咂吧爷爷的柿子树 ざぼんじいさんのかきのき 文 : [日] 须藤麻江 图 : [日] 织茂恭子 译者:季颖
  • ISBN    :978-7-5596-0487-3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6.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妈妈的红沙发
  • 雪花人
  • 天空在脚下
  • 让路给小鸭子
  • 养天使的方法
  • 无聊公主
推荐理由

本书的背景和着色鲜艳浓烈优美,有强烈的民间传统故事的风格。火红的柿子给人以非常深刻的色彩辨识感,也适合被选作秋天共读的绘本。同时,主角特色鲜明。咂吧爷爷声音低沉粗大,性格自私小气;哎呀奶奶的声音高亢优美,性格大方和蔼;特别适合做共读绘本以及戏剧表演。另外,咂吧爷爷和哎呀奶奶的性格对比鲜明,使低龄的孩子们也很容易分辨,像咂吧爷爷那样过于贪婪自私实不可取的。要像哎呀奶奶那样和善大方,不以他人的恶意为恶意。该书有很大的出版价值,特别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共读,学习。

内容介绍

咂吧爷爷有一棵柿子树,结出的柿子特别甜。但是分享给邻居哎呀奶奶的的却是柿子蒂、叶子和树枝,每次哎呀奶奶都高高兴兴地接受,然后利用咂吧爷爷给的东西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可是,有一天,咂吧爷爷却把柿子树给锯掉了,柿子树还能长出来吗……

作者简介
  • 须藤麻江出生于东京,毕业于御茶水女子大学儿童学系。经过幼儿节目的制作,开始了绘本和撰稿工作。绘本方面,《和孩子们共享的活动与游戏的绘本》(野良书店出版)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其他作品有《玉子来了》(偕成社出版)、《这边姨那边姨》《哎呀奶奶的雪天野游》(以上由岩崎书店出版),《长平爷爷》(文研出版出版),《秘密雪天游戏》《小熊库米》(以上 由童心社出版 )等。现在居住在东京。


  • 织茂恭子生于群马县,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系。做过公司职员,之后开始绘本创作。作品有《千沙和爷爷》《大山中的妖精托罗鲁》《小志乃和4个朋友》(以上由岩崎书店出版),《还礼》《小六六和阿嚏》《小小手?》(以上由福音馆书店出版),《导盲犬贝鲁纳》《屋顶上的桃桃》《圆圆滚滚》《三三三角形》(以上由童心社出版),《瓢虫》(哈皮欧鲁社出版)等。先居东京。


内页展示
导读
  • 专家推荐 《(乐天奶奶+吝啬爷爷)×孩子=?》
    作者:宋刚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副教授

    故事之中蕴含着某种先人总结出的哲理或经历过的教训,这种哲理或教训可以给后人以启发或警示,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与处事。  


    具体到日本儿童文学,早在一百年前的明治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大批优秀的近代儿童文学作家,甚至在1918年还诞生了近代第一本儿童文学杂志《赤鸟》。其后,包括芥川龙之介、宫泽贤治在内的很多著名作家都书写过儿童文学作品。日本儿童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以年龄段划分的、多种类型的作品。其中既包括低年龄段的绘本和寓言童话,还包括高年龄段乃至覆盖整个青春期的少年漫画。


    几乎所有的日本孩子每天都会阅读绘本。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单册销量超过一百万册的绘本作品就达到了一百多部,1969年诞生的“面包超人系列”总销量甚至已经将近七千万册,相当于每两个日本人就拥有一册。可以说,每个日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都会深深受到绘本的滋养,而这种滋养,又使日本人逐渐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


    关于日本的国民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读到:勤劳、秩序、礼貌,再加上一些从众、偏执,和两面性。在我看来,还有三个优点可以从日本人身上看到,就是乐天、创意与团队精神,而这三点恰恰在《咂吧爷爷的柿子树》这部作品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这部作品,初读起来很像一个日本民间故事,可又不同于善恶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民间故事,因为令人讨厌甚至觉得可恶的咂吧爷爷最后从善了,这从孩子们最后开心的笑脸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从整体上来说,这是本可以从中读到快乐的绘本。


    作品的主人公有两位,分别是咂吧爷爷和哎呀奶奶。咂吧爷爷是一个吝啬的老人,柿蒂、树叶、树枝,他总是把自己认为没有用的东西送给别人。而每当哎呀奶奶得到咂吧爷爷送给自己的这些“礼物”,并不觉得对方是故意轻视或者恶意挑衅,总会开心地咧着嘴笑,并且每一次都能变废为宝——柿蒂变成了陀螺,树叶变成了项链和娃娃,树枝变成了用来烤面包的工具。


    或许,当哎呀奶奶高兴地接过柿蒂的时候,我们也会和咂吧爷爷一样发出疑问:“嗯?怎么一个柿子蒂就让她那么高兴呢?”这一瞬间,我们是否想到,我们的价值观与咂吧爷爷已经悄然吻合了呢?或许我们不会像咂吧爷爷那样赠人以蒂,但是至少我们也同样认为柿蒂是一个无用之物。


    可是,在哎呀奶奶看来,世上并没有无用之物,也没有无趣之事,甚至没有无善之人。在她眼中,别人赠予自己的,一定是出于好意的好东西,而如何用好这一好物,并不在于别人衡量的标准。只要自己有前人未有的创意,以前是无趣的柿蒂,以后就是有趣的陀螺。


    这种创新和乐天,恐怕正是我们的家长自身所欠缺的。诚然,你可以觉得哎呀奶奶有一些“钝感”,分不清好与坏,看不出善与恶,不明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道理。可是,看一看我们所处的时代,焦虑、敏感、校园欺凌……因为斤斤计较,因为吃了一点儿小亏而要十倍偿还,最终导致无法收拾的案例比比皆是。在这个过敏泛滥的年代,钝感、乐天再加上一点儿创新反而是让我们心中拥有一份平稳与乐土的良方。


    读罢全书,我们似乎还会有一种隐隐的感觉,如果没有那些孩子,吝啬的咂吧爷爷一定不会显得那么可怜,乐天而有创意的哎呀奶奶也一定不会显得那么快乐。其实,正是孩子们的存在,放大了可怜与快乐两类情感。这一设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之中了解到好的心态与创意,再加上好的团队与舞台,才能让内心与外界达成一致,实现真正的乐在其中。


    从一开始看到孩子们咂摸着手指头,皱着眉头看咂吧爷爷,到最后孩子们洋溢着笑脸撒柿子种子,我从中得到了快乐——对生活的,对他人的,对自己的。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