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BN :978-7-5545-4267-5
-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9.80 RMB
"尼尔森老师"系列虽然每一本都有不同的主题,从1977年的《尼尔森老师不见了!》到1982年的《尼尔森老师回来了!》,再到1985年的《尼尔森老师大显身手!》中,无一不是在展现当老师的教导缺位时,孩子们会有哪些反应。
作为"尼尔森老师系列"的收官作品,尼尔森与学生们一起经历了赛场上的惊心动魄,也经历了伪装教练的幽默爆笑。
此时的尼尔森老师,从稚嫩走向了成熟,变得那样自信和从容。
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不知所措,只能靠变身成斯旺普老师,才能镇住"熊孩子们"的尼尔森老师了!
校园橄榄球队在比赛中接连失败,一个球都没得到,连一向生气勃勃的207班,也被乌云所笼罩。尼尔森老师灵机一动,又拿出了她的"变装绝活",让薇奥拉·斯旺普出场,成为这个"懒洋洋橄榄球队"的教练……经过"魔鬼训练",球队的素质突飞猛进,居然痛宰了连年冠军的"狼人77队",获得感恩节球赛的冠军!
然而,这次变装的却不是207班的尼尔森老师……
难道还会有人长得跟她一模一样吗?
尼尔森老师又一个高分的精彩故事!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图书
坚决不可错过的精妙恶搞师生剧!
--美国书单杂志
1.在日本临床心理学者河合隼雄的著作《孩子与恶》中,他提到了一个概念:把"身体性"带入教育的现场是件好事,既让孩子充分使用自己的身体,又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尼尔森老师大显身手!》的主题刚好是球类运动--橄榄球。看完故事,不妨也去玩一下橄榄球吧!
2.1999年,已经有这本书的同名动画短片上映,书和动画所展现出来的节奏感会稍有不同,大家不妨去找找看哦。
3.在国外,有"尼尔森老师"系列相关舞台剧的编排与演出活动。看着扮演斯旺普老师的演员带着满是痘痘的假鼻子面具,还真的有点让人忐忑呢。如果有条件,和孩子们一起编排一个儿童剧,应该会很有趣!
-
阅读拓展 《“尼尔森老师”系列——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蜕变之路》作者:一耳 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美术教师
初识尼尔森老师,是在几年前读《尼尔森老师不见了!》的故事里。那时候的尼尔森老师温柔得像一块随时都能融化的甜奶油,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最后只得变身成斯旺普老师,用极其严厉的方式解决问题。
温柔的“好老师”带出来一批学校里表现最差的学生,而严厉的“邪恶女巫”却让孩子们有了可喜的转变——没有人吵吵闹闹,也没有人走神发呆。因为老师态度的变化,孩子们也有了一个大转变,这样的剧情是不是与我们的期望大相径庭?更绝的是,在书中末尾,当孩子们找到尼尔森老师以后,却又开始怀念起被他们称之为“女巫”的斯旺普老师。
暂且放下我们心中的美梦——谦和的大人带出一群听话的小孩们,师生关系尽显一片祥和之气。你来猜猜看,孩子们心中到底期待着怎样的老师呢?
“尼尔森老师”系列虽然每一本都有不同的主题,从1977年的《尼尔森老师不见了!》到1982年的《尼尔森老师回来了!》,再到1985年的《尼尔森老师大显身手!》中,无一不是在展现当老师的教导缺位时,孩子们会有哪些反应。让读者也来思考一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前两本书里,一味的甜腻使他们窃窃私语、咯咯怪笑;各种老掉牙的游戏使他们觉得无聊,最终只能利用阴谋出逃;连续的失败让他们垂头丧气。而在这本书里,一群调皮捣乱、捉弄教练的“坏孩子”居然会主动追求上进,渴望一个厉害的人来把球队整顿好……这会不会出乎你的意料?
我们是不是足够了解这群看起来并不完美的孩子们?你看得懂他们的“善与恶”吗?如果我想说他们真的是有些“势利眼”,你会如何看?此刻,在你手中的这本《尼尔森老师大显身手!》让我更加确信,孩子的“善与恶”和老师的“宽容与严厉”之间并没有横着一堵墙,它们时刻处在变化中。
一年都没有赢过比赛的他们垂头丧气,意志消沉——“干吗要训练?反正怎么打都是输。”这其中,应该不止是对于自己的失望,也有对教练的失望吧!当他们得知阿姆斯特朗教练需要休长假时,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欢呼雀跃,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很严肃地讨论希望谁来接管球队。结果居然是“要是斯旺普老师在就好了”!她虽然是“世界上最凶的女巫”,却“没有什么是她办不到的”,这其中包含了孩子们对于老师的崇拜和敬畏。“好厉害”似乎成为了彼此之间相处的润滑剂,相比甜蜜、温柔地对待他们更加有效。
原版故事的创作出版从1977年到1985年,中间相隔了8年。中文版的引进发行从2011年的《尼尔森老师不见了!》到2017年的《尼尔森老师大显身手!》,中间也间隔了6年。不变的是,教育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这不短也不长的时间里,对于教育的认识会不会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之前的举国上下都在呼吁“让孩子回归爱与自由,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到现在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其实一直要努力的是,不能让“理解孩子”流于表面。其实,理解和严厉并不对立,对孩子的理解越深刻,才能认识到某种程度上严厉的必要性。所以,在书中的最后一页,作者才会借尼尔森老师之口说出“有时候就得对他们严一点儿”,这可是前两本书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她从未明确地说过什么,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一次的变化还有一点,尼尔森老师和斯旺普老师居然同时出现了。那么,她们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作为师者,宽容与严厉应该是并存的,它们并不是事物的正反两面,一方唱罢,另一方才能登场。
这是不是代表着尼尔森老师已经成熟了,她善于体察孩子们真实的反应,并给予孩子和同事最大的帮助。你看她娴熟淡定地批改学生的试卷,处理阿姆斯特朗教练问题的方式,还有站在窗口时的那份自信和从容。
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不知所措,只能靠自己变身成斯旺普老师的尼尔森老师了。
相关延伸
1.在日本临床心理学者河合隼雄的著作《孩子与恶》中,他提到了一个概念:把“身体性”带入教育的现场是件好事,既让孩子充分使用自己的身体,又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尼尔森老师大显身手!》的主题刚好是球类运动——橄榄球。
2.1999年,已经有这本书的同名动画短片上映,书和动画所展现出来的节奏感会稍有不同,大家不妨去找找看哦。
3.在国外,有“尼尔森老师”系列相关舞台剧的编排与演出活动。看着扮演斯旺普老师的演员带着满是痘痘的假鼻子面具,还真的有点让人害怕呢。如果有条件,和孩子们一起编排一个儿童剧,应该会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