的特点和优点,这与看到自己身上的特点和优点是一脉相承的。最后,勺子妈妈指出了勺子的独特之处,“正面强化”起到了作用,引导勺子进行自我认知,树立了自适感和自信。勺子妈妈循序渐进、进行正面强化的做法值得家长们借鉴。
另外,《勺子》采用的是“儿童本位”的视角,最能获得孩子的认同。书中充满创意和儿童所能感同身受的童趣。勺子对别人精彩生活的羡慕和很多小朋友的心态如出一辙,而勺子的生活乐趣:“哐啷、哐啷”敲炊具的快乐、一头扎到冰激凌里的畅快、敲击装满麦圈的碗时的得意,都采用了儿童视角,有同样经历的孩子定会会心一笑,如同遇到知音。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就能够“进入儿童的生命空间,与儿童携手走在人生的路上”(朱自强语)。在读儿童本位的佳作时,家长不妨做孩子的“同谋”,一起享受这种私密的快乐。
《勺子》里有多重解读空间,值得孩子反复阅读。阅读时,可以采用“多层次阅读法”:第一层:读故事。保持一定节奏感顺畅地读下去,让孩子获得连贯的整体印象;第二层:问感想、找启发。可以问问孩子读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比如,孩子认为自己的优点有哪些?不求大而全,但看孩子有什么感想,并及时给予鼓励。第三层:自己动脑动手编故事。可以从书中找一个角色,比如叉子,来讲他的故事,或者换用家里的其他器皿为主角。编故事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度和年龄阶段,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创作冲动,启发孩子用绘画和叙述的方式将心里的故事写出来,但不可急于求成,一切揠苗助长的做法都是儿童阅读的敌人。读书如同播种,有其自然生长的过程。好的作品不但给孩子也给成人以广阔的探索空间。在整个过程中,大人不要表现得全知全能,而是要真正和孩子一起开启发现之旅,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和发现的惊喜。
一部好的作品是爱的传播者。《勺子》里充满了家人对孩子的爱,勺子的爸爸妈妈和银器阿姨都以爱的形象出现,给孩子以安全感和满足感;作品同时也抒发了勺子对大人的爱,他喜欢听曾祖母的故事,喜欢跟妈妈讲自己的心事,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暖。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洋溢着的爱和温情,让人心头升起阵阵暖意。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向上的,它使人心灵飞升、情感升华。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和孩子一起开启一次美丽的心灵飞升之旅了呢?
-
图画赏析 《快乐的“节奏感”》作者:姜楠 原创绘本创作者、插画师
图画书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要有华丽复杂的技法,不一定要有深刻的主题,更不一定要告诉孩子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只要可以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就已足够了。
《勺子》就是这样一本轻松快乐的图画书。它的故事很简单:勺子总羡慕别的餐具朋友们可以做好多他做不到的事,好神气!好厉害!但他不知道,他自己也是被别人羡慕的对象啊,最后在妈妈的开导下,勺子也认识到了自己所拥有的长处和特质,在爸爸妈妈怀里满足地睡着了。
作者用了多种视角来推动情节发展,故事的层次和内容丰富又轻松易懂。我认为这主要归功于这本书最显著的特点——节奏感。在图画书的节奏里,“三”是很重要的数字。在低幼绘本中,宝宝对画面或词语的“三拍”式重复最容易接受也最喜欢;而在情节性比较强的图画书里,一般也会在三组画面的翻页之后安排转折、制造冲突或留下悬念,来将故事推向高潮,让整本书富有韵律感。这本书的作者就运用了几组“三拍”节奏,并从不同视角一步步展开情节。
介绍过勺子和他的家人之后的三个跨页,是整本书的第一组“三拍”结构。我们随着勺子拜访了时髦又得体的银器阿姨,听了勺子曾祖母的爱情故事,然而勺子却不开心了。第一个“三拍”在这里结束,作者带我们慢慢进入勺子的生活,也留下一个疑问:勺子到底为什么忧郁呢?
原来,勺子觉得朋友们都比他厉害。他羡慕刀子的无所不能,羡慕叉子的见多识广,还觉得筷子的异国风情十分与众不同。画家在这里也用了三个跨页,也就是第二组“三拍”节奏来叙事,每个跨页都用干净直接的构图方式,让一个个小情景罗列出刀子、叉子和筷子施展才能时意气风发的样子。画家还用十分轻松、欢乐的方式来描绘每个小伙伴的神态和动作,即使在散点、平铺的画面结构下,也让每个小画面都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尤其是朋友们得意骄傲的神情,对比角落里勺子酸涩的愁容,任谁看了都会不由自主地心疼勺子三秒吧!
故事进行到这里,我们一直沉浸在勺子的小心思里。然而当我们进入到下一组“三拍”时,视角突然一转,让我们来到了故事的另一面。有趣的是,作者又用相同的构图结构和叙述方式,告诉我们原来朋友们也在暗暗地羡慕着勺子啊!在他们眼中,神气而得意的角色变成了勺子。刀子羡慕他好玩又随和;叉子羡慕他能用来度量;刚刚还“深情对望”的筷子这时候羡慕起勺子的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画家通过这三组一一对应的反转,不仅赋予这个故事幽默感和冲突感,也让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加深了对情节的理解。然而这反转是读者才能看到的,勺子此时还在郁闷着呢。这时候,再次出现一组“三拍”,让妈妈引导勺子发觉只有自己知道的快乐经历。不需要借助他人的目光,就在勺子自己的世界里,他纵身跳进凉凉的冰激凌里,锵锵锵地敲着装麦圈的碗,又在热茶里转来转去。看到勺子发自内心地开心起来,一直为他担心的我们也能舒一大口气了呢。
画家运用了好几组不同视角的“三拍”结构,描述了勺子从“小嫉妒”到“大满足”的整个情绪变化,配合着色彩厚重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看似无意,但实际上充满逻辑性和节奏感地一步步牵引着读者,一起经历了一段孩子常会产生却不容易表达出来的心路历程。合情又合理,引人思考又不说教。故事的结局温馨圆满,勺子了却了这一桩“心事”,在爸爸妈妈的身边甜甜地睡着了。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充满童趣的画面。画家并没有运用复杂的技法,只是用拙朴的笔触来勾勒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餐具,造型十分质朴简单,有一种刻意的不流畅感,用色单纯却大胆。这有点儿像孩子涂鸦的画风,反而更能贴近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有亲切感。
但是画面和技法看上去简单,并不代表作品背后的创作过程也简单,这更需要画家在有限的画面元素里融入更多想法和巧思来表现故事内容。画家借助不同的肌理,让形象都富有立体感。并使用了大面积的纯色背景,从构图上调动疏密节奏,让翻页画面更加有惊喜感和冲击力。比如翻开书的第一页,画面上就只有一个勺子在跟我们打招呼,而下一页画面上一下子涌现出了好多勺子家族的成员。高的、矮的、大头的、细柄的……满满地站了一排。这强烈的对比不仅在视觉上让人眼前一亮,当我们定睛再仔细观察画面时,又会发现画家赋予了许多有趣的小细节在里面,这种可爱的小趣味也一直贯穿全书。我想,画家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也一定是微笑着的吧。
作品是一座无形的桥梁,奇迹般地连通着创作者和读者的心意。抛开之前讨论的结构、技法、情节,一本温暖的图画书传递的最重要的讯息其实是爱和快乐。创作者用心播种在画面上的每一粒快乐的种子,最终也都会留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一路相随、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