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BN :978-7-5596-2357-7
-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 本:16
- 包 装:精装
- 品 牌:启发文化
- 定 价:45.80 RMB
奥莉薇家上演的一出悬疑情景剧!
发现玩具失踪真相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面对"失去"的情绪法宝--依靠家人,并学会宽容别人的过失。
奥莉薇最好的玩具不见了!刚刚还在床上,是谁把它拿走了?奥莉薇到处找-地毯底下、沙发下面、猫咪的肚皮下边,都没找到。那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房间里传来了可怕的声音,奥莉薇走了进去……玩具在里面吗?谁才是"背后真凶"?
拉页的设计别出心裁,揭晓了是谁拿走了奥莉薇最好的玩具。作为一本成功的绘本,它能激起孩子对书中的情节、艺术设计的反应,也会让大人们对这只生龙活虎的猪小妹会心而笑。
--美国《书单》杂志
这次,福尔克纳给画面加上了绿色(显然不属于奥莉薇的颜色),并给情节加入了神秘感……尽管看上去不可能,福尔克纳视觉表达和叙述故事的才能在持续提升。
--美国《出版者周刊》杂志
书中包含了许多读者喜爱的元素:环衬巧妙地透露了奥莉薇和玩具的关系;线条细微地刻画出了人物特征;玛莎·格雷厄姆的照片是女性主义的象征;结局皆大欢喜。……情节丰满,气氛浓重,情景剧的风格和奥莉薇般配无比。
--科克斯蓝星书评
-
图画赏析 《“德艺双馨”奥莉薇》作者:张影妹 艺术家、图画书推广人
跨界,在图画书创作者中很常见,跨界让图画书的创作更多元,相较于传统画家,跨界艺术家的创作往往让人觉得“哪里……有点儿‘不对劲儿’?”
比如《已经说过晚安了》,它的画面简单到极致,但情景气氛到位,角色造型如同简笔画,却莫名地生动鲜活、喜感十足。作为一名动画师,作者班吉•戴维斯在创作静态画面时,能够精准捕捉到动态画面中高潮的那一帧。再比如曾为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拍摄宣传片的资深导演彼得•西斯,他创作的《玛德琳卡》风格厚重得让人担心会吓到孩子。玛德琳卡动辄在一幅画面中游遍世界,这充分显示了一名导演对大场面的调度能力和广阔的眼界。
奥莉薇同样是一位由跨界创作诞生的宠儿,她的创作者伊恩•福尔克纳的本职工作是舞台设计。中国读者对奥莉薇并不陌生:她是奥莉薇,她不要当公主,她拯救过马戏团;奥莉薇让人过目不忘:因为她特立独行,因为她的红色衣裳,因为她横冲直撞,因为她……仿佛总是在舞台的中央?!
没错,画面中奥莉薇投在地上的影子是椭圆形的,并且永远投射在身体的正下方(不只是奥莉薇,还有她的家人、她的玩具、她的朋友以及她周围的一切),这样的影子只能来自舞台上的追光灯。伊恩•福尔克纳说创作奥莉薇的灵感来自于他的小侄女,在他眼中看到的,一定是“一个小姑娘一台戏”。现实生活对孩子肯定会有太多限制,而伊恩•福尔克纳给了奥莉薇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奥莉薇是不容置疑的主角。画家在拟人创作的时候常常会让角色直立站起,双脚落地平放,奥莉薇也是直立的,但感觉她的脚跟从不落地。一方面可以看出伊恩•福尔克纳对身体结构的严谨刻画,另一方面,脚尖踮地的姿态让奥莉薇看上去像是穿着芭蕾舞鞋,总是带着股芭蕾舞演员的典雅和孤傲劲儿。在奥莉薇独自担纲的画面里,无论是哭,是笑,是骑在骆驼上,还是飞在高空中,她总是昂首挺胸,流露出眼望远方的坚定神情,仿佛下一秒她就会是在万丈光芒中被加冕的天鹅,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一个孩子被赋予这样高调的人设,很容易被人误解为任性、不懂事。但奥莉薇不会,她的高调和独特顺理成章,让人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障碍,这要归功于伊恩•福尔克纳对奥莉薇日常行为的充分刻画。舞台设计师出身的伊恩•福尔克纳显然熟知,在单一环境中如何通过细节突出人物个性。在这个故事里,冲突的焦点,也就是奥莉薇一直强调的“那是我最好的玩具!”并不是任性的童言稚语。从环衬开始,奥莉薇就想让她的玩具在墙边坐好,倒了扶起来,再倒了再扶起来,甚至不惜用胶带把它固定住。为什么?因为奥莉薇想和它一起享用一杯茶。喝茶这么放松的事情你会和谁一起做?当然是最贴心亲近的朋友。“偷得浮生半日闲”,除了和“最好的它”一起,还能有谁?
“三分钟热度”是孩子的一个普遍特性,尤其是对待玩具,但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钟情不变的某个玩具。从故事情节展开的第一页,也就是奥莉薇梦游埃及的那一页开始,“最好的玩具”就陪伴在奥莉薇的身边,直到妈妈做好了红色球衣。可能你会因为奥莉薇对妈妈的辛苦劳动无动于衷而摇头苦笑,并对妈妈抱以同情,但这恰恰中了伊恩•福尔克纳的障眼法。对奥莉薇来说,“万能的妈妈”做好红色的球衣并不意外,但“最好的玩具”不见了却是大事——她清清楚楚地记得放在沙发上,不见了!衣服可以换,但“最好的它”不可替代。看似无厘头的情节,却充分表现出奥莉薇的自信、坚定,并将奥莉薇情感上的执着推向顶点。接下来的画面很像是从歌剧院二楼俯视舞台的视角,奥莉薇的质问声带着混响效果“响彻云霄”。
没有了“最好的玩具”的奥莉薇四处寻找,向弟弟们询问无果也并不无理取闹,理智、自律的性格令人钦佩,也让她在夜晚独自练习钢琴的身影显得格外惹人心疼。这样的夜晚注定是不平静的,电闪雷鸣中,另一个房间的门后传来可怕的声音,破碎的窗影、颤抖的烛光,如此恐怖的场景奥莉薇“当然要进去看看”。轻描淡写的文字转折让读者心跳加速,紧接着,下一页墙上的怪影再次提起读者的心……然而,这是奥莉薇的故事,她曾在万圣节打扮成野猪,她敢对着马戏团里的雄狮怒吼——打开拉页,面对墙上的怪影,镇定无畏的奥莉薇马上找到了真相——“狗赃俱在”。
此时的奥莉薇又流露出孩子的一面——去向父母讨公道。爸爸承诺再去购买“全世界最好的玩具”之后,伊恩•福尔克纳又一次抓住机会,强化着奥莉薇执着、专注的性格特点:毕竟是“最好的玩具”,奥莉薇怎么会弃之不顾?她不但修好了玩具,还把它装饰得“更漂亮”。直到临睡前,爱憎分明的奥莉薇还在继续给毁坏了最好玩具的元凶“补刀”。然而,伊恩•福尔克纳笔下的奥莉薇无论个性多么高调独特,从本质上来说,她是豁达纯善的,酣睡时刻,除了“最好的玩具”之外,当然也要接纳其他的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图画书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从很多图画书画家的创作中,我们能够捕捉到跟中国艺术有关的特点和信息。伊恩•福尔克纳在舞台设计的职业发展中曾经遇到过一位“伯乐”——大卫•霍克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当代艺术巨匠在造访中国的时候,被中国传统画卷中特有的散点透视深深吸引,并于1 9 9 2 年在具有先锋意义的歌剧《图兰朵》的舞台设计中大量使用,而当时和大卫•霍克尼一起工作的另一位设计者,就是伊恩•福尔克纳。在伊恩•福尔克纳的采访自述里,他多次坦言大卫•霍克尼作为长者和先驱对他的引导和影响。
在这本书里,奥莉薇“勇探怪声音”的拉页中,正反两面人物与场景的排列和画面分割方式,就显示出中国传统画卷中散点透视的特点。
杰出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显示出其综合素养。在“奥莉薇”系列的创作中,伊恩•福尔克纳不但显示出他广博的学识,而且在一些细节上展现出他独特的幽默感。比如在“奥莉薇”系列中出现过两次玛莎•格雷厄姆的形象,在这本书里,当奥莉薇将绿色球衣比在身前的时候,镜子里恼恨的神情让她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不招人待见的样子连墙上的现代舞之母都为之“扶额”——这是玛莎•格雷厄姆最为广泛流传的照片之一,伊恩•福尔克纳拿它来如此调侃,做法真是别出心裁的高级。
“奥莉薇”系列能够在全球范围得到热捧,原因在于它的内涵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儿童范畴,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在奥莉薇身上都能够得到关于自我人格的启示。伊恩•福尔克纳通过奥莉薇给每一位读者树起一面“镜子”,看着她,我们在平凡生活中沉睡的个性,被一一唤醒。