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    :978-7-5545-0678-3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8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35.80 RMB
前往购买>>
延伸阅读
  • 玛德琳游马戏团
  • 玛德琳
  • 晴朗的一天
  • 七只瞎老鼠
  • 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
  •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 华夫先生!
  • 雪花人
  • 天空在脚下
推荐理由

 这是我们最爱的玛德琳。曾经有人在《纽约先驱论坛报》撰文说,一生中能拥有一两本玛德琳系列的书,真是极大的幸运。作者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系凯迪克金、银奖得主,曾被《时代周刊》誉为“绘本界的杜菲”。


《玛德琳游伦敦》是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继《玛德琳》成功出版之后创作的续集,也是启发成功引进、出版《玛德琳》,时隔5年再次隆重推出的玛德琳系列绘本故事。在这部绘本里,路德维格对色彩的运用更加肯定、大胆,画面的处理和故事的表现力已经完成了很大程度的蜕变,画风更趋成熟。


路德维格在他的人生前半段经历了各种艰辛坎坷,后半段则一直在创造勇敢乐观、天真烂漫的故事,为世界各地的孩子所熟识、喜爱。所有金光闪闪的嘉奖都应该授予他心中的那份纯真——那个背井离乡、执着学画的少年从未被世事变成“大人”,那份从心底里流露出来的纯真从未改变。

内容介绍

拉菲老师和玛德琳等十二个小女孩儿一起去伦敦看望佩皮托,送上了一匹退役的老马作为生日礼物。玛德琳和佩皮托骑上马,却听到了女王侍卫队的喇叭声,这匹老马闻声一跃跑到侍卫队的前方。原来这批老马在退役之前,一直是担任女王侍卫队的领头马!于是,在老马的带领下,玛德琳和佩皮托也参加了乐队表演……而克拉菲老师带着女孩儿们满世界去找她们。最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居然让玛德琳不得不将这匹老马带回巴黎呢?看了这部绘本之后,你就知道了。

作者简介
  • 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美国知名绘本作家,被誉为“绘本界的杜菲(法国著名野兽派画家)”。


    1939年,路德维格在一张菜单的背面信手写下了一个故事,出版后获得美国凯迪克奖银牌奖,一举成名,就是我们熟悉的《玛德琳》。1953年,他推出了《玛德琳的狗狗救星》,获得美国凯迪克奖金牌奖。之后,《玛德琳游马戏团》《玛德琳游伦敦》……路德维格的玛德琳系列故事一发不可收,受到了全世界孩子和大人的喜爱。


精彩书评

相比《玛德琳》,这本书从封面开始就让人眼前一亮。明艳的红色固然是点亮画面的关键之一,但是细细比较,我们发现作者对画面的表现力已经完成了很大的蜕变,更趋成熟。……这些就是路德维格了不起的地方,看似狂放,却狂而不草。他也和玛德琳一起成长、成熟蜕变,与此同时带给我们的是形神兼备的人物,还有历久弥新的故事。

——张影妹  自由美术工作者

听完故事,好多孩子都说“最喜欢故事里的马”,因为它“有趣”,因为它“帅”。所以,当我看到故事结尾,马也被扎上代表天真的蝴蝶结,除了和孩子一样笑出声来,还感到了一丝慰藉——孩子们以最温柔的方式对待了这匹马,也将欢欣热情的喜爱给予了玛德琳,也回报给了作者。

——胡意慧  学前教育工作者

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是一个非凡的艺匠,他能敏锐地捕捉到环境、气氛的细微变化,还能听懂追求完美的纯真成年人的话语……他极具创造力,气质独一无二,心中装着整个世界。

——柏灵•洛维 美国《星期六评论》

玛德琳绝对不是一个叛逆的女孩儿,她只不过是什么都不怕、淘气、充满了活力而已。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抵挡得住对玛德琳的狂热崇拜。

——彭懿

内页展示
导读
  • 名家推荐 《和穿越时空的纯真做朋友》
    作者:胡意慧 学前教育工作者

    这是大名鼎鼎的玛德琳。曾经有人在报纸撰文说,一生中能拥有一两本有关玛德琳系列的书,真是极大的幸运。


    你或许在哪儿见过她——在巴黎爬满藤萝的老房子里,那十二个扎着蝴蝶结的女孩儿当中,玛德琳是最小的一个;玛德琳不怕老鼠,也不怕老虎;玛德琳得了盲肠炎,能把病房天花板的裂缝看成一只兔子;玛德琳在桥栏上走,掉下河被一只小狗救起;玛德琳看见隔壁西班牙大使家的坏小子欺负小动物,狠狠地教训了他;玛德琳和这个变得善良又友好的叫作佩皮托的男孩儿一起,还做过吉普赛马戏团的杂技演员……


    哦,对啦对啦,就是这个佩皮托,现在他们已经是好朋友啦。佩皮托跟着爸爸去了英国伦敦,因为想念朋友们而瘦成了“竹竿”……于是就有了《玛德琳游伦敦》这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一匹曾经是女王侍卫队领头的老马载着佩皮托和玛德琳,跑到了皇室游行队伍的最前方,穿过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最后,在路口站起了岗。大人不禁要张大嘴——在英国这样一个推崇皇室尊严、礼数周到的国家,这……会被抓起来吧?没有,当然没有,一切理所当然。不仅如此,饿坏了的马还啃了大使馆的花园。最后,这匹马竟跟着玛德琳乘飞机到巴黎,还和他们一起住了下来!


    真是一场狂欢——哪怕和玛德琳系列之前的故事相比,这场狂欢也是极其热闹过瘾。而且这场狂欢发生在真正的白金汉宫、伦敦塔桥、白厅街,发生在今天我们仍能找到的“威名远扬”的地方;发生在人们穿着一本正经的衣服、排着一本正经的队伍等等一些一本正经的场面里。那一幅幅伦敦风光图里,一眼就能看到佩皮托和玛德琳骑着高头大马,仿佛是游行的主角。而几乎在每一页都能找得到克拉菲老师和小女孩儿们:她们急急切切地跟着,仍不忘排成两排,朝她们的朋友整齐地挥舞着手帕。她们就好像是混入风景画的卡通人物,让人忍俊不禁。


    写这个故事时,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已经63岁了,这是他生前倒数第二部玛德琳系列的作品。写第一个玛德琳的故事时,他41岁。看路德维格的经历,会觉得他人生的前半段经历了各种艰难辗转,后半段则一直在创造勇敢乐观、一派天真的故事。这些故事得了奖,还被改编成为动画片,为世界各地的孩子所熟识、喜爱。但我想,所有金光闪闪的嘉奖都应该授予他心中的那份纯真吧——那个背井离乡、执着学画的少年从未被世事变成“大人”,那份从心底流露出来的纯真从未改变。所以,在玛德琳的故事里,你都能看到对天真的宽容、对荒诞的默许、对童年的守护。有时甚至让人觉得,作者就是故事中的这匹精力充沛、率真可爱的老马,带着孩子去狂欢,去完成他们共同的梦想。


    一定是这样吧。听完故事,好多孩子都说“最喜欢故事里的马”,因为它“有趣”,因为它“帅”。所以,当我看到故事结尾,马也被扎上代表天真的蝴蝶结,除了和孩子一样笑出声来,还感到了一丝慰藉——孩子们以最温柔的方式对待了这匹马,也将欢欣热情的喜爱给予了玛德琳,也回报给了作者。


    不过,如果评选这本书里最受欢迎的人物,作为老师和妈妈,我一定会将票投给克拉菲老师——这恰恰是孩子们不常提到的角色。总是看到小女孩儿们奔在前面,克拉菲老师倾斜着身体,急急在后边跟着。你看,小女孩儿们洗马,她只是帮忙扶着梯子;小女孩儿们流泪,她便默默在一旁一起哭着;该负责任的时候,她说话,有礼有节;最重要的是,当孩子们做出一个决定,她连惊讶都没有表示;翻页,孩子们自己照顾马的决定,她依旧在一旁,乐呵呵地、理所当然地望着她们。


    如果说老马是一个释放的象征,那么克拉菲老师便是一个平衡的存在。就好像自由撒野的孩子们,是在一个有围墙的花园里,玛德琳和那些小女孩儿们拥有最大限度的平等和自由,也拥有安全感。所以,纯真的玛德琳也是幸运的玛德琳。


    五十多年以后,能够和这份穿越时空而来的纯真相遇,也是我们的幸运。愿我们和这份纯真做朋友,并一直守护它。


    因为时空的距离以及系列故事的连续性,在和孩子们分享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小小的疑惑并不会影响大家对整本书的亲近和喜爱,但下面的答案或许会对你有帮助。


    ◆ 克拉菲老师是十二个小女孩儿的妈妈吗?


    不是。克拉菲老师是一名修女,也是她们的老师。当时有很多家庭将女孩儿送到寄宿学校,过规定严格的集体生活。玛德琳和其他的女孩儿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在玛德琳系列绘本《玛德琳的魔法圣诞夜》中就出现了她们的爸爸妈妈。


    ◆ 这些漂亮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当然啦。游行队伍先后经过了特拉法加广场(那个高高的柱子是纳尔逊纪念柱,纪念死于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的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底座上有四个青铜狮子)、威斯敏斯特教堂、伦敦塔桥、伦敦塔、白金汉宫(门口竖立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顶端有金色的胜利天使雕像;宫顶飘扬着王旗而不是英国国旗,说明女王此时正在宫里)以及宫门口的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白厅街等伦敦著名的地标,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哦。


    ◆ 士兵为什么都戴着这么高这么奇怪的帽子?


    这本书中有很多英国的标志,比如双层红色巴士、下午茶,还有英国皇家卫队士兵的穿着。他们是英军陆军中的精锐部队,被认为是英国王室的私人部队和卫士,永远身着猩红色紧身短上衣、头戴熊皮高帽。最早戴这样帽子的是法国士兵,是为了显得个头更高,看起来更具威慑力。但在滑铁卢战役之后,英国士兵也戴起了熊皮帽,来彰显自己的作战能力比拿破仑军队更胜一筹。

    现在,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每天或每两天都会举行一次换岗仪式,在军乐和口令声中做各种列队表演,并举枪互致敬礼,一派王室气象,常常吸引路人和游客围观。


    ◆ 还能看到新的玛德琳故事吗?


    能看到的。除了已经出版的玛德琳的故事,路德维格的孙子约翰•贝梅尔曼斯•马西亚诺还在接着创作玛德琳故事。代表作有《玛德琳和巴黎的老房子》《玛德琳和罗马的猫儿们》《玛德琳和她的狗》《玛德琳在白宫》等等。


  • 图画赏析 《狂而不草,形神兼备》
    作者:张影妹 自由美术工作者

    拿起《玛德琳游伦敦》,我们不难发现,相比《玛德琳》,这本书从封面开始,就让人眼前一亮。明艳的红色固然是点亮画面的关键之一,但是细细比较,我们发现作者对画面的表现力已经完成了很大的蜕变,更趋成熟。


    封面上大面积的红蓝撞色,体现出作者对色彩的运用更加肯定和大胆;画面两侧的路灯虽然只以墨线勾勒,但石头的灯柱、金属缠花的灯托及玻璃灯罩的质感,通过曲直变化的线条表现得精准贴切;再看人物造型,年轻的士兵巍然而立,仅用两个小黑点儿点出的双眼,就将他对玛德琳的好奇传神地刻画出来,画面右下角的克拉菲老师虽依旧以背影示人,但整个人物的身形却更加饱满。最后,轮到本书的主角——玛德琳!看她转过头朝士兵顽皮招手间带出的神采飞扬,已经让我们对即将发生的故事迫不及待了。


    接下来,故事在玛德琳系列故事的经典开篇文字中展开,同时,伴有十二个小女孩儿的逐一特写。请不要因为你对开篇文字熟悉得倒背如流就匆匆而过,那样你会错过再一次细细体会十二个小女孩儿不同性格的机会。在《玛德琳》里,作者对于玛德琳以外其他十一个小女孩儿的描绘相对粗简,加上玛德琳的跳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另外十一个小女孩儿的模样在我们心里其实很模糊。


    对于一位专业画家来说,刻画一个性格独特的人物并非难事,但是要同时描绘十二个性格迥异的小女孩儿,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仅以线条表现。每个小女孩儿都是寥寥数笔,如果没有对人物描绘的丰富经验和娴熟技巧,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看画面中的十二个小女孩儿,她们的发型或卷或直,发帘或高或低,发色或深或浅;她们的脸或长或短,或圆或方;有的画出了眉毛,有的没有;她们的胳膊,有的画出了外轮廓线,有的画出了内轮廓线;有的轮廓线浑圆,有的轮廓线扁直;还有她们的体态,有的端正,有的微微前俯或后仰;这些细小的变化,如果认真体会,我们就能感觉到,十二个小女孩儿有的文静端庄,有的直率开朗,有的腼腆羞怯,有的大方外向。与玛德琳在两列队伍中形影相随的伙伴们,一下子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几乎在所有画面中,作者对线条的运用都如神来之笔,粗细曲直的变化,疏密布局的安排,看似毫无精细可言,实则灵动挥洒地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作者单纯大胆的设色也分外炫目。在《玛德琳》里,路德维格的用色相对保守,单纯的亮色出现得少之又少。而到了这本,作者采用的几乎全部是纯度很高的色彩,即使是熄灯后房间里的暗色,都将色彩的调和程度降到最低。


    对于伦敦街景的描绘,作者抓住伦敦标志性的明艳亮红设为主题色调,同时又在不同的画面里,配以柔和舒缓的中性色彩,平添伦敦街景的温馨气氛。我们看克拉菲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找马的情景,绿树成荫的街道完全没有挡住光亮:淡雅的纯色,不完全调和的笔触,描绘出通透的湿润光感,再配上灵动的线条,整个画面都流露出轻快愉悦的温馨气息。


    画面中还设计了另外两排穿戴一模一样的小男孩儿,和两排穿戴一模一样的小女孩儿擦身而过,小男孩儿整齐划一的扭头动作让原本就温馨的气氛更增添了几分趣味。


    像这两排小男孩儿一样在这个故事里客串的人物众多,不过,即使一闪而过,造型也都活灵活现。比如在大使馆里打扫或者服务的工人们;小女孩儿们穿过马路时,远处神气活现的换岗士兵;佩皮托骑车出去找医生时,从门口经过的贵妇和她受惊的孩子和小狗……


    作为故事的主角,玛德琳和她的伙伴们更是出尽风头。她们或奔跑,或沉静;或狂欢,或安睡;或者为了让马焕然一新前后忙碌,或者陪伤心的园丁一起落泪……


    这些就是路德维格了不起的地方,他看似狂放,却狂而不草。他也和玛德琳一起成长,成熟蜕变的同时,带给我们的是形神兼备的人物,还有历久弥新的故事。


  • :010-64096882
  • :010-64096882
  • 订购图书:010-64096882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22号南新仓商务大厦B座7层22
  • 微信分享群:Qifatongchuang
  • 新浪微博:@启发童书馆
京ICP备090742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